山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144224 上传时间:2022-11-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docx

《山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docx

山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

山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工业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加快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到2020年,初步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构建“个十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引进和培育200家左右省内知名辐射全国的工业互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约2万个工业APP,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互联网产业链。

培育1000家左右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示范企业,上云用云企业达到20万家,连接设备达到1000万台,搭建省级体验中心达到30个。

到2025年,建成国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企业外网全面具备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支持能力,做深做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20个左右国内知名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品牌,开发集成约5万个工业APP。

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大规模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企业达到1万家,上云用云企业达到50万家,平台连接设备达到5000万台。

创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标准规范达到10个。

建成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生态及安全保障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网络基础

1.优化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

加强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升级省级骨

干网络,加快推动软件定义网络(SDN)、IPv6、边缘计算等新一代网络技术在山东省内的落地实施。

鼓励建设窄带物联网(NB-IoT)、5G、北斗导航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为工业互联网业务发展提供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大带宽的网络服务。

深入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工作,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成本。

(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省级运营商,列在首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加快企业内网升级改造。

推广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等新型工业网络在企业的部署,推动IPv6在工业领域的规模应用,加快提升企业生产设备联网率,推动企业生产线数字化网络化升级改造。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

3.推进标识解析应用。

构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若干标识解析二级服务节点,以点带面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推动工业企业与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集成创新应用。

(省通信管理局、省委网信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专栏1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提升行动优化网络基础设施。

加速推进城域传输网和IP城域网扩容工程,重点提升县级以下区域光纤宽带渗透力和接入能力,到2020年基本普及

中小型企业千兆宽带、大型企业及工业园区万兆宽带接入能力,为企业工业互联网提供高速稳定专线支撑。

积极推进5G规模组网建设,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到2020年优先在省内重点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创示范基地等区域实现5G、NB-IoT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多样化场景的应用部署。

加快企业内网改造。

推动企业内网IP化、扁平化、柔性化改造,结合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动PON、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等新型工业网络在企业的部署,推进企业IPv6规模化应用,到2020年基本完成行业重点企业产线及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升级。

推进标识解析应用。

建设公共标识解析服务平台及产品信息数据库,构建统一、安全、稳定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积极推进省内面向行业的二级节点建设。

利用标识实现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间精准对接,以及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信息资源集成共享,为企业供应链管理、产品追溯及生命周期管理等工业互联网应用提供支撑。

(二)建设多级平台。

4.培育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打造1家以上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面向省内各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运行监测、资源整合和跟踪评价,为省委、省政府及工业企业提供管理和经营决策支持。

以财政奖补等方式,支持省内基础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信息通信骨干企业、工业行业龙头企业等,联合培育10家以上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级平台快速搭建提供通用赋能和共性技术支撑。

引导行业和区域龙头企业等,充分发挥行业引领和区域协同带动作用,建设100家以上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特定工业场景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鼓励省内优秀平台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通信管理局)

5.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

支持平台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工业互联网专项,面向功能完整性、技术成熟性、安全可靠性、规模化可用性等广泛开展试验测试,提升平台应用服务水平。

支持平台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面向生产全流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面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应用,开展模块化和低成本应用研发,提供多样化服务。

鼓励平台运营方开放平台资源,汇聚多方开发者和创客资源,构建基于平台的新型工业APP开发生态。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专栏2“个十百”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行动

打造1家以上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由政府主导建设,第三方独立运营,持续监测省内工业互联网平台承载的经济运行状况、产品和设备接入情况等,为省委、省政府提供行业产能地图、行业运行分析等经济决策参考依据;有效整合省内各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设计、设备运行等数据资源,以及生产能力、工艺模型等制造资源,为工业企业提供经营和生产管理数据分析决策支撑。

培育10家以上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支持信息通信企业、龙头制造企业等,联合各方资源加快研发和汇聚各类数据库、算法库、工业建模工具、开发接口、工业微服务组件等关键产业资源,构建支持海量设备接入、大规模接口调用、多方资源协作共享的跨行业跨领域服务能力。

建设100家以上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特定工业场景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围绕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电子信息、交通设备、采矿能源、港口物流等行业,建设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面向特定行业工业知识和模型的转化汇聚。

面向石化、纺织、食品、机床等块状经济产业集聚区,支持产业龙头企业建设特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区域异构设备数据采集、业务在线协同和应用资源共享。

面向智能设计、设备远程运维、产品质量全程追溯、能源管控优化等工业场景,支持建设特定场景工业互联网平台。

到2020年,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形成,建成“个十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争创2-3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培育供给产业。

6.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

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新动能。

开展面向5G、SDN、时间敏感网络、低功耗工业无线网等新型网络技术和应用研究。

加快工业操作系统、工业大数据系统、工业模型和微服务、工业安全等关键技术研究。

鼓励VR/AR、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形成一批创新成果。

(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7.引进和培育行业解决方案。

引进一批国内领先的智能网关、智能传感和控制、工业安全等软硬件产品,补全省内工业互联网产业链。

依托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重点支持我省智能装备、工业物联网、工业软件和大数据等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智能化产品突破,支持本地研发设计、运营管理和生产管理等软件加速云化改造,开发面向行业通用和企业专用的工业APP。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8.推动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

依托山东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支持市级引进国内外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创新资源,设立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支持产业基础好、规模大的产业园区、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等,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鼓励条件成熟的申报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项目,积极协调省内资源支持重大项目、平台、专家人才等引进落户和创业。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专栏3工业互联网产业新动能发展行动

实施工业互联网相关专项。

加强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

等联系,共同组织实施国家相关专项,加强对新型网络互联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研究。

在山东省工业提质增效升级专项、科技重大专项中增设工业互联网专题,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及应用,支持技术、产品试验验证。

实施行业解决方案能力转化工程。

采用省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支持、财政奖补等方式,支持省内机械、装备、纺织、电子信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将自身转型升级过程中总结的工业知识和应用经验,形成工业设备升

级、智慧产线改造、工艺流程优化、电商营销服务等行业解决方案和工业APP。

支持智能网联装备、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制造企业,开展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级芯片与网络通信模块的集成创新,开发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解决方案。

实施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工程。

在山东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中增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开展关键技术协同研发、试验测试、产业孵化、标准制定、评估咨询等创新服务。

结合我省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引领、打造三大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等规划,支持济南高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烟台高新区、济宁高新区、泰安高新区等,开展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攻关,打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和产业示范基地,在重点区域和行业中形成聚集创新效应和全国示范效应。

到2020年,“关键共性技术+关键软硬件产品+行业解决方

案”相结合的工业互联网完整产业链基本形成,培育200家左右工业互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约2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形成1-2个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四)推进企业上云。

9.加速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

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存储、计算和网络等基础设施上云,鼓励企业大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平台系统上云,支持企业协同办公、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制造等业务能力上云,推动高耗能、高风险、通用性强、优化价值高的工业设备上云。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10.营造企业上云良好氛围。

依托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工业互联网峰会、

深度行、培训会等,广泛开展优秀云服务商和上云应用企业“现身说法”,分区

域、分行业进行培训,在媒体推出“云行齐鲁、数聚山东”系列报道,强化典型推介和舆论引领。

筛选一批企业开展点对点扶持,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打

造上云标杆,鼓励云服务商会同各市、应用企业,搭建省级公共展示环境和体验中心,以实景或虚拟多种方式展示工业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加速工业互联网在全省的应用推广。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专栏4企业上云用云强化推进行动

完善上云目录和评价机制。

继续大力培育和认定云服务商,

制定云服务目录和评价标准,通过省企业上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评估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财政补贴的重要依据。

组织实施四类上云工程。

不断拓展企业上云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财政补贴、技改专项等方式,持续推进中小企业基础设施上云、平台系统上云、业务能力上云,降低制造企业转型升级一次性投入,快速聚集数据和工具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增强异构系统互联互通和跨部门跨企业协作;重点围绕高炉、风电、电机、工业锅炉等高价值、高精密、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设备设施和工业产品,推动工业设备上云,降低资源能耗和维修成本。

建设上云用云展示体验中心。

支持解决方案商、云服务商、

第三方机构等联合省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