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简爱》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7102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简爱》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简爱》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简爱》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谈《简爱》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谈《简爱》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简爱》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色.docx

《谈《简爱》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简爱》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简爱》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色.docx

谈《简爱》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色

谈《简·爱》的思想倾向及艺术特色

 

内容提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她强调女性的地位、精神上的独立性和个人人格的发展。

她的女主人公简·爱,是那个特定时代下被压迫被侮辱的妇女。

在当时妇女享受不到最基本的政治、教育、感情和物质权力的情况下,简·爱为争取妇女的自由与平等,敢于斗争、敢于揭露和抨击那个压抑妇女个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搬出了为全体妇女伸张正义的要求,发出了女性觉醒的呼声。

同时《简·爱》在艺术上也有其显著的特点。

第一人称的运用、细节的描写、构思的精巧等方面都体现了女性作家独有的细腻。

关键词简·爱女性意识反抗精神人格

 

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上还弥漫着浓厚的封建气息,青年和妇女在精神上还受着重重压抑,当时,有位二十岁的英国农村姑娘,一面作小学教师,一面练习写作。

一九三六年,她把自己的习作寄给著名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希望得到指教,但这位大诗人却说:

“英国文学史上没有女作家的地位,女人怎么能从事文学事业呢?

”①并断言她没有突出的才能。

谁知,十年后,正是这位“没有突出才能”的姑娘发表了轰动世界的文学名著《简·爱》。

从此,夏洛蒂·勃朗特便如一颗灿烂的明星跃上英国文坛,光华四射。

在拜金主义严重污染的英国,金钱关系统治着人们的灵魂。

夏洛蒂的《简·爱》却一反当时的人情世态,高声唱出了人生的赞歌,重视人的价值,提示了人的灵魂美。

这部小说自1847年10月问世以来,一百五十多年一直为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时代和不同阶层的人们争相传阅,视为杰作。

作者把描写的角度集中在第一人称“我”的身上,通篇的情节、对话、环境及行为描写,都是“我”的所感、所思、所见、所闻。

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刻意塑造了孤女简·爱这一典型形象。

她身材矮小、姿色平常、性格倔强、敏感多才、富于幻想、感情奔放,“犹如一块棱角分明的金刚石,所经之处碰击出一串耀眼的火花,这些火花使作品发出迷人的光彩,也照出了阴暗中的丑恶和虚假,揭示出人的内心世界,痛快淋漓地鞭挞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世俗颓风。

”①下面,我们将一同走入《简·爱》的世界:

一、女性意识的体现

简·爱,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个被侮辱、被迫害的不幸的妇女,她的整个生活遭遇是令人同情的;而她直爽、单纯、倔强的性格特征,她那不甘屈辱,为维护妇女的人格尊严,勇于抗争的精神,更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简·爱的心里蕴藏着对社会压迫的自发反抗。

早在童年,简就公然反抗自己富有而虚伪的舅妈及其粗暴而娇惯的孩子。

在孤儿院做学生时,她跟海伦·彭斯在一次谈话中说出了必须反抗的想法。

“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我肯定我们应该回击——狠狠地回击,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

”②简·爱从未放弃这一反抗精神和独立精神,这种精神给了她的形象以动人的魅力;它也决定她跟周围环境发生大量冲突。

简所作的爱情表白本身就具有大胆的平等宣言的性质:

“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

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

”②

处于最幸福的时刻,作为心爱的人的未婚妻时,简·爱依然保持沉着和清醒。

她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名誉,而且要维护自己的独立。

她担心有变为奴隶、变为丈夫的玩物的危险。

简·爱拒不接受未婚夫的奢侈礼品,固执地提醒他说,她是个穷姑娘,又无姿色,她要继续履行家庭教师的职责。

她寓骄傲于谦逊,珍惜自己的人格尊严,渴望自食其力的诚实劳动和独立,就是这位女主人公最迷人的特征之一。

疯女人的出现是夏洛蒂女性意识的聚焦点,简·爱之所以出走,是因为她不愿意降低人格,在她看来,没有人格的平等与自由,爱情就无所依附。

而人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平等和尊严,只有把爱情和人的真正价值紧密地结合起来,爱才能升华到更高的理想境界。

简·爱的出走不是逃避,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选择和追求,是在争取一个普通女子所应有的社会的道路上的前进。

爱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套上了金钱的锁链,金钱扼杀了许多青年男女的纯真的爱情。

在金钱面前,简·爱表现得超凡脱俗,她认为婚姻不是商业契约,不是金钱的产物,而是心灵上的自由的结合。

这种独立自主的内心感受,只有重视人的价值的简·爱才会有的。

简·爱的出走,不仅完满地表现了她的叛逆性格,她的执着追求,她的女性意识,而且也是她对世俗观念的大胆挑战。

《简·爱》全篇贯穿着一种对人权的平等和自由的强烈呼唤,这是对习以为常的,压迫下层社会人们的,沿袭了几百年的旧制度的一种反叛。

简·爱是不甘忍受资本主义社会压迫、具有个性反抗精神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是十九世纪妇女新觉醒的标志。

简·爱的个人奋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权运动者所提出的妇女社会地位问题。

简·爱的贫困无靠、漂泊天涯,她的痛苦不幸,是十九世纪英国人民,尤其是广大贫困妇女的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因而简·爱不甘忍受屈辱,不甘忍受沉沦,为维护妇女的人格尊严,敢于反叛,奋起抗争的精神,强烈地打动着人们的心弦,这一形象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世界上亿万读者的心。

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及抨击

简·爱对英国资产阶级社会所进行的揭露和批判,是相当广泛、深刻的。

夏洛蒂首先针对“慈善事业”的虚伪性进行了揭露。

小说对孤儿院的描写是暴露资产阶级社会的动人心魄的篇章。

劳渥德孤儿院的景象确实骇人听闻,那里采用极不人道的方法来管教这些孤女,这种管教制度导致最孱弱的孩子们的夭折;温顺而有天赋的海伦·彭斯就是这样死于非命的,对较有忍耐力的壮实的孩子则灌输以顺从和虚伪的容忍的思想。

对聪明高尚的谭波尔小姐的无能为力的描写是真实的,她虽然名为孤儿院院长,但不得不容忍阔督学们对女生们的嘲弄。

夏洛蒂就这样揭示了知识分子的无权地位。

但是在揭露孤儿院的黑暗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改良主义思想和她的阶级局限。

作者把希望寄于善良的有钱人身上,在他们的资助下,改地重建,立下新规,衣食改进,使孤儿院“渐渐变成一个真正有用而且高贵的机关”②

夏洛蒂朗特带着辛辣的讽剌描写聚集在罗切斯特先生庄园里的上流社会,描写追逐阔绰未婚夫的女贵族白兰奇·英格拉姆之流的残酷自私和内心空虚。

对资产阶级的里德一家虽然只作淡淡几笔的勾勒,但具有严峻无情的真实性。

主要主人公罗切斯特的故事具有尖锐的揭露性。

这是一个起初成了两个名门望族之间卑鄙交易的牺牲品,继而成了终身被束缚在一个疯女人身边的人的悲剧故事。

夏洛蒂在这里既反对英国的家庭和婚姻的规矩,又反对那些腐蚀和毁灭资产阶级家庭的金钱打算。

小说对宗教的伪善和欺骗的揭露也很有力,这在另一个代表人物圣·约翰身上得到了体现。

他自信是上帝的使者,要为上帝献身,其实他是一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伪善者。

他向简·爱提议缔结没有爱情的婚姻,共同去印度从事传教活动,并以关于基督教的崇高义务这类高谈阔论来掩饰自己。

但这只不过是为自己取得一位俯首贴耳、任劳任怨的女伴的手段,这里正暴露出他的冷酪无情的利已打算。

简·爱不无理由地报之以愤怒的反驳。

她说她蔑视他本人和他的求爱。

把罗切斯特的无私的炽烈感情同这个传教士的虚伪的欺人之谈加以对照,对圣约翰这一形象的愚蠢的狂信和冷酷无情的揭露,说明了夏洛蒂的大胆和耿直。

小说还从爱情、婚姻、家庭的角度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在爱情上,作者批判了以金钱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的恋爱观。

罗切斯特第一次不幸的婚姻,就是金钱造成的。

他父亲和哥哥看到白沙·马逊有三万英镑的财产,却不顾她的放荡和疯病,两家的金钱交易促成了这种不幸的婚姻。

婚后罗切斯特和家庭决裂,带着忧郁和苦闷,到欧洲去过放荡的生活。

他供给法国舞女色立奈·瓦朗一切开支,但她又与好色的子爵私通,这就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常见的可耻现象——决斗。

他打伤了子爵,瓦朗又和一个音乐家跑到意大利去了。

出走之前,她交给罗切斯特一个孩子,这就是阿代列,另一种类型的孤儿——私生子。

这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常见的畸形现象。

情场的风波,决斗的风险,加重了罗切斯特的精神创伤。

久经沧桑之后,他厌弃了上流社会。

他带着愤懑和悔恨的心情回到了自己的庄园。

在简·爱身上,他看到了上流社会妇女所没有的可贵的性格和品质,闻到了农村田野上的花朵所特有的清香,从而令他心向神往。

作者通过罗切斯特前后绝然不同的爱情经历和感受,通过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资产阶级婚姻,家庭的丑恶和污浊。

三、艺术特色

《简·爱》在艺术上有其显著的特点。

整部小说是以自叙的形式写成的,小说依据“我”的经历,来安排结构,来表现主人公性格成长的不同阶段。

作者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介绍人物,评价事件。

这种方法便于直接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也缩短了同读者的距离,易于取得亲切感人的艺术效果。

这部小说的细节描写也很有特色,简·爱在表哥圣约翰的屡次强求下,勉强答应说,只要她能相信他的要求是上帝的意旨,她就可以跟他一起去印度传教,这时表哥像上帝找回了“迷途的羔羊”②似的将她搂住。

在这迷离恍惚之际,简·爱听到“简!

简!

简!

”②的呼唤,这声音来自远方旷野,细微然而清晰地传到了简·爱的心中,也叩击着读者的心扉。

这来自旷野的爱的呼唤,牵引出汹涌在简·爱心底的波涛,她一下子就挣脱了圣约翰冰冷的拥抱。

“呼声”概括了丰富的内涵,简·爱在圣约翰世界复杂的心理斗争,通过这一细节,被读者体察得细致入微。

这一细节使简·爱的内心矛盾趋于一触即发的局面,她的反抗、自主因之显得丰满完整,她最终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敌人——传统势力的潜移默化造成的普通人的社会心理,这一反叛的少女形象至此炫目地在读者面前矗立起来,这一短短的场景胜过了千言万语的直抒胸臆。

风景描写在《简·爱》中也颇有特色,它有时成为情节发展的环节,如小说对五月大自然的描写,把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和温疫流行所造成的孤儿院儿童的悲惨死亡相对照,从而衬托了孤儿们的不幸命运。

有时风景描写和人物的命运有关:

简·爱同意了罗切斯特的求爱,这时雷声伴随着闪电,把院里的一棵树劈成两半,一场暴风雨的到来,成了对简·爱的爱情悲剧的预示。

构思的精巧和情节的起伏,使读者兴趣盎然。

小说的情节虽按主人公的经历顺序发展,但不是平铺直叙,在情节发展中波澜起伏。

简·爱经过动荡的生活,要与罗切斯特结婚了,但在婚礼上两个证人突然出现,揭穿罗切斯特婚姻的非法。

“幸福”刚一露头就跑掉了,逼得简·爱再一次寻找人生的道路,当举行第二次婚礼时,罗切斯特已经破产。

看来离奇,但却合乎生活的逻辑,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理想。

在艺术上,《简·爱》也有一些缺点。

那里面有太多的情节剧式的夸张和不可能的情节——疯女人在夜晚的出现,怪笑和呼喊,以及简·爱离开桑菲尔德以后的流浪生涯;不过即使这些部分也写得很有力量。

小说的结尾乍一看来,颇像落入了俗套:

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

然而人们只要稍稍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它是完全不同于以往那种廉价的大团圆结局的。

简·爱获得了遗产,但她把它与表兄妹平分了。

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处境虽然颠倒了过来,但她对罗切斯特的爱仍然忠贞不渝。

虽然罗切斯特眼瞎身残,家财倾尽,但她毅然地嫁给了他。

美貌、财产,这些从来就不是简·爱所追求的。

她得到的正是自己所苦苦追求的平等,她所珍惜的东西丝毫没有失去。

夏洛蒂·勃朗特曾经说过:

“我确信我在写作时这样有力地打动了我的东西,一定也会深深打动每一个读者的。

③是的,走出《简·爱》的世界,当我们回味小说中那些闪烁着艺术火花的地方,仍不免叹为观止。

 

参考书目

①《高唱人生的赞歌鞭挞世俗的颓风》张晓菲

②《简·爱》夏洛蒂勃朗特上海泽文出版社出版

③《外国文学名著欣赏》中《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简·爱”》张廷琛

④浅谈《简·爱》的魅力吴静、葛盾

西北师大学报1995.3.39-41

⑤试论《简·爱》中的心理表现手法曾丽洁

江汉论坛1995.8.82-84

⑥论《简·爱》的蛇足李显福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2.121-127

⑦试论《简·爱》中展现的人性力量王雅静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89.1.39-44

⑧谈《简·爱》的女性意识方平读书1989.9.41-47

⑨《简·爱》小资产阶级女性反抗的心声杨正先

曲靖师专学报1989.4.56-61

⑩《简·爱》的双重艺术框架常立

山西大学学报1989.4.42-46

⑾从《简·爱》看妇女在爱情中的地位

方平名作欣赏1989.5.45-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