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872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0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docx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专题06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docx

考前30天之备战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专题06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曲折发展

【2012考纲解读】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过程,是国际无产阶级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为推翻资本主义,消灭一切私自有制和阶级,不断争取自身解放、人类自由和社会制度创新,直至建立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实践过程。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曲折发展,有力地推动着人类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刷新了人类历史画卷的主要内容,为人类历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是历史主干知识之一。

近几年高考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始终给以一定程度的关注,试题比例保持平衡,约占10%左右,没有太大的起伏;二是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不高,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没有出现过材料题;三是取材分段选点,第一段是“一战”前,第二段是两次大战之间,第三段是“二战”后,一般是一段一题。

电气化时代和一战后的国际共运史考查较多,手工工场时代是空白。

命题相对集中于重大事件,特别是苏联(俄)的经济政策。

近年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成为命题热点。

复习重点:

本专题内容会继续受到关注,并具备升温的条件;题型和取材上都有着很大的命题空间,且容易与新课程改革的走向吻合;而且与现实发展联系密切,因而,应适度关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等;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全程式、整体上的认识和评价。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默写、背诵提示】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原因、过程、影响。

(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影响。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背景、时间、创办者、产生途径、著名企业、分布地区等。

【重点、难点破解】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联系中国古代史,回忆自然经济的特点。

明确“解体”主要指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

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输入中国与日俱增。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先后完成.东西方海上的交通条件发生了变化;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特权有所扩大,为加强对中国的贸易而进行的投资也在增长,这一切,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侵略,增强了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国自然经济一步步走向解体:

一方面中国原有的手工业从整体上开始遭到破坏,其中以手工棉纺织业为最严重:

另一方面,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下,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在发展。

这样以耕织结合为核心的中国自然经济结构开始初步分解。

在这个分解过程中,出现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也积累了一定的货币资本。

(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人民版教材涉及很少,估计考的可能性不大。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两种教材相同内容较多,记住要点,应对选择题命题。

此外,还要注意考查材料解析题(如据材料把发昌机器厂的基本情况概括为若干要点列出来;并指出这个厂的命运说明了一个什么重要的道理等)。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主要内容】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默写、背诵提示】

(1)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

背景、成就(发展最快的行业)、特点、结果。

(2)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原因、概况、结果。

(3)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T业:

概况、特点。

(4)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破解】

(1)本考点复习的重点在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人教和人民版教材对此叙述都很清楚,因此据教材概括即可。

(2)关于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人教版和人民版教材叙述的侧重点不同,差别较大。

人教版叙述简略,人民版涉及的内容要点过多。

教学只要选取相交部分即可。

(3)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只要大概了解。

但要能从整体上勾勒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脉络。

(4)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是复习的重点。

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②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丈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④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_T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对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也要有所了解:

帝国主义(如限制中国进口机器;通过控制中国海关和对外贸易等手段,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侵华战争直接摧残民族工业;国民政府同美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方便美国对华倾销商品等)、封建主义(清政府不承认民族工业、苛捐杂税勒索:

军阀官僚政府大举内债和滥发纸币)和官僚资本主义(以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手段吞噬民族企业)是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012考点PK】

根据本专题的知识特点和命题特性,建议在复习中突出以下四个主题: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始”“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苏联与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

主题

课文内容

知识要点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始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从社会经济前提、阶级基础和思想来源等方面归纳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和意义;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和失败原因;知道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理解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影响;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知道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及其特点

苏联与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知道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分析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曲折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人大、政协、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各族人民的共同发展

了解建国初期党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曲折及原因;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及其成就和邓小平的贡献;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程,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曲折性;了解我国人大、政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俄国、欧洲和中国的实践与发展,是相互联系、逐步深入的。

进化论是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和丰富,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和中国的面貌。

社会主义革命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要彻底,因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名师点睛】

针对众多的知识点,复习中要注意结合考点有所取舍,准确把握重要知识的核心特征。

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巴黎公社的成立,要结合资本主义发展进程分析其产生及曲折发展的原因,并应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曲折性。

如,理解《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就需要综合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展示了一种崭新的历史观,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解释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等。

巴黎公社作为19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最高峰,最大的贡献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失败的原因是法国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它的核心特征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偿试。

对新经济政策,要把它作为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加以重视。

而对苏联解体,则要从其深刻的原因中总结其历史教训。

通过学习“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现代化历程”专题,了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确立过程,从而形成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曲折发展的正确理解,进而认识到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复习中可以选取二者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重大事件进行比较。

研究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各国的发展命运,目的是吸收他国的经验和教训,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重要特征。

在复习中,要善于用比较的思维方法,对历史事件作出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

如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比较;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中国革命道路与苏联革命道路的比较;东欧国家改革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等等。

【规律方法】

不同课程体系和版本的中学历史教材,关于本专题内容都是按历史发展阶段顺序编写的,时间跨度大,知识点较多,贯穿其中的主线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曲折发展历程。

复习时应首先厘清这条主线,以起提纲挈领之效,从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发展脉络,突出各发展阶段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尤其突出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中国。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曲折性,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成败之原因,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并不断走向胜利的,复习中要善于借助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理解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特点和水平。

19世纪30至70年代: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由空想变成科学。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先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随后,力量不断壮大的无产阶级以暴力斗争为主要形式同资产阶级进行政治斗争,19世纪30~40年代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科学社会主义理解应运而生并指导无产阶级进行了夺取政权、建立本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工人运动的中心由英国转移到法国,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19世纪70年代至“一战”: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人队伍进一步壮大,但随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化和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相对改善,各国无产阶级纷纷建立政党,以合法斗争为主要方式同资产阶级进行经济斗争。

而俄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相对滞后和历史负担沉重,成为帝国主义链打上最薄弱的环节。

“一战”加剧了社会矛盾,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以暴力方式夺取政权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俄国通过十月革命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工人运动的中心由法国到德国再转移到俄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理论正式变成现实。

“一战”至“二战”后初期:

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一战”后,巴伐利亚、匈牙利都曾建立过苏维埃政权,但相继失败。

20世纪30~40年代,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各国共产党和人民民主力量迅速壮大,在苏联的支持和帮助下,许多国家在“二战”后走上了人民民主专政道路,并陆续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亚洲也出现了中国、朝鲜、越南三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发展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强大的世界潮流。

运动的中心在苏俄(联)。

“二战”后至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道路在挫折中实现发展模式的突破创新。

“二战”后的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勃蓬发展——分化动荡——暂时挫折——曲折探索的发展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起,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本国特点的建设道路,纷纷进行改革,由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日益僵化、民族矛盾复杂尖锐、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迟缓,加上西方国家反社会主义力量的渗透,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纷纷失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

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冲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路。

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决不应拘泥于某一种发展模式。

由于国情和国家性质的不同,中国建成了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不同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西方国家实行的是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发家作主,实和人民民主专政。

政治制度必然要体现国家性质,体现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因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反映各族人民共同发展要求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三种制度共同组成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它的确立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它的发展完善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于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当家作主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认识建国初期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理解这些政治制度的渊源和发展,对于我们加深国情的认识,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从建立到发展、完善要经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历史过程。

历史是曲折前进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胜利和以往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胜利一样,必定要经历许多曲折,这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一百多年的历史得出的结论。

一方面,社会主义革命的彻底性决定了它比以往任何一次社会革命都要艰难得多、曲折得多,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积累过程。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历程证明,能否通过有效的改革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完善,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成败的大问题。

【名师预测】

一、单项选择题

《共产党宣言》问世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国际工人运动开始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

据此回答1~3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弊端日益暴露

B.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天才设想

C.批判继承了19世纪优秀的思想成果

D.参加工人的革命实践

2.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①揭示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私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③揭示了人类历

史发展的客观规律④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③

3.《共产党宣言》中的基本主张在巴黎公社措施或行动中得以体现的有①建立无产阶级政权②同资产阶级坚决斗争③加强工人阶级国际团结④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A.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

巴黎公社勇敢地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并代之以全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其经验和教训对于社会主义运动来说是弥足珍贵的。

据此回答4~6题。

4.马克思说巴黎公社“只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起义”,其含义是指()

A.巴黎公社起义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5.巴黎公社是对整个19世纪上半期国际工人运动的一次总结,它体现了这一时期国际工人运动的①自发性和偶然性特点②政治斗争和暴力斗争特点③广泛的群众性特点

④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的特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关于巴黎公社成立的背景和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普鲁士侵略掠夺法国

C.临时政府卖国D.临时政府镇压人民

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道凯歌,它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据此回答7~9题。

7.近代历史上制约俄国经济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是()

A.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消耗太大B.革命运动频繁,社会动荡

C.封建制度及其残余D.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丧失部分市场

8.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9.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不包括()

A.背景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

B.都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

C.都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D.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在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严重失误、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和肃反扩大化等问题。

据此回答10~12题。

10.苏俄新经济政策、“二战”后初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的共同点是()

A.采取公私合营的国有化政策

B.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自由企业”制度

C.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起主导作用

D.都表现为国家政权从宏观上调控经济

11.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最本质的特点是()

A.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B.权力高度集中,缺少群众监督

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D.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12.对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评价,错误的是()

A.基本上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B.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

C.这种体制从来没有起过积极作用

D.这种体制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各国开始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重大挫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巨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据此回答13~15题。

13.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共同点是()

A.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扩大企业自主权,由工人委员会管理企业

C.变革中央集权、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表明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有来自资本主义的巨大压力②市场经济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惟一选择③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

路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A.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④

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③④D.③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开辟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新纪元。

据此回答16~18题。

16.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规定:

中国人民使行权力的最高机关是()

A.政务院B.最高人民法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

17.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负责人的组成包括中共、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人士等优秀人物、知名人士和专家,这充分体现了()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精神和政权特色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社会主义民主平等原则

18.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过渡时期总结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在社会主义阵营动荡、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内发展困难重重的形势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据此回答19~21题。

19.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成一败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依据国情搞建设②要努力加快经济建设③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④要时刻不忘阶级斗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

20.我国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新体制,其根本原因是()

A.我国仍处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

B.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相互竞争,优胜劣汰,才能使社会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C.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结果

D.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21.下列各项中,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措施的是①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审查和解决党内一

大批冤假错案④总结和评定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据此回答22~24题。

22.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①政治协商②民主监督③参政议政④维护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3.我党在不同时期建立统一战线的立足点是()

A.有利于打击最主要的敌人B.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C.体现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24.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其目的不包括()

A.保证祖国统一B.促进民族团结C.实现民族平等D.减轻外来压力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时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的傅崇碧同志,曾多次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亲自布置保护陈毅安全的警卫措施。

他回顾1967年7、8份情况时眼含泪花,向笔者感慨道:

“造反派每回批斗陈老总,周总理都要亲自参加,其实等于陪斗。

偶尔总理太忙,实在无法出席大会时,也要委托政治局常委李富春同志出席,并且派自己的秘书、卫士长从头至尾参加会议,一为保护陈老总安全,二为自己能随时掌握真实情况,以防万一。

在当时那种混乱的局面中,假使没有周总理压台,后果不堪设想哟!

——铁竹伟《陈毅的最后岁月》

材料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

……要认真检查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是否切合实际,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和抱怨。

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怎样造成的?

 

(2)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我党曾经在哪些问题上出现严重失误,导致不和谐因素增加,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巨大损失?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80~90年代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统计表

年份

1981~1985年

1986~1988年

1989年

1990年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3.2%

2.8%

2.45%

-4%

——张伟垣主编《苏联兴亡和社会主义革命前景》

材料二新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统计表

年份

1949年

1978年

1998年

2001年

GDP(美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