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794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docx

《高中政治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docx

高中政治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

高中政治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

第一部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2011•福建)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

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来人民精神生活,

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实践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可见优

秀的文化C

A.彰显时代

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来源:

Zxxk.Com]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D.源于时代的智

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C【解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源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又对社会的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故选C项;但认为源于时代的智慧是错误的,排除D项。

文化是主观的,不能创造时代的未来,也不能决定时代的走向,排除A、B项。

2.(2011•山东)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建设提供有利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A

  A.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改造腐朽文化取缔落后文化

 解析:

A。

要做好此题,首先要审好题目要求,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必须是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由此排除B;即使优先发展了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也不一定就能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养,排除C;D是错误的,要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

3.(2011•安徽试题)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档9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

,如举办“双百”人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开展这些纪念活动有助于D

①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②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D。

本题

考查文化的作用。

①说法错误,开展纪念活动不能说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说法错误,应该是先进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

用。

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D。

4.(2011•江苏)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

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一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

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

1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②  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③ 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  ④违背了人才成才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解析:

学琴的人要想成为艺术家,必须具备综合素质,这也是一个人才成长的规律,因此,①④入选。

学琴人的熟练手法是循序渐进的结果,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因此,②③与题意不符。

[来源:

学+科+网]

答案:

B

命题立意:

本题命题非常灵活,综合考查考生的文化、哲学知识。

难度较大。

[来源:

学。

科。

网][来源:

Z|xx|k.Com]

5.(2011•江苏)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市教育工作委等部门将15000套含有《记忆·我爱你中国》,《信念》等内容的“红色光碟”下发到全市所有学校。

一股“信念”与“记忆

”的热潮在全

市学生中掀起。

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A[来源:

学科网]

A.奏响主旋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B.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

C.培养爱过情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D.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来源:

Zxxk.Com]

解析:

红色光碟的使用,弘场了社会主义文化,从而使学生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准,因此A项入选。

本题的限定性要求是“活动的主要目的”,B、C、D三项都不是主要目的。

C项具有较强的迷惑性,我们可以从教育的客体——学生对该项进行排除。

答案:

A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考生既要具备较高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又要具备较高的辨析能力。

难度较大。

[来源:

学科网]

6.(2011•广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

针对这些假

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9分)

解析本题提出反映社

会热点,体现较强的人文和现实关怀,主要考核传统文化的价值、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先进文化的发展第知识,考核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融会贯通、归纳整合、辨证分析和组织文字等能力,引导考生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社会现象,培养关心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引导考生关注国家改革进程和建设事业,全面、正确理解国家政策。

答案:

(1)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2分)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2

分)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2分)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1分)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2分)

7.(2011•天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根据表3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表3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来源:

学科网ZXXK]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解析本题是文化生活的表格题,根据材料分析,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

①主要是文化对人的作用;②很明显是文化遗产的作用;③文化对国家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文化传承与创新

1.(2011•北京)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

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达平价。

表明B

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

合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材料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积极意义,而不是竞争,更不是强调保持不同文化特色,A、D不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

2.(2011•山东)“好客山

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

关于下图“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B。

②说法错误,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排除②;④说法错误,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而不是主要形式。

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意味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从而传

播了文化,选③;好客山东贺年会以元旦、春节和元宵节三大节点为

支撑点,体现出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选①。

3.(2011•北京)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D[来源:

Zxxk.Com]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来源:

Z#xx#k.Com]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作用,考查学生的准确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①②观点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社会实践是文化

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4.(2011•广东)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探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

事例来说明主题。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B[来源:

Z&xx&k.Com]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选B,从“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是已经发生的事,它“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注意主题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而“深圳精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是说明“文化创新将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但这一点并不切合主题,故只能选B而不能选A。

此题关键是要扣住“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强调实践对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5.(2011•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清丽,孕育出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名仁人名士。

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

保护文化遗产D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D【解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在物质层面上,保护文化遗产对

经济发展的确有着重要意义;在精神层面上,文化遗产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状况,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激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故选D项,排除B项。

6.(201

1•安徽)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这说明B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①说法错误。

文化引导着实践,但是文化也受社会实践的制约。

②说法正确,茶文化是在茶叶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产生的。

③说法正确,茶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④说法与题目无关。

本题答案选B。

7.(2011天津)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

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

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

这一事迹表明C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来源:

学科网]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解析C。

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

A说法绝对,不选;传统与现代毕竟还有一定的距离和差距;B说法错误,具体内涵不能说亘古不变;C说法正确,体现了传统道德对我们的今天价值选择的影响;D说法不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C。

8.(2011·福建)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

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B

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点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来源:

Z#xx#k.Com]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

【解析】B。

文化融合指外部文化和内部具有的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接触、交流进而相互吸收、渗透,融为一体的过程,由于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文化具有民族性,两位大师的作品借鉴了他民族的优秀文化,A项表述不对。

世界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因而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以徐悲鸿和毕加索为代表的东西方文艺作品形式上的互相借鉴,反映了文化源自实践,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故选B项。

文化具有传承性,不可承袭的观点错误。

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

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但也不是不可复制的。

9.(2011·海南)“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

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

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

这表明民俗节日A[来源:

学科网][来源:

Zxxk.Com]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1•全国新课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

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

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

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

妈祖信仰越传越广。

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

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

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

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10分)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提出两条建议。

(4分)

【命题立意】

本题以妈祖文化的发展为背景,通过妈祖文化的发展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考查考生文化

的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等知识,综合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本题考查体现了基础性和综合性的统一。

【解析】第

(1)问要求说明妈祖文化对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

应将教材中关于文化作用的内容提取出来,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再结合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时要以文化的作用为线索,从文化对实践活动、认识活动的影响,文化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影响,以及促进文化交流作用等方面,把材料和知识结合起来,然后组织出具体答案;第(3)问要注重知识的迁移,解答该题首先要把握发展文化的具体措施,并将其迁移到发挥妈祖文化的作用中去。

【知识分布】《文化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感受文化影响”、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第六课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第七课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第十课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来源:

学科网ZXXK]

【参考答案】

(1)①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4分)②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

(4分)③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分)

(3)①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②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③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④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

(答出l项得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

11.(2011•浙江)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

作品制作运用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国际口味。

作品多次参加

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

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

(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10分)

⑴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解析:

(1)问,解答本问应从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入手,紧密结合材料,深入论证。

回答时,要将重点放在材料分析上,做到有理有据。

命题立意:

本题以动漫大片《田螺遗梦》为材料,考查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以及辩证否定的实质,难度较低。

12.(10分)(2011·海南)辨析题

“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没有表达能力,那他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辨析。

(10分)

答案一:

人的思想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准确表达,借助传媒加以传播,才能为他人所接受,并产生社会影响。

(4分)没有表达能力的人无法准确表达、传播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就难以为他人所理解并产生影响。

(4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观点具有合理性。

(2分)

答案二:

人的思想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准确表达,借助传媒加以传播,才能为他人所接受,并产生社会影响。

(4分)但是有思想的人假如没有表达能力、不能准确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思想,并不能表明他没有思想。

(4分)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观点具有片面性。

(2分)

(考生从上述任一角度做答,或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所用原理正确,言之成理,表述清楚,可得满分。

第三部分文化与生活

1.(2011•天津)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

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A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这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解析A。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根据材料,台湾果农的做法不仅是将不同原料的东西放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给该商品取了有着中国浓郁文化特色的名称。

A项入选,体现了文化

与经济的关系;B与题意不符,不是侧重讲文化对社会实践的作用;C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不能说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说法与题目无关。

本题选A。

2.(2011•江苏)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

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B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输出产品属于经济行为,影响或者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既是文化现象又是政治现象。

因此①③正确,入选。

这些现象不是世界多极化现象,也不是强调资源的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②④不选。

答案:

B[来源:

Z#xx#k.Com]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考查考生对基拙知识的理解能力。

难度较小。

3.(2011•浙

江)“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

能感到不舒服。

这类现象表明D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来源:

Zxxk.Com][来源:

Zxxk.Com]

解析: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既有个性,又有普遍的规律,A项错误;题干以鲜明的事例说明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理念,这是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表

现,而非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是人们对文化的评价,故D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题意。

应选D项。

本题属于现象说明题,解答时一定要选择与题意一致的最佳选项。

答案:

D

命题立意:

本题以不同民族的文化理念,考查文化的差异性,难度较大。

4.(2011•山东)材料三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

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7分)

答案:

①对汉阳铁厂原址党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正确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来源:

学。

科。

网Z。

X。

X。

K][来源:

学|科|网]

5.(2011•北京)2011年世界环

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情形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分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

宣传教育的意义。

(9分)[来源:

学科网]

答案:

①文化影响人们党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汉军宣传教育,有助于人们清醒的认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转变思维方式,采取自觉行动。

②文化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有助于营造全社会重视环保的文化氛围。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设问清晰、明确,难度较低,作答时只要结合材料、围绕文化对人影响的方式、特点和作用三方面阐述即可。

但由于这是最后一问,很多考生会因为时间问题而不能完整作答,造成无谓失分。

这也提醒我们广大考生在作题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好节奏和顺序。

6.(2011•江苏)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某校高三

(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让夕阳更红”为主题的

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

材料一:

关注养老困境同学们了解到,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养老院费用相对较高,多数老人希望在家里养老,但大多数子女因忙于工作使老人的不到妥善照顾,所以空巢老人逐渐增多。

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