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四.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418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四.docx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四.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四.docx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每周一练历史试题四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每周一练

历史试题(四)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2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1.(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一,24)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B.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

C.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D.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

2.“社稷”本是周代祭祀地祗(社)和谷物神(稷)的合称,周王分封新诸侯时,依据诸侯封地所在方位从周王室祭坛上取一摄色土赐于诸侯,受封者要将此土置于封地的社稷坛中进行供奉祭祀=由此可知,周代的“社稷”祭祀(  )

A.象征了国家政权的建立B.反映出农耕区域不断扩大

C.蕴含了国家一统的理念D.强化了政治上的等级秩序

3.汉代以前,民众对人神的信仰主要是有功于民的古圣先贤神,而汉代开始出现了一些有政绩的官员死后被百姓立祠祭祀的现象,如汉和帝时的王涣为民平理冤狱,死后“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成为民众新的入神信仰对象。

汉代民众对人神信仰的变化(  )

A.反映了皇权专制下的愚民政策B.说明民众对政府信任的增强

C.折射出民众对理想政治的渴望D.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4.中国古代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为路、州、县;元代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依次是路、府、州、县。

这体现了(  )

A.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B.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D.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5.古代雅典公民很少直接经商,农业被视为最体面的职业,只有公民才能购买本邦土地,同时法律禁止个人过多兼并土地。

这一现象(  )

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繁荣B.加剧阶级矛盾导致城邦混乱

C.利于解决平民债务负担D.强化了公民对城邦的认同感

6.古代罗马法规定,奴隶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对逃亡的奴隶严加惩治。

但又规定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论处。

这反映出罗马法旨在(  )

A.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宣扬天赋人权

C.维护社会秩序稳定D.调和阶级矛盾

7.罗马法中规定:

“土地所有人无适合的通道而不能有效利用其土地,有权以公正的价格向邻居购买通行权,邻居不得拒绝。

”由此可知,此规定(  )

A.意在维护公平和正义B.严重限制了公民自由

C.旨在调和公民间矛盾D.违背了契约公平原则

8.1791年托马斯·潘恩的《人权论》在英国出版,书中提到:

“主权作为一种权利只能属于国民……‘光荣革命’之所以好,是因为当时的人民行使了这个权利,推翻了一个暴君。

……任何一个政府,如果不按共和国的原则办事,都不是好政府,共和政府把为公众谋福利作为其目标。

把民主制作为基础保留下来,同时摈弃腐败的君主制和贵族制,代议制就应运而生。

”下列解释与材料主旨不符的是(  )

A.作者提倡建立代议制共和国B.光荣革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C.政府目的是为公众利益服务D.作者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9.下表是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妥协让步,产生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的宪法。

这反映了1787年美国宪法(  )

代表

土地投机者

高利贷者

工商航运者

持大量公债者

奴隶主

人数

14

24

12

40

15

A.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B.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

C.强调实际的集团利益D.协调了各阶层间矛盾

10.(2017·滨州高三9月调研,13)有学者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

“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该学者认为领事裁判权(  )

A.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是符合时代需要的合理规定

C.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11.(2017·石家庄二中高三8月模拟考试,23)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在华的外国传教士纷纷要求列强出兵,迫使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并为“联军”直接镇压义和团摇旗呐喊。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甚至叫嚣:

“把势力伸展到中国的好机会到了,上帝不允许我们放过这个机会。

”这表明当时在华外国传教士(  )

A.为本国的殖民扩展效力B.鼓动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C.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冲突D.要求深入中国内地传教

12.(2018·石家庄二中高三模拟考试,24)下表为中国近代后期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不但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并且铲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

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

“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

日伪政权教科书

“虽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未铲除”

中共根据地教科书

A.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B.孙中山为首革命派力量强大

C.清朝结束具有偶然性D.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统治结束

13.(2018·河南八市高三第一次测评,13)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

据此可知(  )

A.君主立宪制符合中国国情B.政府为君主制制造與论

C.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D.共和制不适应于中国

14.1894年7月28日《申报》载:

“以我堂堂天朝,幅员之广大,人民之多,财赋之厚,兵卒之精,十倍于尔(日本)。

尔乃不自量力,轻启兵端是不明乎大小之势矣。

”这反映当时(  )

A.清政府死守“天朝上国”观念B.统治者动员民众策略巧妙

C.国人过分夸大洋务运动的成果D.舆论界存在盲目自信心态

15.(2017·成都二模,30)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代表中共湖南省委致中央的信中说:

“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

”“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地取得全国的胜利。

”据此可知(  )

A.该信件应写于湘赣边秋收起义以后B.该信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的决策有所突破D.毛泽东的主张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16.(2017·福州二模,30)1929年,蒋介石在演讲中宣称,中国目前“只有整个民族受帝国主义者压迫的事实”,“只有民族的利益,没有阶级的利益”,所以,“革命的唯一目标,在打倒帝国主义”。

这体现了蒋介石(  )

A.继承国民革命的使命B.强化正统地位的企图

C.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D.维护各派军阀的利益

17.(2017·济宁高三模拟)1945年12月,苏、美、英三国外长在莫斯科会议发表公报,在中国问题上,一致同意“必须在国民政府之下建立一个团结而民主的中国,国民政府的各部门必须广泛地由民主分子参加,并且内战必须停止”。

三国的态度表明他们(  )

A.虽反对内战但仍支持国民政府B.虽支持国民政府但强烈要求提高共产党地位

C.明确反对共产党及进步力量D.明确地把国共两党置于平等地位

18.(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一,30)1947年,国民党统治区的《观察》周刊写道:

“整个战局看来颇为有趣,不是拉锯,而是推磨,从黄河到长江广大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大转盘,共军声东击西,打南图北,每动一根毫发也会牵动整个头部。

”材料评述的“战局”(  )

A.是中共军事战略调整的结果B.表明国民党已失去战争优势

C.说明长江以北地区已解放D.奠定了解放南京的军事基础

1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认为:

“14年抗战”的提法……意味着“九一八”以来可歌可泣的壮烈抗战,被认可被还原……对美化侵略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是有力回击……有利于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完整揭露。

对于这种看法(“14年抗战”)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强化了对日本侵华罪行的控诉

B.体现了对以东北抗联为代表的抗日力量的尊崇

C.抨击了日本右翼势力的错误历史观

D.批判了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20.下图是辛亥革命后媒体《神州日报》发表以新事物自行车创作的漫画。

其主要目的是(  )

A.反映了民国变革时代人们对不确定因素的焦虑B.表达了报社同仁对新民国寄予的期望

C.对革命首义精神的褒扬D.表明中国交通事业的进步

21.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当时,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对此(  )

A.政府开始发动对外殖民扩张活动B.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利D.逐渐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22.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释。

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

这说明(  )

A.工人运动有助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B.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工人运动

C.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D.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23.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随后,一系列法律、法令,如《婚姻法》《土地改革法》《选举法》以及各种《条例》也相继出台。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

A.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B.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

24.下图是一张当年台胞回内地所持的台胞证。

新华社在1987年11月4日播发的稿件中记录了台胞证首次签注的场景:

“两天来已有100多名在香港中旅社取得赴大陆新的旅行证的台胞,分别从海、陆、空三路经广州分赴各地探亲。

”此证此景说明(  )

A.九二共识是这一情景的重要推力B.反映了两岸互访的迫切心情

C.两岸同属一中已成为双方共识D.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英国中等妇女是最受社会约束的阶层,她们也最先起来进行斗争。

“妇女选举权全国联盟”等妇女组织先后以各种方式进行斗争以争取普选权,但英国政府视而不见。

一战爆发后,大量妇女听从英国政府劝说到工厂从事以前由男人从事的工作。

1917年俄国纪念国际妇女节直接引发了二月革命,后来的十月革命又催生了布尔什维克政权……英国妇女争取普选权运动风声再起,1918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人民代表法案》,给予30岁以上、拥有财产的妇女投票权。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

材料二《论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运动》(乔彦丽)目录节选

第一章党领导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

一、政治方面的实践

1·建立健全了各级妇女组织机

2·注重对妇女干部的培养

3·鼓励妇女参政议政

二·经济方面的实践

1·政策引导妇女参加生产劳动

2·边区具有劳动能力的妇女普遍地参加了社会劳动

三·文化教育方面的实践

1·妇女干部教育

2·妇女学校教育

3·妇女社会教育

四·社会风俗方面的实践

1·改革婚姻风俗制度,宣传新婚姻观

2·开展反缠足运动

3·宣传卫生保健知识,保护产妇的身心健康

第二章陕甘宁边区妇女的主要贡献

一·陕甘宁边区妇女是支援前线的重要力量

1·边区妇女积极动员亲人参军

2·边区妇女是拥护军队的模范

3·边区妇女是照顾出征军人家属的重要力量

4·边区妇女积极缴纳公粮

二·陕甘宁边区妇女是根据地建设的“半边天”

1·自卫除奸,保卫边区

2·参加生产,建设边区

三·边区妇女是保育战时儿童的主力军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战后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英国妇女解放的特点。

(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妇女解放相比,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特点并分析陕甘宁边区妇女解放的历史意义。

(1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摘编自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

根据材料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7.[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分)

材料  玄宗即位后社会弊病遍野,决心改革。

开元二年(714)六、七月间,玄宗解除了诸王的兵权。

玄宗规定出为刺史的诸王,“令到官但领大纲,自余州务,皆委上佐主之。

”还规定“宗王以下每季二人入朝,周而复始”,使诸王不能同时留居京城。

开元三年(715),玄宗明确宣布:

“官不滥升,才不虚授,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经过一番整顿,“大革其滥,十去其九”,并重用了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为宰弼,协助治理国事。

开元二年(714),在文水东北开甘泉渠、荡沙渠、灵长渠,引文谷水溉田数千顷。

开元四年(716)河修渠河塘、孤山陂,溉田三千顷。

开元中,彭山开通济大堰一,小堰十,溉田一千六百顷。

为了把人力更好地集中到农业生产中去,开元二年下诏:

“天下毋得更采珠玉、织锦等物。

”对于违令者处以杖罚。

为了禁止社会上的奢靡之风,他还把乘舆服御、金银器物销毁,并把珠玉、锦绣焚于殿前,规定后妃以下不得服用珠玉锦绣。

唐人郑棨说:

“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玄宗改革的意义。

(7分)

 

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每周一练

历史试题(四)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

 [很强的一致性并不能说明实现了标准化生产,故A项错误;据材料“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可知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且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分封制并非完全是血缘同宗,还可能是功臣或先代贵族,故D项错误。

]

2.答案C。

思路点拨:

周王分封诸侯时要将国家祭坛上具有代表封地方位的土赐于所封诸侯,并使封国进行供奉祭祀,其寓意是封国领土只是周政权领土的一部分,诸侯国也只是周政权分割出的部分地方政权,其权力和土地来自并从属于周王,实际上蕴含了国家一统的政治理念,C项正确。

“社稷”具有国家政权的象征性,但不能说明是象征国家政权的建立,A项错误;“社稷”虽体现了农耕文明的特征,但周王赐所封诸侯祭“土”并不代表实行农耕牛产,B项错误;材料虽体现了周土与所封诸侯的政治等级性,但既不能说明“强化”,也不能说明周王与诸侯政治关系的等级性,D项错误。

3.答案:

D。

思路点拨:

汉武帝后的官员多是儒家知识分子,他们以儒家伦理为标准,为官为民,受到百姓爱戴并成为新的人神信仰对象,体现了儒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对民众信仰的影响,D项正确。

民众对于有政绩官员的神化信仰,并非政府强制,不能说是愚民政策,A项错误;材料中的民众信仰不能说明对政府信任增强,B项错误;材料现象是民众对官员为政期间理想政治的肯定,C项错误。

4.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了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无从得知经济发展区域化状况,故A项错误;地方行政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行政关系而非经济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层级不断细化,体现中央权力不断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中央官制和中枢权力,故D项错误。

]

5.答案:

D。

解析:

 [古代雅典工商业和对外贸易繁荣,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雅典城邦民主政治下,实现了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极大激发了公民的公民意识,故B项错误;材料与债务无关,主要突出公民的优越性,故C项错误。

]

6.答案:

C。

解析:

[罗马从社会性质而言是奴隶社会,本身属于阶级社会,并未实现人人平等,“奴隶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对逃亡的奴隶严加惩治”也不是平等的表现,故A项错误;天赋人权是近代思想,且材料中奴隶并不存在权利,故B项错误;材料中“但”前后形成对比的陈述,前者肯定奴隶主对奴隶的控制和奴役;后者强调限制奴隶主滥杀奴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稳定秩序,维护统治,故C项正确;通过规定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矛盾,但是其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故D项错误。

]

7.答案:

A。

思路点拨:

材料表明,罗马以法律形式对拥有土地而无法有效使用土地的所有人的权利进行了保护,同时也要求购买通行权者向邻居以公正的价格购买,这是对双方利益的维护,体现了对公平和正义的维护,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不是对公民自由的限制,而是对公民权益的维护,B项错误;材料巾罗马法的规定并非针对公民矛盾而实行的,而是针对公民一方面权利无法享受所规定的,不能说明在调和公民问的矛盾,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土地所有者能够使用土地权益的维护,并没有体现对契约内容的规定,故无法说明契约公平原则,D项错误。

8.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不按共和国的原则办事,都不是好政府……把民主制作为基础保留下来,同时摈弃腐败的君主制和贵族制,代议制就应运而生”可知,作者倡导共和制、代议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光荣革命’之所以好,是因为当时的人民行使了这个权利”可知,光荣革命使人民享有了主权,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共和政府把为公众谋福利作为其目标”可知,共和政府的目的是为公众利益服务,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作者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推崇,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

9.答案:

C。

解析:

 [参会者的身份无法体现天赋人权学说,故A项错误;表格中参会者的身份也无法体现人人平等的观念,故B项错误;表格中的参会者身份不能体现美国当时的社会各阶层状况,故D项错误。

]

10.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可以得出领事裁判权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故A项正确。

]

11.A [由材料可知外国传教士支持列强出兵镇压义和团,并认为列强出兵可使列强的势力进一步伸展到中国,说明当时在华外国传教士是为本国的殖民扩展效力,故A项正确;列强划分势力范围应是在甲午战争后,与材料中“义和团运动”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提供关于中西文化冲突的内容,故C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即允许传教士到中国内地传教,故D项错误。

]

12.答案:

D。

解析:

 [三则材料“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辱”“清国……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表面上推翻了清政府”均说明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统治结束,故D项正确。

]

13.答案:

B。

解析:

 [材料是袁世凯顾问古德诺对中国国情的推断,不能全面反映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故君主立宪制符合国情不准确,故A项错误;从古德诺的身份和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的行为,可知其言论是为袁世凯称帝制造舆论准备,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古德诺一人之言,不能体现出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故C项错误;材料中认为共和制不适合中国是由于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制造相应的舆论,不能反映出共和制不适应中国,故D项错误。

]

14.答案:

D。

解析: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认为日本对清采取军事行动是不理智的行为,不能调动民众,故B项错误;材料认为清朝国力远胜于日本,未提及是洋务运动之功,故C项错误;《申报》轻视日本国力,体现了社会舆论盲目自信的心态,故D项正确。

]

15.答案:

C。

解析:

 [秋收起义发生于1927年9月,材料时间在其前面而非后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阐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且该思想尚未形成,故B项错误;据材料“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地取得全国的胜利”可知并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故D项错误。

]

16.答案:

B。

解析:

 [蒋介石通过反革命政变,将国民革命运动推向失败,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929年,蒋介石……宣称……只有整个民族受帝国主义者压迫……只有民族的利益……唯一目标,在打倒帝国主义”,结合所学,1928年底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中国,蒋介石以全国的最高统帅自居,故B项正确;C项抗日战争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维护民族的利益不符,故D项错误。

]

17.答案:

A。

解析:

[经过1948年至1949年初的三次战略决战之后,国民党才失去了战争优势,故B项错误;1949年长江以北地区才基本解放,故C项错误;到1949年共产党才具备了解放南京的实力,故D项错误。

]

18.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必须在国民政府之下建立一个团结而民主的中国,国民政府的各部门必须广泛地由民主分子参加,并且内战必须停止”可以得出主张停止内战,但认为国民政府是合法政府,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强烈要求提高共产党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明确反对共产党及进步力量,故C项错误;材料中明显支持国民政府,两党地位并不平等,故D项错误。

]

19.答案:

D。

解析:

 [14年抗战,用更加丰富的史实控诉日本侵华的罪行,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31年~1937年局部抗战中,东北抗联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4年抗战,对日本国内存在的否认侵华史实的右翼势力是有力的回击,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4年抗战,主要是针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所做的回应,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

20.答案:

A。

解析:

 [漫画反映了革命党人在国家横冲直撞,反映了人们对革命时代不确定因素的焦虑,故A项正确;材料表达了报社对革命后的担忧而非期望,故B项错误;材料表达了对革命成功后社会的担忧,故C项错误;材料中自行车成为革命党人横冲直撞的工具,而非展现交通事业的进步,故D项错误。

]

21.答案:

B。

解析:

 [对外殖民扩张是西方国家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不断采取的措施,故A项错误;“1825年……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当社会矛盾激化时,人们开始反思,于是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以期解决当时的社会困难,故B项正确;1832年议会改革是由于工业革命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兴起,他们要获得政治权利,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福利国家,故D项错误。

]

12.答案:

B。

解析:

 [无产阶级革命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不会有助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故A项错误;马克思对“打碎”一词的解释不断深化,说明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工人运动,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谈及马克思对“打碎”一词解释的不断深化,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不是材料的主要论题,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衰落并不符合历史史实,故D项错误。

]

23.答案:

B。

解析:

 [1997年依法治国成为治国方略,有法可依是前提,故A项错误;强调法制工作的开展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B项正确;法制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建设,故C项错误;法制工作推动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