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亲子课程授课稿.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260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三亲子课程授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三亲子课程授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三亲子课程授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三亲子课程授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三亲子课程授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三亲子课程授课稿.docx

《六三亲子课程授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三亲子课程授课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三亲子课程授课稿.docx

六三亲子课程授课稿

六、三家长会发言稿

第七讲帮孩子打开心结

[教学目的]

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以及如何帮孩子克服烦恼

[教学重点]

让家长们了解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以及如何帮孩子克服烦恼。

[教学难点]

转变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其深刻领会科学的育儿理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演义法、系统讲授法相结合等。

[教学时间]

1小时。

[教学思路]

情景演义法详细讨论学习第一个话题“只要爸爸不喝酒”;用谈话法简单学习第二个话题“为什么总是我去倒垃圾”。

[教学准备]

1.扮演者。

2.课堂讲课提纲。

3.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只要爸爸不喝酒

一.导语:

各位家长,大家好!

是孩子让我们再次相聚。

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牵手两代家长课程第六册第七讲:

帮孩子打开心结。

这一讲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只要爸爸不喝酒》,这一节告诉我们,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第二节《为什么总是我去倒垃圾》,让家长们懂得如何帮孩子克服烦恼。

我相信,通过今天的交流,您一定会收获很多。

二.情景导入第一个话题:

只要爸爸不喝酒。

1、首先,请家长们欣赏一部情景剧。

学生表演。

2、表演结束后,家长交流。

你对这对父子想说点什么?

或是怎么评价他们?

结合自己的孩子说说感受。

三.分析、讨论、共享收获。

1、各位家长分析的非常有道理。

那么,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是什么呢?

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对这一点做出了解释。

人们在给问题归结原因时,一般规律是这样的:

事情办得漂亮,归因于自己聪明能干有水平;出了问题,归因于他人不好环境有问题.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似乎这个理论应用的更普遍.比如孩子出了问题,丈夫抱怨妻子不会教育孩子,妻子抱怨老人把孩子惯坏了,家长抱怨老师没有爱心,老师抱怨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家长、老师抱怨孩子,孩子还不知道抱怨家长和老师,但孩子知道反抗家长顶撞老师,甚至用更为严重的后果来报复家长和老师,那就是学坏.

2、孩子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

我们知道,刚出生不久的孩子丢到狼群中几年后变成了狼孩.其实,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自身在孩子教育中的影响功能,家长只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行为榜样,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品行良好的人.那么,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出示课件)

(1)、接纳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是父母生的,而且你在生他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无论他长的漂亮还是丑陋、长得高还是矮、是聪明还是愚钝,都不是他自己选择的,是你遗传给孩子的,作为父母应该无条件地接纳孩子.

(2)、尊重孩子---从生命的孕育开始.

请各位家长做个小测验,您只要在“是”和“否”上画“○”即可。

(课件出示)

1.我强迫孩子吃饭。

                              是 否

2.我强迫孩子穿他不喜欢的衣服。

                  是 否

3.我认为孩子的意见不重要。

                      是 否

4.我经常在孩子面前谈论他的缺点和淘气行为。

    是 否

5.我经常鼓励孩子做他愿意做的事情。

              是 否

6.孩子是我的,所以只要我愿意,怎么打骂都可以。

 是 否

7.我希望孩子完全按我的愿望去接受教育和成长。

  是 否

8.我觉得那些什么都听父母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是 否

9.我认为孩子是一位尊贵的朋友。

                  是 否

10.我经常教给孩子一些日常礼仪。

                是 否

计分规则:

1~8题,答是1分,答否2分;  9、10题答是2分,否1分。

得分解释:

19分以上,您是一个优秀的尊重孩子的家长;

16~18分,您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15分以下,您是个不合格的家长。

家长判断自己是一个优秀、合格还是不合格的家长。

分析:

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就是说,孩子关键性的教育在七岁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而七岁之前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人生的发展与学龄前期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是,很多家长忽视了自身的教育资源,没有给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总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凡事都想当然地提孩子做了主张.孩子之所以不尊重父母,是因为父母从一开始就没有尊重过孩子.孩子从来都是父母的翻版,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如果做家长的能够自始至终对孩子发出的信号积极地回应,经常通过微笑、交谈、爱抚等形式向孩子积极地表达情感,凡事与孩子多商量,多征求孩子的意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那么,等孩子长大后,他一定会对父母发出的指令作积极地应答,并尽可能地理解和依从父母.但是,如果家长对孩子发出的信号回应不及时,甚至不理会、斥责孩子,那么,等孩子长大后,他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家长.

(3)、鼓励孩子---从孩子的微小进步开始.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无数人的无数次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鼓励性的评价永远是孩子进步的基石.

各位家长谈自己对孩子有过什么样的鼓励。

举例:

有位妈妈在厨房洗碗,她听到小孩在后院蹦蹦跳跳玩耍的声音,便对他喊到:

“你在干吗?

”小孩回答说:

“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请各位家长依据自己的思路给这个故事加个结尾,然后出示真正的结尾,让家长自己进行比较)

妈妈没有泼凉水,而是说:

好,不要忘记回来,这个小孩后来成为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无数成功的家庭教育告诉我们,得到父母理解、接纳和鼓励的孩子成长得更有自信,但在被责备之中打发日子的孩子,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力量,会认为自己微不足道,认为自己很无能很没有出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定势,不仅学习搞不好,甚至还会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从而沉沦下去.

(4)、宽容孩子---让孩子学会爱.天底下没有一个天生的坏孩子,但是天底下也没有一个不出错的孩子.孩子做了错事,犯了错误,他当然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接受惩罚.但是,家长在出来问题的时候,往往过分夸大孩子的错误,“你从小就不学好,将来还了得?

”“你这个孩子怎么没有数学脑子?

”尤其是孩子在学习上失败的时候,家长们不依不饶,使孩子心里从小就怀着太多的仇恨,仇恨父母、仇恨老师、仇恨同学.为了一点小事,往往闹出不可收拾的后果.有多少家长反思过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是家长对孩子不够宽容!

是对孩子实行的一种精神虐待。

3、家长对孩子精神虐待主要有以下具体表现。

出示课件

一是对孩子实施精神控制。

一些家长为使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校考到高分,在家中除了学校布置的大量的家庭作业外,不是请家庭教师,就是找来各种各样的复习题让孩子做。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过严、保护过度,都会对孩子造成精神控制,使孩子产生压抑情绪,往往事与愿违。

淅江金华17岁的高二学生徐力杀母案便是典型一例。

二是警告、恐吓。

家长对孩子讲得最多的话不外乎是:

"这次考不好,就不给你零花钱了";"你不好好学习,就休想在用电脑"。

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下,有的孩子的学习动力变成了只是为了达到某些具体的目的。

有的孩子提到学习就感到焦虑不安。

"考试不及格"、"考砸了"等词汇象黑压压的乌鸦整天盘旋在孩子的脑海。

三是缺乏鼓励,故意贬低孩子的能力。

一些家长为刺激孩子加油学习,故意用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长处相比,甚至在大众场合,不顾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缺点冷嘲热讽,认为这样孩子就会因害羞而把学习抓上去。

四是不让孩子与别的小伙伴结伴。

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最重要的交流对象是几个年龄相仿的小伙伴。

儿童只有在同伴交往中,才能学会抑制内心的侵犯活动,控制适当的行为,以及学会在必要时如何适当地坚持自己的权利和愿望,可一些家长却无视这一点,认为孩子与别的小伙伴在一起玩耍,浪费时间不说,还会玩散了心,影响学习。

在节假日,将孩子关在家里不许外出,使孩子没有机会与伙伴进行精神上的交流。

4、家长为什么在精神上虐待孩子呢?

一是高期望值,使父母对孩子要求越来越严。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高期待已成为困扰我国年轻父母的主要心理情绪。

上海市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表明:

几乎是100%的家长认为最高兴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好;最恼火的事是孩子学习成绩差。

80%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成为脑力劳动者。

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如此之高,是造成对孩子精神虐待的心理动因。

(现场对在座的各位家长进行一次调查。

二是心理知识贫乏,家长并不了解孩子。

一些家长视孩子为没有感情、没有个人意识、没有独立思维的"小孩儿",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的言行,孩子必须按照父母设定的程序去言、去行,稍越雷池半步,就会大声对孩子说"不"。

精神上受虐待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心理伤害,可能比肉体上受虐待的儿童更大。

这一切在他们未来的生活中将是永远也抹不去的阴影。

上海市一次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显示,约有20%的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

各种心理障碍中,神经症状的比例最大,占42%。

反映在学生行为上表现为厌学、出走、自杀、早恋、打架、骂人等。

孩子的精神负担重,自行活动时间少,不与小伙伴交往,缺乏天真活泼的环境,就会导致不爱说话、不合群、孤僻、冷漠、缺乏适应能力、腼腆怯生。

孩子的心理问题,无不可以上溯到家长对孩子造成的精神压力上。

试想,缺乏自尊、自信,缺乏创造性,不合群、性格孤僻、胆小的孩子能健康成才吗?

5、要想孩子真正成才,家长就要以正确的心态教育子女

一是学习如稳定自己的情绪,尤其是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千万不要怒不择言。

二是学习使用正面鼓励的语言与孩子沟通,认识到孩子与自己一样有思想、有情感,尊重孩子的的人格,以平等的、朋友式的言语与他们交流,切莫高高在上,随意训斥。

三是学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身体语言促进亲子关系;用以身作则的方式,去强调和坚持某些基本的人生准则。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

四是如何在孩子学习出现偏差时,为孩子指出一条正确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切莫以为职责。

五是学习接纳孩子,尽管犯了错误,仍严守"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让孩子知道家门永远为他而开,切莫说:

"你真笨"、"朽木不可雕"、"你这样下去是没有出路的"。

6、著名教育家王宇提出了18条建议,值得家长们深思并自觉地应用于家庭教育实践中。

各位家长自学课本127页。

学习第二部分:

为什么总是让我去倒垃圾

一.迁移法过渡导入话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家长们对提供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已初步有了明目。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如何帮孩子克服烦恼?

课本上有一个《为什么总是让我去倒垃圾》的情景对话和一个教育故事明确告诉我们这个问题的原因和对策,请家长们欣赏情景剧。

二、谈故事感受:

看了这个故事,是不是您觉得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您也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教师、家长互动,让家长发言)

三.分析、讨论、共享收获。

案例中玲玲的苦恼是现在很多小学学生干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里有一份调查报告:

原区秦岭路小学与向阳小学,面向两校近500名四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小学生烦恼事”的调查,通过一个月的问卷调查汇总,老师们发现,有烦恼的小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69.2%,而没有烦恼的学生只有19.5%,其余的学生则“说不清”。

从调查问卷上看,有了烦恼事,愿意和父母诉说的只占到18.7%,和同学诉说的占26%,无人诉说、闷在心里的则占到49.3%。

孩子正处于成长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苦恼.例如:

“妈妈,我的学习成绩总提高不上去,该怎么办啊?

”“爸爸,同学们见我个儿矮,给我起绰号,我该怎么办?

 ”“唉!

今天不知怎地跟好朋友闹别扭了,心里乱得很。

”“爸爸,我已经写完作业了,你怎么不给我出去玩一会儿呢?

我心里好烦啊!

有时候孩子不说,别人也不能准确地知道她的想法,由于缺少交流,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孩子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这时候家长就应该积极、正确、有技巧的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感受、体悟两难问题带来的矛盾冲突,为孩子提供一种自我解决矛盾的可能.

当孩子有了烦恼,我们家长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烦恼.让孩子有了烦恼,不要闷在心里,学会倾吐自己的烦恼,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悦纳自己,避免长时间积聚烦恼,产生紧张、悔恨、绝望等情绪.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烦恼呢?

(1)多与孩子沟通.父母多与孩子接触、沟通,创设家庭民主氛围,让孩子参与家庭讨论之中,有发表意见的机会,有自己的主见.当孩子有烦恼时,他(她)就乐于讲给父母听,让父母帮助解决、克服.

(2)多关注孩子的烦恼.如果父母忽略了孩子的烦恼,以自己工作忙、事务多为由将它抛之脑后,必会对孩子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当孩子烦恼时,不妨耐心听听他们的倾诉,走进他们内心深处,了解孩子,以认真的态度对待、尊重、赏识孩子,正确引导孩子积极地消除烦恼.

(3)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他把感受表达出来.比如,鼓励孩子把自己生气的感受写成日记.教会他转移注意力或宣泄情绪.比如,带他到公园、娱乐场所去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或者平时引导他多参加绘画、书法、下棋等,能坐下来、需动脑筋、时间较长的活动,养成孩子坐得住、有耐性和克制自己的习惯:

或者让他参加如打球、跑步等体育活动,让孩子把怒气发泄到运动上:

或者让孩子听听音乐、唱唱歌等.

(4)教孩子学会自我克制.自我克制的方法有很多,如:

自我暗示法---一旦感到自己要发怒时,心里反复默念不要发火,要冷静,要冷静,转移法----当感到怒气上来时,迅速离开现场,或去干别的事情:

深呼吸法---发怒时,要求自己做几次深呼吸,吐出心底怒气:

肌肉紧张法—紧握拳头再松开、紧绷脚板等.

四.课后作业:

1.和孩子一起完成140页的《亲子共读》部分。

2.写一个帮孩子克服烦恼的成功案例。

五.小结:

各位家长,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和如何帮孩子克服烦恼。

教子有法而无定法。

我相信:

通过这样课程化、学科化、规范化、实效化的家长课程学习,每位家长都能成为最优秀的家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优秀的孩子!

课后,家长还有哪些教育孩子的困惑问题,请您及时和我联系,咱们共同解决。

第八讲让孩子带着梦想起航

[教学目的]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是需要学习的,一辈子都在不断学习,特别是孩子,他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更是学习。

贫穷年代,上演着一幕幕不畏艰辛、艰难求学的故事。

然而我们心痛的发现,在今天学习资源异常丰富、学习条件无比优越的情况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却不见了,每个班都有为数不少的孩子出现了厌学情绪,有的甚至连目标、理想都没有。

这种情况不得不让我们高度重视。

为此,我们设计本讲――《让孩子带着梦想起航》。

通过学习,使家长知道孩子为什么没有人生目标、没有理想、没有学习动机,会出现厌学情绪。

知道应该怎么帮助孩子摆脱厌学情绪。

进而通过深入分析,使家长认识到孩子学习不好不一定是孩子不努力,也许孩子存在学习能力障碍。

知道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

找出自己教育孩子中存在的不足并知道怎么改正,以帮助孩子列健康地成长。

[教学方法]

交流讨论。

[切入点]

情景故事切入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请看《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6第163页孩子的“心灵独白”,如果您发现您的孩子存在这样的心理冲突,您会怎么做呢?

2、您的孩子有没有出现过厌学、没有目标、内心茫然的情况呢?

您是怎么处理的?

孩子现在情况如何?

3、请看《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6第175页的“情景对话”,您怎么看待这个教育故事?

如果您是故事里的家长,你会如何处理?

[教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有那么多孩子出现在厌学情绪。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了最好的学习条件,而孩子还厌学,这几乎是所有家长与老师所不能理解的。

不过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还发现,其实孩子厌学也不能完全归罪于孩子,它是由很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孩子厌学的原因

1、动机缺失,造成厌学心理。

2、兴趣转移,造成厌学心理。

3、学习无望,造成厌学心理。

4、学习的时间周期较长,造成厌学心理。

5、学习内容的烦琐与教学方法的呆板,造成厌学心理。

6、孩子心理压力太重,造成厌学心理。

7、在学习上很少体验成功的欢乐,造成厌学心理。

8、经常无法实现预期目标,造成厌学心理。

9、生活环境不良,造成厌学心理。

10、成绩、努力得不到肯定,造成厌学心理。

详见《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6第169-170页。

二、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

1、唤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补充案例]

有个男孩子,做什么都没有长性,自然各门功课是一塌糊涂。

后来他忽然迷上了电脑,可以一个人坐在电脑前两三个小时不知疲倦,电脑课的成绩也在班级名列前茅。

但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运用电脑的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有长进,十分苦恼。

这时父亲告诉他,要想再提高一步,得多掌握英语单词和其他一些学科的知识。

于是他又回过头来重新拾起丢掉的功课。

不久竟然对英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甚至超过了电脑,成绩突飞猛进。

对电脑的兴趣引发了他去攻读以前毫无兴趣的英语,在学习过程中又对所学内容迸发出极大兴趣,这样的转化正是他父亲正确引导的结果。

2、培养孩子稳定的学习情绪。

3、培养孩子坚忍不拔的学习意志。

[补充案例]

美籍华裔科学家李远哲,1986年获得诺贝尔奖,他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我能获得诺贝尔奖,靠得是自己的努力。

我不觉得自己是有多大才干的人,但是有一点,我这一辈子是真正努力从事研究工作的,尤其是碰到困难的时候,我没有放弃,继续努力,一直坚持了自己的工作。

”正是这种坚强的意志,使李远哲获得了成功。

4、给予孩子更锪关注和爱护。

5、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肯定。

6、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帮孩子制订合理的目标。

另外,家长要经常跟孩子谈心,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到生活的美好;要从点滴抓起,如写字姿势要端正,握笔姿势要准确;对学习仅作指导,决不可包办代替,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家长要不断给孩子提出建设性意见,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有合理而美好的展望,对孩子的学习应勤检查,勤督促,及时鼓励;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做作业马马虎虎,要及时指出,纠正。

二、矫治孩子因注意力涣散而引起的厌学情绪

见《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6第172页。

三、孩子因存在学习能力障碍而学业不良

[教师导语]

除了孩子厌学导致学业不良之外,还有可能是因为孩子存在学习能力障碍。

心理学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习障碍,发现有约10%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障碍。

学习能力障碍表现在孩子学习和听讲、表达、阅读、书写、计算、推算和推理等方面出现的困难。

学习能力障碍分为阅读、数学、写作、外语学习障碍等,所以,孩子们会出现学习成绩上的不平衡。

学习能力障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就像一些家长和老师说的那样,他们也在听讲,可明显感到他们在走神;只要他们听讲,就不会有做不出的题,但他们就是管不住自己;题都会做,就是丢三落四,爱出错;听他用嘴描碠一件事挺生动,可写出作文来总是干巴巴的;算术还可以,就是怕写字,更怕写作文……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家长和老师用尽了一切办法,都不奏效。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学习能力障碍,一旦发现孩子有学习能力障碍,就需要尽早求助于心理医生,用科学的办法来矫治。

见《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6第179-184页。

[教师总结]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也有可能是这些方面的能力不足造成,所以家长不能只看孩子成绩不好就一味批评孩子不努力,得先找出孩子学习不好、厌学的原因,如果发现孩子学习能力存在不足,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专业机构测试并进行相应的培训,越早越好。

[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1、仔细阅读《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6第八讲《让孩子带着梦想起航》。

2、带领孩子一起学习《牵手两代亲子课程》小学6第172-173页、第185-187页的”教育活动”

3、每周跟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谈心,时刻关心孩子的心理活动,及时鼓励孩子,让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有美好的打算与期待。

当孩子心理出现冲突时,家长及时给予引导与纠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