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6137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DOC.docx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DOC.docx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DOC

《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学情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

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

因此,需要老师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设计理念】:

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学习开始首先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即“一半”的认识,引入到1/2的理性认识,并使学生在具体的“分蛋糕”活动中体验分数的产生及意义。

3、在逐步学习认识分数的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活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动口,认识不断加深,尤其是在学生动手操作产生分数的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

4、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与合作、学会倾听与欣赏、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探索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

教具准备:

正方形、圆形纸片、水彩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解一小建于哪一年吗?

想知道关于我们学校更多的信息吗?

请看屏幕

要求:

默读

(济南市解放路第一小学始建于1964年,占地约7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961平方米。

据统计在校教师共有112人,在校学生共有1643人,是济南市花园式学校。

吴老师所教班级是1年级3班,一共有59人,是学校的先进班集体。

师:

解一小是-----花园式学校,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爱护我们的校园!

那像1964、7100、7961、112、1643、1、3、59(边说边用白板笔划出这些数字)都是原来我们学过的整数,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分数。

(板书课题:

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自学。

师:

吴老师想请同学们先自己来和分数交交朋友,请大家默读要求。

(出示课件自学材料)

生默读。

师:

请同学们看完后小组交流,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开始吧!

生自学,交流。

师:

好,同学们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生1:

什么是分数?

生2:

分数怎么读?

生3:

分数怎么写?

……

师:

既然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就得一一解决。

首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什么是分数呢?

2、探究二分之一。

(1)体会平均分,认识二分之一。

(出示一张圆形纸片)

师:

假如这是一张饼,怎样才能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呢?

(语气要有重点)

生1:

从中间剪开

生2:

它的一半

生3:

把它对折起来

师:

你能把你的想法折给大家看吗?

好,大家注意看!

生对折时,师提问:

他是怎样折的?

生:

对折。

师:

对!

是对折。

那对折之后两边怎么样啊?

(手势指纸片引导)

生:

一样多。

(同样多)

师:

非常好,要一样多,也就是要---完全重合!

(师演示对折,强调完全重合)

师:

那你们看吴老师这样折行吗?

(错例示范)

生:

不行!

没有完全重合,不是对折。

师:

你们观察太认真了!

对折后必须完全重合!

好,像这样经过对折后(语速放慢),分的两份一样多,我们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叫什么?

谁听清楚了?

生:

叫平均分。

师:

很好!

那么怎样得到这张饼的二分之一呢?

(停顿一下):

把一张饼平均分(手势演示)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张饼的二分之一。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生尝试说,2-3人说。

师:

你说着我画下来。

(生说时,师把圆形纸片贴到黑板,画出阴影部分)

师:

你说的真好!

真是善于倾听的孩子!

师:

阴影部分是这张饼的二分之一,那这一份呢?

(手指饼的另一份空白处)

生:

也是这张饼的二分之一!

师:

对!

把一张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任意一份都是这张饼的二分之一。

(板书:

二分之一)

师反问:

什么是二分之一?

生复答巩固。

3、反馈练习,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概念。

课件依次出示下图:

师:

阴影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为什么?

(让学生反复说完整:

把***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的二分之一)

师:

这个图形的阴影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

说说理由。

生:

不能,因为它没有平均分。

师:

大家同意吗?

生:

同意!

师:

这三幅图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阴影部分为什么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

生:

都是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小结:

看来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

4、知识迁移,动手操作,认识四分之一。

(出示正方形纸)

师:

认识了二分之一,你能试着折出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吗?

①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②  小组合作,比比谁的方法多。

③  学生成果展示。

学生汇报:

(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师:

同学们掌声送给这三位同学!

太棒了!

师:

为什么折法不同,每份都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生:

都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都是它的四分之一。

5、拓展延伸,认识其他的分数。

师:

现在不操作了,动脑筋想象一下,六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

七分之一呢?

(板书:

六分之一七分之一)

6、书写分数。

①学生尝试书写分数。

师:

我们刚才认识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六分之一、七分之一,那怎么写呢?

谁敢来尝试着写一写?

(请两名学生试着板演二分之一、四分之一)

师:

到底他们写的对不对呢?

②学生自学。

师:

(出示自学材料)请大家自己来学习一下。

③  交流汇报。

师:

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

认识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意义等……

师:

你真是爱学习呀!

师:

谁能当小老师写一写下面的分数。

(生上台板演六分之一七分之一)

④观察发现,揭示重点。

师:

仔细观察黑板上这几个分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

分子都是1。

师:

对,这节课我们就是重点来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

(板书:

几分之一)

(三)巩固练习,提高应用。

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能准确地运用分数了吗?

让我们一起试试。

1、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能用哪个分数表示?

为什么?

2、看分数,涂色。

             

师:

谁能试着涂出这个三角形的三分之一?

(学生亲自在课件上操作)

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展示不同的想法)

这个三角形一共有几个三分之一组成?

生:

3个。

3、这两幅图该涂几分之一呢?

为什么?

【设计意图:

对“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一知识加强巩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都能用分数表示吗?

为什么?

能用分数表示的写出来。

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再汇报。

5、抢答:

快速说出阴影部分能用哪个分数表示?

师:

仔细对比这几幅图,你能发现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生:

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师:

同学们的这个发现对学习分数的其他知识将会有很大的启示。

【设计意图:

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为下节课继续学习分数的比较做好铺垫。

同时,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契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全课总结评价、课后作业。

1、师: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你对自己课上的表现满意吗?

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好?

好在哪里?

2、师:

课后把自己新认识的“分数”朋友或者折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介绍给自己的同学、亲戚朋友和父母好吗?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班集体的主人,通过同学间欣赏的目光、激励的话语、真诚的希望使其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能够主动、自信地不断完善自己。

通过课后实践活动,使每个人都有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和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