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84642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docx

《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docx

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附件:

上海市0-1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及《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设“十一五”指导计划》等文件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建设,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家庭教育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而促进孩子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现从孩子和家长的需求出发,编制《上海市0—8岁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试行)》(以下简称“大纲”)。

一、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及任务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家长(监护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和孩子成长发展的要求,通过家庭生活和言传身教,对孩子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行为活动。

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家庭环境和家长的道德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对培养下一代、促进家庭幸福和睦、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庭教育既要为孩子营造健康幸福的人生,促进和谐家庭的建设,同时也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家长应培养和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审美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孩子的文明素养和公民意识。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目标是:

扩大家庭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广大家长的整体素质和教育子女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推进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和管理者的理论水平、服务意识、指导和研究能力,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都有新的提高;进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任务是:

以人的发展为本,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规律,满足家长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帮助家长更新教子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明确为国教子的责任和义务;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交流和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提高家长教养孩子的能力,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素质教育的意识与合力。

二、家庭教育的指导原则

实施家庭教育要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引导家长关注以下原则:

1.遵循科学,正确引导

正确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尊重孩子接受意趣,顺应孩子的天性,关注经验获得的机会和发展潜力,让他们能在丰富的、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发展,和谐发展,快乐成长。

2.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表现为发展的速度不同、特点不同,而且就其本身而言,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因此,应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重视孩子在发育与健康、感知与运动、认知与语言、情感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差异,关注孩子的多元智能,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育。

3.满足需求,理性施爱

重视孩子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关爱孩子,赋予亲情,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尊重孩子的意愿,使他们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发展。

同时在满足孩子生长需求的基础上,应理性施爱,既不拔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既不要一味溺爱、放纵孩子,也不过分地限制、压制孩子。

只有将感情与理智相结合地施爱,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否则会适得其反。

4.正面教育,赏识有度

对孩子要赏识、激励、宽容,坚持正面教育,多发掘孩子的闪光点,以表扬、鼓励为主,但不排斥必要的批评和适度的训诫。

赏识要有度,把握教育的最佳期。

批评时要注意把握度和时机,注意实际效果,避免产生副作用。

5.榜样示范,平等交流

事事处处树立榜样,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建立民主平等新型的亲子关系,父母要真诚地与孩子平等交流,实行双向互动。

了解孩子,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从而引导他们,教育他们。

6.三位一体,和谐教育

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体,社会教育为依托,积极构建全面、健康、和谐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发挥教育合力,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全面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

家庭教育旨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促使孩子成人、成才和成功。

家庭教育指导要在明确各年龄段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各阶段有机衔接、螺旋上升和全面系统的指导内容体系。

针对当前家庭教育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大纲”内容按年龄段分为五个部分共62个指导内容专题,即0-3岁12个专题、3-6岁12个专题、小学阶段15个专题、初中阶段12个专题、高中阶段11个专题。

为便于家庭教育指导人员更好地了解各年龄段的孩子并掌握家教指导策略,在每个年龄段的指导专题前,均对该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家庭教育的重点作了描述。

“大纲”力求主动地、灵活地、创造性地、有效地开展指导活动,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儿童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和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和质量,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和谐家庭氛围。

Ⅰ.0-3岁婴幼儿

(一)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从出生到3岁,是婴幼儿身心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身体发育。

到36个月时,平均身高男孩为97.26公分,女孩为96.28公分;平均体重男孩为14.73公斤,女孩为14.22公斤。

(2)动作发展。

动作发展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由抬头、坐、爬、站,到走、跑、跳等,人类的基本动作都已掌握。

(3)语言发展。

婴幼儿期是重要的关键期,如1-3岁是学习语言发音的关键期,2-3岁是掌握基本语法和句法的关键期,到3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4)人际交往。

表现出一定的交往倾向,有与人沟通交往的愿望,喜欢用自己的身体探索周围世界。

0-1岁主要是建立亲子关系。

父母在照料婴幼儿的过程中,充分的体肤接触、感情表示、行为表现和语言刺激,会对婴幼儿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1岁以后,随着动作能力、言语能力的发展及活动范围的扩大,开始表现出追求玩伴的愿望,于是出现一对一的玩伴关系。

(二)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重点

0-3岁婴幼儿刚来到人世间,生理、心理机能刚刚开始发育,但又发展得非常迅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探究。

因此,须指导家长在提供适宜刺激以满足孩子好奇、探究心理的同时,把婴幼儿的健康、安全及动作、语言发展放在首位,为孩子提供卫生、安全、舒适、充满亲情的日常护理环境和充足的活动空间,让婴幼儿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重点是科学养育、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婴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三)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专题内容要点

专题1母乳喂养更有助于婴幼儿的健康发展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物,有利于婴儿身心健康与亲情培养。

要加强宣传,提倡自然分娩;指导年轻母亲加强乳房保健;指导乳母科学饮食,增加母乳的营养;指导母亲在产后尽早给婴儿哺乳;指导母亲学会排空乳房促进乳汁分泌;指导母亲掌握正确的哺乳方法;指导母亲适时断奶,哺乳时间不低于4个月;不具备母乳喂养条件的,应学会科学合理地给孩子补充营养和调配膳食,并应购买有质量保证的正规厂家生产的适合不同月龄婴幼儿饮用的奶粉。

专题2多让婴幼儿接触水、阳光和空气

开展三浴锻炼,满足婴幼儿接触外界的感官体验需求。

足够的户外阳光浴和空气浴使婴幼儿身体更健康、强壮,还能促进婴幼儿智力发展和良好情感的形成。

家长须摒弃传统的育儿观念和陋习,保持居室空气新鲜;保证孩子每天1—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利用空气和日光锻炼身体;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早开展三浴锻炼,但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选择安全、合适的场地进行,掌握适宜的时间和温度,并及时观察和了解孩子的情况,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专题3及时培养婴幼儿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婴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主要包括良好的睡眠、饮食、排便及卫生习惯的养成。

婴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能为其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利于婴幼儿的大脑和身体发育;良好的饮食习惯,能保证婴幼儿摄取足够的营养和正常的生长发育;良好的排便习惯,对于婴幼儿正常的饮食、睡眠等都很有好处;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增进婴幼儿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要积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创设有利于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环境,如创设安静温馨的睡眠、进食环境,利用日常生活各环节进行随机教育,采用鼓励表扬的正强化教育措施等。

专题4积极支持婴幼儿的爬行活动

爬行对婴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都非常重要。

家长需了解爬行能促进婴幼儿全身肌肉与大脑的协调发展,能锻炼婴幼儿的触觉、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有助于其方位感和距离感的建立,同时能满足婴幼儿用自己的手脚去接触、探索世界的内在需求。

家长可运用各种方式逗引、支持婴幼儿爬行;为婴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卫生的爬行环境;从婴幼儿的实际出发,确定适宜的爬行时间和距离;给婴幼儿穿着适宜爬行的服装;爬行后及时帮助婴幼儿洗手、整理服饰、喝水、补充食物并给予精神鼓励。

专题5促进婴幼儿动作灵活和协调性的发展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顺序是先粗大动作,再精细动作。

粗大动作是精细动作发展的基础。

多让婴幼儿看、听、摸、尝、闻,可以训练婴幼儿的感官能力,使他由对周围事物形象、感觉上的认识逐渐发展到了解熟悉外面的世界。

走、跑、跳并不是单一的肌肉活动,而是视觉、平衡觉等整合的过程,能使动作协调、灵活,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智力的发展。

家长要为婴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创设有趣的情境,提高婴幼儿活动的兴趣;开展亲子体育活动,发展动作技能;让婴幼儿有充分的动作练习,不仅进行爬、翻滚、走、跑、跳、攀、转圈等大动作练习,还应进行抓取物品、扔东西、拍球等精细动作的练习。

专题6支持婴幼儿“涂鸦”、拆卸行为

“涂鸦”、拆卸行为是婴儿进行想象的手段,是发展想象力的途径,能促进2—3岁婴幼儿的思维发展,是婴幼儿智能开发的重要形式;玩具伴随婴幼儿成长,能促进其感官、认知等各方面的发育;玩具的安全、实用、适宜比玩具的价格更重要;涂鸦是帮助婴幼儿与外界融为一体的载体。

要引导家长为婴幼儿提供拆卸、涂鸦的活动空间,给婴幼儿提供足够的拆卸、涂鸦的安全工具材料,引导并陪伴婴幼儿的拆卸、涂鸦行为,与婴幼儿一起玩一玩,画一画,拆一拆,讲一讲,理解婴幼儿的创造天性,用心欣赏婴幼儿的看似不合逻辑的涂鸦作品。

专题7多与婴幼儿进行语言交流

0—3岁正是婴幼儿牙牙学语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阶段。

现代社会生活中,家长与婴幼儿语言交流时间少,不重视和婴幼儿进行语言交流,也不知如何正确地和婴幼儿交流。

要充分认识0—3岁的婴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有与成人语言交流的需要;良好心理、物质环境的创设是促进婴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条件;婴幼儿的语言能力必须在与成人的相互作用中发展。

家长要为婴幼儿提供正确的口语示范,积极回应婴幼儿的言语需求,为婴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模仿提供充裕的环境条件,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让他们多听多说,运用多种方法(如游戏法)积极逗引、鼓励婴幼儿开口说话。

专题8进行适合婴幼儿的“早期阅读”

2-3岁的婴幼儿已出现了早期阅读的兴趣和行为。

早期阅读能给予婴幼儿脑部良性的刺激,使大脑更好地发育。

亲子阅读能使父母与婴幼儿的情感得到沟通,增进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婴幼儿人格的良好发展也非常有益。

家长需为婴幼儿提供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材料,如选择图画色彩丰富的书籍,选择故事简单有趣的阅读内容,选择婴幼儿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每天在固定时间段与婴幼儿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可选择睡前或餐后等家长方便且婴幼儿注意力不易分散的时间;亲子阅读中要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指导方式,如阅读游戏法或者引导婴幼儿看图书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