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之旅》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5891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1.docx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文化之旅》教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1.docx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1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对待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提高对各国、各民族文化信息分析、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又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它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拥有开放的胸怀。

【教学重点】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知道对待文化差异的正确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文化存在差异,从而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它民族文化的价值。

【教学方法】

1.课前指导学生收集资料,课中引导学生进行资料交流、分组合作、课堂讨论。

2.问题教学法、情感体验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播放音频:

海上生明月

教师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段音频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导入新课:

这段音频的主题就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4月30日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世博会不仅是科技博览会,更是各国人民交流文化、增进了解、促进和谐的文化盛宴。

下面就让我们搭乘世博快车,追随世博会欢腾的焰火,一起去领略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吧。

【新课教学】

世界文化之旅(板书)

一、丰富多彩的文化(板书)

第一环节:

多元文化的美妙邂逅——观上海世博会

出示图片:

上海世博会会徽、上海世博会吉祥物

多元文化的美妙邂逅

一百个人的心中有一百个世博会。

在造型新奇的展馆、令人炫目的展览之外,音乐、歌舞、戏曲、舞台剧、行为艺术,乃至各国艺术家与世博观众互动时的肢体语言与微笑,都成为上海世博会令人难忘的风景。

截至10月上旬,上海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累计超过2万场,还有约2000场(次)精彩演出,将在世博会闭幕前把园区气氛推向最高潮。

在太平洋西岸的上海,数以千万计的中外参观者、参展方代表在5.28平方千米的世博园,陶醉于多元文化的一次次美妙邂逅。

美妙和谐的“地球村”

每当夜幕降临,上海世博园立刻变成了一颗璀璨的“宝石”,数以万计的各国演员仿佛是“宝石”上最灵动的装饰。

深夜时分,结束一天的演出,在世博会白莲泾出入口通往各国演员驻地“世博村”的路上,经常传来动听的歌声、欢快的打击乐。

巴西、布隆迪等国的知名歌手、打击乐手曾不止一次在“世博通勤车”上击鼓吟唱。

音乐打破语言的隔阂,人们在歌声、掌声、微笑和欢呼中结束一天的工作。

巴西“吗哇咔”乐团音乐总监玛格达·普奇笑言:

“这是一个额外的舞台。

这一刻的世博园,仿佛真正变成了“地球村”,显得如此和谐而美妙。

第一站: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出示图片: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

场馆主题:

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概况:

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

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亮点:

从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精心挑出的“中国红”

国宝级文物将现身百米墙面重现《清明上河图》

穷尽现有高科技手段45分钟体验五千年文明精华

“新九洲清晏”灵感源于圆明园描摹中华典型地貌

传递中国气韵篆书作墙组成二十四节气

濒临失传“三斩斧”平均每1厘米宽度要斩7刀

第二站: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馆

出示图片: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馆

场馆主题:

永远的新天地

概况:

展馆以石库门造型为主要元素,设计风格简约但气氛浓烈,外观朴素但格调现代,非常符合上海这座城市庄重而不失灵动、历史与现代交融、东西方融合的文化特征。

展馆以“永远的新天地”为主题,通过外墙空间、等候空间和内场空间,展示一个更有魅力、更为融合、更加智慧的上海,以表达对“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上海理解。

亮点:

“上海看不完”像素墙

像素墙采用非常特别的设计,整个主外墙由近5000块三棱镜组成,每块镜上按主题放着三张冲印的照片,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主题,观众参观时将会看到一面5000幅照片组成的影像墙。

而如果他们愿意耐心等候一会,还会看到5000张照片在瞬间同时变换的壮观景象。

第三站:

场馆览胜

出示图片: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

场馆主题:

传承经典,铸就未来

概况:

英国馆的设计是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展区核心“种子圣殿”外部生长有六万余根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

白天,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营造出现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间;夜间,触须内置的光源可照亮整个建筑,使其光彩夺目。

展区中的“绿色城市”“开放城市”“种子圣殿”“活力城市”和“开放公园”等几段参观旅程引导人们关注自然所扮演的角色,并思索如何利用自然来迎接城市面临的挑战。

出示图片:

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馆

场馆主题:

感性城市

亮点:

绿意园林

馆内仿建法式园林,法国景观设计师打造的“凡尔赛花园”,屋顶被绿色所覆盖,绿意盎然、动感十足。

国家珍藏品

巴黎奥赛博物馆七幅法国国家珍藏品将出现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馆中。

这七幅藏品包括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晚钟》、马奈的《阳台》、梵高的《阿尔的舞厅》、赛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装间》、高更的《餐点(又名香蕉)》以及罗丹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

据悉,这批展馆珍藏从未同时在法国境外展出。

出示图片:

2010年上海世博会乌兹别克斯坦馆

场馆主题:

世纪商队

概况:

具有传统特色的层叠木格窗围栏环绕展馆四周,随阳光的照射而不断变化色彩。

“彩带”和“结扣”流畅地连接馆内各展区,形成一个贯通的整体,象征时间、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交融与更迭。

馆内滚动播放精彩视频,辅以民族乐器演奏的歌曲,展示乌兹别克斯坦城市的“文化多样”、“经济繁荣”、“科技发展”以及“城乡共进”等内容。

亮点:

空间体积测定软件

空间体积测定软件引导参观者从各个角度详细观赏举世闻名的古代建筑物。

交互式地图

通过多媒体交互式地图,参观者可进入虚拟的希瓦古城之旅。

布哈拉古城

传统的民宅元素、二层的茶楼、街市的角落,让人完全沉浸在布哈拉古城的氛围中。

出示图片:

2010年上海世博会巴基斯坦馆

场馆主题:

城市多样化的和谐

概况:

展馆等比例复制建于16世纪的拉合尔古堡。

馆内展现充满活力和现代元素的巴基斯坦。

参观者可以翻阅电子书了解巴基斯坦的文化和城市发展,观看水幕投影,通过影像走近巴基斯坦的古老文明和宗教,在球幕影院内身临其境地感受巴基斯坦的城市街景。

拉合尔古堡

拉合尔古堡始建于公元1021年的迦兹纳维王朝时期,当时只是一个用泥土筑成的军事要塞。

公元1566年,莫卧儿王朝强盛时期的阿克巴大帝为了抵抗外敌入侵,在拆除旧城后修建了高墙环绕的砖石结构堡垒。

随着拉合尔逐渐成为南亚次大陆上的商业中心和莫卧儿王朝的夏都,历代莫卧儿王朝的皇帝不断在古堡内增修、扩建花园、喷泉和宫殿,使得原本只具有军事功能的古堡成为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家宫苑。

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拉合尔古堡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其有“巴基斯坦故宫”之称。

亮点

参观者可一边欣赏巴基斯坦特色服装和异域风情舞蹈,一边品尝咖喱食品、烧烤、芒果优格饮料和奶茶等当特色美食。

还有铜器、玻璃器皿等手工艺品等着你。

伊斯兰装饰风格伊斯兰装饰艺术源于“阿拉伯式图案”,其中,几何图案是伊斯兰装饰艺术的最重要标志,圆形、方形、菱形、多边形、星形等各种图形形成纹饰,与相对应的数字含义巧妙地编织在图案中,营造出错综、繁复、无止尽的视觉效果。

巴基斯坦馆的内部装饰充分运用了该特点,营造了地道的异域风格。

出示图片:

2010年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

出示图片:

七件埃及国宝现身世博园

出示图片:

世博花絮

过渡语:

同学们,我们在领略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后,我们不得不为世界的文明而惊奇,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

广义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狭义文化仅仅指人类精神上的成果,即主要指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音乐、美术、戏剧等人类在精神层面上的成果,而不包括物质方面的成果。

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身积累下来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包括饮食、服饰、建筑、语言、音乐、舞蹈、礼仪、习俗等众多内容。

节日是文化最集中的体现。

第二环节:

话节日,说文化

活动一:

说说我国的传统节日

教师提问:

大家说一说,我们国家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学生回答: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

出示图片:

我国的春节

教师:

劳动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

学生:

那是国际性节日,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教师:

同学们知不知道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哪些传说吗?

学生:

中秋传说:

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

教师:

那么中秋节又有哪些文化习俗呢?

学生:

观灯、赏月、吃月饼、猜灯谜、吃团圆饭、登门贺中秋、吟诗咏月、观潮、祭月等等。

教师:

学习了才知道一个中秋节就能让我们就领略到这么多的文化习俗,那么我们中华民族除了中秋节之外的其他传统佳节有哪些文化习俗呢?

下面就对照这张表格,我们大家来商量商量,然后说说这些节日分别又有哪些文化习俗。

教师结合投影图片讲解。

出示图片:

我国节日的传统食品

节日名称

文化习俗

传统食品

春节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

教师: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那么我们放眼世界,看看世界其它国家又有哪些节日呢?

活动二:

谈谈国外的传统节日

教师提问:

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学生讨论(略)。

播放课件:

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

教师小结:

节日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文化传统。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当然,同样的节日由于受到当地传统风俗的影响而呈现出本民族的特色。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板书)

教师: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还能通过哪些方式表现出来呢?

我们接下来看看屏幕上出现的表格,你能说出这些国家有哪些文化标志及代表人物吗?

第三环节:

谈标志,论文化

教师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能代表自己国家(民族)的标志或代表人物?

请列举一些出来。

学生活动:

比一比谁最棒

国家

文化标志或代表人物

中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巴西

丹麦

印度

埃及

意大利

奥地利

想一想:

还能联想到哪些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东西?

出示图片:

各国代表性的服饰、花卉和文体活动

教师小结: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各个国家的文化标志和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了本土、本民族的烙印。

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国家和本民族的文化推向了世界,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

过渡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世界各国文化也光辉灿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各国文化必然要发生交流与碰撞,他们能和谐相处吗?

结果会怎样呢?

我们接下来来学习第二目:

和谐的文化乐章。

二、和谐的文化乐章(板书)

第一环节:

语言差别与文化差异

教师:

请同学们看多媒体上的情景然后分析一下后面的两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下列两个小故事,学生看屏幕思考问题。

幽默小故事一:

《古诗翻译》

英语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著名的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让同学们把它译成英文。

一名同学将其译成“Ifyouwanttowatchmore,pleasegoupstairs”。

老师笑着说:

“把你的句子再译成中文,就是‘如果你想看得更多,请上楼’”。

名诗变成这种味道,教室里笑声一片。

同学们试着用各种方法翻译,总感到有什么东西不到位。

幽默小故事二:

《不是东西》

一位自命为中国通的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

“中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桌椅、电视机等。

但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虫、鸟、兽、人。

所以,你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

思考问题:

(1)以上故事说明了什么?

(2)你能找出汉语中吸收外来语的例子吗?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一种语言再好,也不能代替另一种语言,都德的《最后一课》中韩麦尔老师用法语深情地写出“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时候,他是多么不情愿放弃自己的语言,又是多么痛恨那些侵略者呀!

因为他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文化。

语言存在差别,但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但各有千秋。

在中外文化交流的今天,每一种文化都有自由生存发展的权利,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涵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板书)

教师: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尤其是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其它国家的文化有他的文化烙印,表达无法深入到古诗的精髓,对于外国的语言,我们同样也无法像母语这样深刻地使用,这是同样的道理的。

教师:

有谁能找到汉语中外来语的例子的。

学生:

sofa(沙发),pudding(布丁),coffee(咖啡),curry(咖喱)、solar(色拉油)、party(派对)。

待学生回答后出示投影片:

汉语

英语

拷贝

copy

吉普

jeep

高尔夫

golf

咖啡

coffee

巧克力

chocolate

扑克

poker

cool

雷达

radar

柠檬

lemon

沙发

sofa

教师:

有人说全球化就是标准化。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但全球化的发展就是文化趋于标准化。

请同学们思考: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2)原因:

①各国、各民族都注重对传统文化加以保护、宣传、弘扬;②这种说法会不利于世界的和平。

同时,正是文化差异的存在,世界才变得丰富多彩;③虽然经济发展趋于全球化,但世界的紧密联系,使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世界文化会多元、和谐地不断发展,而不呈标准化的局面。

全球化的今天不应该导致文化单一,而是世界的发展更要趋向于文化多元化,才能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精彩丰富,才能奏出和谐的文化乐章。

第二环节:

文化背景与待人方式

过渡语:

中国人初次见面常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西方人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涉及个人隐私。

他们的话题一般是天气、交通、体育等安全话题。

即使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是说“Yourname,please?

”或“MayIknowyourname?

”而仍然很少直接问“Whatisyourname?

”在中国,到商店买东西时,售货员会问“你要点什么?

”对中国人来讲,这并非不客气,但如果把这句话直接译成英语“Whatdoyouwant?

”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听起来就好像“你要干什么?

”的意思,因而觉得很刺耳,很不客气,而且像审问,使人不快。

这种情况下,英语通常说:

“CanIhelpyou?

”“WhatcanIdoforyou?

”下面我们来听一听一位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对话。

播放动画:

当Mary遇上马丽

教师: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有趣的对话呢?

学生:

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导致的。

教师: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待人处事的方式也不同。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情境体验。

情境一:

你的西班牙朋友邀你一起吃饭,饭后他却说要和你平分账单,你会怎么想?

西班牙人的看法:

这是理所当然的,在我们国家,即使是好朋友吃饭,也是AA制,最好的朋友也得先讲好由谁付款。

情境二:

你到美国人家里作客,他们和你打过招呼后就让你自己安排生活,他们则去看电影,甚至也没给饥饿的你准备一顿饭,你会怎么想?

美国人的理由:

这是我们的待客之道,我们崇尚自由,这么做是给客人最大的自由。

情境三:

你碰到了一个德国朋友,问他:

“你几岁了?

一个月赚多少钱?

”你觉得德国朋友会作何反应?

德国人的反应:

“这是我的隐私,为什么要告诉你。

第三环节:

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错误的态度:

排斥或崇洋媚外;过分夸大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漠视甚至歧视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正确的态度:

沟通。

无论哪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我们既要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的价值,而且要在平等的基础上多交流,多沟通,多学习(可以用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兵马俑巡展等例子说明)。

【巩固新课】

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它民族文化的价值,才能让文化百花齐放,让我们的世界文化之旅一路风景无限。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一首歌,让我们用开放的胸怀,搭起文化的桥梁,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播放音频:

同一首歌

歌词:

鲜花曾告诉我你怎样走过

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个角落

甜蜜的梦啊谁都不会错过

终于迎来今天这欢聚时刻

星光洒满了所有的童年

风雨走遍了世界的角落

水千条山万座我们曾走过

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

在阳光灿烂欢乐的日子里

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

阳光想渗透所有的语言

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

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

同样的欢乐给了我们同一首歌

教师总结:

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文化并存大势所趋,对待不同文化背景的“邻居”,我们要克服不安和焦虑,试着做到“了解”“沟通”“包容”“和谐”。

“地球村”的村民们,让我们在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不断沟通,拉近距离,共谱和谐的文化乐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