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383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docx

《江西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docx

江西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

2018江西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

江西鄱阳湖及其流域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发展优质水产品生产。

“十二五”以来,江西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按照“调结构,转方式,提质增效”总要求,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在保护种质资源和生态安全的基础上,积极转变养殖方式,大力发展小龙虾增养殖并进行产业化开发。

2017年,全省小龙虾产量为12.21万吨,产值达49.83亿元(以2017年全省小龙虾产地交易年度平均价格计算),社会综合产值达109.6亿元。

预计到2020年,全省小龙虾产量虾可达21万吨,产值可达80万元,社会综合产值将超150亿元。

一、产业沿革

(一)资源状况

江西的小龙虾自然种群的分布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江西最早发现的是鄱阳湖区九江水域,之后是南昌水域和上饶水域。

据江西鄱阳湖海浩水产有限公司万国财总经理回忆,作为鄱阳湖区的水产品小商贩,他于1982年5月份从江苏洪泽湖下草湾镇以每市斤0.25元的价格购得1.26万斤小龙虾,售给当时的南昌县蒋巷乡联圩水产场水产品冷冻加工厂剥虾仁,由于有近一半是小规格的,没有办法剥成虾仁,于是当时的水产品冷冻加工厂负责人就将其全部放入加工厂边鄱阳湖,四年后,鄱阳湖水域便形成了一定量的种群。

八十年代中后期,江西赣北地区的所有县市区均有分布,至九十年代中后期则整个环鄱阳区的县市区均有一定的分布量,当时全省的每年资源量大约在2万吨。

本世纪初,随着小龙虾的分布继续南移,江西赣中地区有一定的分布量,据统计,每年的捕捞量达2万吨。

由于小龙虾繁殖力强、适应性广,2005年后,小龙虾除在江西赣北稳定分布以外,赣中地区分布量也逐年增加,且鄱阳湖流域的赣南少数县(市)也有小龙虾分布。

据统计,2008年的克氏原螯虾捕捞产量在3万吨;2009年由于鄱阳湖水位低,克氏原螯虾的捕捞产量大约在1.8万吨;2010年,受鄱阳湖水位上涨的影响,鄱阳湖小龙虾的捕捞产量为历史最好年份大约4万吨;2011年的捕捞产量大约2万吨。

2012-2017年,每年一直稳定在3万吨左右。

据历史统计数据记载,鄱阳湖及其流域的小龙虾捕捞量大约8万吨,最小量4万吨,主要是受鄱阳湖全流域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

(二)发展历程

江西小龙虾养殖始于本世纪初,产业的发展始于2002年。

发展历程大致分为5个时期。

1.产业形成前期(9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由于省内消费者对小龙虾的价值认识不足,加之没有商家对其加工开发利用,导致其售价每市斤不到1元人民币。

进入90代后,由于国际市场上需求量的增加和国内国内消费者对小龙虾的价值认识程度的增加,其售价提高至1.5-2.5元/市斤,此时省内已有少量企业对小龙虾进行加工,至此,小龙虾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显现。

2.产业形成初期(2000-2003年)

进入本世纪以来,小龙虾的经济地位越来越被商家所重视。

2000年秋,江西第一家小龙虾加工出口企业——余干全阜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在江西鄱阳湖畔的余干瑞洪镇落成,从此迈出了江西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坚实的第一步。

其年加工能力为1500吨,但实际加工出口量不到1000吨。

2002年底,第二家从事小龙虾加工出口的企业——鄱阳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江西鄱阳县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其年加工能力为2000-2500吨,给江西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3.产业完善期(2004—2007年)

随着国际市场对小龙虾的加工产品的需求量的继续增加,2004年之后,江西有一批具一定规模的克氏原螯虾加工出口企业相继建成投产。

如:

都昌鄱湖水产股份有限公司、九江美佳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峡江农业产业化开发有限公司和南昌鄱阳湖海浩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分别于2004年、2005年和2006年相继建成投产,他们的年加工能力达8000多吨。

至此,江西已有5家克氏原螯虾加工出口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2000多吨,天然水域在商检备案注册基地达10个,小龙虾加工出口量和出口额大幅增加,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小龙虾产业体系。

4.产品出口持续发展期(2008年—2012年)

2007年以来,随着峡江农业产业化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万安县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江西水产集团的正式挂牌运营,江西小龙虾产业得到快速、持续发展。

此时间段,中国小龙虾产品有近60%对美出口,是输美水产品的重点品种之一,对此美国将我国出口的小龙虾作为倾销产品进行调查,并征收高达233%的关税。

2009年2月5日,江西水产集团充分发挥集团优势积极应对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小龙虾征税关税诉案,通过周密的部署和应诉举证,美国商务部终裁裁定江西水产集团获我国小龙虾出口企业唯一零关税资格。

零关税资格的获得,大大地降低江西小龙虾出口企业的销售成本,2009年全省小龙虾加工产品出口达到历史最高峰,出口额达5000多万美元。

2012年底,全省已有大中型小龙虾加工出口企业7家,年加工出口能力达1.8万吨以上,与之配套的天然水域备案基地达20多个,增殖面积达20多万亩,为出口企业提供克氏原螯虾的原料。

5.调整转型期(2013年-现在)

随着美国对中国大陆输入小龙虾加工产品零关税政策实施完成,加之国内小龙虾产品的价格的上涨,江西小龙虾的加工出口受到极大的冲击,出口企业由原来的7家下降到现在的3家,出口额由高峰期的5000多万美元下降到每年的1500万美元左右,至此,出口企业面临着产品转型和市场转型的考验。

但是,从2015年开始,江西小龙虾鲜活产品在餐饮业的带动下,省外市场和省内消费量不断增加,市场价格逐年上涨,养殖面积大幅增长。

2017年,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达59万余亩(不包括池塘混养和传统的稻田养殖面积,包括大水面人工增养殖26万余亩、池塘生态高产高效养殖3万亩、高标准稻田综合种养30万余亩),养殖产量达7.44万吨。

二、产业规模

(一)产量和养殖面积

自2013年小龙虾产业调整转型以来,江西小龙虾总产量、养殖产量和养殖面积始终持续增长。

2017年,全省小龙虾总产量由2013年的10.9万吨增加到12.21万吨,增长12.02%;养殖面积由2013年的23万亩增加到59万亩,比2013年翻了一番多。

详见下表1。

表1:

2013-2017年产量、养殖面积情况表

(二)总产量、养殖面积、产值和效益

2017年,江西小龙虾总产值由2013年的23.4亿元增加到49.83亿元,比2013年净增长1.13倍;效益由2013年的5.1亿元增加到14.3亿元,比2013年净增长1.8。

详见下表2。

表2:

2013-2017年总产量、产值和效益情况表

(三)龙头企业

江西从事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与出口贸易的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60多家。

按照级别分,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9家、市级龙头企业有40多家;按照类型分,加工与出口贸易企业3家、加工企业与流通12家、养殖型企业有35家以上,与龙头企业缔结养殖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有100多家,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这些企业的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有2家,分别是江西南昌鄱阳湖海浩水产有限公司和九江凯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2017年,全省小龙虾产业龙头企业年综合产值大约在35亿元左右,约占全省小龙虾社会综合产值的三分之一。

(四)从业人员

据统计,2017年,江西小龙虾产业从业人员达5.7万余人,其中:

养殖业2万余人、加工业4000余人、流通业8000余人、餐饮服务业2万余人、其他服务业5000余人。

从业人员人均年收人达5万元以上。

三、产业布局

“十三五”以来,江西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按照“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殖,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品牌战略,以加工促贸易,以餐饮消费推动居民消费,促进小龙虾产业持续发展”方针,各地因地制宜对产业布局进行全面规划和通盘布局,全省小龙虾产业区域布局合理,养殖基地呈标准化、规模化。

江西小龙虾产业主要分布于环鄱阳湖区的38个县市区和其他设区市稻渔综合种养重点县市区,重点分布于彭泽、进贤、新建、南昌、都昌、永修、湖口、瑞昌、柴桑、共青城、庐山、余干、鄱阳、万年、丰城、樟树、高安、泰和、吉水、会昌、南城、余江铅山县等县市区,目前,这些县市区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养殖基地(含稻虾综合养殖基地)达40多处且呈标准化养殖模式。

2017年,全省小龙虾养殖和捕捞产量排前15位县市区详见下表3。

根据养殖基地的布局,小龙虾加工业、流通业的企业也随之进行了相对应的产业发展布局。

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加工企业15家(其中出口企业3家)均布局小龙虾重点发展县市区,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表3:

2017年江西省小龙虾产量前15位县市区

说明:

产量2000吨以上的县市区。

四、主要养殖技术模式与病害防控

多年来,江西小龙虾养殖人员和技术人员结合江西的特点和实际,针对小龙虾的养殖,创造了多种养殖技术。

有鄱阳湖区大水面人工增养殖技术模式、池塘生态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模式、池塘混养(鱼虾、虾鳖、虾蟹)技术模式、茭白田养殖小龙虾技术模式、莲田养殖小龙虾技术模式、稻田连(共)作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等,主要有鄱阳湖区大水面人工增养殖技术模式、池塘生态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模式和高标准稻田连(共)作综合种养技术模式等,具体如下:

(一)环鄱阳湖区大水面人工增殖小龙虾技术模式

该技术以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种质资源为亲本,通过在环鄱阳湖区的大水面(主要是浅水性的湖泊、湖叉),投一定数量放亲本或种虾,营造适合克氏原螯虾生长、繁育的生态环境,并根据天然饵料情况配套投喂部分饲料或水草,在连续投放亲本或种虾3年后,使其形成自然种群,直至增养殖水域产量稳定。

一般每年的4-5月份亩放养3-5公斤虾种或每年的8-9月份亩放养亲虾5-6公斤(雌雄性比一般2:

1),连续投放三年,三年之后,如果形成了自然种群则可以不投放虾种,以后只需加以保护即可。

亩产量可达10-25公斤的产量,亩效益净增600元以上,是一种生态修复的典型养殖技术模式。

2017年,全省该种养殖技术模式的面积达26万多亩。

(二)池塘生态高产高效养殖技术模式

该技术模式以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种质资源为亲本,通过在江西已建立多个克氏原螯虾繁育基地繁育培育苗种,提高虾苗质量,满足养殖区域的优质苗种的供给,提高商品率和产品规格。

江西环鄱阳湖区有100万余亩种植水稻易被淹,而开展养鱼水深又较浅低洼田(塘),这些低洼田(塘)只需稍将改造就可开展养殖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

该技术模式可产鄱阳湖优质克氏原螯虾200-300公斤,亩产值可达万元以上,亩纯利可达3000元以上。

2017年,全省该种养殖技术模式的面积达3万余亩。

(三)高标准稻田连(共)作综合种养技术模式

江西环鄱阳湖流域区有近300万亩冬闲田适宜开展虾稻连(共)作工程建设与养殖技术模式,该技术以选择集中连片的百亩以上或几百亩单季稻田,以40-50亩为一个养殖单元进行田间工程建设。

每个单元对田埂加固、开挖环沟和田间沟、进排水口的防逃设施工程建设,环沟和田间沟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10%以内。

种植水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草等),投放种虾或虾苗,科学投喂和管理,对稻田进行综合种养。

该技术模式可产优质小龙虾70-170公斤,亩纯利可达1500元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017年,全省该种养殖技术模式的面积达30万余亩,比2016年新增养殖面积25万多亩。

除上述三种主要模式外,江西省内还有池塘混养(鱼虾、虾鳖、虾蟹)、茭白田养殖小龙虾、莲田养殖小龙虾以及传统的稻田养殖技术模式等。

(四)养殖病害防控

江西小龙虾养殖病害防控以“优质种质资源为基础,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为前提,以病害预防为主,治疗控制病害为辅”,实行养殖基地、科研、教学、推广、社会化服务企业等多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小龙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全省建立了小龙虾病害预警预报制度,对小龙虾的病害进行了系统的预报监测,每月形成监测报告。

与此同时,全省养殖基地充分依托江西省水产病害预防与控制中心和基层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中心,及时对病原体进行鉴定检测,为养殖者提供便利的病害预防与处置措施。

五、种业发展

江西小龙虾养殖的种群以鄱阳湖水系小龙虾种群养殖为主,湖北、江苏、安微等长江流域的其他水系的小龙虾种群养殖为辅。

全省已将有具一定规模的苗种繁育基地(含稻田养殖)20多处,2017年就新增育苗基地14处,全省小龙虾种苗已能达到60%的自给率。

由于鄱阳湖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因此鄱阳湖小龙虾种质资源十分有保证。

为保证鄱阳湖小龙虾繁育亲本能够得到及时更新,九江、南昌和上饶小龙虾繁育基地的业主门,充分利用自己承包的内湖大水面和人工增养殖基地建立了多处小龙虾种质资源库。

2017年,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江西小龙虾的苗种自给率仅有60%,尚有40%的苗种需要从湖北、安徽、江苏等地进行外购。

全省小龙虾苗种来源主要有三方面的来源。

一是鄱阳湖及其流域天然野生苗种资源,这一部分苗种主要作为养殖苗种的补充。

二是大水面人工增养殖和池塘人工养殖的水域开展仿生态繁育的苗种,这一部分苗种是江西小龙虾养殖的主流苗种来源。

目前,已有6个具一定规模的供苗基地。

三是稻虾综合种养基地自繁自养,部分多余的苗种自行进行调剂,这一部分也养殖苗种的主要来源。

2017年新增可对外供应苗种的稻虾综合种养自繁自养基地14个,有效地提高了苗种的自给率。

六、科技支撑与产业政策

(一)科技支撑

1.2010年:

经省科技厅立项,由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南昌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鄱阳湖克氏原螯虾繁养殖技术研究》成果,于2010年获农业部丰收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该项技术成果的主要贡献是初步选育了鄱阳湖克氏原螯虾,把该品种作为养殖推广的品种;形成了“环鄱阳湖区大水面人工增养殖克氏原螯虾技术模式”、“池塘(低洼田)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技术模式”和“单季稻田一季稻一季虾的养殖技术模式”,为推广小龙虾人工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撑。

2.2012年:

由南昌大学、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和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鄱阳湖克氏原螯虾资源持续利用及增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于2013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丰收三等奖。

该技术成果重大的贡献为鄱阳湖小龙虾生物资源量进行评估提供的技术依据,建立资源量的一个动态模型,对鄱阳湖区进行合理捕捞小龙虾的资源量提出有力的依据。

3.2015年:

历时5年的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于2015年7月顺利通过了农业部的验收,江西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作为项目参加单位,为江西项目区实施组织牵头单位,为江西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以下的技术支撑。

4.2016年:

由省级财政资金支撑,成立了江西省特种水产产业技术研究体系,专门设立了虾蟹繁育岗位和相应的综合试验站,每年扶持科研经费30万元,以开展小龙虾繁育、养殖、产业开发等进行系统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

(二)产业政策

1.从2014年开始,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厅将具一定规模的工厂化特色养殖和池塘养殖虾蟹的基地列为现代渔业项目建设资金扶持项目,有效地推动小龙虾的池塘养殖。

2.2017年,九江和上饶市人民政府对鄱阳湖区的县(市、区)提出了“大力发展一虾一蟹产业,推动渔业供给侧改革的全面实施”,并整合涉农资金对开展稻虾综合种养的农户给予每亩300元的建设资金补贴。

3.2017年7月:

江西省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江西省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9个文件(赣高标准农田组字[2017]1号),明确了稻渔综合种养属高标准农田建设范畴,并将高标准农田的改造项目建设资金由原来的每亩1500元提高到3000元,极大地推动了稻渔综合种养发展。

4.2017年12月:

江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行动计划》(赣府字[2017]96号),再次推动了稻渔综合种养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小龙虾产业的发展。

四年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近6亿元,其中2017年投入财政资金达5亿元。

七、加工流通

(一)加工业

江西小龙虾加工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仅停留在企业研发上。

江西各类小龙虾加工企业15家(其中出口企业3家、内销加工企业12家),年需求原料虾5-6万吨,重点分布在南昌县、余干县、鄱阳县、彭泽县、九江县、进贤县、新建区、峡江县和万安县,以加工企业相联接产品出口备案基地和养殖基地达50多个。

这些加工企业的年产值大约为10亿元。

(二)市场情况

1.市场建设:

江西有小龙虾产地交易市场50多个,既有捕捞产品的交易市场,也有养殖基地的产地交易市场,交易活跃的时间是每年5-8月,交易量大约为5-6万吨。

全省有各类批发市场5家,年交易量大约在3万吨左右。

2.价格:

受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影响,2015年以来,小龙虾的价格也不断地持续上涨,经对省内28个小龙虾主产县市区的84个小龙虾产地交易的价格的调查,2017年,小龙虾的产地平均价格比2015年的产地平均价格上涨33.1%。

2017年,全省小龙虾产地平均价格为40.81/公斤。

3.物流业: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给各类小龙虾物流运输组织或营销户约400多个,2017年新增流通组织100多个。

整个物流过程基本没有实行冷链物流,目前仅是采取包装箱加冰降温的物流运输模式。

4.对外贸易:

一是国际市场稳定。

年出口额一直稳定在1500-2000万美元,出口量在1400-1800吨。

2017年对外出口小龙虾加工产品1300吨,出口额为1500万元。

二是出口国家和地区进一步扩大。

小龙虾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达10多个,且欧美国家的销售量有可能增长。

三是出口产品品种进一步增加。

出口的品种由以前的2-3个发展现在的多个出口品种,如:

冻生克氏原螯虾肉、冻生克氏原螯虾虾尾、冻生整只虾、冻熟虾仁、冻熟整只虾、冻虾黄、汤料风味虾、麻辣虾以及冻熟淡水螯虾副产品等。

5.国内市场与消费:

东南沿海已成为鄱阳湖优质小龙虾主体市场,省内消费市场悄然升起。

据调查,2017年,省内南昌、九江、上饶等主要消费城市在消费旺季(4-6月)日均消费需求量均在10万斤以上,2018年的消费水平仍将大幅增加。

从产品规格分类流向来看,江西生产的小龙虾主要流向为:

一是东南沿海省市市场,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省是江西大规格和中等规格小龙虾主要去向;二是省内和国内小龙虾加工厂收购,加工厂收购的小龙虾主要是小规格的,且主要收购捕捞的产品。

鄱阳湖和内湖捕捞的小规格小龙虾大部分被加工厂收购。

近年来,省外的加工企业纷纷来江西抢购捕捞的小龙虾。

三是其他省份和省内餐饮与居民消费市场,主要为中等规格的小龙虾。

从消费量来看,2017年,江西生产的小龙虾12.21万吨小龙虾每年输入东南沿海量约6万多吨,其他省份约2万多吨,省内餐饮业和居民消费量大约2.2万吨,省内加工企业消耗原料虾大约2万吨。

2017年,省内餐饮业和居民消费实际量约7万吨,有近5万吨需要从湖北和安徽等地进行补充。

(三)电商发展

江西农产品销售电商发展较快,覆盖全省所有的县(市、区),全省大部分乡镇也全覆盖,省内电商企业发展如雨后春笋,为推动赣鄱大地优质农产品销售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但是,小龙虾产品的电商企业较少,目前,仅有50多家电商企业同京东、淘宝等电商营销平台建立了线上销售小龙虾产品的合作平台。

据调查,2017年,全省小龙虾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量大约8000吨左右,占比较低,但销量比2016年翻了一番。

(四)餐饮业发展

江西小龙虾餐饮业发展较为缓慢,但近年发展在逐步提速,特别是2017年发展较快。

据不完全调查,2017年,南昌市有一定规模的小龙虾餐饮店达280多家,比2016年增加了130多家。

消费旺季,这些店日均消费小龙虾量达200多公斤。

江西小龙虾餐饮主要经营的省外品牌,本省基本没有叫得响的餐饮品牌。

目前,在省会南昌和省内主要设区市城市的餐饮品牌主要有:

省外的盱眙十三香龙虾、谭记十三香手抓龙虾、潜江油焖龙虾、福记龙虾、金牌口味龙虾、周黑鸭龙虾;省内的鄱阳湖生态龙虾、南昌老伙计龙虾、虾皇龙虾、九江油焖龙虾等。

据调查,每年夏天,全省有数百家具一定规模的餐饮店、酒店以特色小龙虾为主导,大排档、小店则由近3000家,这些餐饮店按日均消费在100公斤以上计算,每年按照100天计算,仅餐饮业省内年消费小龙虾大约在3万吨。

在餐饮业的带动下,全省居民消费也在快速增加,2017年,全省居民年消费量大约在4万吨。

八、品牌与节庆

(一)区域品牌

1998年12月28日,“鄱阳湖”商标曾被苏州农工商经济发展(集团)公司抢注,2010年9月28日,经江西省渔业协会和有关企业的努力,“鄱阳湖”商标于重回赣鄱故里,商标持有人为江西省渔业协会。

目前,“鄱阳湖”商标涵盖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中的第29、30、31类产品,包括农、林、牧、副、渔等行业内所生产的鲜活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

“鄱阳湖”商标日前已成为江西鄱阳湖水产品的公共品牌,江西名优农产品特别是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借助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利用和发掘鄱阳湖优越的生态资源环境优势,集中培育和创建“鄱阳湖”农产品(水产品)品牌,提升江西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了基本条件。

2017年,江西省渔业协会、江西省渔业局按照《江西省渔业协会“鄱阳湖”注册商标授权使用管理办法》(赣渔协发【2015】1号)的规定,已对40多家企业进行了免费授权使用“鄱阳湖”注册商标,涉及的产品包括河蟹、鳙鱼、草鱼、淡水小龙虾、甲鱼、彭泽鲫等30个品种以及包装或预包装食品系列等,小龙虾产自鄱阳湖,其系列产品更适合使用鄱阳湖商标。

2017年,鄱阳湖都昌小龙虾已开始申报证明商标。

(二)企业品牌

据调查,至2017年底,全省有各类渔业注册商标250多个,其中:

小龙虾产品获省级著名商标有6个,即海浩牌小龙虾、峡江牌小龙虾、鄱湖牌小龙虾、柘林湖牌小龙虾、绿富美牌虾蟹和湖家妹牌小龙虾等。

这些省级著名小龙虾商标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均有一定影响。

(三)节庆文化

自2010年江西瑞昌市举办首届鄱阳湖龙虾节之后,江西没有举办专门的龙虾节。

九、存在问题

1.规模化养殖聚集度不高,养殖潜能尚未发挥。

一是养殖产量与资源大省不相匹配,宜养资源利用率低。

2017年,全省养殖面积仅有59万亩,宜虾资源利用率不到15%。

二是养殖基地仍然分散,成片规模化的养殖基地较少,不利于产品集中供应。

三是养殖者“急功近利”的思想大有人在,缺乏工匠精神,关键性实质性技术尚未完全掌握。

2.现代种业体系尚未建立。

一是小龙虾苗种自给率偏低,近一半苗种需要从省外引种,影响了养殖规模的扩大。

二是人工培育的苗种仍难于满足养殖需求,形成了养殖的“瓶颈”,目前,养殖苗种仍然依靠野生苗种或养殖者自繁自育。

三是鄱阳湖小龙虾优质苗种繁育基地仅停留在原始育苗生产基础上,缺乏系统的优质小龙虾良种选育、苗种培育和规模化供种的现代育种技术研究。

3.小龙虾品牌营销意识薄弱。

目前,国内销售没有叫得响的品牌。

“十二五”以来,江西虽然实施了重视品牌战略,并以河蟹为突破口,建设了部分鄱阳湖牌大闸蟹的专卖店,也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功经验,但是小龙虾则一直是以同质化原料销售为主,鄱阳湖公共区域品牌的建设在养殖基地和捕捞水域未获得论证,品牌销售仍未获得完全突破。

4.小龙虾加工出口企业的产品面临产品转型、原料价格面临倒挂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小龙虾价格上升,小龙虾加工出口的企业已面临着产品转型的问题,必须按照市场需求承接国际市场的订单。

同时,作为出口企业,必须从内销市场入手,加工适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5.小龙虾餐饮业品牌建设滞后。

目前,全省小龙虾餐饮业的品牌大部分是省外的品牌在赣设立的分店,即使有一些自主品牌餐饮店也都是小品牌,知名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餐饮业的消费。

6.电商营销刚开始起步,小龙虾营销与供应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全省仅有50多家电商企业同京东、淘宝等电商营销平台建立了线上销售小龙虾产品的合作平台,年销售量不足万吨,不到湖北省的二十分之一。

江西小龙虾营销与供应体系更是弱化,主要是缺乏营销流通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整合,绝大多数营销组织进行低级化流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