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02389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法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程:

法理学

学时:

68学时

学分:

4学分

第一节法学体系中的法理学

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法学理论学科

一、法理学是法学理论学科

二、法理学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类别上、运行上、时间上、范围上)

三、法理学学科的学习意义

1.有助于对其他法学学科的学习和深化——重要意义

2.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理论保证

第二节法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法理学的萌生与形成

古希腊: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罗马:

西塞罗;

中世纪:

阿奎那;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格老秀斯、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边沁、奥斯丁

二、法理学在西方的发展

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新自然法学,社会法学

三、法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第三节走向法治国家的中国法理学

一、中国法理学的现实发展

1.市场经济与政治民主是中国法理学发展的客观基础。

2.改革与开放是中国法理学发展的历史课题。

二、中国法理学的历史走向

1.从统一发展走向多元发展与综合统一的彼此互动。

2.从既有理论走向保存精华与开拓创新的相互结合。

3.从历史积淀的现实走向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的对立统一。

4.从法理学独自发展走向概括部门法学与指导部门法学的二者并重。

5.从老一代法理学家身先士卒走向老一代法理学家作指导与中青年法理学家作先锋的时代交替。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2.试述西方法理学的研究对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3.谈谈你对当代中国法理学任务的认识。

第一编法的基本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法的历史发展、法的功能、法的文化意义、法的价值等法的基本范畴的理解,深化并掌握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法的演进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法的演进规律、法的改革的动因、中国法的现代化进程、法的移植模式。

掌握法律继承的概念、根据及继承内容;重点掌握法的移植的条件,

课时:

4—6学时

第一节法的演进概述

一、法的演进规律

(一)由野蛮的法向文明的法演进

(二)由身份的法向契约的法演进

(三)由义务本位的法向权利本位的法演进

(四)由人治的法向法治的法演进

二、法的演进形式

第二节法的继承

一、法的继承的概念与类型

二、法的继承的根据

1.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后承接关系,决定着法的继承。

2.人类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决定着法的继承。

3.法的相对对立性,也决定着法的继承。

三、法的继承内容

(一)法律术语的继承

(二)法律技术的继承

(三)法律原则的继承

(四)具体法律规范的继承

(五)具体法律制度的继承

第三节法的改革

一、法的改革概述

1.现代法的改革以建立高效、协调的法律体系为初级目标。

2.现代法的改革以完善法律运作机制为核心。

3.法的改革总是与其他社会改革相伴随。

4.法的改革以实现和推进法治为目标。

二、法的改革的动因

(一)法律内部的冲突

(二)经济体制的转型

(三)政治的改革

第四节法的现代化

一、法的现代化概述

1.法的现代化是法演进中不断递进的法律运动。

2.法的现代化总是以法的某种显著变化为标志。

3.法的现代化总是与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因素的现代化呈互动关系

二、法的现代化的内容

(一)法律制度的现代化

(二)法律运作方式的现代化

(三)法律观念的现代化

三、中国法的现代化进程

(一)清末法的改革——中国法的现代化的开端(1901-1911年)

(二)民国时期的法制变革运动——中国法真正迈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步伐(1911-1949年)

(三)中国新型法制的创立——揭开了中国法的现代化的新篇章(1949-1957年)

(四)中国社会主义法制遭遇的曲折——导致中国法的现代化进程停滞的二十年(1957-1976年)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突飞猛进——开创了中国法的现代化新纪元(1978年至今)

第五节法的移植

一、法的移植概述

二、法的移植条件

(一)法的移植的内在条件

(二)法的移植的外在条件

三、法的移植的模式

(一)法的整体移植

(二)法的部分移植

思考题:

1、法的继承的根据是什么?

2、试述法的改革的动因?

3、法律移植的条件有哪些?

试以你所掌握的法律史的史实,对法律移植的意义做一分析。

第二章法的功能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法的规范功能及其社会功能的基本内容。

课时:

2学时

第一节法的功能概述

一、法的功能的含义

二、法的功能与法的作用

三、正确认识法的功能

(一)充分认识法的功能,清楚法律无用论。

(二)正确认识法的功能的有限性,防止法律万能论。

第二节法的规范功能

一、指引功能

二、评价功能

三、预测功能

四、强制功能

五、教育功能

第三节法的社会功能

一、法的经济功能

(一)确认经济制度

(二)调整经济关系

(三)促进经济发展

二、法的政治功能

(一)法确认国家制度,是国家制度存续的保障

(二)法组织国家机构,是国家机构运行的根据

(三)法确立社会民主,是社会民主存在的保证

(四)法调整对外关系,是国家主权独立的保障

三、法的文化功能

(一)促进科技文化事业进步

(二)促进思想道德监视发展

四、法的社会公共事务功能

思考题:

1.简要分析法的功能与法的作用在理论上差异。

2.试述法的功能与法的实效的关系。

3.谈谈你对法律功能有限性的认识。

第三章法律文化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法律文化的概念、属性的基本内容;掌握法律文化的形成及其影响、西方法律传统和中国法律传统的主要内容;法律意识的概念、作用及其形成特点。

课时:

4学时

第一节法律文化概述

一、法律文化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法律文化与其他文化

三、法律文化的概念

四、法律文化的属性

(一)独特的民族性与普适性

(二)鲜明的时代性与历史性

(三)相对的独立性与相关性

(四)相互的兼容性与排斥性

第二节法律传统

一、西方法律传统

(一)法治传统

(二)权利文化

二、中国法律传统

(一)中国法律传统的形成

1.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

2.宗法式的社会结构

3.专制集权的政治构架

(二)中国法律传统的主要内容

1.德主辅刑

2.重刑轻民

3.诸法合体

4.政法合一

第三节法律意识

一、法律意识概述

(一)法律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二)法律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二、法律意识的形成

(一)法律意识的形成受文化的影响

(二)法律意识是多元、多层次的

(三)法律意识的形成受法律制度状况的影响

三、法律意识的内容结构

法律心理是人们关于法的直接心理状态。

1.法律观念是人们关于法的相对比较自觉、比较稳定、含有理性的认识。

2.法律思想体系是人们关于法的系统、整体、本质、理性的认识。

四、法律意识的培养

(一)法律意识的作用

1.法律意识能增强人民对法律现象及法律活动的认识

2.法律意识是保证法的正确适用的基本条件。

(二)如何培养法律意识

1.厉行法制

2.法律教育

思考题:

1.试述法律文化与法律传统的关系。

2.谈谈你对法律意识对一国法治建设的意义的认识。

第四章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法律权利的概念、特征;权利和权力的差别;法律义务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重点掌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课时:

4学时

第一节法律权利

一、法律权利概述

1.法律权利的法律性

2.法律权利的自主性

3.法律权利的可为性

4.法律权利的求利性

二、法律权利的结构

三、法律权利与权力

1.来源不同

2.要求不同

3.追求利益的重点不同

4.限制程度不同

5.实现方式不同

6.范围不同

第二节法律义务

一、法律义务概述

1.法律义务的法定性

2.法律义务的国家强制性

3.法律义务的从属性

4.法律义务的必为性

二、法律义务的种类

1.必须作为的义务

2.必须不作为的义务

3.接受否定性法律后果的义务

第三节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一、法律关系中的对应关系

二、社会生活中的对等关系

三、功能发挥中的互动关系

四、价值选择中的主从关系

思考题:

1.强调义务是否就是否定权利?

2.法律权利与权力的区别。

第五章法律行为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其分类;了解法律行为的调控方式。

课时:

2—3学时

第一节法律行为概述

一、法律行为的概念

二、研究法律行为的意义

三、法律行为的认识误区

第二节法律行为的种类

一、合法行为与不合法行为

二、违法行为与不违法行为

三、作为的法律行为和不作为的法律行为

四、个人法律行为、群体法律行为和国家法律行为

五、行使法律权利的行为和履行法律义务的行为

六、宪法行为、行政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刑事法律行为、诉讼法律行为等

七、法律许可的行为、法律要求的行为和法律禁止的行为

八、预设法律行为和现实法律行为

九、法律制定行为、法律解释行为、法律适用行为、法律遵守行为和法律监督行为

第三节法律行为的调控方式

一、指引

二、激励

三、制裁

思考题:

1.法律行为是否等同于合法行为?

2.法律行为分类的研究在立法上的意义。

第二编法的价值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详细了解法的各种价值以及法律价值冲突产生的原因。

第六章法的价值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法律价值的概念、属性;掌握法律价值的意义、法的价值研究的意义。

课时:

1—2学时

第一节法的价值的概念

一、价值——价值观——价值论

二、法的价值——法的价值观——法的价值论

三、法的价值类说

(一)法的个人价值、群体价值、社会价值和人类价值

(二)法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三)法的手段价值和目的价值

(四)法的正价值、零价值和负价值

(五)法的表面价值、潜在价值,现实价值、未来价值和预期价值

第二节法的价值的属性

一、属人性和社会性

二、客观性和主观性

(一)法的价值的客观性

1.人的法需要是客观的

2.法律现象是客观的

3.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过程是客观的

(二)法的价值的主观性

1.法具有主观性

2.人的需要具有主观性

3.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具有主观性

三、应然性和实然性

(一)应然性

(二)实然性

(三)应然性和实然性的对立统一

四、特殊性和普遍性

第三节法的价值的意义

一、法的价值是法的制定的必需

二、法的价值是法的实施的需求

三、法的价值是防止法律失效的屏障

四、法的价值是校正恶法的准则

第四节法的价值研究的意义

一、法的价值研究是理论法学的重要课题,是强化法学理性的重要途径

二、法的价值是法理学的独立范畴,对整个法学体系具有普遍意义

三、法的价值是突破社会法律悖论的动力,是法的演进的精神依据

四、法的价值研究是正视法和法学中人的主体地位的重大课题

五、法的价值研究是法律和法学研究方法的重大丰富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法的价值属性。

2.价值研究在法理学中的意义有哪些?

第七章法的秩序价值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法的秩序价值的含义及其社会表现;法律秩序的含义;了解民主自由型法律秩序对中国的意义。

课时:

1学时

第一节法的价值中的秩序

一、法的秩序价值的含义

二、法的秩序价值的社会表现

(一)政治秩序化

(二)经济秩序化

(三)社会生活的秩序化

三、秩序是法的基础性价值

第二节法的秩序价值实现——法律秩序

一、法律秩序概述

二、法律秩序的含义

(一)法律规范秩序说

1.法律体系说

2.法律制度说

(二)法律社会秩序说

1.法律或法制结果说。

2.法律社会状态说。

三、法律秩序的内在结构

四、法律秩序的变革

(一)民主自由型法律秩序的建构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要求

1.人民参政机制必须建立在民主自由的法律秩序之中

2.社会制约机制必须在民主自由的法律秩序中见成效

(二)民主自由型法律秩序也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市场机制必须在民主自由的法律秩序中形成

2.市场经济必须在民主自由的法律秩序中拓展潜力

(三)民主自由型法律秩序还是拓展社会或个人潜能的时代呼唤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秩序是法的基础价值?

2.达成秩序的法律模式有哪些?

第八章法的效益价值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法的效益价值的概念、分类以及法对效益的意义。

课时:

1学时

第一节作为法的价值的效益

一、效益的基本含义

二、法的效益价值

(一)法的效益价值包括资源利用上的效益价值与资源分配上的效益价值

(二)法的效益价值包括经济效益价值和社会效益价值

(三)法的效益价值包括法律上的效益价值和法律外的效益价值

第二节法对效益的意义

一、实际效果的优化

二、社会代价的减少

三、确保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

思考题:

1.谈谈你对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看法。

2.以你掌握的知识,谈谈你对法效益实现的社会代价的认识。

第九章法的自由价值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自由对于人的意义、关于法律自由的不同说法;掌握法律自由的概念、特征以及法对自由的保障作用。

课时:

1学时

第一节作为法的价值的自由

一、自由对于人的意义

二、法律自由界说

三、法律应以自由为目的

第二节法对自由的保障作用

一、自由需要法律的保障

二、法律确定自由的范围

三、法律保证自由的实现

思考题:

1.法与自由的关系如何?

2.试分析自由与秩序两种价值的关系。

第十章法的平等价值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关于平等的不同说法;掌握平等的特征、法的平等对于人和法的意义、法对于平等的意义。

课时:

2学时

第一节法的平等价值的含义

一、法所追求的平等

1.平等不是平均

2.平等是和特权相对立的

3.平等和歧视也是相对立的

4.平等并不反对适当的区别对待

二、法的平等价值与其他价值间的关系

(一)法的平等价值与正义的价值

(二)法的平等价值与法的秩序价值

(三)法的平等价值与法的人权价值

(四)法的平等价值与法的效率价值

(五)法的平等价值与法的自由价值

第二节法的平等价值的意义

一、法的平等对于人的意义

二、法的平等对于法的意义

1.法律的平等价值与法的其他价值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2.法律的平等与法律是否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密切相关

3.法律的平等与否是衡量法律是否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试金石

4.法律的不平等是对法律本身的否定

第三节法对于平等的意义

一、平等的信念及其法律化

(一)平等首先作为一种信念

(二)平等的法律化似乎平等信念发展的必然

二、法对平等的保护

(一)法将平等权利化

(二)法为平等提供统一标准

(三)法保护被确认的平等

思考题:

1.平等与合理差别是否矛盾?

2.在理论上平等价值的基本含义应如何界定。

第十一章法的人权价值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权的概念及其发展史;掌握人权的基本内容、人权法律化的条件。

课时:

1学时

第一节作为法的价值的人权

一、人权概述

(一)什么是人权

(二)人权的历史发展

二、人权的基本内容

(一)人身权

1.生存权

2.健康权

3.行动权

4.亲权

(二)政治权

1.政治了解权

2.政治参与权

3.政治评论权

4.政治监督权

(三)经济权

1.平等发展权

2.劳动权

3.财产权

第二节人权的法律化

一、人权法律化的条件

二、人权法律化的方式

(一)对人的权利的直接规定

(二)对他人进行义务的规定以确立人的权利

三、人权对法的要求

四、法对人权的保护

(一)设立人权的法律制度

(二)创建人权秩序

(三)解决人权纠纷

思考题:

1.人权法律化的条件。

第十二章法的正义价值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西方关于正义的不同观点;掌握正义与法的关系。

课时:

2学时

第一节法的正义的理性探索

一、西方法的正义价值理论

(一)西方传统正义论

1.客观正义论

2.主观正义论

3.理性正义论

4.神学正义论

5.法规正义论

(二)西方现代法律正义论

1.相对正义论

2.社会正义论

3.形式正义论

4.程序正义论

二、中国传统的法的正义价值理论

第二节正义与法的关系

一、正义对法的制约

(一)正义是法律的先导性理念

(二)正义是法的其他价值实现状况的总体评价

(三)正义是衡量法善恶的标准

二、法对正义的意义

(一)法使正义得到普遍认同

(二)法是正义得到实现的保证

思考题:

1.试总结西方传统正义观与现代正义观的异同。

2.试述中国传统社会正义观的特点。

3.谈谈你对法与正义价值的关系理解。

第十三章法的价值冲突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法的价值准则冲突的表现、法的价值观念以及价值性质的冲突;掌握法的价值冲突的原因以及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

课时:

2学时

第一节法的价值冲突的表现

一、法的价值准则的冲突

(一)自由与平等的冲突

(二)自由与秩序的冲突

(三)秩序与正义的冲突

二、法的价值观念的冲突

(一)主体自身的法的价值观冲突

(二)主体相互的法的价值观冲突

三、法的价值性质的冲突

(一)法的价值的真实冲突和虚拟冲突

(二)法的价值的抽象冲突和具体冲突

四、法的价值冲突的结构形式

第二节法的价值冲突的原因

一、法的价值冲突的主题原因

(一)价值主体的多元性

(二)价值主体的多样性

(三)价值主体的阶级性

二、法的价值冲突的社会原因

(一)社会需要的多元性与多层次性

(二)社会生活的广泛性与复杂性

(三)社会条件的多重性与变化性

第三节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方式

一、主体认同方式和外在统一方式

二、民主方式与专制方式

三、合法方式与非法方式

第四节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

一、传统解决方法的评析

(一)利害原则

(二)苦乐原则

(三)法的价值等级体系论

(四)法的价值中心论

二、法的价值冲突解决的原则

(一)法定价值优先原则

(二)适当成本原则

(三)最佳效益原则

(四)补偿有余原则

思考题:

1.试述法的价值冲突解决的原则和方式。

2.谈谈你对法的价值冲突发生机理的认识。

第三编法的运行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深入了解法的运行理论中相关的概念,掌握中国法理学关于法的运行理论中的基本观点,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对当下中国法运行中的问题给予评述。

第十四章法的运行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法的运行的含义及其运行机制;法的实效的概念以及不同的评价方法;掌握法的实现的条件。

课时:

1—2学时

第一节法的运行概念

一、法的运行的含义

1.法运行的目的性

2.法运行的阶段性

3.法运行的规律性

二、法的运行机制

1.法律规范的形成和生效是基础

2.法律关系是中介

3.权利义务的实现是法运行的目的所在

第二节法的实效

一、法的实效的概念

二、法的实效的评价

第三节法的实现

一、法的实现的概念

1.法的实现是法的目的的实现

2.法的实现是权利义务的实现

3.法的实现是社会主体的自觉活动

4.法的实现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保证

二、法的实现条件

(一)法律条件

1.法的有效性

2.法的可操作性

3.法的可行性

(二)社会条件

三、法的实现的方式

(一)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的实现和不通过具体法律关系的法的实现

(二)法的非强制实现和法的强制实现

思考题:

1.制定法律时应当进行哪些权衡?

2.试述不同的法学流派对法的实效的观点。

第十五章立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立法的概念、特点;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法律的制定程序。

掌握我国立法权的配置结构;

课时:

1—2学时

第一节立法概述

一、立法的概念

二、立法的特点

第二节立法体制

一、立法体制的概念

二、我国现行立法体制的特点

三、我国立法权的配置结构

(一)中央立法权

(二)地方立法权

(三)关于授权立法问题

(四)关于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权问题

(五)关于立法权之间发生冲突时的解决办法

第三节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1.立法要从中国现实的国情出发

2.立法要反映客观规律的要求

3.要考虑需要与可能两个方面的因素

二、民主立法原则

三、总结经验与可许预见相结合原则

四、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五、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一)法律的稳定性和及时废、改、立相结合

(二)法律的连续性和及时废、立、改相结合

第四节立法程序

一、法律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程序

(一)提出法律议案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主席团、常设机关和各种委员会

2.各级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和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3.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

(二)审议法律草案

(三)通过法律

(四)公布法律

二、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制定程序

(一)立项

(二)起草

(三)审查

(四)决定

(五)公布

第五节立法技术

一、立法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二、立法结束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法典编纂

一、法典编纂的概念

二、法典编纂与法律汇编

三、法典编纂的作用和意义

(一)法典编纂是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法典编纂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立法活动

思考题:

1.试述我国的立法体制以及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法律规范系统化在法治中的作用。

3.从应然的角度谈谈你对现行中国立法体制改革的看法。

第十六章法的适用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法的适用的方式、要求及基本原则;掌握法的适用的特点。

课时:

2—3学时

第一节法的使用概述

一、法的实施与法的适用

二、法的适用的方式

(一)执法

(二)司法

三、法的适用的特点

(一)主体特定性

(二)职权法定性

(三)程序合法性

(四)裁决权威性

第二节法的适用得基本要求

一、公正

二、合法

三、准确

四、高效

第三节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

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依法行政、司法独立原则

思考题:

1.法的适用的特点是什么?

2.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法的适用在法治中的意义?

4.当下中国在法的适用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有哪些?

第十七章守法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守法的概念、意义、根据;掌握守法的条件、法律后果及违法等内容。

课时:

1—2学时

第一节守法概述

一、守法的概念

(一)守法的主体

(二)守法的范围

(三)守法的内容

二、守法的意义

(一)守法是法制与法治的社会基础

(二)守法是组成并维系人类社会的基本保障

(三)守法是全体人民统一意志、协调行动的重要方式

(四)守法是减少和解决社会矛盾的积极措施

(五)守法是制约权力滥用、防止腐败的有效手段

第二节守法的根据

一、法律的权威性

二、社会压力

三、服从的习惯

四、自身利益的需要

第三节守法的条件

一、法律的可遵守性

二、良好的法律意识

三、良好的法制环境

四、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节法律后果

一、法律后果的概念和意义

(一)法律后果的概念

1.法律后果是一种法定后果。

2.法律后果是由一定法律行为引起的后果

(二)法律后果的意义

二、肯定性法律后果

(一)肯定性法律后果的含义

(二)肯定性法律后果的形式

1.对行为的合法性予以确认。

2.对合法行为予以保护。

3.对合法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