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大小与度量Word 文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5144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的大小与度量Word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角的大小与度量Word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角的大小与度量Word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角的大小与度量Word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角的大小与度量Word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角的大小与度量Word 文档.docx

《角的大小与度量Word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大小与度量Word 文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角的大小与度量Word 文档.docx

角的大小与度量Word文档

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3页红点内容-34页内容。

学习目标:

1、认识1度角、建立1度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度量单位,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2、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4、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建立自信心。

通过生活的情境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量角的方法和读量角器的度数。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量角器、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情板题。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现在,请同学们看下一题你能比较∠1和∠2哪个较大?

大多少?

(生看图回答)

师:

刚才同学们用目测的方法对两个角进行了比较,目测比较有一定的误差,也不准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比较两个较大大小呢?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师:

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认识1度角建立1度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度量单位,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2)、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并比较角的大小。

(3)、经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形象思维。

(4)、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出示自学指导

师:

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你们有信心吗?

下面请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3下面红点内容至34页内容。

重点看34页下面两幅图。

思考:

1、我们可以用那些工具比较角的大小?

用三角板和活动角能更好的比较∠1比∠2大多少吗?

2、用什么工具才能更准确比较两个较大大小呢?

3、自主看书,了解角的计量单位,和符号,知道一度是多少。

4、认识量角器,看量角器上都有什么?

5、怎样测量角的度数?

8分钟后,比一比谁回答的好,并能正确计算与例题类似的题。

4.看一看。

师: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自学效果最好!

(师目光巡视每一个学生)

生看书,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

(要保证学生看够8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角的大小比较。

1.师:

看完的请举手,看会的放下。

下面把你自学的收获和困惑和同位交流一下。

2.同位交流。

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困惑。

3.全班汇报交流。

师:

我们可以用那些工具比较角的大小?

(可以用三角板和活动角)谁来演示一下?

(生到讲台演示比较两个较大小)

、用三角板进行比较。

如图。

通过用三角板的同一个角进行比较,得出∠2大于∠1。

、用活动角进行比较。

通过用活动角进行比较,得出∠2大于∠1。

2.出示两个角让学生比较。

(预设:

根据上节课的知识,学生可以用活动角比较出角1比角2大,并能说出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时的注意点“点重合,边重合”。

师:

我们可以借助三角板、活动角等工具来比较较大小,具体角1比角2大多少,利用这些工具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吗?

看起来这种直观的比较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如何才能准确的比较教的大小呢?

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测量工具---量角器。

【设计意图:

用比较角的大小来引入课题,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量角方法,又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探索量角工具的有效途径。

学生说出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时的注意点“点重合,边重合”,这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方法的雏形,激活它有利于后续学习。

(二)认识1度角、建立1度角的概念

1、人们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角的大小就是1°角。

(板书1°)因此计量角大小的单位就是“度”用符号“°”表示。

板书:

板书:

度(°)指导书写。

2、1度(1°)这就是1°的角。

在黑板上画出1度角。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角的大小。

3、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出示下图。

【设计意图:

量角的本质就是看被测量的角中包含多少个单位角,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学生中建立1度角的表象,引导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度是量角的单位。

接着在量角工具中找1度的角,这样层层抽丝剥茧,越来越接近精确的量角工具,比较的方式方法越来越精确,同时也更加符合人们探索知识的过程。

(三)认识几度角。

 

1、从一边的0°刻度线起移位1°的一边至60°处,问:

这是多少度的角?

你是怎么知道的?

追问:

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60°、120°(课件闪烁)你是怎样读角的度数的?

依次让学生读出80°、90°、120°。

2、从另一0°刻度线起在量角器上显示30°90°162°,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

并问学生:

这里刻度上没有标数,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

现在我们已经熟悉了量角器上的中心、0°刻度线,以及外刻度和内刻度,这些东西在量角的大小时究竟有些什么作用呢?

相信同学们在操作量角的过程中一定会体验出来。

这是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有多少度,想动手量一下吗?

请同学们赶快动手吧。

(四)认识内外圈刻度

1、出示55度的角。

谈话:

这个角多少度?

你怎样知道的?

(先10度地数,再1度地数,一共有55个1度的角)

2、出示125度的角。

这个角多少度?

你怎样知道的?

这样数是不是很麻烦?

(预设:

可以给它表上刻度)

3、出示反向30度的角。

这个角多少度?

你怎样知道的?

(预设:

有学生会说150度,这里教师注意引导,引出外圈刻度)

(五)认识量角器(出示量角器图)

1、师: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

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

有什么发现。

2、学生合作研究量角器。

把你的

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注意成员的分工,最好有个组员能把大家的发现简单的记录一下。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注意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中心   0°刻度线    内刻度外刻度

(如果学生回答不到量角器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教师启发提问:

根据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数,你想一想,量角器把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4、看着量角器,你想对发明量角器的人提些什么问题呢?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适时启发。

【设计意图:

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角工具,我设计了这样数小角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用细分后的半圆工具读数不便”引出内圈刻度,再出示反向30°的角引出外圈刻度,这样学生明确了两圈刻度的用意,就能正确地选择内、外圈读数,保证了量角和读数的准确,本课的难点也就随之突破。

我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一个完整的量角器便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量角

1、请同学们说一下课本34页下面是怎样量角的?

出示下图。

2、请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指名在黑板上边演示,边讲解交流量法。

3、小结:

两种量法的相同之处:

(1)首先都是把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

板书:

点点重合。

(2)其次把其中的一边与量角器的0刻度线对准。

板书:

边线重合。

师:

有区别吗?

起量的0刻度线不同   板书:

读准度数。

三、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可用哪些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可以用目测法,也可借助三角板、活动角进行比较角的大小,但它们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最科学的方法是借助量角器来测量比较角的大小。

师:

你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和10角吗?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

人们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其中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角。

因此计量角大小的单位就是“度”用符号“0”表示。

师:

量角器上有哪些构造。

总结:

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线,有0°刻度线,还有中心点。

师:

怎样量角?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总结:

首先都是把量角器的中心对准角的顶点。

(点点重合)

其次把其中的一边与量角器的0°刻度线对准。

(边线重合)最后读准度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说今天的收获,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同时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一)、考一考

师:

老师要来检测一下大家学习的怎么样?

谁有勇气接受挑战?

(多媒体出示题目)

1、先让学生在课本36页第3题直接写出结果。

教师台下巡视,收集典型错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找三名“学困生”分别汇报结果。

(二)、议一议

1.更正

(1)这三名同学的结果和你是否一样。

(2)纠错。

和你不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其他同学如果发现自己错了,要及时改正过来。

2.议一议。

师:

到底做得怎么样呢?

下面咱们来评议一下。

师:

同意第一个同学回答对的请举手?

师追问:

你是怎样读出第一个角的度数的?

师:

同意第二个同学回答对的请举手?

师追问2:

你是怎样读出第二个角的度数的?

师:

同意第三个同学回答对的请举手?

师追问3:

你是怎样读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的?

3、生举手,师统计正确率。

师:

现在批改一下自己的做题情况。

(生批改)

师:

全对的“举手”?

(三)、练一练。

师:

下面咱们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书写最整洁!

1、课本36页第4题。

量一量比一比。

这是一道应用角的度量方法比较角的大小的练习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独立测量角的度数,交流测量方法后,再进行比较,重点巩固学生用量角器的方法。

2、课本36页第5题。

本题是借助角的测量知识研究问题的题目。

练习时,可让全班同学都量自己的三角板上的角,在学生进行交流时,引导学生体会不管三角板的大小是否相同,它们相对应的角的大小都一样。

2、课本36页第6题。

本题是通过测量实物上的角,巩固角的测量方法的练习。

练习时,可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扩展到测量学生周围物体上的角。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练习,注重“由扶到放”,由“看图读数—动手操作—生活应用”,层层递进,看为练习,实为新知与练习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边练边学”的特点。

所有知识点,都是基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发现自然生成的,学生“吃”得毫不费力又津津有味。

七、板书设计

角的大小比较与度量

度量工具:

量角器

量角器构造:

①中心点②零刻度线③内刻度④外刻度

度量单位:

“度”,符号“°”

度量方法:

点对点,线对边,读数要看另一边

0在内读内,0在外读外

【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打下基础。

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以下两点:

1、遵循直观性原则,布局合理,条理清晰。

2、突出重点与课堂小结相呼应。

相关链接: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接着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本课有以下亮点:

一、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生活化

本课教学,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

当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到用目测、用三角板的同一个角比较等方法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一定的误差,比较麻烦,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总是用目测、三角板测量等方法进行比较,我就提出:

要知道生活中的角的大小都能用刚才所说的的方法去比较去度量吗?

因此,就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

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既自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二、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数学

以往教学这一内容时,从度的引入到量角器的认识,教师必然有一大段的介绍与陈述,而且字字精练,讲究数学语言的准确性。

从教师的角度讲,这说明教师对知识理解透彻,语言表述能力较强。

但再看看学生吧,什么度、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老师还没讲完已经要张冠李戴了。

本节课是从学生的认识角度去教学概念的:

先由比较角的大小着手,当两个类似大小的角出现时,形成了第一个认知冲突,由此学生想出了很多比较大小的方案,从教师的角度,这些方案很平常甚至稚嫩,但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想,这些方案就很有创意了。

第二个认知冲突便是学生提出问题“很小很小的角到底是多小?

学生想出的方法更奇特了,但不可否认,学生的思维在自然而流畅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虽然语言不如教材那般准确。

本课所采用的让学生自我发现的方法与“向儿童呈现学习的材料,强化正确的答案”的传统学习方法相比,学习效果显然优于后者。

不足之处:

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情况还是可以的,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是:

操作不熟练。

在后面的教学中要多加练习才;这节课是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

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

2.使用建议。

本课教学内容相对较多,知识点相互交叉,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两学两导的形式,将用三角板、活动角量角作为第一次学习内容,把认识量角器和量角作为第二部分教学内容,这样可降低学生自学的容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3.需破解的问题。

本课学习内容较多,学生自学时间较长,导致本课练习时间不充分,如何既省时又高效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学生动手能力一般,对量角器的使用不熟练,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张超台儿庄区邳庄镇明德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