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908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docx

《中国古代建筑史》考试复习题精选

《中国建筑史》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8分)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三、名词解释(任选3题,共12分)

1、生起:

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

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

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槫的两端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

其他各槫的生头77772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

清代建筑无角柱升起。

2、卷杀:

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

3、侧脚:

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斜。

由于此法给施工带来许多麻烦,所以明代以后逐渐减弱最后废弃不用,代之以增加穿枋和改进榫卯等办法来保持木构架的稳定性。

4、金箱斗底槽:

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四种空间划分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

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实例: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

5、副阶周匝:

在建筑的主体(塔身、殿身)的外围加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修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最早在商建筑中已经出现,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例如:

应县木塔

6、黄肠题凑:

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方约30cm,长约90cm)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

此法耗费木材数量巨大,东汉以后已不再使用。

7、《营造法式》:

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建筑学著作,北宋李诫编修。

本书内容除行政管理上“关防工科”的要求外,侧重于建筑设计,施工规范,并有图样,是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学,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典籍。

其中提出的“以材为祖”的材份制,这是建筑体系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8、羡道:

商周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其东、南、西、北四向有斜坡由地面通至椁室,称“羡道”。

9、方上:

(秦汉)以人工夯土建成的上大下小的方锥体形成的陵体为方上。

10、兆域图:

河北省平山县三汲公社中山国古墓中发掘出的一块铜板地图,长约94cm,宽约48cm,厚约1cm,为战国中山王王陵陵园规划图。

它是目前见到的最早一块建筑设计图。

是迄今为止世界现存最早的建设设计平面图。

11、推山:

是庑殿顶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

(加大庑殿顶正脊长度的做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

12、收山:

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其目的是为使屋顶不过于庞大。

13、嫩戗发戗:

子角梁将屋角翘起,此做法可使屋角翘起的高,多用于攒尖顶亭子等。

14、水戗发戗:

子角梁不翘起,仅靠屋角上的脊翘起。

(戗指戗脊,嫩戗指角梁,发戗指起翘。

四、默图题(任选3题,共15分)

1、高颐墓石阙西阙平面及立面。

2、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立面图。

3、北京三进院四合院平面图。

4、中国古代四种正式建筑屋顶式样。

5、北京妙应寺白塔立面、平面

6、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观音阁平面

7、宋《营造法式》四铺作斗拱

8、清式举架图

9、北京天坛总平面

10、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平面和立面)

五、简答题(任选4题,共20分)

1、简述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中国古典木构建筑属框架结构体系,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离且适应于南北方的不同气候条件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

不足:

首先,木材越来越稀少:

其次,木构架建筑易遭火灾;再次,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2、比较抬梁式木构架和穿斗式木构架的特点。

我国木构架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

穿斗式的特点是: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结构广泛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到5根。

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栱上。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少,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寸不大时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3、我国古代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是什么?

庭院的围合方式有那三种?

我国古代建筑以群体组合见长。

宫殿、陵墓、坛庙、衙署、邸宅、佛寺、道观等都是众多单体建筑组合起来的建筑群。

其中特别擅长于运用院落的组合手法来达到各类建筑的不同使用要求和精神目标。

庭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灵魂。

布局特点:

沿着一条纵深路线,对称或不对称地布置一连串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烘托出种种不同的环境氛围,使人们在经受了这些院落与建筑物的空间艺术感染后,最终能达到某种精神境界--或崇敬、或肃穆、或悠然有出世之想,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所特有的艺术手法。

另一种总平面形式是纵横轴线方向都做对称布置,常用于最庄重严肃的场所,如礼制建筑中的明堂、辟雍、天坛、地坛以及汉代的陵墓等。

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

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

4、唐代的建筑成就有哪些?

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代首都长安是由隋代规划兴建的,但由唐继承后又加扩充,使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荣的城市。

二建筑群处理日趋成熟,宫殿陵墓等建筑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

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麟德殿最大的殿堂)

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此为生。

五砖石建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5、解释《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解释:

匠人建城,九里见方,每边各开三道门,纵横各九条街,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6、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第二个阶段是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第三阶段是里坊制的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7、唐长安规划布局的特点、

唐长安:

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形式vh,u.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因此朝臣权贵都集中到东城,使城市重心偏于一边。

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

8、北宋东京规划布局的特点

1)三重墙,每层墙外都有城垣。

2)布局开放,取消了宵禁。

3)临街设店,形成了商业街。

4)设置专门的消防队和瞭望队用于防火。

5)出现了瓦肆,城市生活多样化。

6)回水贯都对城市用水和排水有益

9、元大都的都城规划布局的特点

方形平面,依《考工记》而建:

元大都是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的。

因为地势平坦,又是新建,所以道路系统规整砥直,成方格网,城的轮廓接近于方形。

城市的中轴线就是宫城的中轴线,宫城位于中轴线南侧。

道路布局呈棋盘方格网布局,主次干道、胡同分区明确:

全城道路分干道和“胡同”两类,胡同以东西向为主,在两胡同间的地段上再划分住宅基地。

这种有规律的街巷布置,和唐以前的里坊,形成两种不同的居住区处理方式。

水系规划合理

10、写出塔的五种主要类型名称并各写出实例名称一个(写出地点和年代)

1)楼阁塔代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1056年)。

2)密檐塔代表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建于北魏)。

3)喇嘛塔代表北京妙应寺白塔((建于元代)。

4)金刚宝座塔代表北京正觉寺塔(建于明代)

5)亭阁式塔(单层塔)代表山东历城神通寺塔(建于隋代)

11、中国古代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在瓦没有发明以前,即使最隆重的宗庙、宫室也用茅草盖顶,夯土筑基。

第二盛行高台宫室阶段。

陕西岐山凤雏西周早期的宫室遗址出土了瓦,但数量不多,可能还只用于檐部和脊部,春秋战国时期瓦才广泛用于宫殿,与此同时各诸侯国竞相建造高台宫室。

第三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第四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商周以前,天子宫室都有处理政务的前朝和生活居住的后寝两部分。

但汉晋,南北朝都在正殿两侧设东西厢或东西堂,备日常朝会及赐宴等用,三者横列。

12、唐乾陵的布局特色是什么?

“以山为阙、因山为陵”。

乾陵位于乾县北梁山上。

梁山分三峰:

北峰居中为主,前方东西两峰对峙而且形体相仿,犹如门阙。

两峰之间依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自然形成神道,乾陵地宫即在北峰,凿山为穴,辟隧道深入地下。

隧道墓门用石条层层填塞,缝隙以溶铁汁浇涛锢闭,因此,迄今无损。

乾陵地上情况大致是:

主峰(陵体)四周为神墙,近方形平面,四面正中辟门,各设门狮一对。

神墙四隅建角楼(角阙)。

南神门内为献殿址,门外列石象,自南往北:

华表、飞马、朱雀、石马(五对)、石人(十对)、碑、华表南即东西乳峰,上置乳阙(相当宋陵乳台);阙南又有双阙为陵南端入口(相当宋陵鹊台)。

这种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筑物来陪衬主体的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自。

13、清式彩画的分类及其特点?

1)和玺彩画:

以龙凤为主题,色彩用金、红、青为主,适用于宫殿

2)旋子彩画:

以旋子为主题,以青绿为主,适用于庙宇、宫殿辅助用房、官署

3)苏式彩画:

以写生画,以山水、花鸟为主题,用间色多,适用于园林、民居。

14、斗栱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作用有哪些。

斗栱的作用是将上部支出的屋檐的重量传之于柱上,同时斗栱还是传统建筑最基本的模数单位及等级制度的代言物。

1)、增加挤压面的作用

2)、支承挑檐檩

3)、联结柱网

4)、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5)、抗震

6)、装饰作用

7)、等级标志

8)、模数作用

15、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分为哪四个部分?

颐和园布局根据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

一、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

二、万寿山前山部分;

三、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

四、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四千余亩,水面占四分之三。

16、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

一、园林布局:

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得当、余意不尽、远借邻借。

二、水面处理:

水面可形成园中的“空”与“虚”,和其他实景形成对比

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

小池则宜用浅岸。

三、叠山置石:

可看、可游、可居。

塑造丘壑、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

用石得当。

四、建筑营造:

江南园林的建筑特点是:

活泼、玲珑、空透、典雅。

私家园林建筑以厅堂为主。

漏窗式样繁多,千变万化,多由工匠创作。

屋顶翼角起翘有两种做法:

一为嫩戗发戗,一为水戗发戗。

室外铺地利用砖瓦废料铺成各种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六、论述题:

(任选2题,共25分)

1、论述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艺术成就。

总体布局:

宫殿所在地区称皇城,位于北京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形状。

宫城之内,大致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区,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内廷以乾清门为界,其北属帝王生活区。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体,位中轴线上。

其东西两侧为东六宫、西六宫,嫔妃居住处。

建筑特点:

1、宫殿和城市中轴线重合2、采用千步廊在序曲部分做文章3、采用三朝五门制4、采用前朝后寝制5、园林置于三朝两宫之后6、午门采用宫阙制

故宫宫殿的艺术成就是创造至高无尚的皇权气氛,手法有:

①强调中轴线和对称布局:

故宫中轴线与城市中轴线和二为一,形成一种突出秩序。

这种秩序是以组织人活动的主干线路为基础。

在轴线上的建筑及其附属部分采取严格对称的手法,主轴线两侧次要轴线上各建筑采取大致对称而灵活变通的手法。

这是居中为美这一构图思想的必然性结果。

②院落运用与空间变化:

故宫在1.6公里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有节奏的建筑序列,使人渐入佳境,产生精神的升华,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院落的组织通过以门、廊庑、屋顶为中介,用两极渗透机理,进行转换、限定、对比、反衬,体现了中国建筑群空间与失健叠加的特色。

③建筑形尺度的对比:

故宫的主要建筑尺度高大,次要建筑则台基高度按等级降低,尺度缩小,尺度表现等级,目的是突出主体,主要通过屋顶形式,开间数的对比。

④富丽的色彩和装饰:

建筑采用强烈的对比色调,白色台基、土色墙面、朱色门窗、青绿彩画再加上赭色琉璃,使故宫在蓝天和全城大片灰瓦衬托下,格外光彩夺目。

建筑细部和装饰、小品陈设、文字附加象征意,以示皇权之神威。

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是建筑符号成熟、空间意识强化、宫殿建筑走向纪念性的高潮。

 

2、论述明清北京天坛的总体布局,建筑特点和设计方法。

总体布局

1天坛的规制仍存明初天地合祭的痕迹,北面两角墙呈圆形,南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

2整个建筑组群有内外两重围墙环绕,总面积280公顷。

3由于传统礼制关系,天坛位于大街东侧,主要入口设在西面。

4按使用性质分为四组,南部有祭天圜丘及附属建筑;北部以祈祷丰年的祈年殿为主体;内围墙西门内南侧为斋宫;外围墙西门内建有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和舞乐人员居住的神乐署。

建筑特点、设计方法

句法:

以情调动

1、布局:

采用宏大的用地规模

960m*760m,是北京故宫的四倍

轴线串联,轴线上反复用圆。

2、对比:

方圆对比,高矮对比

3、抛开室内环境作法:

坛(平台),采用开放性建筑,直接和天发生关系。

4、体现“尚无思想”和“以少总多”的方法:

1)、不使用过多的建筑和超级的建筑体量,而采用超大规模的占地和超级的绿化

2)、主轴线偏东,拉长了主人口到轴线的距离

3)、运用虚扩的手法,强化建筑的高崇、宏大的形象

语法:

理性的象征

1、数字的象征

如祈年殿建筑构件中,就运用数来体现大宇运行的现象

祈年殿中用四根龙井柱象征天穹运转所形成的一年四季

2、几何图形的象征:

天圆地方

3、方位的象征:

坐北朝南--最高等级、最西朝东--次之、坐南朝北--再次之

4、色彩的象征:

祈年殿的三重檐原为:

上檐:

蓝瓦--天

中檐:

黄瓦--地

下檐:

绿瓦--万物

 

明清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外城永定门大街东侧

总体布局

它有内外两重坛墙,都是东南、西南呈方角,东北、西北呈圆角,象征着“天圆地方”。

外坛墙的东、南、北三面原制无门,仅西面临街开西门及其南侧门。

内坛墙内偏东形成一条主轴线,轴线南段为祭天的圜丘坛组群,轴线北段为祈祷丰年祈谷坛组群。

沿着这跟轴线,为一条联结南北两坛的甬道——丹陛桥。

在这条轴线的西侧,为一组供皇帝斋戒的斋宫。

外坛内西墙内侧为演习礼乐的“神乐署”和饲养祭祀用牲畜的“牺牲所”

建筑构成

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祈谷坛、皇乾殿、斋宫、神乐署、牺牲所、神厨神库、宰生亭、具服台、等。

北京天坛建筑特点和艺术成就(设计手法)

天坛的总体布局蕴涵着中国古代规划设计大型建筑组群的杰出意匠:

1)它以超大规模的占地,突出天坛环境的恢宏壮阔

2)它以大片满铺的茂密翠柏,渲染天坛坛区的恢宏壮阔

3)它以圜丘坛、祈谷坛两组有限的建筑体量,通过丹陛桥的连接,组成超长的主轴线,控制住超大的坛区空间

4)它以高高突起的圜丘坛、祈谷坛和丹陛桥,提升人的视点,拓展人的看天视野,显现天穹的分为开阔,造就天的崇高、旷达、神圣的境界

5)它通过一些列数的象征、方位的象征、色彩的象征和“天圆地方”之类的图形象征,充分显现崇天的意识

6)它还特意把皇帝居住的斋宫置于主轴线旁边的侧位,置于坐西朝东的偏方位,以皇帝低于昊天上帝的建筑体制,强调出“天子”与“天”的亲缘关系。

可以说,经历明清两代扩建、改建的北京天坛,堪称中国古典范性的建筑组群。

3、试述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历史沿革,并分别举例说明。

4、结合实例分析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异同。

 

5、中国古代建筑

木架建筑的内在优势:

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

根本性缺陷:

1、木材越来越少,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3、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我国木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两种。

★还有一种井干式

穿斗式(或称“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檁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比较:

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中国木架建筑的基本外形:

屋顶、屋身、台基

北京故宫建筑特点:

北京故宫沿中轴线南北对称分布,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在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它的主要手法是在1.6公里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课本P113~116)

园林:

统治者狩猎、欣赏植物

圆明园特点:

1、水景丰富,它以福海和后湖作为造园的中心。

2、建筑类型多。

3、仿造南方园林风景的建筑,多是环山绕水的布置

4、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出现了西洋楼,这是皇家宫苑中的先例。

★1圆明园特点:

1.平地造园,并以水为主。

2园中造园,融南北园林风格于一体,园林万春,万园之园整个面积等于颐和园总面积,等于八个紫禁城。

3园中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极富变化。

★2附:

苏州园林好像是名词解释,你写的其实是老师说的“园林设计”中有哪些手法,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法是借景。

苏州园林:

借景是我国古典私家园林艺术特有的一种造园手法,旨在于有限的空间内获取无限之意境,借取园外景物扩大园林的空间感。

碉楼:

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课本P87)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的特点:

以祠堂为中心,均中对称,单元式住宅,★3是独一无二的乡村(课本P95~97)

分圆楼和方楼两种。

为逃避北方战乱而迁移南方的中原移民的住宅

新疆“阿以旺”:

土木结构,平屋顶,带外廊。

(课本P90)

★4新疆维吾尔族

北京四合院民居:

是北方地区院落式住宅的典型。

★5或北京民居的典型代表形制

整个四合院中轴对称,等级分明,秩序井然,宛如京城规制缩影。

北京四合院,经长期规制约束和建造技术的发展,做法比较规范化,且成熟。

主要建筑为抬梁加硬山,次要房屋如耳房也用平顶的。

房屋墙垣厚重,对外不开放,靠朝向内庭院的一面采光,故院内噪声低,风沙小。

北京四合院素朴、实用,色彩亦以灰色屋顶和青砖为主,然在规制中,仍体现出它和京城相通的尊卑分明、秩序井然和雍容大度的气质。

(课本P91~94)

颐和园:

(课本P189~191)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旧楼):

1950年,陆谦受设计(课本P481)

澳门圣保罗教堂遗址(又称大三巴牌坊)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标志之一(课本P491)

赵州桥:

.建于隋代,由著名匠师李春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特点:

(1)桥址选择比较合理,使桥基稳固牢靠。

(2)赵州桥的砌置方法新颖、施工修理方便。

(3)在保持大桥稳定性方面采取了许多严密措施。

(4)赵州桥的桥台独具特色。

★6漏掉了民居:

干阑式建筑

★7中国古建筑的最高形制:

古殿的形制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佛塔建筑在类型上可以分为楼阁式、()、()、()单层塔等样式。

例如现存于北京的妙应寺白塔就是()代建立的属于()式样的佛塔。

2、清代藏传佛教兴起,兴建了大批的佛教建筑,西藏的(),即是喇嘛的宫殿,又是一座巨大的佛教建筑。

3、由于高崇的封土,墓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发展为(),最后叫()。

宝城、宝顶创于()时期,是为了适应南方多雨的地理气候设计。

我国建筑史上都曾出过不少有作为的工官,例如()代的(),就是其中之一,他主持规划了大兴城(后来的长安城)。

4、(),是我国年代最久的木塔,属于佛塔中的()式样。

坛庙建筑起源于()。

我国的四大石窟是()、()、()和洛阳龙门石窟。

()代的()编著的()一书,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

二、名词解释(共24分)

1、赵州桥(6分)2、漏窗(6分)3、借景(6分)4、唐乾陵(6分)

三、简述题(共42分)

1、以“墙倒屋不塌”为出发点,来谈谈中国古代木架建筑的优缺点。

(12分)

2、简述唐建筑的整体特征;(10分)

3、简述我国民居建筑中住宅的基本类型,并指出主要分布地区。

(10分)

4、试述汉、唐、明三代宫室的发展趋势;(10分)

四、论述题(14分)

明清时期,私家园林有了很大发展,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请简要论述中国古代园林建筑营造的基本原则与手法。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2分):

1、坛庙起源于(祭祀活动)。

我国的四大石窟是()、()、()和洛阳龙门石窟。

2、(明)时期的(计成)编著的(《园治》)一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园林艺术的专著。

隋代著名工匠(李春)修建了(赵州桥),又名安济桥。

(隋朝)时期的(宇文恺)设计了(大兴),即后来的唐长安城。

3、瓦是()时期发明的。

(明朝)时期,砖开始广泛地使用到民居。

4、由于高崇的封土,墓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发展为(),最后叫()。

宝城、宝顶创于()时期,是为了适应南方多雨的地理气候设计。

5、分布于西康、青藏高原的建筑类型属于我国民居住宅构筑类型中的()。

6、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城的繁华景象。

7、(),是我国年代最久的木塔,属于佛塔中的()式样。

二、名词解释

1、霍去病墓并速写出其墓前雕塑的特征(8分)

2、借景(6分)3、赵州桥(6分速写出其图像)4、漏窗(5分)

三、简述题

1、简述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优缺点;(10分)

2、试述汉、唐、明三代宫室的发展趋势;(10分)

3、简述唐宋两朝城市结构和布局的异同点,并阐述原因。

(10分)

4、简述我国大乘佛教佛塔建筑的样式及其代表建筑实例。

(13分)

 

中国古代主要木构架结构

抬梁式:

沿进深方向布置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 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构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系柱顶,梁头与瓜柱顶做横向的檩,檩上承受椽子和屋面,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