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生物复习晨背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560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考生物复习晨背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高考生物复习晨背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高考生物复习晨背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高考生物复习晨背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高考生物复习晨背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考生物复习晨背知识点汇总.docx

《人教版高考生物复习晨背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考生物复习晨背知识点汇总.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考生物复习晨背知识点汇总.docx

人教版高考生物复习晨背知识点汇总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1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5、并非所有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如植物就无系统这个层次。

6、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最大区别在于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原核细胞主要有细菌、蓝藻、支原体等。

3、细胞的统一性表现为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与遗传物质有关的细胞核。

4、英国科学家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5、细胞学说的主要观点:

细胞是结构单位;

细胞是功能单位;

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

6、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等。

2、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依次是O、C、H、N、P、S。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最多的是水,占干重最多的是蛋白质

4、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5、脂肪被苏丹

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

染液染成红色)。

6、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3、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4、蛋白质中含有C、H、O、N等元素。

5、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及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6、蛋白质的功能:

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具有催化、运输、调节和免疫等功能。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2、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4、DNA和RNA共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是DNA特有的碱基,尿嘧啶(U)是RNA特有的碱基。

5、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6、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只分布于植物细胞中,乳糖和糖原只分布于动物细胞中。

3、脂肪具有储能、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

4、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5、胆固醇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的吸收。

6、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则多于糖类。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1、生物体的含水量与生物种类及生长发育期有关,一般是水生生物含水量大于陆生生物,生物生长期含水量大于成熟期。

2、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

3、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4、自由水的功能有:

细胞内良好溶剂;

化学反应的介质;

参与化学反应;

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5、细胞内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

6、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及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还含少量糖类。

2、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三种:

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细胞间直接接触传递信息;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

5、细胞壁(植物细胞)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成

1、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和溶酶体,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

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4、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5、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

6、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7、中心体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8、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病菌和病毒。

9、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如消化酶、抗体和蛋白质类激素。

10、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11、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2、通过膜泡相互转化的生物膜有内质网模、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

13、直接相连的生物膜有内质网膜与核膜及内质网模与细胞膜。

14、生物膜系统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及酶的附着和使细胞内部区域化方面有重要作用。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核膜是不连续的双层膜,其上有核孔。

2、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

3、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4、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模运输的实例

1、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条件:

一是半透膜,二是浓度差。

2、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3、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4、只有活的成熟植物细胞才可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和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

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功能特性。

6、成熟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尿素等溶液中会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现象。

第2、3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模运输的方式

1、脂溶性物质能优先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脂质。

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覆盖、镶嵌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4、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识别作用有关。

5、自由扩散既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能量,水、气体及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方式运输。

6、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实例是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7、主动运输既需要能量,又需要载体,无机盐离子主要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细胞代谢是细胞中化学反应的总称。

2、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催化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4、酶的特性是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的温和性。

5、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6、过酸、过减或温度过高,都会使酶因空间结构破坏而失活。

7、在一定的低温下,酶的活性低,但空间结构稳定,并未失活,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可升高。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2、一个ATP分子中1个腺苷,3个磷酸基团,其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

3、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是:

4、细胞内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生物界的共性。

5、动物、人、真菌等合成ATP的途径是呼吸作用。

6、绿色植物合成ATP的途径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7、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

4、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反应式: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5、无氧呼吸的两种反应类型的反应式:

(1)                         

(2)                               

6、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而无氧呼吸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

第4节能量之光——光与光合作用

1、无水乙醇能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层析液可分离色素。

2、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能溶解在无水乙醇中。

3、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4、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5、层析后滤纸条上自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6、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吸收蓝紫光。

7、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则分布于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

8、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9、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10、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产物是O2、〖H〗和ATP。

11、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产物是糖类等物质。

12、光合作用中物质转变:

14CO2→14C3→(14CH2O);

H218O→18O2

13、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变: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限制原因: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

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相对比值。

2、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

3、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和皮肤生发层细胞。

4、有丝分裂各时期主要特点记忆口诀:

间期复制又合成,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清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5、有丝分裂中,DNA加倍在间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在后期。

6、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7、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

间期中心体倍增。

前期纺锤体由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组成。

末期细胞膜从中部凹陷并把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8、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9、龙胆紫或醋酸洋红的作用是使染色体着色,盐酸和酒精的作用是解离植物细胞。

10、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流程: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1、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持续时间最长,因此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第2、3、4节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及癌变

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2、细胞分化的特点:

持久性、普遍性和不可逆性。

3、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全能性越低。

4、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色素积累和膜通透性改变。

5、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6、癌细胞具有无限增值、易于扩散和转移的特点。

7、细胞癌变的原理: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8、原癌基因主要调节细胞周期,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

1、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3:

1;在测交实验中,性状分离比为1:

1。

4、显隐性性状的判断方法:

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

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不同性状。

则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5、纯合子自交后代仍为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6、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1、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为9:

3:

3:

1。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等位基因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正确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是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在对生物的性状进行分析时,首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再针对多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2、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

3、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

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4、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5、1个四分体包含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为2n→n→2n→n,DNA数目变化为2n→4n→2n→n。

7、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名称和数目变化为:

1个精原细胞→1个初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4个精子。

8、卵细胞的形成场所是卵巢

9、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是不均等的。

10、1个精原细胞能产生4个精子,而1个卵原细胞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

11、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

12、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

1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5、萨顿的“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假说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6、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利用了假说——演绎法。

第3节伴性遗传

1、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

2、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为ZW。

3、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交叉遗传。

4、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子一定是患者;

连续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S型肺炎双球菌有荚膜;R型肺炎双球菌无荚膜,无毒。

2、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即转化因子是DNA。

3、T2噬菌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S存在于蛋白质中,P几乎全部存在于DNA中。

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5、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6、由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

1、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两条链反向平行;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于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排列在内测。

2、双链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即A+G=T+C。

3、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DNA的任何一条链及整个DNA分子中都相等。

4、在DNA分子中,含G—C碱基对越多的DNA分子相对月稳定。

5、非互补碱基之和的比例在两条互补链中互为倒数,而在整个DNA分子中比值为1。

第3、4节DNA的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2、DNA复制需要DNA模板、4种脱氧核苷酸作原料及酶和能量。

3、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5、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表示遗传信息。

6、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第4章基因的表达

第1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RNA有三种:

信使RNA(mRNA)、转运RNA(tRNA)和核糖体RNA(rRNA)。

2、转录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条件是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4种核糖核苷酸)、酶(RNA聚合酶)和能量。

3、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条件是模板(mRNA)、原料(20种氨基酸)、酶和能量。

4、密码子共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

5、一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多种密码子,一种密码子最多只决定一种氨基酸。

6、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多种tRNA识别和转运。

第2节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生物遗传信息流动表示为:

2、逆转录和RNA复制只发生在某些病毒中。

3、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条途径: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一个基因可能影响多种性状,一种性状也可能由多个基因控制。

5、线粒体DNA和叶绿体DNA也能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并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有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三种方式。

2、基因突变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却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3、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4、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及多害少利性的特点。

5、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而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6、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两种类型。

第2节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几种类型。

2、染色体结构变异可改变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3、二倍体生物正常配子中的一组染色体是一个染色体组。

4、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5、单倍体并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6、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幼苗等阶段,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7、秋水仙素或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第3节人类遗传病

1、人类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2、人类遗传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3、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

4、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群体中进行,而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在患者家系中进行。

5、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6、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测定人体内24条染色体上的DNA的全部序列。

 

第6章从杂家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杂家育种一般从F2开始筛选,因此从F2开始才出现性状分离。

3、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4、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5、人工诱变只能提高突变率,但不能确定突变方向。

6、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培育的。

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1、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特异性,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位点上切割DNA分子。

4、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连接成重组DNA分子。

5、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6、基因工程的四个步骤是: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意义在于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与变异、适者生存。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表现为:

不能解释遗传与变异的本质;

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6、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7、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

 

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夜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内环境就是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3、不属于内环境的一些液体:

尿液、原尿、消化液、汗液、泪液、体腔液、关节液等。

4、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绝对恒定。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3、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4、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K+外流引起的

5、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是由Na+内流形成的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7、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

8、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9、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以及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神经中枢。

10、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控制。

11、人脑言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