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试讲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39794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师试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师试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师试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师试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师试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师试讲教案.docx

《小学数学教师试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师试讲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师试讲教案.docx

小学数学教师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教师试讲教案

【篇一:

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教师试讲教案

刘彬

各位专家:

您们好!

我是来自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全日制

公费硕士研究生刘彬,2012年6月毕业,今年已经42周岁,中共党

员,在考取研究生之前,我是安徽省宿州市一所农村小学的一名语文

老师,任教有20年了,担任过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报社通

讯员、现金会计、主管会计、总务主任等职务,是我们那个市的小学

语文高级教师之一。

我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我试讲,在我试讲

过程中,如果有不妥当的地方,恳请你们给予批评指正,以便我今后

在教学过程中改进。

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小学语文第册(版本)第课(板书课题)课型是,体裁是,作者是。

这一设计的教学理念是

采用三读法(板书出来):

一、粗读课文,略知大意;二、细读课文,

解决疑难;三、精读课文,加深巩固。

突出了学生的读,让他们在读

中感悟。

彰显了课标中提到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

学生能够有兴趣地读书、学习,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教师也

能够引导学生自觉有效地完成学习知识、培养学习能力、陶冶品德情

操等主要内容。

今天我要试讲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采用的是课题导入法,因为课题也就是文章的眼睛,俗称“文眼”,一篇文章的题目与文章的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可以揭示文章的主要的内容。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遍课题,然后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后老师评价(同学们读得很整齐、声音也很响亮)。

那么请你们再读一遍课题,思考一下你想从课题上了解哪些内容呢?

学生齐读课题后,留给他们2到3分钟的时间思考,然后指名回答,可以找3到5名学生,对学生的回答作简短的评价,如果你真会思考,你从课题上想了解的内容大致就是这节课所要重点讲述的部分,请你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认真听讲,认真记,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1划出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自己试着查字典或词典解决。

2找出自己不太明白的句子,标上记号,以便在老师讲课时注意理解。

3准备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希望你能在认真读文的基础上,

提出有一定针对性、有价值的问题。

老师的建议就是上面三条,这样做的目标是体现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统一,也就是:

学生主体作用与老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统一;自学、讲读、练习的统一;听说读写的有机统一。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实际上语文教学也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过程。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地、细心地朗读课文,朗读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你们既可以大声读,也可以小声读;既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一段来读,也可以选几段来读;既可以与同桌一起读,也可以几个人一个小组读。

老师相信你们在读的时候能够发现问题,有发现,才能有所创造。

留给学生6到8分钟的时间读课文以及他们思考问题,在学生读书的时候,老师下去到位上指导学生读书的姿势、方法等。

同学们饶有兴趣地朗读了课文,而且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点很好,也是读书的要诀之一。

下面请同学们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以找4到6名同学提问题,请你把所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并把自己的姓名也写上。

学生在写问题的板书时,老师适时进行评价一下。

比如:

这个同学的问题提得真好,提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说明他读书很细心,粉笔字也写得很漂亮。

那个同学的问题问到了课文所要表达的主题,说明他读书很认真,字也写得工整。

大约留3到5分钟的时间,老师出示一下小黑板或课件等,出示的内容是预设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启发同学们再认真地思考,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以便大家共同讨论。

这些同学课文读得仔细、认真,提的问题很好,值得大家鼓掌鼓励一下。

接下来,我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古人说得好: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老师还是建议同学们从课文中来找答案,看看哪些同学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快速、准确地找出答案来。

这次读的时候,可以是围绕问题有重点地读部分段落,与同桌或小组在一起讨论,合作学习。

也可以自己思考,自主学习。

这里注重了学法的指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形式,因为学法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形成语文素养的方法,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同学们,老师相信你们能够从读课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请你们再细致地读读课文,就会有新的发现了。

这次读书以及讨论的时间大概4到8分钟。

学生在读书、讨论的时候,老师下去巡回指导。

同学们读书读得都很认真,思考、讨论问题也很热烈,值得表扬。

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试着解答黑板上的问题。

可以找5到7名学生,在这些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老师适当评价,补充他们说得不够完整的地方。

他们可能有说得脱离主体的内容,老师适时加以引导,让他们再看课文后理解,尊重他们的独特阅读感受,爱护他们的求知、好奇的心理。

评价的内容可以是:

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说明你们很会读书,很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老师在读书之前就说相信你们的能力,果然不错。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能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必须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考、鼓励不同的见解。

现在这些问题解决了,请问你们刚才提问题的同学理解了吗?

要是理解的话,请你上来把你的问题擦掉吧!

这个时

间段需要5到8分钟的时间。

这些问题的答案基本上都是从课文中找出来的,为了加深一下你对课文的理解,请你再围绕着解决问题的段落朗读一遍,就会有解决问题成功的自豪感,这次朗读大约需要3到5分钟,教师还要下去辅导学生。

同学们学习积极、主动,认真、细致。

这让老师很感动,这篇课文讲得就是这些内容了,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理解了作者的感情,学习了文章中优美的词、句、段等,收获不小吧!

下节课,同学们还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继续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想给同学们提一下作业建议: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要写得工整、规范。

2摘抄文中优美句段,最好熟读成诵。

3回家把课文朗读给家长听,听听他们给你提的建议和意见,自己认真领会。

这一过程大概用时2到3分钟,问题的设置明确提出的是三个延伸,即:

让学生能够使自己的知识向能力延伸;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习向生生活延伸。

我相信同学们能够做得很好!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再次感谢各位专家来听我试讲课文,恳请你们对这节课提出批评和意见,以便我今后改进。

谢谢!

【篇二: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十分钟说课(随机抽一说课内容)我面试时说课的是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简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例1-例2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垂直概念、会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及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实际情景引出三角形,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形成表象来抽象出概念,从而在这基础上学习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底和高(钝角三角形钝角边上的高在这里不作要求),最后,通过实验探索特性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本课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三角形的面积及其他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说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做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在三角形内做高

教学难点:

在三角形内做高

三、说学生

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

但是对于三角形做高,要充分利用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垂直的概念”,它的依附性很大且作高还需学生动手、动脑多方面结合。

因此,对于作高就成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

逻辑—数学的真理….并非是由客观对象抽取而来,而是由主体施加与对象之上的动作,从而也就是主体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教师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的生活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强才干。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

情境活动教学法、类比迁移和多媒体教学法。

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概念、在练习中形成技能、在应用中学到知识。

五、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情景引入

在课开始,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种本区及学校里面有三角形形状的建筑物,然后顺势提问:

“你能在这几符图中发现三角形吗?

谁来说说”从而揭示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这个情景的创设,不但揭示了课题,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概念是抽象的。

数学的抽象形式常使学生感到乏味,思维很难集中,而表象是形成思维的“细胞”,所以我通过以下环节来对三角形的概念进行教学:

(1)通过操作、形成表象

问:

“生活当中有这么多地方都用到了三角形,你能用你手中的小棒摆出三角形来吗?

”——让学生通过在摆的过程中,领悟到三角形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具备那些条件才能摆成功。

(2)突出关键词,突破难点词“围成”

通过问:

“你是怎样摆的”“为什么要这样摆”

——让学生把摆的过程通过说显化出来,再与全班交流、辨析从而理解关键词:

三条、线段、围成

然后追问“这个叫围成吗?

为什么”

突破难点“围成”

(3)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

——让他感觉到这个定义是自己给出的,体验到探索成功的价值,

然后呈现出书中给出的三角形的定义。

实例——概念——实例,这样就能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此我设计了下面这个环节

(4)正反例辨析,巩固概念

(出示一些平面图形)问:

“这些是三角形吗?

为什么”

来进一步理解关键词:

三条、线段、围成

2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如皮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样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因此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是,我在学生已经有了角的边和顶点的基础上通过问“你们看看手中的三角形,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再设问: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指的是哪,顶点又在哪?

”让学生明确

?

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三条边

?

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三角形有三个顶点

?

每两条线段的夹角就是三角形的角,三角形有三个角

顺势板书:

三角形的特征:

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3三角形的底和高

这一内容是此课教学的重点及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和已有经验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此环节我通过

a复习垂直的概念——(迁移)

b让学生找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

c讲解: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来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2)尝试做高、归纳步骤

根据刚才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尝试做高

提问: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高”,为了让学生能更清楚明了知道三角形应该怎样做高,我就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技能的学习做示范。

然后一起归纳出做高的步骤:

a确定顶点

b找到对边

c做垂线

(3)做三角形的高

锐角三角形的高;

让学生根据步骤来做高,然后全班交流展示

突出重点:

“找谁为顶点,对边是哪条,最后怎样,是哪条边上的高”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流掌握三角形做高的方法,同时,也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新的问题,同样的一个三角形会有不同的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明确:

由于三角形有不同的三个顶点几对应边,因此,一个三角形可以做三条高

接着提出问题:

“你能在刚才做高的三角形中做出其他边上的高吗?

”——这样把一个三角形三条高做完整的同时,达到了及时练习的目的。

直角三角形的高;

“你能把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做出来吗?

让学生尝试做,然后交流—指导—讲解,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就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高。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

(展示图片)问“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三角形?

它究竟有什么特性呢?

”这样自然而然的转入下一个探索环节

(2)实验解疑

每组学生都拉一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具,让学生在“手感”比较中初步获得三角形不易变形的特性

(3)实际应用

提出问题:

“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呢?

举例说明

通过这个问题,就把教学变成了学生创造性的“数学”,把“现成”的数学变成了“活动的学生自己重新构建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巩固练习、深化认知

1、填空题

(1)三角形是由()条边()个顶点()角组成。

(2)()叫做三角形。

(3)三角形具有()性;举出生活中应用这个性质的例子

——目的是巩固基本知识点,强化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

2、练习十四第1题(说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名称,并做出一条高)

做完后问“你能画出前面两个三角形的另两条高吗?

3、练习十四第2题(怎样给摇晃的椅子加固)

4、拓展练习

数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

五、回顾梳理、总结反馈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进一步的认识

3、你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反思,重视学法,同时让学生梳理今天所学习的内容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六、说板书

总之,这节课,我力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采用观察操作,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让课堂冲满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三: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范例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

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

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

你发现到什么?

(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

等底等高)

教师:

(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

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发言:

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

(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

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

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

(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

(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

(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

(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口答。

填空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

(提问学生多人)

c教师板书:

答:

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

体积是多少?

(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4、出示例2:

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

(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

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5、比较:

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

(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

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2)例1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

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

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⑴立方米②3a立方米③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3)2立方米

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

(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

(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

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

教室长12m,宽6m,高4m。

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