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最终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376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最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最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最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最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最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最终版.docx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最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最终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最终版.docx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最终版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3月1日)

目录

第一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首府科学发展新局面4

第一节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4

第二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8

第二章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打造具有首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12

第一节打造优势产业集群12

第二节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14

第三节全面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16

第四节推动服务业大发展16

第三章 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打造一流首府城市19

第一节着力提升城乡规划水平20

第二节提升首府城市发展质量和建设品位20

第三节完善市域城镇体系23

第四节增强市域基础设施承载能力24

第五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26

第四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8

第一节加快现代农业发展28

第二节开展新村建设试点30

第三节改善农村公共设施30

第四节引导农民就业转移31

第五节深化农村综合改革32

第六节健全政策倾斜机制33

第五章提高首府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34

第一节加强创新载体建设35

第二节加快关键领域与核心技术创新36

第三节完善首府区域创新体系37

第四节开发首府人才资源39

第六章 加强首府社会事业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40

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41

第二节加强医疗卫生服务43

第三节繁荣文化体育事业45

第四节维护社会公共安全47

第七章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48

第一节千方百计增加就业48

第二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50

第三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52

第四节构建和谐社区村镇53

第五节加强民主法制建设54

第六节提高文明城市水平55

第八章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筑首府可持续的生态环境56

第一节促进人口健康发展56

第二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57

第三节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59

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62

第五节适应气候变化63

第九章 推进改革开放,再造首府发展新优势63

第一节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64

第二节扩大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67

第十章规划实施69

第一节配套政策制订69

第二节专项规划落实71

第三节重大项目的实施72

第四节规划实施管理72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入推进“一核双圈一体化”战略,“打造一流首府城市、建设一流首府经济”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具有重大意义。

本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首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集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方针和决策意图,是各级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首府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节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2006年2月,呼和浩特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不动摇,紧紧抓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等重要历史机遇,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三聚氰胺事件等各种复杂形势和严峻考验,着力推动和落实“一核双圈一体化”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新跨越,“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6%,按现行汇率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美元。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12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多。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符合首府功能特点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取得长足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达到59.3%。

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8.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58%。

城乡建设实现新跨越。

“十年巨变”目标如期实现,建成区面积达到210平方公里。

形成以八横八纵、二环路和绕城高速为主的城市主干道网络,城市交通体系更加完善。

中山路商业核心区、历史文化中心、行政中心、体育中心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成为提升首府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

成功打造特色景观街,完成了二环路内“城中村”改造任务。

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基本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天然气、热力等供应能力和污水、垃圾等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核双圈一体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城镇化率提高到61.4%。

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首府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教育体系日趋完备,教学条件不断完善。

全市教育用房面积增幅达86%,“上学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公共卫生体系和综合减灾应急处理机制逐步健全。

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实现新的提升。

社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公共文化服务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对外开放取得新的突破,全市累计利用区内外资金196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4亿美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

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廉租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低保家庭住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6%和13.4%。

教育、旅游、健身等服务性消费比重大幅提高,消费结构升级,人民生活向更加富裕的小康迈进。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是:

整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工业总量小,高端工业比重低,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首府经济的首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初级产品多,延伸加工不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偏低,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仍很突出。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的建设档次、服务功能、畅通能力还需要下大力气改善,旗县所在地小城镇集中建设刚刚起步,城乡一体化任重而道远。

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物价、交通、供热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展望“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机遇。

主要是: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态势长期向好,国家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十分有利。

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中东部地区资本和产业北上西移,为我们发挥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自身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特别是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总体布局中,我市属于西部地区率先发展的重点经济区城市;在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中,我市属于重点开发区城市;在自治区西部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和城镇群战略格局中,我市属于优先发展城市。

国家即将出台支持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我市被列为国家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自治区出台了《关于支持和加强呼和浩特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

这些都为我市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和宝贵的现实机遇。

还应当看到,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提升了本领,为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我们完全有条件继续保持一个较长的快速发展期。

        第二节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支持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按照“两个一流”的要求,全面实施“一核双圈一体化”战略,推进实施“东优、南拓、西联、中兴”的生产力空间开发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力争到“十二五”末使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东优、南拓、西联、中兴”生产力空间开发战略即:

东优,二环以东地区作为城市功能拓展新区,进行优化开发,推进“一街五区”建设。

南拓,工业发展向南拓展,打造呼南工业新城和托清重化工业城。

以盛乐、如意南区为基础,按照“工业重镇、草原硅谷、科技新城”的定位,把呼南工业新城建设成为工业特色鲜明、新兴产业集聚、城市功能完备的现代生态工业新区;推进托电工业园区与清水河工业园区联合发展,建设呼包鄂重化工生产基地,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

西联,推进金川、金山、裕隆融合发展,打造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呼西工业区。

中兴,按照一流首府城市的要求,完善城市核心区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和特色,使主城区载体功能提档升级,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突出。

二、基本原则

——坚持高效发展。

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绿色引领。

把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走高端、高效、低碳、绿色的发展道路,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

——坚持创新驱动。

把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新时期首府发展的强大引擎,使经济发展真正走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

——坚持人文主导。

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共建共享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把文化产业大发展和文化事业繁荣作为提升城市品牌和影响力的重要内涵,加快实现富民强市。

——坚持开放融合。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竞争与合作,为区域共同繁荣做出更大贡献,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活力。

三、发展目标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7000亿元。

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城镇新增就业平均每年超过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

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和15%,形成与首府地位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高新技术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40%。

——城市建设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更加凸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努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城市建设水平进入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

——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县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旗县所在地小城镇建设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

形成中心城区与旗县所在地、工业园区的半小时城镇圈和经济圈,基本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二五”期末,城镇化水平提高到70%。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和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农村贫困人口比例按自治区标准下降到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力争达到全国省会城市领先水平,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总人口控制在310万人以内。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达到国家、自治区要求。

森林覆盖率达到33.6%。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和自治区要求的范围之内。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加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对外开放领域和空间不断扩大,合作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第二章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打造具有首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明确增长与转型并重的工作方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高端化,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全力打造盛乐——如意南区、托电——清水河园区、金川——金山——裕隆园区、金桥工业园区四大工业集中区,推进工业项目集中摆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定位、资源整合、设施共享,形成规模效应。

“十二五”期末,四大工业集中区产值规模达到4000亿元。

    

第一节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乳业为核心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扩大乳制品生产规模,做优做强伊利、蒙牛等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快发展高品质液体乳和婴幼儿乳粉生产,积极开发功能性产品和特色乳制品。

到2015年,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1.5万吨,乳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60%,巩固和提升“中国乳都”的地位。

瞄准世界500强和中国100强食品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乳制品加工、粮食加工、肉制品加工和啤酒饮料为主体的食品工业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的乳业基地及绿色食品产业生产基地。

“十二五”期末,力争形成1000亿元乳品销售收入。

电力及能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建成托电五期、托电自备二期、清水河华润电厂、和林华能电厂等电源点项目。

加快发展城市热电联产和旗县备压机组。

依托高铝粉煤灰的资源优势,扩大氧化铝和电解铝生产规模,加快发展高性能铝合金及其深加工产品、废物回收利用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到2015年,火电装机规模1500万千瓦,氧化铝生产能力20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100万吨,成为国内重要的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城市。

新型煤化工和石油化工产业集群。

加强泛呼包鄂区域资源配置的对接与协调,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建设煤制天然气、煤制苯胺等重点煤化工项目,打造煤气化、液化、焦化等延伸加工循环产业链,煤制天然气达到40亿立方米以上,煤制苯胺达到30万吨。

扩大炼油生产能力,大力开发石油化工下游产品。

“十二五”期间,在建成500万吨炼油扩能改造的基础上,续建下一个500万吨扩能项目,争取炼油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同时,建设150万吨烯烃及高压大颗粒尿素等项目。

继续扩大盐碱化工的发展规模,PVC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

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推动风电设备制造业建立完整的整机制造和零部件生产产业链,重点发展风力发电机和风电齿轮箱、发电机、液压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

风力发电机总装能力达到3000台套。

扩大晶体硅电池生产规模,开发高转换率的太阳能晶体硅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能力达到1000兆瓦。

扩大专用汽车生产规模,创造条件,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

依托我市周边区域奶牛养殖和煤炭采掘对专业机械的需求,大力发展牧业机械和煤炭机械制造业。

发挥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研发优势,扩大数控刀库等功能部件和数控整机生产规模。

    第二节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产业。

充分发挥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条件,建设国家级绿色能源示范城市,加快风电产业发展,建设兆瓦级并网太阳能光伏示范电站,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太阳能并网发电装机达到15万千瓦。

结合装备制造和材料工业,培育上下游联动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新材料产业。

加强多晶硅、单晶硅生产能力建设,打造“多晶硅——单晶硅——电子级硅片和太阳能级硅片”完整的硅材料产业链。

多晶硅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单晶硅太阳能级生产能力达到1000兆瓦。

充分利用白云岩、高岭土、石灰岩、石墨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加快镁合金、陶瓷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石墨及深加工产品的开发生产,建设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生产基地。

做优做强贵金属精炼产业。

打造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业链,重点发展发光、抛光、储氢等功能材料和应用产品。

生物产业。

巩固壮大原料药,扶持做强中蒙药,大力发展生物制药,择优发展化学药,加大上下游产品开发力度。

支持现有发酵企业加大技改和二期扩建投入,加大污染物排放的深处理和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条,扩大高端和终端产品的生产规模,推进生物产业集群化发展。

“十二五”期末,生物产业发酵能力达到10万立方米。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立足国内三北市场,积极开拓俄蒙及东欧市场,依托电子级硅片的生产优势,加大对国内外芯片和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引进力度,完善配套能力,重点发展高清晰度彩电、光存储设备、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税控收款机等应用新产品和配套元器件产业,力争形成集组装加工、关键部件制造、技术研发、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进一步挖掘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等产业发展潜力,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十二五”期末,形成1000万吨水泥和50万大箱卷烟的生产能力。

    第三节全面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

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鼓励建筑企业以资产为纽带进行跨地域联合重组,培育发展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总承包建筑业企业。

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引导和鼓励企业拓宽业务领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资质等级。

拓宽市内建筑企业的市场领域,力争市内建筑企业市场份额占到全市建筑市场份额的50%以上。

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强化市场准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规范招投标行为。

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第四节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现代物流。

着重整合物流资源,提升物流效率,重点推进白塔国际物流、白庙子铁路货运等公共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发展煤炭物流集聚区,形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物流基础设施格局。

大力发展产业物流,积极推进国际物流和航空物流,启动和发展海运物流,重点优化城市配送物流。

充分利用物联网,建设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发展物流总部经济。

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核心,显著提升物流企业的专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水平,加快培育一批重点企业。

金融产业。

优化首府金融发展环境,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加快新华大街金融商务区建设,规划建设以金融CBD中心为主的城市功能区。

吸引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首府。

做大做强地方金融龙头企业。

组建呼和浩特金融控股公司,打造城市投融资平台。

争取国家支持我市设立牛奶期货交易市场、煤炭期货交易市场。

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信用担保机构,加快发展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

旅游会展。

坚持旅游业特色化发展与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以草原文化、黄河文化、民族文化为主题,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旅游资源,加快推进乌素图生态区、哈素海旅游区等重大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品位,建设国内重要旅游目的地和西北地区游客集散中心,打造“京津夏都”。

以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中国内蒙古药交会等会展活动为重点,逐步扩大规模和影响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会展品牌,培育发展会展经济。

文化创意产业。

以完善体制和政策为突破口,制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

提升蒙元文化层次,发展蒙元文化创意产业。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建设以博物院、大剧院、演艺中心、科技馆为主体的文化圈和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园、武川历史文化创意园、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文化产业集群。

做强做大文艺演出、出版、广播影视、广告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动漫、网络传媒、网络游戏等新兴产业,建设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时尚消费等创意行业。

加快发展体育休闲健身、竞技体育表演、体育彩票等体育产业。

商贸商务服务。

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

大力推动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和便利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发展,加快发展社区商业和村镇商业,构建城乡现代化流通网络。

按照释放能量、分散发展的原则,在中心城区构建“中山西路原中心商圈、新华东街新中心商圈、三个次中心商圈、四条商圈发散带”的城市商圈群。

规范现有批发、零售市场,促进有形市场升级改造,重点建设金海生产资料、首府农副产品、润宇建材贸易、肉类批发交易、华美汽配等交易集聚区。

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抓好以如意区为先行区和核心区的总部经济聚集区建设,引进区内外大型企业及有影响力的中介服务机构设立地区总部。

适应产业和市场发展需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中介服务企业,形成立足本市、辐射西北的商务服务体系。

房地产业。

以“稳步发展、优化结构、稳定价格”为目标,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把握好土地供应总量和开发建设规模,坚持普通商品住宅供应主体地位。

鼓励发展资源节约型住宅,加强房地产品牌建设。

大力发展住房二级市场,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调整房地产开发布局,优化和控制中心城区开发规模,引导开发重点向东部新市区和南部新城转移。

社区服务业。

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各类社区服务,促进经营型社区服务产业化。

建设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安全保障设施、医疗保健设施、休闲娱乐健身设施、人际交往场所等基础服务设施。

重点发展社区卫生、家政服务、社区保安、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和废旧物品回收等便民服务。

继续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后勤服务向社会化服务转变。

        

第三章 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打造一流首府城市

    “十二五”时期,城市建设重点向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化水平转变,向更加注重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转变,着力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统筹城乡建设发展,重点加快旗县所在地小城镇建设,提高首府城镇化水平。

按照适度超前,增量建设与存量改造并重的原则,加快建设安全、高效、完善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一节着力提升城乡规划水平

把握城市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着力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强化规划约束力,引导城市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节能节地和生态保护,构建以城市总规为核心、控制性详规为主体、修建性详规和专项规划为保障、重点片区和重点工程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

加强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各类规划的衔接,引导城市功能疏解,缓解中心城区压力,预防“城市病”。

按照“一核双圈一体化”布局,适应城镇化发展趋势,推动城乡规划全覆盖。

完善规划执行手段,区域层面重点加强水源涵养地、生态保护区、历史文化区和基本农田的保护,合理划定城镇增长边界,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城镇集约发展。

城市层面严格执行红线(道路用地控制线)、蓝线(水体控制线)、绿线(绿地控制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黄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保护好城市的水系、绿化空间和历史文脉,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第二节提升首府城市发展质量和建设品位

优化主城空间结构,有序扩张中心城区规模。

按照“填平补齐、完善提高”的要求,推进主城三个板块改造和建设。

通道街、大南大北街以西至西二环,改善人居、补齐“短板”;通道街、大南大北街以东至东二环,完善功能、提升品质;东二环以东“一街五区”,拓展空间、打造新区。

“十二五”期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6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25万人。

高标准建设呼东新区。

按照“一街五区”的新区发展规划,高标准改造和建设新华大街东延伸段,加快东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