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学课后练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4292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健学课后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保健学课后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保健学课后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保健学课后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保健学课后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保健学课后练习题.docx

《保健学课后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学课后练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保健学课后练习题.docx

保健学课后练习题

班级:

11届体教2班姓名:

王锦辉学号:

*********              

保健学课后练习题

第七章

1:

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有那些?

答:

1.有主观感觉,客观感觉,运动者经验

2结合实例说明如何选择消除疲劳的方法?

答:

2.

(1)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疲劳的基本方法之一,亦是必不可少的体力恢复过程。

每天不得少于8—9小时,大运动量训练时,还要适当延长,全天训练还应增加2小时的午睡时间。

(2)温水浴和局部热敷:

训练或比赛后进行温水浴,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运输。

温水浴的水温一般为40℃±2℃左右,每次大约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浴后睡觉最合适。

局部热敷对组织器官有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的作用,对局部神经末梢也有安抚作用。

热敷的温度以47℃——48℃为宜,一般持续在10min左右。

如果连续参加比赛,则比赛后的温水浴和局部热敷的时间应比平时短些。

(3)按摩:

按摩可以改善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的状况,促进代谢产物的排除,减轻肌肉的酸痛和僵硬,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改善关节的灵活性。

因此按摩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手段。

按摩可用手、水或电动器械进行。

(4)活动性休息:

活动性休息就是采用训练手段以外的其他肌肉活动方式来消除疲劳,以达到休息的目的。

(5)心理恢复手段:

采用这种手段对因为比赛时精神紧张而引起的疲劳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这些手段包括疗养、旅游、观看文艺演出和音乐欣赏等,可以根据运动员的爱好和具体条件进行安排。

(6)合理的营养:

运动时不仅热量消耗大,而且其他营养物质的消耗也明显增加。

所以,为迅速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膳食中应含有足量的糖、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

(7)药物: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后的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如VB1、VC和VE及中药黄芪、刺五加、参三七等。

这些药物都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并有扩张冠状动脉和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等作用,对消除疲劳亦有一定的效果。

对长期有明显疲劳征象的运动员应遵照医嘱,可应用VB12、ATP等药物。

(8)吸氧或吸负离子:

研究表时,氧气和负离子的吸入有助于消除疲劳。

训练和比赛后,机体内产生氧债,肌肉和血液中都堆积了一些酸性代谢产物。

吸氧可以加大肺泡的氧分压,增大血液中的氧饱和度,能进一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有利于氧债的偿还,促进乳酸继续氧化,特别对消除无氧训练后的疲劳更为有效。

近年来,对负离子的研究日趋深入。

现已发现负离子可以加强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起到镇静和降血压的作用。

神经系统抑制过程的加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地消除疲劳的过程,同时,负离子可以改善肺功能,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和血红蛋白的含量,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和运动成绩。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此法。

(9)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训练节奏:

合理的运动量可以使体能和运动成绩逐步提高,若运动员达不到一定的水平,没有量的刺激和积累,机体就不会出现超量恢复,那么,训练的目的就无法达到。

如果运动量和训练节奏不合理,就会导致疲劳的积累,以致出现过度疲劳。

 

第八章:

1:

试述体育课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

答:

一、体育课的健康分组

依据:

健康状况(通过健康状况调查和有关的医学检查);身体发育状况:

通过对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指标以及身体发育有无缺陷等情况,综合评定身体发育的程度。

生理功能状况:

通过机能试验,主要对心血管、呼吸、运动和神经系统检查。

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了解过去是否参加体育运动,以及参加的运动项目和运动的年限、运动成绩、运动的等级和是否发生运动伤病,并对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二)健康分组的组别

1、基本组

构成:

身体发育正常,健康状况良好,或发育和健康有轻度缺陷(如龋齿、轻度扁平足)但机能水平良好,过去经常参加运动的人。

教学:

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和体育测验。

也可以从事专项训练和比赛。

2、准备组

身体健康正常或有轻度缺陷,过去很少参加运动,但机能试验无明显不良。

教学:

降低教学大纲要求进行,不宜参加专项训练和比赛。

3、医疗体育组

构成:

身体发育和健康明显异常,只能参加文化可的学习,而不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

教学:

按专们的医疗体育大纲进行教学,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三)健康分组的注意事项

1、健康分组一般安排在新生入学时,参加运动之前和体检初查之后。

2由于精神或伤病因素,难以确定组别时,可暂缓分组或分到较低组。

3、经过一学期锻炼,再根据学生的健康和机能水平的变化,进行调组。

个别情况也可以随时调组。

4、进行组别调整后的学生要进行严格医务监督。

(四)体育活动的禁忌症

1、体温升高的急性疾病;各种内脏疾病的急性期;凡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肺结核活动期、运动损伤早期,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

(五)几种常见疾病的患者的健康分组

分组的原则:

最大程度的通过运动改善身体的生理机能,又不引起器官的进一步损伤和疾病的康复。

实际操作:

严格按照医嘱和征求患者及亲属的意见,尽量分到低水平一组。

二、体育课的医学观察

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以及机体对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的反应,评定运动负荷是否事宜。

了解体育课的组织方法是否合理,运动环境和场地设备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一)观察学生的机体反应

1、课前询问学生的自我感觉,测脉搏、血压、肺活量和呼吸频率定指标。

2、在可的各部分测脉搏,并随时观察学生的面色、神情、动作和排汗量。

3、课后检查,方法同课前。

(二)观察课的组织和教法

1、了解课的任务、内容和组织教法(包括保护和帮助),

2、记录课的时间、学生人数、组织纪律性和运动成绩;

3、观察有否遵循循序渐进性、系统性、全面性和个别对待的教学原则;

4、对健康状况较差或有某些生理缺陷的学生,是否进行健康分组;

5、教师是否重视安全教育,课的安全防范措施如何;组织测定课的生理负担量。

(三)观察和检查运动环境、场地设备的卫生条件

1、运动场所的环境是否清洁卫生,有无污染和噪音;

2、运动场地器材设备是否安全以及器械安放地点是否合理;

3、学生的穿着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室内场馆的通风、照明条件和空气温度、湿度等情况。

4、对运动环境和场地设备的检查应在每一次上课前进行。

三、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评定

1、了解运动负荷的大小以及机体对运动负荷的生理反应,

常用的评定方法有两种,一是指数法,一是百分法。

(一)指数法

通常是记录被测对象安静时(课前)、准备活动结束时、基本部分结束时、整理活动结束时和课后10min的脉率,然后绘制体育课的脉率变化曲线图,根据曲线图的变化,算出体育课的平均生理负担量,代人生理负担量指数公式,算出生理负担量指数,利用运动负荷指数评定表,分析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是否合理。

生理负担量指数=体育课平均脉率/课前安静脉率

(二)百分法:

K%=(体育课平均心率-课前安静心率)/(180-课前安静心率)×100%

  2:

试述早锻炼和课间操义务监督的要求.

答:

一、早操

神经抑制——兴奋,吸入新鲜空气,增进代谢,提高情绪,增强体质

以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季节而定,一般以简单易学的活动为主。

注意事项:

运动量要控制,不能影响白天的学习。

时间一般20-30分钟,运动负荷不宜过大。

心率:

130~160次/min

二、课间操

作用:

暂时缓解室内学习的疲劳,改善血液循环,维持关节的灵活。

运动形式:

集体操、视力保健操、

注意事项:

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10-15分钟)

第三节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

作用:

课外活动和体育可使学生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主要方式,课外活动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也可安排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复习。

一般1小时为宜。

与体育课交叉安排,保证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

注意组织安排和安全;内容有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要有一定的身体负荷,一般心律在150-180次/min之间;教师巡回指导和安全检查。

3:

试述下午课外活动医务监督的要求.

答:

3.事先应做周密安排,做到定时,定内容,定场地器材和定辅导人员。

体育教师应事先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程度,做器材练习时,要安排人员保护帮助。

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教育学生遵守纪律,预防运动伤病的发生。

对课外活动时间的安排,应与体育课的时间隔开来,以利于体质的增强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第九章:

1:

试述自我监督中的主观感觉指标和评定标准.

答:

一.自我监督:

经常观察自己的机能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1.主观感觉

一般感觉:

精神状态:

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况。

运动心情

不良感觉:

肌肉酸痛,关节

睡眠

食欲/排汗量

2.客观检查

a.脉搏(安静时)——晨脉

清晨刚醒来时的脉搏:

频率:

如果晨脉加快,尤其是超过平时12次/min以上表明机体功能状况不良;节律:

节律不齐,表示有心肌损害

b.体重:

下降,3~4周,脂肪下降,水分下降;稳定;上升,肌肉上升。

体重进行性下降

c.运动成绩:

合理训练中,运动成绩逐步提高。

2:

试述田径运动和体操运动的特点和医务监督的要求.

答:

田径运动

1.短跑:

能量消耗极大,易造成过度疲劳。

应加强预防下肢肌肉拉伤的准备活动和短跑完毕后的继续慢跑

2.中长跑:

常出现“极点”现象。

对中长跑的运动要在预防肌肉拉伤的同时,特别注意运动后恢复期的医务监督,对长跑和超长跑运动要注意运动时的补糖补液

3.跳跃要求具有爆发力,速度,柔韧和灵敏性,对下肢肌肉力量要求较高,尤其是肌纤维组成中快肌纤维的比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很大。

特别注意肌肉,韧带的拉伤,扭伤的预防,着力部位的专项准备活动和场地器材安全措施的检查

体操: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特别是平衡协调能力和肌肉力量,运动中空间动作较多,动作连贯复杂。

应遵守循序渐进原则,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防止在过度疲劳,过度训练和有伤情况下做高难度动作,运动员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防止外界干扰,安排好生活,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对场地,器械,个人服装进行安全检查

3:

试述脉搏,血压,心电图,尿蛋白,血红蛋白指标的测定在医务监督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答:

脉搏:

在运动过程中脉搏的快慢能反映运动强度的大小;在安静状态下,脉搏反映反映机体的恢复程度。

在运动实践中,人们常把脉搏作为反映运动机能状态的窗口,而广泛使用。

1.安静时脉搏经过系统训练的耐力项目运动员,常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现象,即安静时脉搏低于每分钟60次,在多数情况下是机能状况良好的表现,是对长期系统训练的适应。

运动员窦性心动过缓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报道也较多,运动员安静时心率最慢可达每分钟18--25次。

运动员安静时心动过于缓慢时,应注意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区别。

2.晨脉即基础脉搏,是清晨起床前,清醒状态下,卧位的脉搏数,其特点是较为稳定,且随训练年限延长,训练水平提高而适当减慢。

如果基础脉搏突然加快或减慢,常常提示身体过度疲劳或有疾病存在,此外应特别注意有无间歇,是否匀称,如出现间歇应及时查明原因.

血压:

正常人的动脉的收缩压≤18.6kpa(140mmHg),舒张压≤12kpa(90mmHg)

如果收缩压≥21.3kpa(160mmHg),舒张压≥12.6kpa(95mmHg)称为高血压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过度训练,力量训练,由神经内分泌改变引起的青少年性高血压。

出现血压异常应调整训练计划,注意休息

心电图:

心电图反映心肌的生物电变化,与心肌的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有关,能较敏感地反映心肌的电生理变化

经长期运动训练后,心电图可表现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表现,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表明心泵功能较好,是心脏对长期运动的适应

心电图出现多发性早搏,显著窦性心律不齐,ST段及T波变化,提示有过度训练,过度疲劳等引起的心肌损害,心功能下降

尿蛋白:

因运动导致的一过性蛋白尿,称运动性蛋白尿,常在24小时内消失

蛋白尿见于各种运动,以长距离跑、游泳多见

运动性蛋白尿出现率及恢复情况与运动训练的强度、运动负荷、训练水平和机能状况有关

须排除病理性蛋白尿

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正常量为:

男120-160g/L,女105-150g/L

评定身体机能的重要生理指标

运动性贫血:

男低于120g/L,女低于105g/L说明机体功能状况不良,可能有过度训练和过度疲劳,应当注意调整训练,并注意在饮食中多补充铁和蛋白质

 

4试述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义务监督的要求.

答:

一.赛前医务监督

  1.赛前健康检查

  运动会前应对参赛学生进行体格检查,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功能状况。

检查的重点应该是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如测安静脉搏、血压、心脏听诊、ⅹ光胸透、关节检查和询问近期的伤病情况。

  2.赛前组织管理

  

(1)安排竞赛项目和比赛程序上应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和心理特点。

  

(2)每个学生参加的比赛项目不能超过规定的限额。

  (3)合理安排比赛项目之间的时间间隔。

  (4)检查场地、设备的安全和卫生条件,以及运动员的服装、鞋子是否符合田径比赛的要求。

  (5)做好比赛期间的伙食管理和膳食供应。

  3.做好赛前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调整赛前身体功能状态和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止运动性伤病的主要手段。

因此要督促运动员做好准备活动,包括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其强度和时间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运动员的赛前状态和气候等因素来确定。

  赛前还应对比赛场地、器材和运动服装进行认真的安全检查,做好伙食管理工作,配备好医务人员,准备好急救用品及药物,以维护参赛者的健康和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

  二.赛中医务监督

  应建立赛期临场医疗急救站,对比赛中出现的常见伤病,如腹痛、晕厥、肌肉痉挛、挫伤、撕裂伤、擦伤、韧带损伤等要随时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

对一些严重伤病,应做现场紧急处理后送医院急救。

在比赛中应做好饮料供应,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工作,特别是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饮水及补充盐分是防止中暑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的重要手段。

  三.赛后医务监督

  1.赛后体格检查

  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在赛后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体检,测定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如脉率、血压、体重、尿蛋白、血蛋白、血红蛋白、心电图、功能试验,询问运动员自我感觉,观察机体的恢复状况。

如发现异常,应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

  2.消除赛后疲劳

  比赛引起的疲劳常不能在1~2天内恢复,因此采用多种方法帮助恢复疲劳是必要的,如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温水浴、局部按摩、热敷、和局部负压等处理手段对消除疲劳效果很明显。

赛后进行散步、听音乐、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等积极性休息,对于精神性疲劳和体力疲劳的消除都有良好的作用。

此处,在赛后应注意补充营养,以促进能量物质和机体功能恢复,但切忌赛后的暴饮暴食。

5:

试述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危害

答:

1精神,心理依赖2.心血管问题3.增强攻击性4.损害肝脏,皮肤5.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6.导致死亡.

6试述”人工月经周期”的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

常用方法:

提前法,推迟法

注意事项:

采用"人工月经周期"应注意:

1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对月经初潮不久的女少年,不宜采用;3在实施"人工月经周期"的过程中,应对运动员的月经变化和身体反应状态进行严密的观察;4不宜经常采用,一般一年不应超过三次。

第十章:

1:

简述过度训练的征象,检查和预防.

答:

早期:

自觉症状:

疲乏无力,倦怠,精神不振

对运动的反应:

没有训练的欲望货厌烦训练,训练疲劳出现早训练后不易恢复,运动成绩下降,动作协调性下降

神经系统方面:

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精神不集中,反应易激动,入梦困难,多梦,早醒等

晚期:

心血管系统:

心悸,胸闷,气短,晨脉明显加快,运动后心率恢复缓慢,心律不齐

消化系统:

除出现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外,还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

肌肉骨骼系统:

肌肉持续酸痛,负荷能力下降,易出现肌肉痉挛,肌肉细微损伤

其他:

全身乏力,体重下降,易感冒,腹泻,低热,运动后蛋白尿,运动性血尿,运动性头痛,脱发,浮肿

检查:

1.体重:

体重下降超过正常体重1/30

2.心血管系统:

1.心率:

较平时增加12次/min2.血压:

晨血压比平时高20%

3.心电图变化:

过度训练的运动员可能出现ST段,T波改变超过0.075mv

3.血液检查:

过度训练的运动员可能出现贫血,淋巴细胞减少,免疫功能底下

4.泌尿系统:

有时出现运动性蛋白尿或血尿

5.消化系统:

出现食欲下降,胃肠功能混乱

6.内分泌系统:

1.女运动员月经混乱,严重时出现闭经2.血睾酮测定低于训练前25%

7.免疫系统:

过度训练的运动员免疫系统有不同程度损伤

     2简述运动员应激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答:

1对单纯性虚脱的处理主要是卧床休息,保暖,可使用热水或咖啡。

  2晕厥者,平卧,头稍低,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进行脉搏、血压、体温、心电图等检查。

  3对脑血管痉挛者,平卧,头稍低,保持呼吸畅通,并进行脑的一系列检查,以发现脑血管病变。

  4对发生急性肠胃痉挛侯群者,尤其是发生胃出血者,应暂停专项训练,休息观察,必要时服用止血药物,吃流食,半流食和易消化食物。

  5对急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肌损伤者,身体可取半卧位,保持安静并保暖,给予吸氧等急救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进一步抢救。

3简述晕厥的原因,发病机制及处理.

答:

原因:

1.精神和心理状态不佳

2.重力性休克

3.胸内和肺内压增加

4.直立性血压过低

5.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

6.心源性晕厥

7.运动员中暑晕厥

处理:

一般处理:

发生晕厥后应让患者平卧,足部略抬高,头部稍低,松开衣领,这可增加脑血流量

病因治疗:

对低血糖性晕厥静脉注射50%葡萄糖60ml

对低碳酸血症引起的晕厥者减慢呼吸频率和深度可缓解

心源性晕厥应立即吸氧,心电图示房室传导阻滞时皮下注射阿托品

对中暑晕厥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降温用冷水是皮肤发红,头部放置冰袋

     4运动员贫血的愿因和机制是什么?

答:

一.血浆容量增加引起的相对性贫血

二.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1.运动员的铁平衡

2.铁排出途径:

(1)基本丢失是由于皮肤及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系统黏膜上皮细胞死亡脱落所致

(2)月经铁丢失

(3)生长期需要量

3.运动引起的溶血和红细胞破坏增加

     5简述运动中腹痛的发病原因和治疗.

答:

1.缺乏锻炼,训练水平不够2.准备活动不充分3.呼吸与动作间的节奏配合不良4.膳食制度不合理

     6简述肌肉挛的发病愿因和处理.

答:

1.寒冷刺激2.电解质丢失过多3.肌肉连续过快收缩而放松不够4.疲劳

     7:

运动性血尿的发病原因和征象是什么?

答:

1.肾静脉高压2.肾脏缺氧3.肾损伤4.膀胱损伤

征象:

1正在训练的运动员或健康人在运动后即刻出现血尿,其明显程度与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的大小有密切关系

  2男运动员多见,尤以跑跳和球类项目运动员多见

  3出现血尿后若停止运动,则血尿迅速消失,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再运动后24h至3天内中尿中的红细胞即完全消失

  4除血尿外,其他的检查均正常

  5对健康未见明显的不良影响。

8简述运动血红蛋白尿的征象和处理

答:

征象:

一.运动后出现褐色尿持续3-4小时

二.少数人可有头痛,头晕和腰酸

三.化验检查尿蛋白通常在++以上

四.本症有自愈倾向

处理:

适当休息,近期避免做可引起血红蛋白尿的运动。

采用弹性鞋垫有较好效果

     9简述运动性中暑的类型和治疗.

答:

中暑:

由高温环境引起,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

运动性中暑:

肌肉运动时产生的热超过身体散发的热而造成运动员体内过热状态

质量:

1.场地急救要保持呼吸通畅,测量血压,脉搏,直肠温度,点滴输液,严重者送往医院

2.一般处理:

热衰竭和热痉挛患者应转移到通风阴凉处休息

3.物理降温:

用4-11度凉水摩擦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速度血液循环,加用风扇吹风

4.住院治疗:

包括降温,心脏监护,输液,必要时透析

       11:

运动性脱水的表现和治疗有那些?

答:

表现:

早期出现口渴、尿少。

脱水越严重则口渴越剧,尿越少而尿钠越高;中度以上脱水,常有面部潮红,易发生脱水热,神经精神症状以幻觉、躁狂,妄言为突出

治疗:

①运动前补液量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以免除副作用②胃的最大排空率为35mg/min,运动中补液每隔15-30min补液100-300mg或跑2-3km补液100-200ml以800ml/h为上限③运动后补液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总量取决于失汗量

  大量出汗情况下所用的运动饮料应以补水为主,可适当采用糖-电解质饮料3补液切忌过度集中。

  运动性脱水的预防主要有:

(1)提高对运动性脱水的耐受性。

经过在各种环境下进行各种强度的运动和训练,可增强对运动性脱水的耐受性;

(2)进行补液,防止和纠正脱水。

及时的补液,使机体水分达到平衡。

应根据运动情况和运动特点,在运动前、中、后补水补液。

补液的原则时少量多次进行补充,同时还应适量补充无机盐。

     12运动性猝死的可能原因有那些?

1.冠状动脉急性供血不足

2.相对性局部缺血

3.冠状动脉急性栓塞或阻塞

4.心肌代谢阻碍

5.心肌传导系统的急性絮乱

6.血管先天畸形,动脉瘤

第十一章:

1:

运动员损伤的概念是什么?

答:

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

2:

如何认识运动损伤潜在原因及其致伤条件在运动员发生规律中的作用?

答:

不同部位组织的损伤性质和程度有其规律性,一般来说,肌肉筋膜,肌腱,韧带,滑囊等各种组织的小损伤多,慢性伤多;骨折,关节脱位等严重损伤少,急性伤多。

潜在原因:

1.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2.身体某些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

3:

试述运动员的预防原则.

一.加强思想教育

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四.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五.加强易伤部位的练习

六.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