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2讲第23节 大气受热过程及气温降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4094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第2讲第23节 大气受热过程及气温降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二章 第2讲第23节 大气受热过程及气温降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二章 第2讲第23节 大气受热过程及气温降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二章 第2讲第23节 大气受热过程及气温降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二章 第2讲第23节 大气受热过程及气温降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第2讲第23节 大气受热过程及气温降水.docx

《第二章 第2讲第23节 大气受热过程及气温降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第2讲第23节 大气受热过程及气温降水.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第2讲第23节 大气受热过程及气温降水.docx

第二章第2讲第23节大气受热过程及气温降水

第二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获得大量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的过程;

2、大气获得少量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过程。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

是太阳辐射能在地面、大气之间的转换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一)削弱的类型

1、吸收:

大气中的水汽、CO2主要吸收太阳辐射的波长较长的,O3吸收波长较短的。

而对可见光部分吸收得很少,因此吸收具有选择性。

2、反射:

反射的强弱与云层的和云量的有关。

无选择性

3、散射:

大气中的尘埃、杂质对可见光中蓝、紫色光的散射作用很敏感。

因此散射也具有选择性。

(二)意义:

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得削弱作用,使得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不会太多,从而使地球白天气温不会太高,适合人类生存。

(三)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时空差异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随纬度、时间而有变化。

1、时间差异:

中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上午、下午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2、空间差异:

低纬度地区:

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高纬度地区:

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三、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一)大气对地面的保温过程:

虽然大气在白天对太阳辐射的能量进行了削弱,但只是部分削弱,还是有很大一部分能量到达地面,地面获得热量后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获得热量后又以大气长波辐射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强弱与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有关,而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云层的厚度和云量的多少有关。

(二)意义:

由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得近地面晚上热量散失得较少,气温不会太低,适合人类生存。

四、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实际应用

(一)运用大气热力作用解释自然现象

1、反射作用

(1)在白天,晴天的气温比阴天的气温要;

(2)多云的光线较暗

2、散射作用

(1)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我们同样能看到事物;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处仍然明亮。

3、保温作用

(1)深秋晴朗的夜晚易产生霜冻。

(2)“十雾九晴”。

4、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削弱作用弱,晚上保温作用弱。

(二)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

1、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全球气温升高;

2、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三)在农业中的应用

1、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冬季种植夏季蔬菜)

2、利用烟雾防霜冻;

3、果园中铺沙和鹅卵石不但能

(1)防止水分蒸发,还能

(2)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在干旱风大地区还可以(3)防风。

第三节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

(一)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一一太阳辐射是能量源泉;

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一一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关;

3、地面状况(海陆分布、洋流、地形地势)一一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4、人类活动——森林、水库、城市等影响大气温度和下垫面。

(二)气温的分布

1、垂直分布:

随海拔的增加而。

(原因:

)。

2、水平分布:

从全球来看:

从低纬向高纬。

(原因:

)。

 

(三)气温的变化

读图明确: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气温

最弱(低)

最强(高)

 

1、日变化:

(1)一天中,气温最高出现在左右,最低出现在前后。

(2)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为日较差。

一般地,日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夏季冬季,内陆地区海洋及沿海地区,晴天阴天。

气温日较差的变化幅度随距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

2、年变化

(1)一年中:

最热月

最冷月

北半球

陆地上

海洋上

南半球

陆地上

海洋上

(2)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从纬度上看:

赤道地区气温年较差,中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

从海陆位置上看:

陆地上气温年较差比海洋要。

高地凹地,植被覆盖地裸地,多云雨区少云雨区,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越。

地形与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的关系:

山地特别是较小的山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比同纬度的平原,而高原的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的平原,气温年较差同纬度的平原。

(四)等温线的判读与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

根据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在南北半球,无论七月或一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因此,等温线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2、判断月份或季节(根据“1陆南,7陆北”的规律):

 

1月(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3、判断地势的高、低

 

地势高:

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地势低:

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4、判断地形名称

气温高低地势的高低地形

山地: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小。

盆地:

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大。

5、判断温差

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从世界和我国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得出等温线的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间变化规律。

(1)冬密夏疏:

冬季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夏季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冬季温差较大,夏季温差较小。

(2)温带密,热带疏:

温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密海疏:

陆地上的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海面上的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

6、判读影响等温线走向的因素

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如果地球有一个均一的表面,则等温线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但由于气温除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等温线不一定与纬线一致,经常发生弯曲。

其走向有以下几种类型:

(1)某地等温线大致与纬线一致,说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2)某地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该地气温的因素是海陆位置。

(3)某地等温线大致与山脉走向一致,说明影响该地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二、降水

(一)降水的形成条件

1、物质条件:

水汽充足。

2、凝结条件:

(1)气温低;

(2)凝结核多。

(二)降水的类型

类型

空气上升的原因

降水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受热上升

①强度大,②历时短,③范围小,④常有风暴、雷电

赤道附近地区,夏季的中纬度地区

地形雨

暖湿空气前进时受地形阻挡上升

降水强度较大,历时较长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冷暖空气相遇,暖湿空气被抬升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

中纬度地区

台风雨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

低纬度大陆东部

气旋雨

气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

强度较小,影响范围小

西风带内

3.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

时空分布

气压带

和风带

位置

大气运动

特点

成因

降水类型和干湿状况

水平分布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

气压带

上升

全球降水最多地带,2000rnm以上

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海面广阔,气温高,蒸发旺盛,水汽充足

多对流雨;湿润区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

高压带、

信风带

下沉或信风吹向较低纬度

西岸和内部少雨,不超过500rnm;大陆东岸多雨,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多雨

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下沉气流

大陆东岸多地形雨、台风雨;蒸发量大于

降水量,干旱区和沙

漠区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

副极地

低压带

上升或西风吹向较高纬度,多锋面气

旋活动

湿润,500-1000mm,锋面雨、气旋雨

盛行西风和副极地低压控制

多锋面雨、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

压带

下沉

全球降水最少地带,不足300rnm

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

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湿润区

垂直

分布

①在迎风坡上,上升气流逐渐凝结形成降水,因此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分布规律;

②在背风坡上,下沉气流难以凝结,不易降水,因此随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多——少的分布规律

时间

变化

①季节变化小:

全年多雨型和全年少雨型;②季节变化大:

夏雨型和冬雨型

 

大气受热过程习题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

3.2008年9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到20℃之间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D.最高气温约为40℃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回答4~5题。

4.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5.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

请回答6~8题。

6.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25℃  B.12℃  C.10℃  D.8℃

7.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要在特定时间内携带奥运圣火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顶,由于火炬登珠峰比较容易受天气因素的影响,登珠峰的火炬会增加一些如供氧装置等特殊设备,以应对珠峰上低压、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保证火炬正常燃烧。

读图回答9~10题。

9.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C.③D.④

10.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B.②C.④D.⑤

11.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12.根据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长短的关系图判断()

A.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程越短

B.太阳高度与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成正比

C.太阳辐射与其通过的大气路程无关

D.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越多

读北京某月某日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气温、地面辐射

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气温

D.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14.图示最有可能的月份是()

A.一月B.五月

C.七月D.十月

气温和降水习题

读右图,等值线a<b<c,据此完成1—2题。

1.如果甲为陆地,乙为海洋,a、b、c为等温线。

则图示区域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图B.北半球1月等温线图

C.北半球7月等温线图D.南半球1月等温线图

2.如果a、b、c为等压线,则甲地天气最可能是

A.阴雨B.晴朗C.暴雨D.偏北风

读某地区等温线图,回答下列3—5题: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

A.1000-1667米B.1333-1667米

C.1333-2000米D.1667-2000米

4、图中丙地的气温可能是:

( )

A.<0B.<2℃C.0℃D.2℃

5、乙地可能是:

( )

A.山地B.丘陵C.盆地D.河谷

读图某地等温线图(单位℃),回答6—7题

6、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①纬度 ②洋流 ③海陆位置 ④地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如果图中等温线向北凸出,最北点距离大陆最南端最远的时间大致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0月

下图为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8—10题。

8、关于图中A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湖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该湖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该湖为温带季风气候D.该湖为亚寒带气候

9、B地区等温线向南凸出的原因是( )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B.受季风环流的影响C.受地形的影响D.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10、B地区最突出的农业资源优势是( )

A.水资源丰富B.耕地资源C.森林资源丰富D.光热资源丰富

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

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

读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

A.20℃或16℃B.23℃或14℃

C.17℃或18℃D.19℃或15℃

12.该图所示可能是( )

A.北半球的2月B.北半球的8月

C.南半球的2月D.南半球的8月

13.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点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 )

A.M地:

气候温和湿润

B.M地:

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C.N地:

气候温和湿润

D.N地:

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7月份平均气温图(单位:

℃)。

”读图回答14-16题。

14.造成图中A地区等温线密集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地形地势D.季风环流

15.图中B地等温线的数值应该是( )

A.大约32℃B.在28℃—32℃之间

C.在24℃—28℃之间D.小于24℃

16.C地所在的地形区是我国四大盆地中的( )

A.纬度位置最高的盆地B.海拔最高的盆地

C.面积最大的盆地D.沙漠最少的盆地

下图是某地气温年较差(单位:

℃)图,读图回答17~19题。

17、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南向北增大B.平原地区小,高原、山地大C.由西向东增大D.由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18、由图中数据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陆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B.大陆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

C.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D.大陆东岸河流结冰期小于内陆

19.与同纬度亚欧大陆比较,该地区气温年较差()

A.西岸更大,东岸更小B.东、西两岸均更大C.西岸更小,东岸更大D.东、西两岸均更小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完成20~23题。

20.E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影响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人为活动

21.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能为( )

A.山峰B.盆地C.湖泊D.城市

22.根据等温线分布特点分析,该地此时的盛行风为( )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23.若图中表示的是12月份平均气温分布情况,则E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

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

读图3,回答24~25题。

24.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

C.人为因素D.距海远近

25.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读南、北半球气温统计表,回答26—29题。

26.北半球年温差大于南半球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夏半年时间长B.冬半年时间长C.陆地面积大D.海洋面积大

27.北纬40°7月平均气温高于1月平均气温的原因是( )

①正午太阳高度大②白昼时间长③植被覆盖率高④水域面积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8.南、北半球最高气温出现时间都是在( )

A.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B.获得的地面辐射最多C.白昼最长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29.北纬40°和南纬40°季节相反的原因是

①黄赤交角不等于零②地球自转方向不同③地球公转是地轴倾斜且方向不变④地球公转方向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近年来,我国各地形成了多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读下图,回答9~10题。

30.图中A地适宜喜凉蔬菜的生长,与B地同为我国优质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原因是(  )

A.A地位于河谷地区,气温高,冬季蔬菜仍可生长

B.A地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病虫害少

C.B地纬度较低,冬季热量较丰富

D.B地冬季水热充足,利于蔬菜生长

31.C、D两地均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原料 科技B.原料 市场

C.劳动力 市场D.政策 交通

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30题。

32.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二、综合题

33、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理由是?

(2)A、B两处气温比同纬度邻近地区偏高还是偏低?

A处,B处。

这说明等温线向高纬凸,则气温偏(高、低);反之,则气温偏。

(3)如果A位于海洋,B位于陆地,则图示的季节是,判断理由是。

(4)如果图示时间为1月,则图示地区的海陆分布应当A位于,B位于。

33、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

“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下图,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3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主要山脉的走向为,判断依据。

(2)图中甲、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____地,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图中乙、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______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35、下图是“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虚线框内区域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