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2401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docx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docx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在独秀搜索、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索"翻转课堂案例",可得文献数量并不可观。

如:

在中国知网,以"翻转课堂案例"为主题或关键词,文献仅有五篇左右,而以"翻转课堂"为主题或关键词,"案例"为并含词频,则搜索到85篇相关文献。

由于本研究"中美翻转课堂之比较",着重于通过中美典型案例分析进行几个方面的比较,最后试图进行不同背后的原因探析,故在此对现有的中美翻转课堂案例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一、翻转课堂案例相关研究国内现有的翻转课堂研究,在理论研究上,有对国内外翻转课堂案例的介绍,并进行个案分析,提出自己的反思或介绍。

大致有如下几方面:

1、介绍翻转课堂的概念,引入精彩案例。

如张渝江的关于翻转课堂的来源,概念以及翻转课堂典型范式的介绍,遵循了这一思路。

文中写道:

随着翻转课堂的实践者越来越多,一些有特色的典型范式浮出水面。

这里归纳了5种模型。

希望能给后来者以借鉴和参考[1]。

文中提到的五种模型分别是:

林地公园高中模型、可汗学院模型、河畔联合学区模型、哈佛大学模型、斯坦福大学模型,而这些模型的提出一方面为给后来人参考和借鉴,另一方面是为了澄清翻转课堂的概念以及含义。

再如上海《文汇报》刊发了上海市教委装备部孙爱青提供的十个美国"翻转课堂"的案例,不仅有小学的翻转课堂,还有高中、大学预科的课堂。

从案例中回答了"翻转课堂到底是什么模样?

"再如杨刚,杨文正,陈立的《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2],文中罗列了十大精彩案例。

2、鉴于案例,提出自己的反思。

如顾一凡根据国内外教学案例及翻转课堂研究专家的共识,在《"翻转课堂"面面观》一文中详细阐明何为"翻转课堂",概括归纳出"翻转课堂"的具体教学实践运用、辩证分析"翻转课堂"的利弊及出路,试图建构起关于"翻转课堂"的框架[3]。

再如,有学者在分析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教学实践构建出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下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也将该模式应用于笔者所参与的"天云项目"中,从而在研究和实践中对其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4]。

二、国内外翻转课堂典型案例国外典型案例:

据多数文献提供的案例,国外大多是美国,迄今为止成功的案例有多个,在此仅罗列本人认为有代表性的案例六例:

1、林地公园高中的开创性实践。

美国林地公园高中是翻转课堂的起源地,该校两名科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想出的方法是为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起初,这只是为那些耽误上课的学生而准备的讲解,后有所发展。

2、加州河畔联合学区的数字化互动教材。

美国加州河畔联合学区的翻转课堂最大特点是采用基于ipad的数字化互动教材,融合了丰富的媒体材料,包括文本、图片、3D动画和视频等,还结合笔记、交流与分享功能。

3、高地村小学的"星巴克教室"。

美国高地村小学许多教师在尝试翻转课堂,他们鼓励学生带技术入课堂,包括电子书、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传统教室中排列整齐的课桌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圆桌、沙发和一排电脑终端。

学生们更喜欢在这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他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好。

4、石桥小学的数学翻转课堂。

xx年秋天,美国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开始了数学翻转课堂试点计划。

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里观看10-15分钟的讲课视频;之后会接受三到五个问题测验,看他们是否理解教学内容,测验结果会即时反馈。

教师则使用Moodle跟踪学生在家学习的过程,锁定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们相信,不同水平学生都有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而翻转课堂能帮助他们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5、柯林顿戴尔高中的全校翻转模式。

学生在家观看教师录制的5-7分钟的讲解视频,做笔记并写下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会重点讲多数学生有疑惑的概念,并用大部分时间来辅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反馈。

学校还解决了部分学生在家上不了网这个问题,课前课后分别提供校园电脑一个小时的访问,或在特殊情况下,允许他们使用智能手机观看视频。

在实施翻转课堂一年后,学生的学业成绩大幅度提高。

6、布里斯学校的AP微积分课堂。

在美国马里兰州波托马克市的布里斯学校,教师史黛丝.罗桑的AP微积分课程显示出两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一是学生没有显得不堪重负,二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很少。

我总是告诉学生,"最好的选择是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不能,再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

最后才是向老师求教。

"史黛丝说,"学生利用视频学习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暂停,以便做笔记和有机会思考,概念混淆时还可以回放,考试之前能够重新观看部分重难点视频进行复习。

"史黛丝还谈到,翻转课堂后,她的学生学习更加独立,而很少焦躁。

国内典型案例:

在翻转课堂的具体实践方面,我国还没有国外做得那么成熟,但我国的很多课改项目也具备"翻转课堂"的某些特征。

最契合翻转课堂特征的.是重庆市聚奎中学和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教学实践[4]。

1、重庆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重庆聚奎中学翻转课堂是基于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的,而且每位学生都有平板电脑作为自己的学习终端。

课前,教师集体备课,制作导学案,并由学科组教师代表录制10分钟~15分钟的教学精讲视频,上传到"校园云"服务平台。

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导学案,通过观看相应的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做测试题,教师则通过平台的及时反馈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课堂教学。

课中,学生先独立做教师布置的作业,对于难题,则通过小组、师生之间讨论协作予以解决,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以必要的个别指导。

随后,学生完成网络平台上或其他资料上的相关练习,并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习题评析视频进行自主探究、反思和提高。

2、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xx年,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开始推行云计算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实验。

课前,学生在家通过平台观看教师录制好的微课,看完之后通过做测试来验证自己的掌握情况,测试提交之后,平台会立刻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学生根据反馈结果来继续学习仍有问题的内容。

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通过iPad打开翻转课堂平台,详细查看每道题的错误率、错误答案等,然后选择正确率低的题目进行重点讲解,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之后,教师会再给学生布置几道练习题来巩固或者拓展他们的学习。

三、本研究关注的案例本研究"中美翻转课堂之比较"所运用的案例是国内的重庆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课堂教学,美国的高地村小学的"星巴克教室"、加州河畔联合学区的数字化互动教材。

由于"星巴克教室"舒适的学习环境,加州河畔联合校区采用了基于iPad的数字化互动教材,虽然中美翻转课堂这四个案例表面相似,但其各自特点有别于我国,所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并试图探析不同之原因。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一、学习内容分析

  数学

  共5讲

  教学内容

  翻转课时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4讲

  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然而如何利用函数去刻画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是学生的一个难题。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学习也和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类似,学生对函数的学习流程也非常熟悉,不同就在于开始画图时遇到一定困难,可以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来帮助学生学习。

  二、学习目标分析1.理解函数y=a(x-h)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2.会确定函数y=a(x-h)2+k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经历函数y=a(x-h)2+k性质的探索过程,理解函数y=a(x-h)2+k的性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掌握了学习函数知识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在二次函数画图过程中知道方法,但由于缺少条件,所画的函数图象很容易失真,特别是刚刚学习函数的学生来说,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单位长度的确定及列表、描点、连线只要有一面失误,所画的图象就不准确,另外由于条件限制,选点数目有限,所画图象的精确程度也与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探索函数的性质时由于时间限制,所画的函数的图象有限,因而在让学生归纳总结函数的性质时也有一定的难度。

  四、课前任务设计

  

(1)、学生在正方形网格纸上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同一个坐系内作y=1/2x2、y=1/2x2+1、y=1/2(x-2)2、y=1/2(x-2)2+1的图象,并观察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理解函数的递增与递减性;

(2)、教师用几何画板展示二次函数y=1/2x2、y=1/2x2+1、y=1/2(x-2)2、y=1/2(x-2)2+1的图象,并使二次函数y=a(x-h)2+k图象在参数a、k发生变化时的图象随之而变化的画面,学生观察他们之间的位置变化。

  五、课上任务设计

  

(1)学生独立思考二次函数顶点式的图象和性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把猜想的结果再进行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得出初步的共识和结论。

(3)学生在班内讨论,形成最终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探究性重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经历、体验、内化知识的做法是成功的。

课前先让学生自己画二次函数的图象,思考性质,通过视频学习教师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课上教师再通过充分的过程探究以及"几何画板"的成功展示学生充分理解

  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处主要在于"几何画板"的使用,几何画板准确地画出各个二次函数的图象,避免了部分同学因图象画得有偏差而出现下一步总结性质上的偏差。

在猜想探究环节更是充分发挥了几何画板的优势,根据学生的要求改变二次函数的各个系数,先由学生猜想大致图象,在由软件验证猜想,从而得出了一般性的结论,总结出了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

"几何画板"帮助学生成功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用直观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学生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基础。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一、"翻转课堂"概述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翻转课堂"具有如下特征:

1.教学流程颠倒。

"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学生作业"的教学过程。

传统教学通常包括两个阶段:

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

知识传授阶段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则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和初步理解;知识内化阶段在课下进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和练习,强化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翻转课堂"则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下,学生在课前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作业答疑、小组的协作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等。

2.师生角色转变。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而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由原来在讲台上布道传授的"演员"和"圣人"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导演"和学生身边的"教练",而学生则由原来讲台下被动接受的"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3.知识传递方式创新。

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是"翻转课堂"教学中知识传递的主要方式。

教学视频通常针对某个特定的主题,长度维持在10分钟左右,通过媒体播放器,可以实现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

通过短小的教学视频,知识被分解为若干小部分,重点难点更加突出。

这样的形式不仅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而且形成了更为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不必像在课堂上听讲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

在遇到问题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寻求帮助。

此外,教学视频还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4.教学环境网络化。

"翻转课堂"通过功能全面的学习管理系统整合线下课堂与网络空间。

作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平台,学习管理系统可以帮助课程教师有效组织和呈现教学资源,动态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遇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