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财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工作李巨才0729.docx
《地方金财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工作李巨才07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金财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工作李巨才0729.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方金财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工作李巨才0729
关于“金财工程”(一期)立项批复情况
及地方可研报告编制的有关情况
为做好地方“金财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部中心按照国家发改委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要求,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金财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发改高技【2006】664号,以下简称立项批复),结合中央本级“金财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制情况,对地方“金财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向大家报告如下:
一、“金财工程”(一期)立项批复概况
根据国信办批复的《“金财工程”建设目标和总体规划》,财政部编制了《“金财工程”项目建议书》,于2002年12月上报国家发改委(原国家计委)申请立项。
从2003年8月开始,国家发改委组织对《“金财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审核,审核后认为,“电子政务”工程建设较为复杂,在我国尚处探索阶段,目前各部门建设投资不宜过大,应对业务需求明确、已有开发基础的信息系统先行试点,稳妥推进,先进行“金财工程”一期投资立项建设,原规划的一期投资过大,建议先重点建设几个核心业务系统,待取得经验后再扩大建设范围。
根据国家发改委意见,结合财政改革的实际需求和核心业务系统应用情况,在不改变“金财工程”建设目标和总体规划的情况下,按照积极稳妥、试点先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部“金财办”对“金财工程”一期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进行了修改和调整,经2004年12月14日部长办公会审改,编制了《金财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修订版)》,报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
“金财工程”一期建设规划调整如下:
(一)建设目标
“金财工程”(一期)紧紧围绕财政改革与发展,以财政信息网络为依托,以统一系统平台为支撑,以信息安全体系为保障,建立包含预算管理、国库支付管理、非税收入管理、财政工资统一发放、财政经济景气预测与分析五个核心业务系统在内的功能齐全、协调高效、信息共享、监控严密、安全稳定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为促进财政改革与管理创新,规范收支管理,增加预算编制与执行透明度,提高财政决策水平,建立依法理财、规范透明、廉洁高效的公共财政体制,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二)建设内容
“金财工程”(一期)将总体规划开发的12个业务应用系统,调整为重点开发五个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和一个公共应用支撑平台,在三年内完成五个核心业务系统及应用支撑平台、网络及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运营维护体系、数据中心等建设内容。
1、财政核心业务系统建设。
统一组织开发和推广应用预算管理系统、国库支付管理系统、非税收入管理系统、财政工资统一发放系统、财政经济景气预测与分析系统(部分内容)5个核心业务系统及应用支撑平台。
在规范财政业务流程与管理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基于应用支撑平台逐步实现核心业务系统的有效整合与集成,构建一套相互关联、紧密结合、协同工作、信息共享、有效监控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2、网络系统建设。
建立财政系统纵横向三级网络体系,实现全系统的互联互通,包括各级财政部门局域网、纵向连接各级财政部门的广域网和横向连接同级预算单位、国库、银行、税收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城域网。
3、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金财工程”安全建设总体规划和有关标准,建立由网络安全基础、数据备份和信任系统构成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
网络安全基础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病毒防护、VPN系统、网络隔离、安全审计等;数据备份包括本地数据备份和同城异地数据备份;信任系统包括认证系统和授权系统。
其中,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和认证系统由财政部统一规划、部署,并逐步建成中央、省、地市三级集中监控、分级管理、上下畅通的网络安全监控和管理系统平台。
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规范与标准、管理办法、运行维护与监控机制。
4、运营维护体系建设。
按照IT服务管理(ITSM)理念与标准,结合财政系统实际和“金财工程”建设需要,遵循“统一规范、分级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逐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营维护管理体系,确保“金财工程”网络及信息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5、数据中心建设。
逐步建立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数据中心,对财政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实行集中存储、备份、处理、交换和管理。
同时,对各财政业务的历史数据、信息进行挖掘整理,逐步建成一个时间跨度长、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财政经济数据仓库,实现数据集中处理和信息充分共享。
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相关经济数据模型,利用财政经济形势分析和财政政策模拟工具,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为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财政政策制定和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三)投资规模
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根据“金财工程”(一期)建设内容,一期建设将总投资从60亿元调减为37.29亿元,其中,中央出资11.84亿元(中央本级投资约6亿元,中央在地方系统建设投资3.44亿元,中央对西部地区补助2.4亿元);地方出资25.45亿元。
其中,湖北核定投资11194.74万元。
(四)时间安排
“金财工程”一期建设从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之日起三年内完成;二期工程将根据财政改革发展及信息化建设需要,经充分论证后规划建设。
二、加快推进“金财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将于近期召开的全国“金财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初步提出了“金财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
构建以一个应用支撑平台(即数据库)、二级数据处理(即中央与地方分级数据处理)、三个网络(即内部涉密网、工作专网和外网)、四个系统(即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执行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行政管理系统)、五个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数据库和统一组织实施)为特征的,管理与技术有机融合的公开透明、服务便捷、安全可靠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保障和推动财政改革与发展,更好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重大决策服务,为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三年(2006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内“金财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
初步完成“金财工程”的一期建设,初步建成业务标准统一、操作功能完善、网络安全可靠、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辐射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在此基础上,争取再经过两年或更长一点时间的补充完善,使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更加现代化。
三、地方可研报告编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内容编制可研报告。
按照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要求,“金财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全国统一立项批复后,地方财政部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财政部审查同意,按照现行固定资产审批程序报地方发展改革委审批。
地方财政部门应严格按照“金财工程”立项批复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和建设时间,在现有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精心组织,认真规划,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详细测算,扎实做好并尽快完成可研报告编制工作,确保可研报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按期完成“金财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要做好与本地区电子政务工程的衔接。
“金财工程”是国家电子政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有关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规划建设,处理好与相关电子政务工程的衔接。
(三)严格按照可研报告规定要求编制。
“金财工程”是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编制可研报告的单位以及可研报告的编制内容、格式、审批程序等都有严格要求,大家必须严格执行。
(四)“金财工程”(一期)建设费用不得用于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范围之外的项目。
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金财工程”(一期)建设经费,只能用于规定的建设项目,批复的预备费只能用于弥补批准建设项目的资金不足,不得用于新增项目建设。
地方财政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编制可研报告,对由于财政改革和管理要求确需提前建设的项目,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解决,不得动用“金财工程”(一期)建设经费。
(五)一定要做好“金财工程”建设项目与财政专项经费建设项目之间的区别。
“金财工程”建设项目在申报程序、管理、执行的财务会计制度、项目验收等方面与财政部门核定的专项经费建设项目有很大区别。
特别强调一下经费管理问题,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单独设账、设立专人进行财务管理,按时编制会计报表,正确分摊待摊费用,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告。
(六)处理好可研报告与现有建设内容的关系。
一是做好建设范围的界定工作。
由于“金财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金”字工程之一,各单位以“金财工程”名义申请经费容易得到批准,前一阶段建设的内容很多,所有的财政信息化建设项目都列入了“金财工程”。
大家一定要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建设范围、建设内容重新界定本地区“金财工程”建设内容。
二是处理好列入“金财工程”建设范围的已建设内容和新建设内容的关系。
按照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提出的“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编制可研报告的要求,地方财政部门通过正常预算并已进行决算处理的信息化建设经费,不宜重复安排投资,不再编入地方可研报告;但对个别地方以“金财工程”名义专项申请的经费投入,而且符合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建设内容和范围的,原则上应编入可研报告。
在这里强调的是,地方一定要将下一步新增加的建设内容编入可研报告,按照发改委批复内容已经完成建设任务的,可以不再编制。
(七)投资控制数不足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投资控制数,各省市普遍感到与实际需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地方编制的可研报告投资不得突破控制数。
这一矛盾如何解决。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使编制的可研报告符合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减少编制环节的浪费。
二是财政部进行调剂,对一些建设进展较快省市的剩余投资进行调整。
三是省里筹集其它资金来弥补。
(八)深入调研,科学论证,详细测算,确保可研报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搞一刀切。
省级财政部门编制可研报告时,应根据省本级、地市级和县级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不搞一刀切,明确省本级、地市级、县级的建设内容、设计方案、组织实施方式、投融资方案等内容。
可研报告经当地发改委批复后,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可研报告规划进行建设。
(九)汇总编制地市级、县级分年度投资规划表。
可研报告中要详细列出地市级、县级的投资控制数和分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并与当地发展改革委协商,一经批复,地市级、县级财政应按资金使用年度计划,建立年度基本建设经费预算,并按预算执行,确保建设的顺利正常进行,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另外,我解释一下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地方投资规模及测算标准问题。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地方投资总规模为31.29亿元(地方财政出资25.45亿元,中央财政出资5.8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7.13亿元,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1.31亿元,预备费2.84亿元。
每个省市的投资规模是按照省级节点数、地市级节点数、县级节点数和投资标准以及国家规定的取费费率测算出来的。
(1)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软件购置费、应用系统建设费、系统集成及设备安装费。
省级节点投资标准:
建筑工程费232.26万元、设备购置费1150.00万元、软件购置费554.00万元、应用系统建设费222.52万元,合计2158.78万元;地市级节点投资标准:
建筑工程费27.58万元、设备购置费186.30万元、软件购置费17.00万元,合计230.88万元;县级节点投资标准:
建筑工程费1.57万元、设备购置费30.10万元、软件购置费6.50万元,合计38.17万元。
系统集成及设备安装费是按照规定费率测算的,即按设备购置费、软件购置费和应用系统建设费的百分之八测算。
(2)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包括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监理费、人员培训费、前期研究及可行性编制费和建设期保险费。
其中,人员培训费是按业务系统实施所需要培训的人员测算的,其他费用是按照国家有关取费标准测算的,在《地方“金财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中有详细介绍。
(3)预备费是按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的百分之十测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