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34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3875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恨歌34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长恨歌34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长恨歌34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长恨歌34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长恨歌34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恨歌34课时教案.docx

《长恨歌34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恨歌34课时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恨歌34课时教案.docx

长恨歌34课时教案

章节及课题

二十八、

(2)长恨歌(3-4课时)

时数与日期

两课时 

班级:

特招班

时间:

(一)(七)

目的要求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4、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5`熟读成诵《长恨歌》

重点难点

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品味作者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过程

方法与手段

组织教学

1分钟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学习委员点名并

学习委员点名并记入日志。

检查复习

3分钟

让学生介绍白居易

找几名学生回答

 

新课教学

41分钟

 

第三课时

翻译课文

41分钟

 

 

新课教学

44分钟

 

 

13分钟

 

15分钟

 

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当年梨园的弟子,个个新添了白发;

后妃宫中的女官,红颜退尽人衰老。

夜间殿堂流萤飞,思想消沉心茫然;

终夜思念睡不着,挑尽了孤灯心草。

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

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冷冰冰的鸳鸯瓦,霜花覆盖了几重;

寒刺刺的翡翠被,谁与皇上来共用?

生离死别远悠悠,至今已经过一年;

美人魂魄在何方,为啥不曾来入梦?

四川有个名道士,正到长安来做客;

能用虔诚的道术,招引贵妃的魂魄。

辗转相思好伤神,叫人对王表同情;

就叫方士去努力,专意殷勤去找寻。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

升天入地去寻求,天堂地府找个遍。

找遍了整个碧空,找遍了整个黄泉;

天茫茫来地苍苍,找遍天地没看见。

忽然听说东海上,有座仙山蓬莱山;

仙山耸立在云端,云来雾去缥渺间。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

天仙神女多无数,个个绰约又多姿。

万千娇美仙女中,有个芳名叫太真;

肌肤如雪貌似花,仿佛是要找的人。

方士在金阙西厢,叩开白玉的大门;

他托咐侍女小玉,叫双成通报一声。

猛然听到通报说:

唐朝天子来使者;

九华帐里太真仙,酣梦之中受震惊。

推开睡枕揽外衣,匆忙起床乱徘徊;

珍珠廉子金银屏,一路层层都敞开。

乌去发髯半偏着,看来刚刚才睡醒;

花冠不整都不顾,匆匆跑到堂下来。

轻风吹拂扬衣袖,步履轻轻飘飘举;

好象当年在宫中,跳起霓裳羽衣舞。

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纵横四处洒;

活象春天新雨后,一枝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

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情,年深月久已断绝;

蓬莱宫中度时日,仙境幽幽万古长。

回头俯身向下看,滚滚黄尘罩人间;

只见尘雾一层层,京都长安看不见。

只有寄去定情物,表表我深情一往;

钿盒金钗寄你去,或许能慰藉君王;

金钗儿我留一半,钿合儿我留一扇;

擘金钗来分钿盒,一人一半各收藏。

但愿我们两颗心,有如钗钿一样坚;

不管天上或人间,终有一日会相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

寄语之中有誓词,唯有他俩心里知。

当年七月七日夜,我俩相会长生殿;

夜半无人两私语,双双对天立誓言:

在天上,我们愿作比翼齐飞鹣鹣鸟;

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

即使是天长地久,总会有终了之时;

唯有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第四课时

一、创作背景

 

16分钟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

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

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二、解题

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

谁恨?

恨什么?

为什么恨?

⑴、《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是本诗情感的核心。

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

李隆基和杨贵妃,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

⑵、恨的含义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

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

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

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而遗憾、惋惜。

诗人、读者不仅为爱情悲剧而恨,还对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

总结: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三、划分层次

行文线索:

重色--寻色--迷色--失色--思色--访色--盟誓

第一部分:

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第二部分:

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第三部分:

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第四部分:

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

作业布置

1分钟

 

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长恨歌

课后评注

本节课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上课表现积极主动。

本节课课为《长恨歌》的第三和第四课时,主要立足于引导学生学在翻译诗歌的基础上掌握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并掌握本诗的情感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