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导学案+练习题.docx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导学案+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导学案+练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导学案+练习题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及少数民族如何跨入社会主义
2.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意义
3.了解民族工作的成就
【学习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学习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由来及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的地方实行。
2.
(1)1949年《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制度;
(2)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
(3)年,《》颁布实施。
3.全国已建立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维护、巩固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迈进了社会。
6.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保护与发展。
7.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
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二、合作探究
想一想,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练习巩固
1.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是()
A.民族团结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沟通D.发展民族经济
2.各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A.祖国大陆统一B.设置自治政府
C.在国家统一
领导下D.民族团结
3.我国设置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共有()
A.4个B.5个C.6个D.7个
4.“雪山啊闪银光,雅鲁藏布江翻波浪;驱散乌云见太阳,幸福的歌儿传四方。
”这首藏族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
“驱散乌云见太阳”是指( )
A.西藏的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D.新中国的成立
5.什么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
A.科教兴国B.西部大开发C.人才强国 D.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6.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7.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重大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聚居区域自治2.
(1)基本政治
(2)宪法(3)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3.54.民族团结祖国统一5.民主改革社会主义6.经济文化7.西部大开发
2、
(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境内各民族逐步汇合成了中华民族,并且这些民族应该是平等对待的。
(2)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
(3)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只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可以针对不同的区域特点,制定不同的区域政策。
3、1.B2.C3.B4.A5.B
6.派出大批人员。
还通过技术、资金、物资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按照自愿的原则,帮助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7.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族大团结》同步练习
◆基础题
一、选择题
1.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包括()
①民族团结②民族平等③民族区域自治④各民族共同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见下图中的西藏农奴,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农奴主可以把农奴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随意支配,可以买卖、转让、赠送、抵债和交换。
这种状况得到彻底的改变是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B.西藏和平解放时C.20世纪60年代初期D.改革开放后
3.据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人口共35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他们分布的地区则占全国总面积的60%。
为此,国家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是()
A.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保障制度
4.有一个干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最后因公殉职。
他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
上联是“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是“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这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他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他是()
A.王大珩B.杨利伟C.邓稼先D.孔繁森
5.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的是()
A.山西B.甘肃C.新疆D.辽宁
◆能力题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民族政策,迅速打开了民族工作的局面,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
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共同发展B.民族区域自治C.民族平等D.民族团结
2.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A.朋友遍天下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C.科教兴国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3.阅读下图,导致这一时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总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②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③改革开放的推动④“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D.“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是()
A.设立民族自治机关B.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C.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D.服从国家统一领导
二、材料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
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
结合材料说出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意义。
(2)如今我国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21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
(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不少于两条)
◆提升题
一、选择题
1.既保证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制度是()
A.民族团结,共同发展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设置民族自治区D.开发民族经济
2.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
和睦共处的秘诀在于()
A.各民族在地区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
B.各民族所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各不相同
C.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
D.相互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3.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
材料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A.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B.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进行了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
4.2017年2月中下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举行了援疆干部人才欢迎会暨培训班,来自江苏省43名援疆干部人才开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
这()
A.反映了我国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B.体现了我国各民族间团结互助的关系
C.表明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方法
D.说明了新疆的发展主要依赖对口支援
5.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
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
A.政教合一的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特别行政区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材料题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学生围绕“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
第一次巨变:
社会形态的改变一一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第二次巨变:
政治形态的改变一一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
第三次巨变:
经济形态的改变一一1978年改革开放,经过30年的努力,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一次巨变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名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为推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请列举其中两项举措。
(4)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和各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分析以上三次巨变,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案和解析
◆基础题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由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原则。
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藏农奴,他们没有人身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民主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广大农奴和奴隶翻身解放,成了国家的主人,土地的主人,也成了自己人身的主人。
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材料关系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有一个干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最后因公殉职”、“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年,孔繁森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参与援藏工作。
在工作期间,孔繁森在50岁时,以身殉职。
人们称他为“领导干部的楷模,D项符合题意;王大珩和邓稼先是科学家,杨利伟是当今健在的航天员;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
因此,题干中的四个省级行政区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是新疆。
故选C。
◆能力题
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B。
2.【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纪念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人代会”,“青藏铁路开通”,“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教育问题考察报告”,由此可知,是与少数民族相关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我国民族大团结,民族融合相处,共同繁荣;反映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是外交;选项C科教;选项D祖国统一问题,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53年—2010年我国少数民族地区GDP总量不断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发布,民族区域自治开始全面推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发展;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1999年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再次得到发展;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而选项④“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与题意无关;.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民族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民族自治区和自治机关。
因此,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前提是服从国家统一领导,故选D。
二、材料题
6.【答案】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意义: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西部大开发战略。
(3)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
(符合题意,写出两条或两条以上建议,表述准确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它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其意义是:
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如今我国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21世纪初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3)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应该:
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
(符合题意,写出两条或两条以上建议,表述准确即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民族大团结。
新中国以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保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提升题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政策,这一制度既保证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统一的制度,所以答案选B。
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相互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这是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秘诀,ABC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21倍”可知,这些数字直接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民族大团结。
新中国以来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原因。
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援疆工作的开启,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援助新疆的有效机制,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并且下大力气帮助新疆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问题,因此题干材料体现了我国各民族间团结互助的关系,故选B。
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是解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
二、材料题
6.【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建设、抽调内地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
(其他符合题意也可)
(4)民族团结是中国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
【解析】
(1)依据材料关键信息“社会形态的改变一一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一次巨变的标志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依据材料所给信息“政治形态的改变一一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名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依据材料所给信息“经济形态的改变一一1978年改革开放,经过30年的努力,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推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我国政府采取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青藏铁路建设、抽调内地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搞好民族关系,高度重视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中国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