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民企主体作用 提高对内联接层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3519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化民企主体作用 提高对内联接层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强化民企主体作用 提高对内联接层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强化民企主体作用 提高对内联接层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强化民企主体作用 提高对内联接层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强化民企主体作用 提高对内联接层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化民企主体作用 提高对内联接层次.docx

《强化民企主体作用 提高对内联接层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化民企主体作用 提高对内联接层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化民企主体作用 提高对内联接层次.docx

强化民企主体作用提高对内联接层次

强化民企主体作用   提高对内联接层次

中共泉州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民营企业是泉州市发展经济的主力军,也是泉州市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构建“三条战略通道”重大部署的主体。

拓宽对内联接通道是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的重要一环。

深入探讨泉州市进一步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主体作用,拓宽对内联接通道,提高内联层次的途径和措施,对于增强泉州市经济发展后劲,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于近期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特点与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据泉州的具体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线,致力推动民营企业的崛起和迅速壮大,使之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泉州市以“五分天下有其四”而著称。

众多的民营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走出泉州,北上南下,东扩西拓,千方百计找资金、找资源、找人才、找技术、找市场,在对内联接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推动了泉州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和成效:

  1、起步早。

泉州市民营企业从一诞生就被排斥于“原料计划供应、产品计划营销”的体制之外,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一起步就走上了“市场——技术——原料”之路,依靠企业供销人员走南闯北,自己采购原料,自行推销产品。

于是,以单体企业和物流为主要特征的对内联接同时率先得以卓有成效地运作。

至20世纪90年代初,全市民营企业就拥有50万供销大军,并在全国各地遍布代理处、办事处、专卖店、专柜,推销泉州市民营企业的服装鞋革、陶瓷建材、汽车配件、水暖器材、工艺石雕、工艺陶瓷、茶叶等产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壮大,组团办展、内联办厂、产学研合作和虚拟经营、电子商务等较高层次的对内联接,也分别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先人一步地运作起来。

例如,早在1990年,全市就创办跨省市、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横向联合企业800多家。

  2、范围广。

一是内联地域广。

民营企业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

全市民营企业在北京、上海、重庆以及东北、西南、西北等省市设立的代理处、专卖店、专柜、办事处以及内联企业等数以万计。

仅石狮市斯特兰、盖奇等7家服装企业就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区域性总代理1500多处。

专卖店2500多间,专柜490个,办事处300多个。

南安市民营企业家在上海兴办的企业有500多家,在深圳则有近千家。

水头、丰州等镇的民营企业投资在西部的资金达1亿元,参与开发西部矿山300多个。

全国各地的人才、资金、技术,也纷纷来到泉州这片创业热土,与众多民营企业联手开创一片新天地。

二是合作领域广。

合作领域遍及基础工业、基础设施、高科技产业、新产品开发、资源开发利用、房地产及商贸基地建设、旅游服务业等。

  3、形式多。

泉州市民营企业内联形式已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格局。

一是从过去单一的采购原料、推销产品的物流,拓展到技术、人才、资本、管理、现代营销联营和创办企业的合作,拓宽对内联接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既有“请进来”,也有“走出去”。

例如,原晋江凤竹针织漂染厂于1998年就引进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的技术,合作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合作项目为针织漂染,内联合作使“凤竹”从原来只有30万元资本的小企业发展成现在拥有几个亿资产的集团公司。

惠安县达利饼干厂在省外投资2亿元,分别在成都、济南、武汉三地创办分厂,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与较完备的战略性营销布点。

三是既有“单体式”,又有“组团式”。

许多民营企业都在全国各地设有自己的办事处或代理点、专卖店、专柜,推销企业产品;同时,也经常有众多的民营企业联手在大中城市举办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展示和推销产品。

四是虚拟经营这一现代经济的产物正逐渐成为泉州民营企业内联合作的新形式。

例如,惠安县恒惠、正亿、隆盛等3家企业,依托李宁牌鞋业的品牌,替其加工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泉州市2000年启动“万家企业上网工程”以来,已有1.6万多家民营企业、3万多种产品在该网拓展市场。

举办三届泉州名优特新产品网上博览会和首届中国企业网络营销合作洽谈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至2002年5月第三届网博会网上上网访问量达7万多人次,有180家企业获得246份咨询函,84家企业获得意向订单。

  4、措施实。

泉州市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在拓宽对内联接通道中显示出其重要作用,主要得益于“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商会促动、亲朋带动、院校联动”等五方齐动。

为了推动对内联接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泉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出台鼓励发展对内经济联合的优惠政策。

如1992年出台《关于鼓励发展对内经济联合的若干规定》,199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横向经济联合的意见》。

各县(区、市、管委会)也因地制宜地出台各自的内联优惠政策。

在开拓市场方面,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实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组织民营企业成功举办全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全国鞋革博览会、全国食品交易会、福建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等大型展销会,创建南安建材、晋江食品、石狮服装等专业市场,到外地举办多场展销会,推销泉州产品。

积极为民营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牵线搭桥,组织开展“企业找科技”活动,已有一些科技型民营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科技经济合作关系。

目前,全市商会会员中有民营企业会员10739家,占会员总数的91%,全市拥有各类基层组织145个。

全市实现县县有工商联组织,镇级商会58个,同业公会54个,建立和联系异地泉籍商会23个。

通过商会、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组织服务会员企业,反馈市场信息,开拓对内联接通道,变“一家一户闯天下”为“依托组织打天下”。

  5、效果好。

泉州市民营企业在拓宽对内联接通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仅“九五”期间,全市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签订经济技术协作项目590个,投资总额61.25亿元,引进外地资金27.38亿元;到沈阳、重庆、西安等地举办侨乡商品展销和经贸洽谈会,累计签订销售合同额28.92亿元,完成商品零售额1694万元,新增销售网点250个,达成经济协作项目113个,投资贸易额23.96亿元,引进人才5530人(意向)。

另外,民营企业在对口支援、移民安置和友城往来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问题与对策

  虽然泉州市民营企业在对内联接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其在对内联接中的作用发挥得还很不理想,与省、市委的要求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数民营企业自身素质不高,凝聚力不强,内联层次较低;对内联接的力量分散,自发性、盲目性、随意性大;本地投资环境欠佳,致使要素流向不尽合理,“走出去多,引进来少”;民营企业投资领域受限,对内联接的通道时有不畅;拖欠货款、三角债、假冒伪劣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诚信问题在全国各地仍较普遍地存在,影响民营企业对内联接的实效等等。

因此,要进一步发挥好民营企业在拓宽对内联接通道中的主体作用,必须从解决上述问题出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以下工作:

  1、把握一个重点。

泉州市民营企业在拓宽对内联接通道中要把重点放在立足原有的基础提高内联层次。

这就需要根据新形势,从大范围比较中找出泉州市民营经济与国内合作区域的各自优势和特色,找准定位和结合点,实现优势互补、强强合作。

虽然,泉州市民营企业的某些优势已逐步弱化,但在一些方面仍具有比较优势,如泉州市民营企业主爱拼敢赢、天性善贾的人文优势;民营企业灵活自主的机制优势;外向化、配套化、区域化的产业优势;泉州市地处闽东南沿海,北承长江三角洲。

南接珠江三角洲,东临台澎金马的区位优势;侨胞众多的海外优势,等等。

而在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区中,北京在创业动力、创新服务和科技实力上的优势明显,深圳在资金、人力资源、国际化水平和高技术制造业优势突出,上海在科研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的发展较快,与泉州产业有很大的互补性。

新形势下,泉州市民营企业要提高内联的层次,就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三大经济区域的分工合作。

一些基础好、档次较高的民营企业要主动靠上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找准合作的结合点,全方位加强与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的技经贸合作,甘当配角。

主动承接三地的资金、智力、技术、品牌、信息等要素的辐射,强筋壮骨,开拓市场,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

此外,要继续巩固和发展与全国各大中城市、边境和西部地区的内联工作,使不同档次的民营企业在全方位的内联中找到提高内联层次的目标和位置。

  2、打造两个环境。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对内连接的重要因素。

要增强民营企业内联的吸引力,必须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

软环境方面,要进一步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扩大内联的政策,在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投资领域、改革投融资制度等方面下功夫;启动“诚信泉州”工程,努力建设企业信用体系,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塑造泉州民营企业良好的信用形象;深化审批审核制度改革,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建立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失职追究和执法责任等基本制度,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投资软环境。

硬环境方面,要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工业园区的档次,创造宜人的投资居住环境。

一是要按照“发展大泉州经济”、“建设大泉州城市”的战略部署,做好区域内公路、航道、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的协调与衔接,努力构建区域大交通;二是认真解决民营企业工业用地问题,盘活土地,提升品位,高起点、大手笔建设工业园区,为民营企业内联提供载体;三是进一步增强区域综合性和专业性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满足民营企业对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的需求;四是共同加强区域生态环境治理,降低地区经济发展成本,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3、推进三个创新。

民营企业在对内联接中,要致力把自己做大、做强,提高吸引力、辐射力和竞争力,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才能在对内联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方面,必须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加大创新力度,增创新优势;另一方面,要善于在内联中借助发达地区的人才、技术、管理、信息、资金等优势,推动泉州市民营企业的三大创新。

制度创新:

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乡村集体企业的甄别、改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规范力度,鼓励上规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管理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泉州市实际,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理念,改变民营企业落后管理模式,继续推进质量体系认证和名牌战略工作,建立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

技术创新:

通过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的合作,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同时发挥中小民营企业小而精、小而专的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优化升级,增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内和外的关系。

对内联接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又带动了对内联接。

两者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由于泉州市是著名的侨乡,外向型经济发达,因此在一些人头脑中,存在着重对外开放轻对内开放、重外资轻内资的缺乏全局的观念,影响了对内联系和合作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打好“侨”牌。

利用侨资侨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泉州民营经济起飞的关键,但并不能因此忽视“内”的因素,尤其是泉州市市场腹地狭小,技术、人才等要素匾乏,民营企业生产要素供给、产品的销售都有赖于内地的大力支持。

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必须改变观念,坚持内外并重、内外并举,充分发挥泉州市侨台优势和对外开放的“窗口”优势,加大对内开放和对内招商力度,开展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的招商引资和招贤引智;重点做好国内外资和泉资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招商引资工作。

实现以外引内、联内引外、内外互动。

二是处理好“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对内联接,加强双边经贸往来,应是有来有往的。

但近年来泉州市在对内联接中“走出去的多、引进来的少”,有的县市甚至出现多年“只出不进”的现象。

而且,在包括上海、江苏等许多内地省市的优惠招商政策的吸引下,泉州市资本外流、企业外迁现象有所加剧。

从内在因素分析,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泉州投资环境的不足。

因此,必须努力主攻薄弱环节补后劲,增强“引进来”的吸引力,做到有进有出,避免只出不进。

三是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

目前,泉州一些地方和企业由于急功近利和投资环境凝聚力不强,在引资中往往只求数量,不重质量,难以真正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选择项目,导致了产业调整规划成为空话。

而且一些污染项目的引进,不仅恶化了当地生产、生活环境,也给今后的招商引资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必须把眼光放长远些,在对内招商引资中,坚持以我为主、宁缺毋滥,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优化产业结构原则和导向,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避免引进高耗能、重污染项目,努力杜绝以牺牲长远的生态效益换取一时的经济效益的现象发生。

四是处理好商贸与办企的关系。

从目前民营企业对内联接的项目看,经商设点的多、创办企业的少,特别是创办紧密型企业集团的更少。

这一现象反映出对内联接的层次不高、领域不宽。

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中国入世、内外资企业待遇平等、民营企业投资领域扩大的有利时机,引导、支持和鼓励有实力、有拳头产品、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和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加大与内地大企业、大财团的紧密合作,创办紧密型经济实体。

同时,鼓励内地企业来泉投资参与工业园区和专业市场建设,进行农业产业化开发等。

  5、提升“五方齐动”。

为了加强民营企业对内连接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升“五方齐动”的层次。

  “政府推动”:

政府要加大内联推动力度,一要搭好政策平台,清理政策障碍,建立信息交流和协商合作制度,完善区域协作机制,促进各方共同发展。

二要搭好经贸平台,加快培育石狮服装、晋江鞋业、南安建材、惠安石雕、安溪茶叶、德化瓷器等综合性和专业性市场;积极培育产权、资本、技术、人才、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政府牵头举办各种大型展销会、博览会,树立“一县为主各方配合、一个舞台大家唱戏”观念,形成市场开拓合力。

三要搭好虚拟平台,大力推行新型营销方式、引导发展无形市场、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

  “商会促动”:

要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产业组织的协调组织作用,争取在开拓国内大中城市市场、设立泉州产品专业市场上有新的突破,健全面、点、店相结合的营销网络,提高泉州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亲朋带动”: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改变随意性和从众性,加强内联项目可行性的论证,提高准确性和成功率;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家和供销人员发挥“领头羊”效应,带头开拓和占领新的国内市场,带头回乡创办企业。

  “企业主动”:

鼓励和引导企业更加主动的“走出去”、“引进来”。

要进一步巩固和开拓内地市场,主动参加国内各种大型展销会、博览会,创办各种经济实体;同时,通过“走出去”,认识新朋友,引进新项目。

  “院校联动”:

把招商引资和招贤引智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产、学、研”合作向紧密型层次发展,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急需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管理的专门人才,实现民营企业人才队伍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注意引进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创传统产业新优势。

            课题负责:

吴家洋 郭宝琛

              课题组成员:

许振煌 黄春辉

            执   笔:

郭宝琛 许振煌 黄春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