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主动学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630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主动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让学生主动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让学生主动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让学生主动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让学生主动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让学生主动学习.docx

《让学生主动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学生主动学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学生主动学习.docx

让学生主动学习

让学生主动学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孙志岗

1.引言

哈工大的教学有两大优势:

1)学生聪明,且认可“好好学习”是正确的;

2)教师专业能力强,且认为在教学工作上决不能“误人子弟”。

有这两大优势,我们的教学应该是无往不利的。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多数师生身上完全体现不出这两个优势:

1)学生平时逃课,作业抄袭,考试突击;

2)教师教学中只求平稳,不求突破。

比如,曾见到学生在网上这么说:

“……我觉得工大学生不学习,松散的程度已经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

简而言之,我们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养成了依靠老师的习惯,在老师的监管、帮扶下能很好地学习;我们的教师不可能像中小学老师那样地全心投入教学,因此学生就寻求取得高分的“捷径”,表现得很不努力;学生不努力,老师灰心,对教学投入就更少;教师投入更少,学生就更松散,恶性循环形成。

要打破这个循环,貌似只有两个途径:

一、让学生能在无监管的情况下主动学习;二、让教师向教学投入更多精力。

第二个途径需要学校在方针、政策上的指引,普通教师难以靠个人力量解决。

但经过7年多的不断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多门课程中成功创建了“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取得了惊人的教学效果,得到学生极大的认可。

本文将介绍这些思想、方法,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它们,以及达到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应。

2.累加式考试是主动学习的基础

自从开始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以来,我就始终采用累加式考试的方式。

在最近7年,期末考试以外的成绩项之和占总成绩的比例从未低于50%。

因此,对累加式考试的优点与缺点,都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

如果没有累加式考试做为基础,是很难让学生在平时进行主动学习的。

2.1.累加式考试的效果

就教学效果而言,累加式考试是远远好过“授课+期末考试”这种传统形式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平时作业的教学效果远远好过课堂授课。

图1所示的“学习金字塔”是美国国家培训实验室的研究结果。

课堂授课能采取的教学手段趋向于金字塔顶端,也就是学习留存率低的那一端,而平时作业则趋向于金字塔底端。

我们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学生普遍反映在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中获得的,远远多于课堂。

都获得了什么呢?

除了知识,还有很多:

1.综合能力的提升

完成一个大作业的过程就像完成一个小型科研项目,对综合能力的锻炼是无需置疑的。

2.

自信心与成就感

在征服很有挑战的作业题目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痛苦与郁闷,但完成的一瞬间,学生会获得空前的成就感,以及今后挑战其它难题的信心。

3.对专业的兴趣或明确的“没兴趣”

我们学生在高考报志愿时对专业的选择多少是有些盲目的,这导致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而表示有兴趣的也未必是“真兴趣”。

只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建立真正的兴趣。

做大作业的过程是相当好的了解专业的过程,比干啃书本好上百倍。

完成作业的成就感可以放大学生的兴趣,而失败的结果可以让学生更冷静地思考自己未来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仅摘录几条学生在本学期《操作系统》结课时的感受:

“……也许以后还会再想念这让人又爱又恨的操作系统实验吧……实验带给我们的,也许是另一个开始,态度啊,兴趣啊,乃至厌恶。

“每周在电脑前憋10个小时把实验做完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之后就会发现痛苦之后的充实,对于知识了然于胸的感触。

“想到这是最后一个实验了。

不禁有点落寞”

“对于令人“惶惶不可终日”的操作系统实验居然还有点留恋,虽然每次做的时候都觉得很烦,但是我认为在做实验中可以学到平时由于懒惰而不想学的东西”

“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态成长了多少,自己拿到一个问题会不会有自己的想法,面对再复杂的东西会不会心生恐惧。

“不得不说这个实验抢夺了好多哥们的游戏时间~当然完成实验的成就感也许是游戏不能比拟的。

“深切感到自己成长的感觉,挺幸福的”

“自从高考完后,很少再看见大家像现在这样在一起讨论问题,过程虽然是纠结的,不过做完之后的爽快感也是灰常有爱的!

2.2.累加式考试的问题和对策

在实施累加式考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过很多棘手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几乎可以彻底毁掉这种教学方法。

幸运的是,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2.2.1.教师工作量增加的问题和对策

作业的设计、布置、指导、收缴、批改、统计和存档,整个过程对精力的消耗是惊人的。

如果精力投入不够,就很难把这个过程高质量完成。

而且,并不是过程中的所有活动都是有创造性的,有些只是单纯消耗时间的体力活。

如果能有办法帮助教师完成一些琐碎的工作,把更多精力放在创造性的工作上,那无论对教学工作还是教师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先谈作业的设计问题。

作业设计是最重要的,题目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培养效果。

作业设计也很考验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而且很难一次设计就到位,总要不停修正。

如果想省力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拿来主义”。

国外很多大学都把课程作业、project等直接放在网上,随便搜搜就能找到很多。

一般只要给课程负责人去封信咨询一下,就能获得使用权。

这些作业,尤其是project一般都很成熟了,翻译过来就能用。

到课程结束时,告诉学生他们做的作业是某某名校的,能相当程度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不管是“拿来”,还是改进,或者完全自主设计,要特别留意控制作业的难度。

作业太简单,达不到锻炼的目标,而且学生还不愿做(有些不可思议,但真的是这样);作业太难,会严重打击学生的信心。

我认为合理的难度是让80%左右的学生在一番痛苦探索后能拿到满分。

但这个难度点不很容易找,尤其在我们教师普遍低估学生能力的情况下。

在刚开始承担《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的时候,我非常激进地把实验难度提升了一个档次,当时很多老师替我提心吊胆。

原因很简单,以前简单的实验学生都做不好或不好好做,难的肯定更吃不消。

但实际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做得都很好。

后来我逐年增加难度,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在我最后一次承担此课时,我认为我已经找到最合适的难度点了。

但接过此课的车万翔老师又将难度大幅提高,还是没遇到任何问题。

所以,难度是可以超乎我们想象地高的,哪怕这难度让研究生、助教、甚至任课教师都害怕。

后来我承担《操作系统》课,一开始就和李治军老师一起设计了一套超高难度的实验。

难到什么程度呢?

我俩一起商量着做,也消耗了相当多的时间才做完。

找了几名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来测试,他们连入手点都找不到,直接跑路了。

但这样的实验我们还是用了,结果很惊人,远超50%的同学能拿到接近满分。

总结第一年的经验,我们在第二年做出调整,降低了难度,修补了不合理的地方,立刻得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在第三年,实验基本就是完全沿袭第二年的样子,基本没再在实验设计上付出精力。

一个比较不符合科学规律的情况是,假设80%的人可以接近满分,那么剩下的20%中的多数学生是不及格的,甚至是0分。

也就是说平时成绩不像期末考试那么正态分布,而是两极分化很严重。

对此,我们的经验是作业及格的要求必须很低,也就是让学生不需要付出太多辛苦就能拿到及格的分数,甚至不惜白送分。

这样让每个人至少都能先上手做点什么,轻松及格了,进而他会想再多做一点儿是不是就能再多得点儿分,如此这样,逐级勾引他升级,而不是一下子就吓得他干脆放弃。

平时不及格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期末也不复习了,对课程完全放弃,非常不好。

采用这种策略后,在大一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中,只有不到5%的学生平时不及格,在大三的《操作系统》中大约10%左右。

这些同学基本心思已经都不放在专业学习上了。

作业设计是一次投资长久受益,日后就算要变,往往也只是小调整,精力消耗不大。

但作业的指导、收缴、批改、统计、提交到教务处和归档是必须年年做的,而除了指导和批改以外,其它的都是体力活,对教学效果没啥直接帮助。

因此,我们设计了一套相当偷懒的做法,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使用网站进行整个作业过程的管理,所有活动都在网上进行,这样不仅免去了纸质作业的诸多不便,而且成绩统计、提交和打包归档等事情都由程序自动做好,教师点几下鼠标就行了,轻松惬意。

对作业的批改,我们首推“自动评分”,这样能最大地节省人力。

对于选择、判断、计算、匹配这样的客观题,我们的网站能基于教师事先设定的答案,直接评分。

对于主观题,我们也尽量做到“全自动评分”和“半自动评分”。

因为我承担的两门课都是和程序设计相关,所以使用程序自动化测试的方法,使90%以上的C语言实验都能全自动评分。

操作系统实验灵活度高,全自动难以做到,我们就针对每次实验开发专门的评测脚本程序,尽量减少评分教师人工操作的步数,尽量把结果直观呈现,使教师注意力集中在最需要人来品评的地方,省却繁琐步骤。

采用“自动评分”的初衷是节约教师时间,但应用后发现,这种方式最神奇的是可以给学习效果带来质的变化。

以前,学生做作业做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就上交,教师评分后发回,该多少就是多少,学生没有重新做的机会,也懒得去深究。

现在,作业提交后成绩马上由机器给出,并能给出一些错误提示,学生就能立刻修改,再交,再错,再改,直到拿到满分为止。

这样学习效果和成绩都好了许多。

有的学生在得到满分后,甚至会兴奋地大喊:

“再来一道!

”郭萍老师在最近六个学期的C语言教学中,没采用自动评分的前四个学期平均分最高为75.3,后两个学期用了自动评分,平均分分别为89.6和86.6,确实发生了质的变化。

各种类型的作业都可以尝试进行自动或半自动评分,这里面有不少科研课题可做。

但不能自动评分的部分工作量仍然不小,单靠任课教师一人来完成仍颇有困难。

此时除了依靠研究生助教,还可以依靠高年级本科生。

根据我们的数次经验,高年级本科生的责任心远高于研究生,而且因为刚刚学过课程,做过这些新设计的作业,所以效果更好。

他们也熟知学生的心理和各种蒙混手段,能对症下药,有奇效!

但人总是有差异,对同样一份作业,不同人给出的分数往往不会相同,就造成了某种不公平(完全自动评分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为解决此问题,我们采用轮转制,让每名评分教师每次作业评定的同学都不一样,整体尽量使一个学期下来,每名教师都能评每名同学一次。

做作业过程中的指导也是一项繁重工作,对此我们的基本原则是“能不指导就不指导”。

看似不负责,但其实是留给学生更多自我探索和讨论的机会,这对锻炼学生的能力颇有帮助。

也许有人会担心缺少指导,学生就做不好作业。

就这个问题,《操作系统》课做过几次实验,两个大班,一个大班在实验过程中不做任何指导,另一个大班在上课时详细讲解实验中的方方面面。

从实验的完成情况看,没有任何差别。

请相信,学生集体的智慧是能攻克任何难关的。

为了鼓励同学之间的讨论,我们在网站上建设论坛,凡是在论坛里提出好的问题、给出好的回答或者写出好的经验总结,就给予加分鼓励。

教师基本不参与讨论,主要靠学生自主,只在很必要的时候纠正一下讨论方向。

这样只要时不时去打打分就行了,很轻松,而且看学生充满青春与智慧的帖子的过程非常享受。

实在没时间,可以找往届学生中论坛上的活跃者来打分,他们的热情很高的。

累加式考试各项分数的统计也是个繁琐、细致的工作。

在我们的网站上,教师只要设定好各项分数的权重和范围,教师在线评分后,学生立刻就能查看到自己的得分和折算过的总分。

到期末时,教师点几下鼠标,所有分数就都完全自动地提交到教务处。

同样,教师点几下鼠标,所有学生提交的作业连同教师的批复等信息,就都被自动整理,压缩成一个文件,供永久保存。

总之,利用网络等先进技术后,教师需要在作业上投入的工作量逐年减少,越来越轻松惬意,而教学效果却能始终保持高水平。

2.2.2.学生抄袭的问题及对策

上一节所描述的所有情况都发生在一个前提下:

学生中的抄袭现象很少。

如果抄袭很严重,那么就算教师在作业中费尽心思,也完全起不到任何效果。

作业抄袭严重不严重,每个留过作业的老师都有感触。

我们的累加式考试之所以效果好,很大程度上要依赖我们对抄袭的对策。

我们的网站能在所有提交上来的作业中自动搜索出所有两两相似的,供任课教师确认是否是抄袭。

整个过程省时省力,配合惩罚策略,效果非凡。

经多年总结,我们制定了一个严格、周密,又不失人情味的抄袭惩罚策略:

1.抄袭被认定后,当次及之前所有的实验成绩记为0分。

2.如果期末考试卷面得到80%以上的分数,则除被认定为抄袭的实验外,所有实验成绩恢复。

3.如果累计有两次抄袭,期末必须得到85%以上的分数,才可恢复实验成绩。

4.如果累计三次抄袭,实验成绩永久0分。

5.每两次被抄袭,相当于一次抄袭,惩罚方法同上。

第一条使得学生越往后越不敢抄,也使曾成功混过抄袭检查的只要被抓住一次就前功尽弃。

但根据实际经验,这样是不能吓住所有学生的。

每年在我们的最后一次实验,都还有铤而走险的。

对于在后几次实验被抓的学生来说,他们算算分,往往会觉得及格希望不大,于是就完全放弃了学习。

所以我们设计了第二条,逼迫他们必须要使劲学习。

很可喜的是,每年被抓过抄袭的学生中,都有超过半数成功恢复了实验成绩(实际操作时,我们都是以70%-75%的期末得分做为恢复成绩的标准,而不是对外公布的85%)。

但这两条不会增加对连续抄袭的惩罚,所以设计了第三和第四条。

而第五条是为了保护学习好的同学,使他们有一个充分的理由回绝别人“借作业”的请求。

我们也试过一次被抄袭就惩罚,但结果太惨烈了,就没再采用。

罚分和恢复分数的功能在我们的网站上也可以很方便地操作。

在《操作系统》课程中,大约10%的学生会放弃实验,10%会至少抄袭一次,10%完全独立完成,20%向前10%的同学学习思路、方法(面对面或网上论坛)然后独立完成,大约一半左右的学生是拿来别人的作业,做大幅修改。

这些数字不都是严格测算出来的,但通过和一些同学交流,大体能知道半数左右的学生还是靠修改来完成作业。

这也算很大进步了,毕竟要想修改得对,至少得先把别人的作业读懂,并提出不同的解法。

但自动抄袭搜索还是存在死角,学生已经开始逐渐琢磨出一些很简便易行的修改方法,在某些情况下确实混过了检查。

另外,它也处理不了一人做多份,或者找校外人帮忙的情况。

所以我们在作业批改的环节中设计了面对面批改的过程,每周实验课教师面对面批改学生上一周的实验,通过询问来判断学生的原创性。

本学期,通过这种方式抓到了三次抄袭。

不过,我们发现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并不是抓漏网之鱼,而是可以有一个机会针对每名同学的完成情况,做个性化的品评和指导,对学生帮助很大,评分也更客观。

但是如果没有高年级本科生帮忙,这项工作是完全做不来的。

无论如何,还有20%的学生放弃或抄袭,他们中不少人对这门课的学习已经是不报信心了。

我们相信每一名青年都有自己的理想与追求,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他们学不好这门课仅仅是因为他们缺少某方面的能力,或者对专业、课程没有兴趣,但只要给他们广阔的、自由的天空,他们一样能成长为优秀的人。

所以,为了鼓励他们,更重要的是不打击他们,我们还额外制订了一个成绩算法,就是对于总成绩不及格的同学,只要期末考试卷面分数得到75%以上,就可以得到总成绩60分。

今年具体操作时,使用的提分线是65%,共有8名同学因此跨过了生死线,它们的卷面平均分是70.00%

在5年的反抄袭生涯中,最让我感慨的是我们的学生。

当几乎所有同事都认为我如此严厉反抄袭必将获得学生报复时,学生却是用极大的拥护来报答我。

就像一位学生说的:

“虽然被反抄袭虐得很惨,……,不过我还是全力支持反抄袭”。

在课程初期,确实经常会有一些反对的声音,甚至会有投诉,但当他们因反抄袭而不懒惰,并看到了自己功力的增加时,他们会坚定地支持教师。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学生。

最后,用一句学生的话做此节结尾:

“从第一次的被判抄袭网络,到后几次的全情投入,到最后的匆匆忙忙,感触颇多。

虽然实验很难,但是做完之后的成就感很爽。

……我想,我会怀念这段OS实验岁月的。

3.交互式的课堂

没有交互的课堂,就是一个被动学习的环境。

但几乎所有在课堂尝试交互的教师都遭遇过无人响应的尴尬。

我们的学生确实不习惯交互,所以我们才更要多交互。

羞涩的中国学生尽管在现实中常常不爱发言,但在网络上却生龙活虎。

也许,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使他们爱上交互式的课堂。

3.1.网络与提问

中国学生在课堂不爱提问。

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没问题,而是做不出把问题问出来的这个动作。

这里有很复杂的社会、文化和习惯等因素,挺难改变,但不是不能克服。

我们在网站上设计了一个叫“热点提问”的功能,它纯为课堂服务。

学生上课时如果产生了任何问题,可以通过手机、笔记本、mp4等可上网的设备发问。

每名同学都可以浏览别人的提问,如果发现自己也感兴趣的问题,可以给该问题投票。

这样到临近下课时,教师就能知道学生都有哪些问题,而且可以知道哪些问题是关心的人比较多的,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回答。

为了进一步打消学生提问前的种种顾虑,我们甚至还设计了“匿名提问”功能。

我们在有无线网的正心楼试用此功能一学期,一共收集到23条提问,23次投票。

得票最高的问题有7票。

挺冷的,这主要因为拥有手持上网终端的学生不多,而仅为一门课携带笔记本又太麻烦,更重要的是正心的无线网非常不稳定。

我们利用网站做了一次投票调查,让学生选择当硬件条件完全满足需求时,会如何对待热点提问。

78.8%的学生选择既会投票也会提问,15.2%的学生选择只投票不提问,6%的学生选择“我会默默注视”。

可见,这会是一个相当有前景的功能。

3.2.网络与预习

很少有学生有预习的习惯。

也许网络可以做一点点改变。

我们针对每次课要学习的核心问题,设计一个投票,提前几天放在网上,让学生选择对此问题的看法。

学生可以根据直觉选,也可以仔细想想再选,还可以看看书然后选。

不管怎样,在他的头脑中一定已经思考过此问题,一定程度上相当于做了预习。

而且,教师可以从投票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基本想法,在授课中能更有针对性。

我们做了一次“是否喜欢课前投票”的投票,结果14.3%选择很喜欢,65.3%选择喜欢,18.4%选择无所谓,没有人选择不喜欢,但有有2%选择很厌恶。

过程中我们学到一个经验,就是在学生提交投票前,不要显示之前的投票结果,因为很多学生说之所以做某个选择,是因为之前选那个的人多。

3.3.网络与回答问题

课堂提问是交互式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所有提过问的教师一定都遭遇过无人响应的尴尬。

我们在网站上设计了“随机点名”的功能,当无人回答时,就随机抽出一个。

它比对着名单选人更有时代气息,学生觉得很有趣。

每当有人被抽到,大家都会哈哈大笑。

而且,这种点名可以更有针对性,比如从某次实验做得最好的人中选,从选择了某个选项的人中选等等。

3.4.网络与复习

复习和课堂教学好像无关?

在没有网络的时候确实这样。

有了网络,可以在线答疑,把一切公开化,不仅可以让教师不必反复讲同样的问题,而且能让“套题”等行为大幅减少。

最重要的是,复习时可以边网络回放教师授课视频边读书复习,效果特别好。

教师授课视频哪里来?

不花一分钱,我们就能自己录制授课视频。

有很多软件都可以将计算机屏幕显示的画面录制为视频,并通过计算机的麦克同步录音。

我推荐TechSmithCamtasia,它有PowerPoint的插件,可以直接在PowerPoint中设置各种录像参数。

它还有简单易用的视频编辑功能,可以快速剪辑、加字幕和压缩录完的视频,然后传到网上,学生就能看了。

用这种方式不仅能方便学生复习,而且,如果愿意,可以制作自己的“开放课程”,让更多人受益,成本却为0。

我一般每次课结束后2-3小时就能将视频上网。

很多学生为了巩固课堂,或者重温上课时没听懂、看清的地方,平时就看。

也有一些没去上课的同学会通过看录像来补课。

如果怕这样会影响课堂上座率,可以将发布时间延后一星期。

3.5.如果教室有了网络

如果教室有了网络,那么教师就不用再用U盘拷贝课件,可以避免病毒、U盘损坏等问题。

如果教室有了网络,那么教师随时可以打开网上的一些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给学生看,不用再花时间下载、整理、拷贝。

如果教室有了网络,那么教师就不用再在教师机安装任何特殊软件,直接远程登录到自己的机器就能做各种演示。

如果教室有了网络,那么学生可以同步打开课件等各种资料,直接在上面做笔记。

如果教室有了网络,那么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提供很多我们预想不到的便利条件,去促进学习。

当国外大学已经给每个课桌装上了网络和电源插座的时候,快让教室里有网络吧!

4.期末考试是学习过程

考试不应该只是一个考查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学习过程。

开卷考试和网络使这个思想得以实现。

4.1.开卷考试

从2004年开始,我承担的所有考试就都是开卷考试。

我认为闭卷考试对学生有一个强烈的心理暗示:

“死记硬背”很重要。

导致学生不去背点儿什么就不敢进考场。

所以,我干脆来个极限逆转,所有考试都开卷。

我体会到的开卷考试的好处是:

1.学生没有了背诵的负担,更能放心且用心地去体会知识内涵,很喜欢;

2.平时学得好的学生,期末几乎不用复习,很潇洒;

3.思维灵活的学生,比机械记忆能力强的“好”学生,更能获得好成绩;

4.考场秩序井然,基本不会有抄袭别人的意图,教师监考轻松;

5.开卷题目发散性强,采分点不死板,更方便教师对分数进行整体把握;

6.就算一个学生平时什么都不学,考场现翻书,也能答上一些。

过程中,还能让他多多少少学到一些东西。

能看到的弊端是:

1.很多学生还是习惯背诵,不习惯灵活;

2.因为一些旧印象,有些学生会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白送分,于是备考不充分;

3.“裸考”或“比基尼考”的,会觉得比闭卷考试舒服,这就让“羽绒服考”的有点儿不舒服;

为了扬长避短,我总结了如下几条经验:

1.考前教育要做好,让学生别按照传统习惯备考;

2.送分题(书上能找到答案的)和分档题(很灵活,考查思维、应用等能力的)的比例,要设计好。

比如,想尽量让所有人都通过,就备足60分的送分题。

不过,迄今为止,无论我多么努力送分,都有交白卷的;

3.送分题尽量要明显。

这样熟练的人,一下子就能在书上找到对应位置(最熟练的人,回答最简单的题,也会忍不住翻书确认,不会很相信自己的记忆力),节约时间去思考分档题;不熟练的人,当然一定会很慢地翻书找答案,这样他就不至于过早交卷;

4.需要誊写的字数宜少不宜多。

这样,熟练的人很快写到要点,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设计;不熟练的人,因为不自信,一定会狂写不已,给自己壮胆,也不会早交卷;

5.题目全是大题最好,这样的题才有思维发挥的空间;选择、填空、名词解释这样机械的题,不仅限制学生的发挥,而且容易勾引学生的抄袭欲;

6.每道题都应该有关联地包含若干个小问题,先是几个送分的,然后由它们引发几个分档的,这样既能避免白卷,又能引导学生答题的方向,使他们不至于从一开始就向错误的方向思考,最后很难得分;

7.2个小时的考试,设5-6道大题为宜;太多,就成为书写速度竞赛,而不是思维竞赛;太少……没试过更少的,不知道会怎样;

8.如果要考5道题,那么就出6道,让学生任选5道,可以减少一些偶然因素带来的影响;

9.公开所有过往考卷,让学生知道开卷考试的题什么样;

10.每年都使用0.5-1道旧题,这样让哪怕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会去看看旧题,学上那么一点点。

等开卷考试久了,学生都习惯了,都善于思考了,就可以回归闭卷了。

但考题依然是开卷的形式和难度,这就达到考试的最高境界了。

4.2.开卷考试命题

开卷考试的题比闭卷要难出得多,尤其是在出闭卷题已经很习惯的情况下。

但感谢互联网,使这件事也能变得非常轻松。

国外大学很多课程有公开所有过往试题的习惯,这些都是超级好的题库。

尽管多数都是闭卷考试题,但题目的发散性相当强。

有一年,我曾经拿来斯坦福大学的闭卷考卷,只挑出不到一半的题,做为期末的开卷试题,学生答得还是天昏地暗。

他们实在太适应死板题目了。

用过几次国外题目后,教师就能积累一些出开卷题的经验,这样原创题的比重可以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