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283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辽宁省锦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

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2、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在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礼

记》的“礼运”篇中,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就是没有私心和阴谋诡计,抢劫偷

盗与乱贼暴徒亦已灭绝,即使夜不闭户也安然无事的“大同之世”。

大同之世的基本特点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即天下乃天下人共同的天下,从而区别

于以世袭制度、“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等为特色的“天下为家”,即某个人及其家族将天下据为

己有的时代。

公天下代表了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

儒家力图通过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的功夫,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其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成就一个道德理想国

——大同之世。

儒士集团天下为公的取向不仅是早期儒家就已揭明的理想,而且是后世儒者进行社会批判

不得不遵循的基本点。

清初黄宗羲正是在与天下为公的理想之世的比较中,对世袭社会中仅仅

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予以了无情的鞭笞。

宋代朱熹据此对家天下时代做出了批评

性反省,他批评唐太宗“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而且认为相比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时代,

世袭社会“其间虽或不无小康,而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间也”。

尽管其言论并未直接包含社会批判的内容,但是我们从张载著名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渠四句”中,依然不难看出一个真正的儒者超越一家一姓

的家天下而“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

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则是“天下为家”,即以维护一家一

姓对天下权力、财富乃至民众的独占和维护一家一姓“永久”的世袭为根本目标。

这就不能不与

儒士集团的理想追求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

而由于儒士集团虽以“道”的化

身自任,但却无位、无势,在实际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根本不是有位、有势的帝王家族及其所

代表的权势集团的对手,其“以道抗势”的行为除了在有限的范围内与程度上纾缓家族专制的暴

虐之外,根本不可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儒者所自我期许的影响和作用。

这就不仅使得

儒家在传统社会中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存在境遇,而且不能不限制儒家思想作用的发挥。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

儒学不仅不是能够为所谓“封建社会”所完全封限的,而且其终极的价值追求包含

了对“家天下”鲜明的批判意识。

因而,儒学不仅不应当随着“家天下”的逝去而消失,而且“家天

下”的被推翻恰恰是为儒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里发挥作用创造了条件。

与中国传统社会相

比,社会主义社会正是一个以“天下为公”为终极理想的社会。

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

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同,但归根结底它们在强调人自我做主而不皈依于外在的上帝、主张在人间

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而不是把希望寄托于上帝之城,体现天下一家的追求等根本的理论关节点

上则表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契合性。

(摘编自李翔海《公天下与家天下》)

高二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在“礼运”篇中的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特点的大同之世就是儒家力图实

现的一个道德理想国。

B.公天下与家天下不同,前者认为天下是天下人共同的天下,后者则主张把天下当作个

人或家族的私有财产。

C.朱熹首倡天下为公的价值取向来对家天下时代做出反省和批评,他的言论体现了一个

真正儒者的情怀。

D.传统社会帝王家族的根本追求与儒士集团的不一样,两者经常发生冲突,儒士集团因

无权势,其思想作用的发挥总是有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黄宗羲把天下为公的取向作为社会评判的标准,通过与理想之世的比较,对世袭社会

的家天下做出了无情的抨击。

B.古代儒者常以“道”的化身自居,在与权势集团的斗争中总能体现出超越家天下而“以天

下为己任”的胸襟与气度。

C.儒士集团“以道抗势”的行为虽然不能对现实的社会人生真正发挥所期许的影响,但在

一定范围内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D.儒学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能被完全封限的,在家天下逝去的当今社会,更有条件为它

发挥作用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终极关怀”是实现公天下,采取的途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境。

B.那些不认同家天下观点的后世儒者,对仅仅立足于自己一家一姓之私利的君主进行社

会批判时,都会遵循儒家天下为公的理想。

C.由于“以道抗势”的行为不可能对家天下的社会真正发挥影响,儒家在传统社会中的处

境尴尬,其思想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限制。

D.共产主义与中国古代的大同之世都主张人自我做主,二者殊途同归,只要完全遵循二

者理论上的契合,就能在人间建立理想的社会形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

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

谒。

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

从下滁州,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

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

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

有以事力

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

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

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

书。

前后自将征讨,皆命居守,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转调兵饷无乏。

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

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

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

太祖初渡江,

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

“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

”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遂命与

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

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与中丞刘

基争法而訽。

基不自安,请告归。

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

四年以疾致仕,赐临濠地若

干顷。

丞相胡惟庸初为宁国知县,以善长荐,擢太常少卿,后为丞相,因相往来。

而善长弟存义

子佑,惟庸从女婿也。

十三年,惟庸谋反伏诛,坐党死者甚众,善长如故。

又五年,善长年已

七十有七,耄不检下。

十八年,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

高二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史交章劾善长而善长奴卢仲谦等,亦告善长与惟庸通赂遗,交私语。

狱具,谓善长元勋国戚,

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

会有言星变,其占当移大臣。

遂并其妻女弟侄家

口七十余人诛之。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B.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C.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D.有人告存义父子实惟庸党者/诏免死/安置崇明/善长不谢/帝衔之御史/交章劾善长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里中:

“里”为古代居民组织,有“五邻为里”之说。

“里中”指同里的人,也指家中。

文中

为后者意。

B.茶法:

古代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对茶叶买卖实行征税。

明代茶法征收办法在元代基础上

斟酌改订。

C.连坐:

旧时一人犯法,其家属亲友邻里等连带受罚。

李善长全家就因胡惟庸谋逆之罪而

连坐被诛。

D.中丞:

官名,即御史中丞,是言官之首。

因居殿中而得名。

明初沿用旧制,太祖就曾封

刘基为中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善长全力辅佐太祖,深得信任。

李善长曾跟从太祖攻下滁州,担任参谋,参预机密事

务的谋划,主管军队的粮饷供应。

B.李善长熟悉典章制度。

他裁定决断各种事务都非常明快流畅,又娴于辞令。

太祖要招纳

人才,常常命他书写文告书信。

C.李善长多次修订法度。

他提出对盐实行专卖,立茶法,恢复制钱法,请求删去除犯大逆

罪的连坐处罚,太祖让他裁定后公示。

D.李善长外表宽和,内心褊狭刻薄。

参议李饮冰等稍有越权,李善长立即上奏罢黜他们。

刘基也因与其发生争执而请假回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

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

(5分)

(2)狱具,谓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8~9题。

江城子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

爱吾庐,惬幽居。

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

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

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

月边渔,雨边锄。

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

谁唤九原摩诘②起,凭画作、

倦游③图。

【注】①段成己,金末正大间进士,曾任宜阳主簿。

金亡,与兄避居龙门山。

兄殁后,闭门读

书,近四十年。

元世祖忽必烈降诏征为平阳府儒学提举,坚拒不赴。

②九原,指墓地;摩诘,

唐王维字摩诘。

③游:

即宦游,外出做官。

8.上片写景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5分)

答: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高二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通过动作描写展现曹操能文能武、气概豪迈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2)杜甫《春望》中“,”两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氛围,表现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3)李商隐的《锦瑟》中化典入诗,借南海鲛人的故事形容自己流泪的情态,再借“蓝田玉烟”

描绘对往日生活的追忆的两句是: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

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药碾子

刘群华

一个药碾子,是悬壶之人必须修炼的禅道。

药碾子靠碾轮在碾槽里不断滚动而把中药碾成粉末,中间宽敞,两头收紧,像驮着岁月的

小船,行走于悬壶的湍急河流。

我的药碾子是师父送的,他见我性躁,嘱我多多碾药,能修养心性。

如今铁铸的药碾子好

几年没用了,蒙了厚厚一层灰。

一看它落魄的样子,我就觉得心被狠狠揪了一把,它如被我抛

弃的一个好友,在时光里颠沛流离。

当年,我在师父的惠风医馆学艺。

在城东一角,一条苍老偏僻的巷子里,有个粗糙的木门

铺子,几根木柱支撑着,但厅堂宽阔,几个中药柜子泛着陈黄色漆的光亮,透出浓郁的中药芳

香。

药碾子搁在大堂一侧,默默看着络绎不绝的求诊者。

我每天看药熬药,晚上听师父讲读《内经》。

有时医馆很忙,师兄腾不出手,师父便喊我

去碾药。

初上手时,我面对沉重的药碾一片茫然,碾轮在我面前更显笨重难使。

我甚至不会用

双脚滚动轮子,只能用双手握住轮子柄,不断滚动。

一天下来,一手血泡,有的还磨破了皮,

出血了,痛得我钻心流泪。

师父就点起一盏油灯,拿出一根缝衣针,针鼻子上穿条青棉线,沾

上桐油在油灯上点燃,线就如一道火焰顺着缝衣针刺过我的血泡。

血泡瘪了,师父说:

“桐油

祛风退火,很快会好。

如此历练再三,我慢慢掌握了窍门,终于能够稳妥而有效率地碾药了。

我坐在木椅上双脚

滚动着铁碾轮,咔嚓咔嚓地碾着干枯僵硬的中药,仿佛一曲重复的粗犷山歌,盘旋于青瓦白墙

之间。

中药被往返碾磨,然后过筛,细末另装,粗末再碾,直至药碾如泥。

这种药泥大概有两

种去处,一种混蜂蜜做中药丸子,一种和油脂做外敷膏药。

中药丸子可大可小,小如绿豆即可,

大如梧桐亦行。

而外敷的膏药则深如夜色,青黛之中,还有几丝像桔黄的灯光,贴在患处,人

温暖,心透亮。

碾药是辛苦的活儿,夏天怕热,冬天怕冻。

冬天碾药,屋里头必烧一膛红彤形的炭火,然

后兀自滚动着碾轮,咔嚓咔嚓,孤独地响。

碾药除了气候的冷暖,还有人的疲惫和单调,倘若

在夏天,则难免不知不觉呼呼睡去。

一日,天气闷热,门外的玉米叶被日头蒸卷了。

我在屋里

碾药,师父进来,看我汗流浃背,又一脸厌烦,说:

“碾药累不?

孤独不?

”我的心思被师父洞

察无余,只能尴尬地嘿嘿一笑。

师父说:

“碾药也有乐趣,要学会自寻快乐,可以边碾边读书。

他示范性地拿起一本药书,双脚滚动碾轮,在叮当叮当之声中翻阅起了一页页远古的方剂。

我在旁看着,在师父的脚下,药碾子是一只驮着快乐的船,在碾槽里张帆,一路风雨而去。

师父像一名得道的禅师,怡然地品味着窗外的阳光和书中的淡泊。

“物在身之外,不居身之内,忘物而不思物。

”这句话,师父总拿来教导我。

他说:

“你满

脑子想着碾药,累从心来。

”我起初不知其中意味,后来知道了,师父也老了。

碾药碾出快乐,

是一种高深的境界。

高二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在药碾子的陪伴下,我不断成长,也会治疗简单的风寒风热的外感了。

一次,一个小儿被

父母抱了进来,我号了下小儿的脉,在处方笺上准备写几味疏风散热的药。

尚未落笔,师父从

外面进来,他看了看患者,说:

“小__________儿娇嫩,用药要轻灵,如羽毛一样。

”便嘱咐我去药碾子上

碾几味药,调油脂敷在小儿的脚板上。

我认为这种方法太简单,无法体现一个医生丰富的专业

知识。

但师父说:

“病之治,一味即可,不用二味,既节省了病人的费用,又减少了对身体的

潜在伤害。

你看那些古医书中,为什么有的方剂仅一二味,是药专而力足啊。

第二天,小儿的病好转了,药费只花了一个鸡蛋的钱。

拜师后的第五年,我离开了惠风医馆。

临行前,师父说:

“中医之道,必尊中医之术。

”他

从后房搬出一个铁药碾送给我,说:

“别小看一个药碾,其实是中药的一种工艺,马虎不得。

我出师后在另一座城的街上开了家医馆,虽然比师父的小,却五脏俱全。

中药柜子,高高

大大立在大堂中间;四方长桌放在左侧,上面摆着崭新的号脉垫子;师父赠我的铁碾子置于大

堂的右侧,静静地睁着眼看我,看得我不敢怠慢任何一事。

经营久了,患者日多,需要碾的药也越来越多,有些忙不过来。

有患者推荐我用电动磨粉

机,我便买了一台。

这样,我把大堂的药碾子搬进了西厢房,它的位置被电动磨粉机无情代替

了。

每次我去师父的惠风医馆,看师父还在坚持用药碾子,累得腰酸背痛,便小声提醒:

“买

台电动磨粉机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先写师父赠送给“我”药碾子,然后写当年“我”跟师父学医的情形,这种倒叙手法

的运用突出了药碾子的重要。

B.惠风医馆位于一条巷子里,虽然地处偏僻,而且外观简陋,但是生意兴隆,求诊者络

绎不绝,这主要是因为惠风医馆收费低廉。

C.“一看它落魄的样子,我就觉得心被狠狠揪了一把”形象生动,写出了“我”弃用师父赠

送的药碾子而改用电动磨粉机的悔恨之情。

D.“我”把碾药看成是既累又孤独的辛苦活,师父却能从碾药中找到欢乐:

对比手法的运

用体现了“我”和师父不同的性格特征。

E.小说以“我”为视角叙述了师父悲喜起伏的一生,“我”既是师父故事的见证者,又对主

要人物师父起到烘托、映照的作用。

(2)小说以“药碾子”为题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3)小说在刻画师父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4)小说结尾已省略,请你为小说补写结尾(不超过20字),并说明你这样补写的理由。

(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亦诗亦哲方东美

方东美,名珣(1899~1977),安徽省杰出的乡贤,台湾大学哲学系的名教授,我国现代

哲学史上的大哲学家,闻名于世。

方先生受到中国传统诗教的熏陶。

“幼承庭训,深沐经史古典文化熏陶;加之,夙慧天成,

秉彝非凡,三岁受诗经,过耳成诵,有神童誉,如以智然。

”方先生对《诗经》素有研习。

读金陵大学哲学系时还怀着浓厚的兴趣选修了《诗经》一课,希冀能有所增益。

但“开课不久,

一天,教授在台上讲,台下有人低声说‘错了!

’教授皱了一下眉,继续讲课;台下又有人说:

‘错

了!

’教授生气了。

大声问:

‘谁说我讲错了,谁就来讲!

’方先生站起来说:

‘我们是学生,我

高二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们是来听课的。

’教授气更大了:

‘你既能说我讲错了,你就应该上来讲!

’方先生从容出位,走

上讲台,先向教授鞠躬,便将教授讲过的一段诗经,重新讲解,详征博引,既辞义明白,又趣

味盎然,人人凝神静听,直到下课钟响了,方先生再向教授鞠躬而退。

教授走出了教室,方先

生得到全班如雷的掌声。

于是,方先生的国学根基深厚之名声,传遍全校,成为大家的共识。

著名的教育家、校教

务长刘伯明博士曾对文学院文史哲各系负责人明言:

“你们要请国学老师,有两个学生——方

东美、黄仲苏的关恐怕不容易过,最好先征询他们的意见。

方先生既精通英语和德语,又精通西方的诗。

诗人张佛千回忆说道:

方先生对西方的诗的

“情理神韵”,“能以其大慧”,予以“深赏妙解”之。

所以,他在自己的哲学专著里往往引用了很

多西方的诗。

特别是,他能“信、达、雅”地将西方的诗“译为中国五言诗,辞意兼美,置之古

人佳作中,亦无逊色”。

方先生不但热爱中国古典诗,会翻译西方诗,而且还乐意写中国古诗,他一生写了一千多

首。

但是,他却不轻易示人。

“我除掉写一点哲学的著作以外,同时也还写了一点诗、一点词,

但是这种东西平常不示人的。

所谓诗同词,在中国就是印出来,也是非卖品……所以有许多人

就把诗集词集叫做‘待焚稿’,是自己预备给烧掉的,这完全是作者自己的真情的寄托。

”所以,

人们往往只知道方先生是一位哲学家,而不知道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

他认为“中国很多哲学

思想即充满诗意”。

他还主张哲学与诗是会通的。

“本来是兼综先知先觉、诗人、艺术家同圣人

的资格,然后才构成完备的哲学家。

”他坦言相告:

“我自己的真情感,也许不在我的思想里面

表现出来,而在我的诗词里面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了。

方先生的诗受到极高评价:

史学家黎东方教授谓其诗必传。

古典学者兼文艺评论家钱钟书

教授,1987年访美经华盛顿时,对弟子陈一川叹曰:

“中国古典诗人如方先生者,今后绝矣!

这些评价当然也是我们读方先生诗的最好的导读词。

方先生的长子方天华,在方先生逝世后出版全集中的诗集——《坚白精舍诗集》的《后记》

中,开头就追忆说道:

“国内外学术界认识先父方东美教授的人士,都知道他是颇有成就的哲

学家。

不过对于他诗词造诣熟悉的人,不算很多。

这是因为父亲借用诗词发挥自己私人的情绪

观感,除了对于家人和少数知交,他不轻易出示作品。

”我们上中学住在家中,“夜深梦醒,常

听见父亲在他的书房兼卧室里吟诗。

他时常利用夜间的宁静,读书写作,要到清晨三四点才就

寝。

”但“他如有自己得意的诗词,就等不及向母亲和我们诵读。

方天华也回忆说道:

“父亲的诗词大部分是在重庆八年抗战期间写作。

那时我们全家住在

沙坪坝嘉陵江畔中央大学教职员宿舍的栾家院。

似乎生活愈苦,父亲研读愈勤,诗情愈浓,这

大概也就是所谓重庆精神。

”他实话实说,父亲所谓的“坚白精舍”,无非就是“我家的泥墙陋屋”。

他还形象地描绘出他父亲吟诗的动人的情景:

“嘉陵江对面磐溪的瀑声,江中石门的急涛声,

岸边纤夫的歌唱声,常与相咏相应,极有情趣。

”他最后道出了他父亲对诗之所以青睐的原因。

“父亲在世常引歌德,说诗的功能在作生命之梦。

(摘编自沈素珍《友情与诗情》)

相关链接

①方东美是二十世纪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美学家,他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是

二十世纪将传统生命美学进行现代转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一位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世界

眼光的思想家,他一直在努力营造人类理想的生命存在样态。

为着这个目的,他对中西文化以

及人类生命中的各种价值形式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整合,使之一一含章定位,共同统会于普遍生

命这一理想生命本体当中。

“统会”使得方东美的思想在整体上呈现出了旁通统贯、兼容并包、

综合超越的特点,它能够从多面向、多角度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进行辐射,远远超越了学

派之限。

因此,学术界对他的新儒家、新道家的身份争论并不足以从整体上反映出他的思想面

貌。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方东美抛弃了对具体的感性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理法的分析,而是从

高二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全新的真善美价值定位切入,把我们的视线引向了人的理想化生存以及人类生命的自我超越。

(摘自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

②方先生曾说自己“三岁读诗经,十二岁就读完了十三经”。

这在当时重视教育的家庭中,

是可能做到的。

他的国学程度有多好呢?

他在《段锡朋先生纪念谈话》一文,说他念金陵大学

哲学系时,入学考试的国文成绩特优,得以免修三年国文课。

后来有两位教授担心中国文化在

金陵大学受到忽视,就向校长建议,“以后凡是聘请中文教授,都要得到某某两个学生的同意”

云云。

方先生正是这“两个学生”之一。

(摘自傅佩荣《回忆恩师方东美先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方东美的诗词大部分是在重庆八年抗战期间写作,他一生写了一千多首,是自己预备

给烧掉的,这完全是作者自己的真情的寄托。

B.因为方东美既精通英语和德语,又精通西方的诗。

所以,他能“信、达、雅”地将西方

的诗“译为中国五言诗,辞意兼美,置之古人佳作中,亦无逊色”。

C.方东美是哲学家、诗人、美学家,是一位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二

十世纪将传统生命美学进行现代转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直在努力营造人类理想的生命

存在样态。

D.方东美他认为中国许多哲学思想即充满诗意。

他除掉写哲学著作以外,同时也还写诗

词,但是他从不把写的诗词示人。

人们往往只知道方先生是一位哲学家,而不知道他同时又是

一位诗人。

E.方东美三岁受诗经,十二岁就读完了十三经。

金陵大学入学考试时,方东美的国文成

绩特优。

上《诗经》选修课时,有一次走上讲台,将教授讲过的一段诗经,重新讲解,详征博

引,趣味盎然。

(2)文中说:

“本来是兼综先知先觉、诗人、艺术家同圣人的资格,然后才构成完备的哲学家。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作为我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大哲学家的方东美有哪些完备的哲学家的“资

格”。

(6分)

答:

(3)传记的最后写了方天华对自己父亲的回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6分)

答:

(4)本文追述方东美的往事有几个细节,这些细节的写法是否成功?

试加以探究分析。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作为一名优秀的戏曲艺术家,他在多年的舞台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表演____,将“度”

的问题处理得恰到好处。

②高中三年,赵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积极主动地帮助同学,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品

质与能力,这不能不令人。

③给病人看诊时,她会地跟病人讲述病情和以后的治疗措施,从医多年来鲜有病人抱怨,

多次被评为先进医务工作人员。

A.不瘟不火另眼相看不厌其烦B.不温不火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