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281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金融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金融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金融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金融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复习资料doc.docx

《金融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复习资料doc.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复习资料doc.docx

金融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导论

原理1.1

金融供求及其交易源于社会各部门的经济活动。

原理1.2

现代金融体系以货币、信用、汇率、利率和金融工具为基本要素,以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为运作载体,以金融总量与结构均衡为目标,以金融价格为杠杆,以宏观调控与监督为保障,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名词解释:

货币:

重商主义认为货币就是贵金属,就是财富。

古典学派认为,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币材:

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

铸币:

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主币:

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的法定价格标准。

辅币:

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

银行券:

准货币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

存款货币

电子货币

交换媒介

价值储藏

价值尺度

狭义货币

广义货币

货币存量

货币制度

货币单位

铸币税

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

货币供应量

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

格雷欣法则

国家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

区域性货币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

牙买加体系

一.货币职能

(一)交易媒介职能

a)1.交换手段: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一般等价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b)2.支付手段:

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c)价值尺度:

指用货币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为商品和劳务标价的功能。

(二)价值贮藏职能:

货币作为总资产的存在形式,是资产保值增值的手段

购买力;资产变成现实购买力而不受损失的能力。

二..货币作用发挥的内在要求

1.币值稳定:

货币币值剧烈波动,无论贬值还是升值,都会影响其交易媒介职能

2.有一个调节机制使货币流通量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货币供给要具有弹性,保持货币供求的均衡

三,铸币税

●原指通过铸造硬币所获得的收益,通常是指贵金属内含值与面值之差。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泛指政府从货币发行中获得的收益。

包括:

•央行所获得并上交中央财政的利润;

•央行通过购买国债,向中央财政提供的资金;

•财政直接发行通货所获得的收益。

●在开放经济中,指一国因其货币为他国所持有而得到的净收益。

四.货币层次划分

1.IMF的划分:

通货(currency):

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钞(纸币和铸币),包括居民、企业等单位持有的现钞,但不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

——M0

货币(money):

通货+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

——M1,狭义货币

准货币(quasimoney):

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币存款等。

它不能直接用于购买商品,但可以容易的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

——QM

广义货币(M2=M1+QM)

2,我国的划分:

●M0=流通中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

五.货币制度

(一)国家货币制度:

1.内容:

a,规定货币材料

b,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和价值)

c,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主币和辅币

d,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无限法偿:

不论支付数额多达,不论属于何种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

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额度内不能拒收。

e.规定货币铸造发行得流通程序:

自由铸造和限制铸造;分散发行和垄断发行

f.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现金准备(黄金,外汇);证券准备(短期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

2.演变:

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附:

A.格雷欣法则:

劣币驱逐良币,良币(市场价格偏高)推出市场,劣币充斥市场的规律

B.金块本位制:

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达到规定数量后才能兑换金块。

C.金汇兑本位制:

本国货币仍然有含金量,但国内不铸造和使用金币,只流通银币和银行券,并不能在国内兑换,只能先兑换特定外汇,然后用该外汇兑换黄金。

D.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a,主要是现金和存款等信用货币;b,通过金融活动开始流通;c,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国际货币制度

1.内容:

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安排汇率制度;选择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2.国际金本位制:

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即金平价决定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以黄金作为基础;实行固定汇率制。

4.牙买加体系: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元化,以浮动汇率为主;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三)区域性货币制度:

理论依据:

最优货币区理论——蒙代尔。

特点:

实行单一货币,在各国之上设立中央银行,统一货币金融政策

第三章汇率与汇率制度

名词解释:

外汇

汇率

基准汇率

套算汇率

买入汇率

卖出汇率

中间汇率

电汇汇率

信汇汇率

票汇汇率

即期汇率

远期汇率

名义汇率

实际汇率

官定汇率

市场汇率

汇率升水

汇率贴水

一价法则

购买力平价

利率平价

货币模型

资产组合模型

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

固定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

管理浮动制

盯住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制度

(一)外汇

1.概念:

动态:

“国外汇兑”的简称,是指国际间的货币资金汇付兑换行为,以及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之间的转换行为。

静态:

广义的静态外汇:

泛指以外币标示的各种金融资产。

A,外币现钞b,外币支付凭证或支付工具c,外币有价证券d,特别提款权e,其他外汇资产

狭义的静态外汇:

即以外币标示的、可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二).汇率

1.含义:

是一种货币用另外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

是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

2.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

以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表示的汇率。

大多数货币采用直接标价法(RMB)。

间接标价法:

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计算应收多少外币来表示的汇率。

如英镑、美元、欧元

3.分类:

基准汇率和套算汇率:

直接计算间接计算

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

银行买入外汇卖出外汇时使用的汇率

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汇率:

约定某个汇率在未来某个时间交割(升水;贴水;平价)

电汇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

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稳定,汇率波动被限制在较小范围内,各国央行有义务维持本币币值的稳定。

不规定汇率的上下限,汇率水平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如果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称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

是否考虑价格因素(通货膨胀)

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

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

5.汇率决定理论

(1)早期汇率决定理论:

国际借贷理论(取决于国际贸易往来和资本流动引起的债务债权关系:

流动债权多于流动负债时,外汇供大于求,本币升值。

反之将贬值)

购买力平价理论:

两国货币的汇率表现为两国国内价格(购买力)之比

A.绝对购买力平价:

在不考虑交易成本条件下,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相等。

B.相对购买力平价:

认为汇率在一定时期的变化由两个国家在这段时期内的物价相对变化决定的。

本国通货膨胀率>外国,本币贬值;

本国通货膨胀率<外国,本币升值

汇兑心理学说:

将人们的主观心理因素引入汇率分析中,强调人们心理预期的作用

利率平价理论:

套利性的短期资本流动会引起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贴水,低利率国家货币远期升水。

原理3-4利率高的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利率低得国家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

(2)现代汇率决定理论:

A.货币分析法:

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通过分析两国货币的相对需求和供给决定汇率水平。

原理3-5,当外国货币供给不变是,本币供给数量与本币汇率反方向变动;当外国收入增长不变时,本国收入增长于本币汇率同方向变动。

B.资产组合分析法:

根据各种资产收益和风险的权衡,将财富配置于各种课选择的国内外金融资产。

但是忽视了实际因素对汇率影响。

C.换汇成本说:

6.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1)利率:

一国的利率较高时,其金融资产收益率较高,会吸引资金流入,导致外汇市场供大于求,本币升值。

或通过政府的利率手段干预利率水平

(2)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不平衡会引起外汇市场的供求不平衡,会引起升值或贬值的压力。

(3)物价:

通货膨胀引起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出口需求下降,产生国际收支赤字,本币面临贬值压力。

(4)中央银行干预:

中央银行直接进入外汇市场通过购买和出售外汇能够改变外汇市场供求,从而使得汇率保持一定水平,或让它像某个方向运动

7.汇率的影响范围:

(1)贸易:

本币贬值,促进出口,抑制进口;本币升值,抑制进口,促进出口。

(2)物价:

汇率贬值→进口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总体物价上升

汇率贬值→出口商品国外价格下降→出口需求增加→出口商品国内价格上升

(3)资本流动:

预期本币贬值,会出现资本外逃;预期本币升值,会出现热钱流入。

(4)金融资产:

本币汇率升值,促使投资者倾向于持有本币资产;外币汇率升值则导致投资者将本币资产转换为外币资产。

9.汇率风险:

进出口贸易的汇率风险;

国际支付与结算的风险;

外汇储备(资产)风险;

外债风险等。

规避外汇风险:

付款方应争取用有贬值趋向的货币作为结算货币,反之,收款方应争取用币值稳定或有升值趋向的货币为结算货币

运用远期外汇买卖来套期保值。

10.人民币汇率制度:

内部结算价与官方汇率并存阶段(1981-1984)

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并存阶段(1985-1993)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阶段(1994-1997)

盯住汇率制阶段(1998-2005年7月)

回归有管理的浮动制(2005年7月至今)

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体系

名词解释:

信用

背书

国库券

高利贷

实物借贷

货币借贷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信用风险

商业信用

商业票据

银行信用

国家信用

消费信用

国际信用

买方信贷

卖方信贷

信用秩序

信用制度

信用机构

政府担保债券

国外直接投资

社会征信系统

原理4-1偿还与收回,支付与收取利息是信用关系确立的必要条件,利率从信用关系中产生,又引导信用关系的发展。

原理4-2信用与货币相结合形成了新的范畴——金融

原理4-3自然经济条件下借贷资金供求矛盾,贷者集中垄断,高偿还风险和信用维系成本是高利贷者索取高利率的根本原因。

1.信用活动的基础和特征:

(1)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信用交易成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交易者通过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与清偿,来实现商品交换或货币转移。

(2)各种经济部门间的信用关系

家庭:

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与投资,多为资金盈余,是资金的供应者。

企业:

主要依靠金融中介调剂,多为资金短缺,是资金的主要需求者。

政府:

各级财政收支赤字需要通过信用方式弥补,是资金的需求者。

金融机构:

自身经营收入和日常经营支出对比,可能是盈余也可能是赤字。

国外:

反映本国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盈余提供对外融资,赤字需要从国外借入资金弥补。

(3)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

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如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

证券市场的投融资活动是直接融资的典型代表

间接融资:

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银行信贷是间接融资的典型代表。

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近年来直接融资比例上升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较

(4)信用风险:

贷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而出现的违约可能性。

信用风险不仅造成债权人的损失,而且往往会引起连锁反映,中断信用链条,破坏债权债务关系,动摇公众信心,引发信用危机。

2.信用活动的形式;

(1)高利贷:

A.特点:

利率极高,不稳定,且差异极大。

高利贷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高利贷的形式也经历了从实物借贷向货币借贷的演变

B.高利的原因:

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贷款者的垄断地位;风险和成本的补偿:

高风险、高运营成本。

(2)商业信用:

a。

含义:

指工商企业间买卖商品时,卖方以商品形式向买方提供的信用。

b.特点:

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赊销是商业信用的典型形式

商业信用活动一般会签发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中用来载明债权人权利和债务人义务的书面凭证,包括商业本票和汇票。

商业票据受票据法的保护。

票据经过背书、贴现形式可以流通转让)

C.积极作用:

商业信用使得商品流动和货币流通分离开来。

使商品流通可以先于货币流通进行,从而促进生产和流通的顺利进行。

d.局限性:

受生产周期的限制,一般较短。

规模受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

只能卖方提供给买方

容易形成债务链和债务危机

影响货币供给的调控和信用总量的控制

(3)银行信用:

A.含义: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B.特点:

以银行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

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对象的局限;

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

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

(4)国家信用:

A.含义:

政府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借贷活动。

主要表现为政府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B.形式:

中央政府债券:

短期债券、中期债券、长期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

一般义务债券、收益债券

•政府担保债券

C.积极作用:

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

•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

•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配合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

D.消极作用:

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削弱未来政府的融资能力;

•巨额债务影响国家信用等级,损害投资人信心;

•出现国家信用危机(主权债务危机)。

(5)消费信用:

A.含义:

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B.形式:

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

C.作用:

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微观层面:

实现生命周期的财务安排;

过度发展的负面影响:

虚假需求、信用膨胀、债务负担。

(6)国际信用:

A.含义:

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和借贷活动。

B.主要形式:

国外借贷:

出口信贷(买方信贷和买方信贷)

国际商业银行贷款(独立贷款和银团贷款;

外国政府贷款;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国际融资租赁

国际直接借贷:

一国居民、企业等直接对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并由此获得对投资企业的管理与控制权

(7)信用工具:

商业票据:

商业本票:

又叫期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商业汇票:

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令书。

汇票必须经过承兑才有效。

融通票据:

是专门为套取资金而签发的票据。

通常按汇票产生的程序形成。

银行票据:

银行本票:

由银行签发,由银行付款的票据,可以代替现金流通。

银行汇票:

是银行开出的汇款凭证。

支票

信用证:

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出的证明客户有能力并保证支付的信用凭证。

第五章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

名词解释:

利息

利率

单利

复利

贴现率

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

公定利率

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

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

基准利率

违约风险

利率管制

即期利率

远期利率

风险溢价

无风险利率

到期收益率

流动性风险

税后收益率

利率市场化

净现值方法

收益资本化

回收期限方法

持有期收益率

货币的时间价值

现金流贴现分析

1.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

(1)货币的时间价值:

A.定义:

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

(来源于对现在消费推迟的时间补偿)

B.体现:

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

利息:

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支付给资金贷出方的报酬。

利率:

借贷期满的利息总额与贷出本金总额的比率

无风险利率:

用国债利率表示的对放弃投资于无风险资产的机会成本进行的补偿

风险溢价:

持有某风险资产相对于持有国债而具有更高的风险,还需要根据该风险资产的风险高低对其进行风险补偿。

原理5-1:

风险资产的收益率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风险溢价(现代金融资产定价的依据和基础)

C.与货币时间价值相关的术语:

现值:

即当前的价值

终值:

即未来某个时间点的价值

D.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原因:

货币可以提供利息的观念由来已久;

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观念普遍化;

利息与利润的区别在于利息是事先确定的量,而利润却会随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收益资本化规律:

各种有收益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原理5-2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导致了收益的资本化,各种有收益的食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进行资本定价。

收益资本化规律的应用:

B(收益)=P(本金)·r(利息率)

P=B/r

(2)金融交易与货币的时间价值:

利率的计算:

单利和复利

单期终值和现值:

多期终值和现值:

2.利率的分类及其与收益率的关系

(1)利率的分类

A.按计息时间:

年利率(百分之几)月利率(千分之几)日利率(万分之几)

B.按决定方式:

市场利率:

有市场供求关系自发决定的利率

官订利率:

政府部门规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

非政府组织的民间机构指定的利率

C.按贷款期是否可变化:

固定利率:

指整个贷款期内约定不变的利率。

通常用于期限较短的贷款。

浮动利率:

指在整个贷款期内可以调整的利率。

通常用于期限较长的贷款。

D.按是否考虑币值变化(通货膨胀):

名义利率:

包括物价变动因素的利率,就是我们日常看到的利率。

实际利率:

剔除物价波动后的利率。

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物价变动率

E.按利率的地位:

基准利率是在各种利率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利率。

如:

联邦基金利率、LIBOR(伦敦同业拆解利率)和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

一般利率:

指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各种利率。

F.按信用活动的期限长短

短期利率:

一年期以内的信用活动所用的利率。

长期利率:

一年期以上信用活动使用的利率。

G.按给定的不同期限:

即期利率:

指对不同金融工具以复利形式标示的利率。

远期利率:

从未来某一时点到另外一时点间采用的利率。

(2)利率与收益率:

收益率包括:

当期收益率与资本利得率

收益率的计算:

 

到期收益率和持有期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

投资者购买的证券持有到期的情况下,到期本金收入的现值之和等于证券购买价格的贴现率。

 

持有期收益率:

指买入的证券,持有一段时期后,未到期前出售,在整个持有期的平均回报率。

 

FV:

到期应支付的面值Ytm到期收益率T:

到期年限C:

每年定期支付的利息P:

购买价格Pt证券的出售价格Yhp:

持有期收益率

 

3.利率的决定及其影响因素:

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新剑桥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的IS-LM模型

决定因素:

原理5-3利率主要由储蓄投资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国民收入等因素共同决定。

其他影响因素:

宏观周期:

危机萧条(前两时期利率低)复苏繁荣(后两个时期利率高)

风险因素——利率风险结构:

违约风险:

不能按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风险(由两部分构成:

违约概率和违约后的损失挽回比率。

对违约风险进行的利率补偿,称为违约风险溢价。

流动性风险(liquidityrisk):

因资产变现能力弱带来的损失可能性。

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利率补偿,称为流动性风险溢价。

税收风险:

由于对资本收益所征税率的调整带来的损失可能性。

购买力风险:

物价变化对实际利率带来的影响。

费雪效应:

名义利率会随着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而上升。

时间因素-----利率的期限结构

A.事实:

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同向波动;

如果短期利率低,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如果短期利率高,收益率曲线向下倾斜;

收益率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

B.理论:

预期假说理论:

认为不同债券完全可替代,投资者不偏好于特点期限的债券。

从而不同期限的债券价格在套利机制下存在关系。

所以不同期限收益率会同升同降,能解释事实1。

如果利率处于高位,预期未来利率下降可能性高于上升的可能性,所以能够解释事实2。

但是无法解释事实3。

因为,预期理论下,收益率曲线向上和向下倾斜的概率是相等的。

市场分割理论:

不同期限的债券不能替代,投资者对债券有期限偏好,通常偏好于短期债券。

短期债券需求较多,因此收益率较低。

它解释了事实3。

但是,它不能解释事实1和事实2。

流动性升水理论:

●综合上述两种理论,认为不同期限债券既不是完全替代品,也不是完全不可替代;

●要让投资者持有风险较大的长期债券,需要支付流动性升水补偿。

●由于不同期限债券具有一定替代性,所以常短期债券利率有联动性。

●需要对长期债券提供流动性补偿使得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的概率大于向下倾斜的概率

4.利率的作用及其发挥:

(1)利率的作用:

利率的储蓄效应:

利率高低与储蓄多少同方向变化;

利率的投资效应:

利率高低与投资多少反方向变化;

利率的汇率效应:

通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变化,对国际收支产生影响。

宏观角度:

利率对货币需求与内生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货币均衡的主要变量。

对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对物价水平、对国民收入分配,对汇率和资本的国际流动,进而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等都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是宏观经济均衡的主要决定性因素

微观角度:

利率影响企业的成本与收益、投资决策,可发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

在收入既定时利率对个人的消费与储蓄行为影响非常直接;利率通过改变储蓄收益对居民选择储蓄方式产生作用。

(2)利率发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独立决策的市场主体

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

合理的利率弹性

(3)我国利率管制体制:

⊙充分发挥我国利率作用的条件:

●真正确立经济主体强有力的利益约束和诱导机制,提高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能力和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减少国家对利率的直接管制,逐步实现利率决定的市场化;

●建立利率风险防范机制,适时推出利率衍生产品;

●建立起灵活的联动机制和调节机制,提高中央银行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

(4)利率市场化改革:

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个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实际上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自己供求状况和对金融市场走势的判断,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一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和市场化利率体系。

 

第六章金融资产与价格

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