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声音期末复习资料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2121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6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声音期末复习资料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声音期末复习资料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声音期末复习资料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声音期末复习资料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声音期末复习资料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声音期末复习资料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声音期末复习资料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声音期末复习资料练习题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声音期末复习资料练习题含答案.docx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期末复习资料练习题含答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期末复习资料(练习题含答案)

1、《听听声音》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

1.《保卫黄河》这首歌有一句歌词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中,这里涉及的发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体、__________体和气体都能发出声音。

3.声音可以用高低、__________、悦耳动听、__________等进行描述、分类。

4.周围的声音根据__________不同,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二、判断

1.在《闪烁的小星星》这首歌中,声音高低起伏不明显。

()

2.声音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传递信息。

()

3.的叫声是很微弱的,不刺耳。

()

4.汽车鸣笛声、爆竹破裂声很强,听起来不舒服。

()

5.所有动物都是由喉咙发出声音的。

()

6.自然界的河水、海洋等都不能发出声音。

()

7.对于相同的事物,分类标准不同能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因此分类标准不同,对于声音的描述。

分类也各不相同。

()

三、选择

1.下列描述声音的词语不合适的一组是()。

A.高低、高兴B.悦耳、动听C.刺耳、难听

2.下列音阶中最高的是()。

A.哆B.发C.索

3.()不是自然界中的声音。

A.风声B.琴声C.雷声

四、简答

1.在人类的活动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请分别说一说让你感觉舒服和厌烦的声音。

 

2.想一想,上课时坐在教室里能听到哪些声音?

 

五、连线题

小狗正在叫救护车急救途中燃放烟花爆竹飞行中的蚊子

 

发出的声音强(高、刺耳)发出的声音弱(低、悦耳)

六、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夏天的夜晚,我们经常能听到蟋蟀的叫声,可是你知道吗,只有雄性的

蟋蝉会叫,雌性是不会叫的,而是靠翅膀的摩擦来发声的。

在雌性蟋蝉的前

翅上,有漩涡状的翅膜,一边翅膀长着铿刀状的翅膀——弦器,另一边的翅

膀长着较硬的翅膜——弹器。

当这两种发音器相互摩擦时,就能发出声音。

蟋蟀称得上是昆虫界里一名优秀的小提琴师。

你还听见过哪些动物的叫声?

试写出5种。

 

参考答案

一、

1.风马黄河水

2.固液

3.强弱刺耳难听(不唯一)

4.产生途径

二、

1.×

2.√

3.√

4.√

5.×

6.×

7.√

三、

1.A

2.C

3.B

1.感觉舒服的声音:

悦耳的歌声、轻音乐、欢快的笑声、炒菜时的声音……

感到厌烦的声音:

嘈杂的闹市、刺耳的警笛声……

2.同学的说话声老师的讲课声下课的铃声老师的脚步声翻书的声音朗读课文的声音……

五、

小狗正在叫救护车急救途中燃放烟花爆竹飞行中的蚊子

发出的声音强(高、刺耳)发出的声音弱(低、悦耳)

六、

青蛙小狗猫小鸡牛……

2、《物体怎样发出声音》同步练习题

1填空。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2)敲击音叉,然后轻轻按住,感觉音叉在。

(3)任何物体振动都能发出。

(4)在我们的周围,声音无处不在。

我们的喉咙有一个能发出声音、控制自如的器官是。

(5)橡皮筋在拉伸后还需要才能发出声音。

(6)下图中的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实验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

2选择。

(1)用手握住钢尺或竖笛,它们不会发出声音,是因为它们没有()。

A.断裂B.振动C.受到力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声音表示的意义不同

B.人说话不需要人体振动

C.凡是声音都能看见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开一根弹性绳子就会有声音

B.拨动塑料尺会发出声音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下列做法中,()会发出声音。

A.拉伸橡皮筋B.用手按压鼓面C.拨动伸出桌面的钢尺

 

(5)在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这是因为()。

A.钟产生了回声

B.人的错觉

C.撞击虽然停止,但大钟仍然在振动

把你的做法写

3.下面是四

(1)班同学们准备的一些器材,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把你的做法写下来。

4.实验探究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研究的物体

研究的方法

物体的状态

是否发声

按压

不振动

敲打

振动

相同的鼓,在按压的时候(填“会”或“不会”)发出声音,在敲打的时候(填“会”或“不会”)发出声音。

这说明物体必须才会发出声音。

5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一填。

(1)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一根棒来听钢琴演奏的,他打开钢琴上盖将棒的一端与钢琴接触,棒的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他就能“听到”音乐。

并且创作了非常多的音乐著作。

贝多芬是通过钢琴发声时产生“听到”声音的。

(2)著名的歌曲《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中有“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分别是、、

振动而发出的。

(3)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而产生的。

参考答案:

1.

(1)振动

(2)振动(3)声音(4)声带(5)拨动(6)振动

2.

(1)B

(2)A(3)A(4)C(5)C

3.拨打敲打拉伸后开始拨动

4.不会会振动

5.

(1)振动

(2)空气马的声带流水(3)笛子里空气

3、《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同步练习题

1.填空。

(1)上课时,老师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传人同学们的耳朵中的。

(2)“隔墙有耳”是因为能传播声音。

古时候,人们常用耳朵贴地的方法来判断有无追兵,这是因为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最慢的是。

(4)花样游泳的选手头部潜入水中时,仍能随音乐起舞,这说明能传播声音。

(5)甲、乙两位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次敲击声。

2.选择。

(1)拉小提琴时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木头B.空气C.琴弦

(2)用棉线和纸杯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从话筒传到听筒的。

 

A.空气B.棉线C.纸杯

(3)月球上没有传播声音的(),所以人们不能直接听到对方说话的声音。

A.空气B.无线电设备C.任何物质

(4)用耳朵紧贴钢轨,可以听到很远的火车在钢轨上行驶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通过()传到耳朵里的。

A.空气B.火车C.钢轨

(5)上课铃声响起,校园中各个地方的同学都听到了铃声,这不能说明()。

A.声音在空气中比在固体中传播的能力强

B.声音能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

C.铃的振动会引起空气的振动

(6)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由()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

A.闪电B.空气C.雨水

(7)把三个硬币放在铁罐里,摇晃铁罐会发出较响的声音。

下面能让这种声音变得轻些的是()。

A.把里面的硬币用棉花包裹起来

B.把整个罐子用棉花包裹起来

C.A和B两个方法都可以

(8)体育老师吹响哨声时,操场上各个角落玩耍的同学们立马安静下来,这说明()。

A.声音在空气中只能向同一方向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C.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3.实验探究

观察下图,完成下面各题。

 

(1)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号。

(2)不能听到闹钟声音的是号。

(3)通过实验得知,声音能在和中传播;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4.培优训练

手机是一种不用电线的电话----移动电话,其原理是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化为声音,为验证声音和电磁波的传播是否需要空气,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手机放在玻璃瓶中,拨号呼叫它,看到信号灯闪烁,并听到铃声。

②不断抽出瓶中空气,并再次拨号呼叫它,看到信号灯闪烁,铃声逐渐微弱,直至最后听不到铃声,反复拨号呼叫手机,看到信号灯闪烁,听不到铃声。

③接着将空气灌入瓶内,拨号呼叫手机,看到信号灯闪烁,听到铃声。

(1)以上实验证明电磁波传播不需要空气。

(填“能”或“不能”)

(2)以上实验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填“能”或“不能”)

 

参考答案

1.

(1)空气

(2)墙体地面(3)固体气体(4)水(或液体)(5)2

2.

(1)C

(2)B(3)A(4)C(5)A(6)B(7)C(8)B

3.

(1)1和3

(2)2(3)空气水真空

4.

(1)能

(2)能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一、填空题

1、人的耳朵由外耳、()和()三部分组成。

2、把纸卷成喇叭状,将小的一端放在耳朵上,这时会感到听到的声音比平时(),这说明耳郭的作用是()。

3、耳蜗将()转化为听觉信号,经听觉神经传递给大脑,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4、人的()就你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条隧道到达鼓膜。

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

二、判断题。

1、远近不同或高低不同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是一样的。

()

2、听小骨是内耳的一部分。

()

3、医生的听诊器的听诊头像鼓膜一样,能感受到心脏的跳动。

()

4、耳蜗中充满液体。

()

三、选择题。

1、外耳由耳郭和()组成。

A.鼓膜B.外耳道C.听小骨

2、敲击小鼓的鼓面时,纸屏上吊着的泡沫塑料小球会被弹起。

在这个实验中,()模拟的是鼓膜的作用。

A.小鼓的鼓面B.纸屏C.泡沫塑料小球

3、在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中,我们发现:

增大敲击音叉的力度,()。

A.纸屑跳动幅度变大B.纸屑跳动幅度变小C.纸屑跳动幅度没什么变化

四、连线题

将下面耳朵的结构和其所具备的功能连在一起。

鼓膜收集声音

耳郭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给大脑

耳道传递声音

 

五、综合应用

1、仔细观察下图,写出耳朵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请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填一填。

【填序号】

外界传来的声音→()→()→鼓膜→()→()→()→大脑

①外耳道②听觉神经③耳蜗④耳郭⑤听小骨

六、实验探究

右图是宇轩做的实验,他将橡皮筋将一块绷紧的气球皮扎在杯口上,

并在气球皮上撒一些纸屑,然后在杯子的上方敲击音叉,观察实验

现象。

根据实验装置图完成下面各题。

1、这是模拟()的装置。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B.耳朵鼓膜振动C.液体溶解

2、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

A.低B.强C.弱

3、实验中敲击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传到气球皮上。

A.音叉B.空气C.杯子

4、实验时用力敲击音叉,观察到气球皮上的碎纸屑()。

A.被音叉吸引B.不动C.在气球皮上跳动

5、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我们耳朵里有一个(),它很薄而且有弹性,它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各种声音,并产生振动。

A.听小骨B.耳蜗C.鼓膜

答案及解析

一.

1、中耳内耳

2、大收集声音

3、振动

4、外耳振动

二.

1、×

2、×

3、√

4、√

三.

1、B

2、B

解析:

鼓膜的作用是感受振动。

纸屏能接受鼓声而产生振动,将泡沫塑料小球弹起,与鼓膜作用相似。

3、A

四、连线题

将下面耳朵的结构和其所具备的功能连在一起。

鼓膜收集声音

耳郭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给大脑

耳道传递声音

五、综合应用

1、仔细观察下图,写出耳朵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④①⑤③②

六、

1、B2、B3、B4、C5、C

综合解析:

用小锤敲击音叉,会使音叉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将发声的音叉靠近气球皮,声音会通过空气传到气球皮上,引发气球皮的振动,从而使气球皮上的碎纸屑上下跳动。

这是一个模拟实验,气球皮模拟的是人耳朵里的鼓膜听到声音时的状态。

 

5声音的强与弱

一、填空题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声音越弱。

2、轻轻击打小音叉发出的声音要比重重击打小音叉发出的声音()。

3、大声喊和耳边轻语声音的强弱不同,这是因为()振动的()不同。

二、判断题。

1、小张说:

“昨晚的雷声很大。

”这是对声强弱的描述。

()

2、用不同的力度拨动橡皮筋,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会发生变化,但是声音的强弱没有变化。

()

3、敲鼓时,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引起周围空气振动的幅度也越大,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也越强。

()

三、选择题。

1、用()来描述声音的强弱。

A.音量B.音高C.音响

2、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鼓乐表演,鼓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鼓声变强时()。

A.鼓面振动幅度变小B.鼓面振动幅度变大C.鼓面振动幅度不变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敲击物体时,物体产生振动,物体发出声音的强弱与其振动的快慢有关

B.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C.我们小声说话时,声带振动幅度很小

四、填图题

根据图中所示现象,判断物体发出声音的强弱

 

()()

五、实验探究

小天想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他将一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如下图所示。

 

1、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B.拨动钢尺的力度C.拨动钢尺的位置

2、请帮助小天完成实验记录表。

拨动力度

钢尺振动幅度

发出的声音的强弱

力度大

力度小

3、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拨动钢尺的力度越大,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发出的声音越()。

六、实验分析

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用小锤敲击音叉,贴着音叉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会产生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

2、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泡沫塑料小球会产生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

答案及解析

一.

1、音量大小

2、弱

3、声带幅度

二.

1、√2、×3、√

三.

1、A

2、B

3、A

四、

弱强

解析:

小球被弹起的幅度越大,说明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发出的声音越强。

五、综合应用

1、B

2、大强小弱

3、大强

六、

1、泡沫塑料小球会被弹开。

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强弱不同,泡沫塑料小球被弱开的距离也不同。

这说明物体发出声音的强弱与其振动幅度有关。

6声音的高与低

一、填空题

1、尺子振动的()受尺子伸出桌面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尺子伸出越长声音越(),伸出越短声音越()。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来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用钟锤敲击编钟,轻敲或重敲同一只编钟所发出声音()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大小不同的编钟所发出声音的()不同。

二、判断题。

1、音高和音量没有什么区别。

()

2、“哆”和“咪”这两个音阶,音高是不同的。

()

3、改变物体振动部分的长度,就可以改变物体振动发出的音量大小。

()

4、音高的高低与尺子振动的幅度大小无关。

()

5、柱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变化之间的规律。

()

三、选择题。

1、敲击铝片琴较长的铝片和较短的铝片时,()。

A.较长的铝片发出的声音高B.较短的铝片发出的声音高C.发出的声音音高相同

2、口琴的簧片长短、薄厚和宽窄各不相同。

吹口琴时,()的簧片发出的声音较低。

A.长、厚、宽B长、厚、窄C.长、薄、宽

3、菲菲同学唱《数鸭子》,当唱到“咕嘎咕嘎真呀真多呀”时,音高逐渐变高,关于音高变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带的振幅逐渐就大

B.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变多

C.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

4、图中这五根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最低。

A.1号B.5号C.3号

1号2号3号4号5号

 

四、实验分析

A

B

 

1、做尺子发声实验时,如果用曲线来表示尺子振动的快慢,那么振动较快的是()曲线,振动较慢的是()曲线。

2、做我们可以推测,发出声音较高的是()曲线,发出声音较低的是()曲线。

五、实验探究

下面是研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的变化记录表。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的快慢

声音的高低

6厘米

10厘米

较快

14厘米

较慢

18厘米

 

1、联系课堂实验,完成上表。

【提示:

声音的高低用“高”“高”“较高”或“较低”表示】

2、我们能够从记录表中看出: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由6厘米变成10厘米、14厘米或18厘米时,音高发生了变化。

音高的变化规律是()。

3、对应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把音高的部分涂成阴影,制成柱形图。

 

4、分析柱形图,我们知道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速度越()【填“快”或“慢”】,发出的赶时间越()【填“高”或“低”】;尺子伸出发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填“快”或“慢”】,发出的声音越()【填“高”或“低”】。

 

答案及解析

一.

1、快慢低高2、音高快慢3、强弱高低

二.

1、×2、√3、×4、√5、√

三.

1、B2、A3、B

4、B

解析:

相同材质的物体,越细、越短的敲击时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越低。

四、

1、BA2、BA

五、综合应用

1、高较高较低低

解析:

本题考查能否用正确的方法和准确的语言探究并描述尺子伸出桌面不同长度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

2、由高到低

解析:

本题考查尺子振动频率受尺子振动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3、

 

4、快高慢低

解析:

本题考查尺子发出的音高受尺子伸出桌面长度的影响,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练习

一、填空。

各种物体,只要就必然发出声音,如果想让声音停止,就必须设法让物体停止。

二、选择。

(1)如图所示,小提琴总共有4根琴弦,用相同的力拨动时,()。

 

A.1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

B.2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

C.4号弦发出的声音最高

(2)在弹吉他时,想要使它发出的声音强些,可以()。

A.换新吉他B.用的力气大一些C.调节弦的松紧度

三、把下面的操作与听到的声音特点用线连起来。

拨动拉的较紧的橡皮筋听到的声音高

拨动拉的较松的橡皮筋

用力敲击锣听到的声音低

轻轻敲击锣

鼓皮振动的快听到的声音强

鼓皮振动的慢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长的尺子听到的声音弱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短的尺子

四、下面是二胡、古筝、吉他等乐器让弦发生连续变化的方案。

(1)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

(2)调节这根弦的松紧程度。

(3)手指在弦上连续移动。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识别的变化。

五、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在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在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拨弹橡皮筋,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实验记录表

橡皮筋拨弹情况

橡皮筋振动情况

发声情况

不拨弹橡皮筋

没有振动

不发声

把橡皮筋拉紧拨弹

振动得快

发出的声音高

把橡皮筋稍稍放松拨弹

振动得慢

发出的声音低

实验结论: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同时还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六、培优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二胡是一种拉弦乐器,有两根弦。

现代二胡以纯五度定弦,在胡琴

之中属于中高音域乐器。

现在各地方根据需要的条件,独立发展出

不同形状的弓弦乐器,如高胡、京胡、板胡、二弦、喇叭弦等。

为满

足中乐交响化的需要,根据二胡的制式,也另外发明了中胡等。

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下面三个因素有关。

(1)弦的粗细。

(2)弦的长短。

(3)弦被绷紧的程度。

我们用相同的力从二胡琴弦下端往上移动时,发出的声音

由到。

我们用同样的力从上往下移动,发出的声音是从到,这是因为琴弦越短,振动越,声音越。

参考答案

1.振动振动

2.

(1)C

(2)B

3.

拨动拉的较紧的橡皮筋听到的声音高

拨动拉的较松的橡皮筋

用力敲击锣听到的声音低

轻轻敲击锣

鼓皮振动的快听到的声音强

鼓皮振动的慢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长的尺子听到的声音弱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短的尺子

4.音高

5.高低振动

6.低高高低快高

 

8、制作我的小乐器

一、填空题

1、橡皮筋绷在纸盒上,绷得紧,振动发出的声音();绷得松,振动发出的声音()。

2、相同的碗里装入了不同量的水,用小锤敲击碗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主要是()碗内所装的水越多发出的的音调越()。

3、制作完小乐器后,要在班级或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小乐器,与同学们进行(),发现小乐器的优点并提出()不同。

二、判断题。

1、大鼓与小鼓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只是因为敲击鼓面的力度不一样,与其它因素无关。

()

2、同一根橡皮筋,松紧程度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

3、我国传统乐器古筝上的弦长短不一,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

4、材料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也不同。

()

三、选择题。

1、较长的钢条发出的声音,()。

A.较高B.较小C.较低

2、当我们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最高。

A.装最少水的玻璃杯B.装最多水的玻璃杯C.装半杯水的玻璃杯

3、敲击同样长的粗钢丝与细钢丝发出的声音相比,()。

A.前者较脆

B.前者浑厚

C.一样

4、小提琴在使用前,乐师常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强弱B.振幅C.音高

四、实验分析

1、下面四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装有不同量的水,用小棒去敲击杯口都会发出声音。

 

1234

请你按它们发出的声音由高到低排序:

2、下图是四个相同的瓶子,瓶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用嘴向瓶口吹气,由于瓶内()的振动能发出不同的音调,按照音调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是。

 

五、实验探究

如图所示,下面是小岩自制的小乐器,左图是用想橡皮筋和纸盒、木条等材料制作的琴,右图是用塑料管等材料制作的排箫。

 

1、他将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纸盒上,又在纸条上放一根木条,用来拉紧橡皮筋。

这些橡皮筋中,较粗的发出的声音(),较细的发出的声音()。

2、如果手边的材料只有粗细相同的橡皮筋,那么该用什么办法使这些橡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呢?

3、排箫是利用()振动发声的,所以塑料管越长,发出的声音越(),塑料管越短,发出的声音越()。

4、与排箫发声原理相同的乐器是()。

A.小提琴B.架子鼓C.笛子

答案及解析

一.

1、高、低2、碗低3、交流改进建议

二.

1、×2、√3、×

4、√

解析:

各种材料制成的乐器发声品质各有不同。

三.

1、C2、A3、B

4、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