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个性心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927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3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的个性心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幼儿的个性心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幼儿的个性心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幼儿的个性心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幼儿的个性心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的个性心理.docx

《幼儿的个性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的个性心理.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的个性心理.docx

幼儿的个性心理

幼儿的个性心理

本章主要内容:

l个性、兴趣、需要、能力、气质、性格等概念的定义

幼儿兴趣的特点和培养

需要的种类、幼儿的需要及其培养

气质的类型特点及其与神经活动类型的关系

气质的测量的及促进幼儿气质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性格发展的特点及其良好性格的培养

幼儿能力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幼儿能力发展的测量和培养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这个阶段儿童的兴趣、需要、性格和能力等都已初步发展起来。

儿童一出生,就成为一个属于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个体,参与到历史上已经形成的社会关系之中,受到周围世界的影响和成人的教育。

他们的心理逐步发展,逐步掌握了语言,发展了人类特有的意识。

但在婴儿期和幼儿前期中,儿童对周围事物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还没有稳固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

到达幼儿期后,儿童和周围人频繁交往,形成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而且接受了有计划、有目的方向的学前教育,参加了各种实践活动,他们的心理现象进一步发展,对周围世界逐渐形成稳固的态度和倾向性,他们在家庭生活和幼儿集体中开始占有一定地位,对周围事物能起一定影响,开始形成为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起一定社会作用、并有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个性。

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

个性是许多种科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对个性的研究是研究个性在心理方面有何特征,儿童出生后如何逐步发展成为个性的,形成了的个性又如何影响心理过程和行为。

幼儿心理学对个性的研究是研究幼儿期个性形成的特点和规律。

教育学主要研究如何组织适宜的教育促进个性的形成。

第一节幼儿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有明显的影响。

一个人总是以一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待周围现实的各种事物。

他总是喜爱什么,憎恶什么,追求什么,回避什么,表现了明显的选择性。

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性往往在兴趣、需要、理想、信念以及世界观等方面明显地表现出来。

一、幼儿兴趣的发展

(一)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使人对该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和反映。

引起兴趣的原因,一是客观事物对主体有重要意义;一是该事物对主体情绪上有吸引力。

兴趣最初表现为人和动物所共有的探究反射。

这是一种警觉反射,具有防御危害保卫机体安全的功能,进而发展为探究事物原由的好奇心和人类深化认识的求和欲。

兴趣是人类探索知识、追求真理的重要的内部动力。

兴趣与爱好是十分类似的心理现象,但两者也有区别。

兴趣是一种认识倾向,爱好是一种活动倾向。

兴趣对人的学习、工作和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兴趣具有下列特征:

1.指向性:

个人的兴趣总是指向一定的客体,有人对绘画感兴趣,有人对音乐感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根据兴趣指向的客体性质,把兴趣分成不同种类。

例如把指向健康的、有社会价值的事物的兴趣称为高尚的兴趣;而把指向无聊的,甚至有害的事物的兴趣称为低级趣味。

又如把指向于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称为直接兴趣;把指向于活动的结果的兴趣称为间接兴趣。

例如,唱歌、舞蹈等活动过程本身生动多变,因而幼儿对它们发生浓烈兴趣,这种指向活动过程本身的兴趣就是直接兴趣。

有时为了开家长会,反复排练一台节目,排练过程单调、劳累,儿童并不感兴趣,但排练成功的节目将使家长高兴,并为班级增加荣誉,因而对它感到兴趣,这种指向于活动结果的兴趣,便是间接兴趣。

间接兴趣同样激励人积极进行活动。

2.广泛性:

个人的兴趣可因是否指向多种对象而表现不同的广泛性。

有的人兴趣很广泛,对许多事物发生兴趣;有的人兴趣狭窄,只对极少的事物发生兴趣。

一般说,广泛的兴趣能使人开拓眼界,获得广博的知识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但是,兴趣的广泛性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对周围各种事物都同样发生兴趣而没有一个主要的中心兴趣。

兴趣的广泛性和中心兴趣并不是对立的,许多有成就的人往往对自己的专业具有深厚的中心兴趣,对专业以外的其他事物也有广泛的爱好。

兴趣既广泛而又有中心,是个人良好的心理特征,能使个人的精神生活充实丰富。

3.持续性:

这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是稳定的,还是变化无常。

一个缺乏持续兴趣的人,容易“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不能在工作学习等活动中作深入持久的努力。

4.效能性:

效能性是指兴趣是否有推动活动的力量。

具有效能性的兴趣可以驱使人积极活动,鼓舞人克服障碍,不懈追求,去达到目的。

反之,缺乏效能性的兴趣,往往使人只观赏不实践;纵有行动,也只停留在表面,得到肤浅的认识,便即终止。

(二)幼儿的兴趣表现特点

1.幼儿的兴趣比较广泛

幼儿渴望认识世界,喜欢和周围人们交往,对周围事物和各种活动表现了广泛兴趣。

例如幼儿一般喜欢小动物和各种花草树木,对雨露雾雪等自然现象也很有兴趣;喜欢观看成人的劳动和交往等社会生活;特别爱好游戏和玩具,也喜欢参加简单劳动以及唱歌、美术、体育等各种学习活动。

一般说,幼儿的兴趣比较广泛,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固的中心兴趣。

2.幼儿的兴趣表现出个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各个幼儿受遗传素质、教育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对各种事物的爱好以及爱好程度常不相同,幼儿的兴趣已经表现出个别差异。

例如有的幼儿比较喜爱唱歌,有的比较爱好听故事。

此外,事物本身的性质也制约着幼儿的兴趣。

例如幼儿一般都喜爱玩具,但不同年龄的幼儿对具有不同特点的玩具表现出不同的兴趣。

我国的研究结果如下表,幼儿的兴趣表现出年龄差异。

表11-1各年龄班幼儿喜欢不同特性玩具的人数

鸡娃娃鹿猫娃娃积塑片

参不自

年加自不鲜鲜逼夸带不立平已插

龄人动能艳艳真张响带体面操好

班数的动的的的的的响的的作的

小班20191200137200164515

中班20200200164200182119

大班20200200191200200182

研究结果表明:

(1)幼儿比较喜欢既能动又能响而且色彩鲜艳的玩具;

(2)幼儿对没见过的玩具感兴趣;

(3)幼儿普遍喜欢形象逼真的玩具,但年龄较小的幼儿中有1/3的人选择了形象夸张的。

(4)年幼的幼儿喜欢现成的玩具,年长的儿童喜欢自己操作的玩具。

3.幼儿多为直接兴趣

幼儿的兴趣绝大多数是直接兴趣,即直接对当前的事物或活动的过程感兴趣。

只有年龄较大一些的幼儿才对比较遥远的事物或活动的结果发生间接兴趣。

例如大班幼儿为了在文艺表演中争取到荣誉,虽然不喜欢枯燥乏味的反复练习,却乐于学会背诵一首几十句长的快板词。

4.幼儿的兴趣比较浮浅,容易变化。

幼儿由于知识经验和心理能力的限制,不会深入事物了解本质,他们主要为事物的表面特点所吸引。

他们的兴趣往往是由客体鲜艳悦目的颜色、新颖多变的外形等引起,因而比较浮浅。

经过多次接触,这些客体的外部特点失去吸引力,幼儿的兴趣也就低落或完全消失。

总之,幼儿的兴趣不易稳定保持。

5.幼儿的兴趣也可能表现出不良指向性

幼儿的兴趣一般表现良好的指向性,但也有些幼儿没有受到良好教育,任性娇惯,分不清对或不对,表现不良的兴趣,例如吃饭挑食,对该吃的食物不感兴趣;有的幼儿特别爱听成人之间的闲谈;爱打听一些无关的琐事。

(三)幼儿兴趣的培养

幼儿的兴趣表现出以上特点,反映出幼儿期已经形成初步稳固的个性心理倾向性,成人要针对特点积极进行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心理的进一步发展。

1.幼儿的兴趣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和年龄差异,成人要针对各个幼儿的特点进行教育。

2.幼儿最初只是对当前的事物表示态度、确定行为方式。

幼儿的兴趣绝大多数是直接兴趣。

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间接兴趣即对活动中的结果感兴趣。

教学上避免让幼儿反复枯燥的进行某种练习,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多彩的教吸引他们,又要帮助他们确立比较遥远的目标,使他们能克服一些愿望才能达到。

对于幼儿晚期儿童,成人要积极引导他们逐渐形成向往小学学习生活,渴望入学的个性心理倾向。

3.注意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

从小班开始,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

让孩子从小就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习惯,在提倡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特别的重要。

4.在良好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兴趣。

从而使幼儿的心理活动得到正常发展,品德行为符合社会要求。

防止和纠正不良的兴趣。

二、幼儿需要的发展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个人的或社会的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个人既是自然实体,又是社会实体。

个人作为自然实体,为了保持生存和绵延种族,必然有许多生物性的需求,例如对空气、食物及睡眠等的需求。

而作为社会实体,又有许多社会性的需求,例如对从事劳动、参加集体生活和与人交往等方面的需求。

各种需求反映在人脑里,就成为个人的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一经产生而又被明确意识到,就能激励人确定方向,采取行动,去求得所需求的东西。

也就是说,需要产生了推动行动的动力、驱使人朝着一定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求得自身的满足。

心理学称推动行动的动力为动机。

称渴望求得的事物为目的。

例如,幼儿回想到参观动物园的情景,感到十分愉快,渴望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表演各种动物有趣的形象和行为,这种需求反映在脑中,形成了游戏和“创造”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引起了他玩“动物园”游戏的动机。

于是在教师帮助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设计游戏内容,订出游戏计划,准备游戏材料,分配游戏角色,达到了愉快地、创造性地表演动物园活动的目的。

人的需要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可以按照需要的起源或需要的对象将需要分类。

1.按需要的起源分

(1)自然性需要:

这类需要反映那些与保持生存、延绵种族有关的需求,例如对食物的需要,对御寒的需要等。

(2)社会性需要:

这类需要反映了那些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需求。

例如实际的需要、娱乐的需要等。

这类需要往往是社会要求的反映,例如国家要求青年人勤奋学习,青年人认识到这种要求的必要性把它变成个人的学习需要。

但是,这种分类并不是绝对的。

人的自然性需要是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的。

例如同样的食物需要,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中,满足的方式、对待这种需要的态度,却有不同。

马克思曾形象地说:

“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

2.按照需要的对象分

(1)物质的需要:

这类需要反映对天然产品或人造产品的需求。

例如为了丰富文化生活,需要电视、电影;为了吃饱,需要食物。

(2)精神的需要:

这类需要反映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例如对知识的需要、欣赏艺术的需要以及创造的需要等。

精神的需要和物质的需要密不可分地联系着。

要满足精神的需要,常常要求物质的东西,如电视机,而电视机这东西也是物质需要的对象。

各种需要都能推动个人积极活动,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二)幼儿需要发展

幼儿在和周围世界相互交往的过程中,表现了明显的个性积极性,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渴望认识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他们活泼好动,以各种行动影响周围世界;和周围人们频繁交往,形成新的社会关系。

幼儿生理方面的需求、对社会交往的强烈需求、尤其学前教育提出的种种要求,反映在幼儿脑中,形成了幼儿各种新的各种各样的需要。

比较突出的有下列几种:

1.生理的需要

例如对饮食、睡眠、休息等的需要。

幼儿最初出现这类需要时,往往立即要求满足,得不到满足便焦燥不安,甚至哭吵。

以后在教育影响下,逐步学会控制自己,养成良好习惯,并能以文明的行为方式满足这类需要。

2.活动的需要

幼儿具有强烈的活动需要,喜欢参加唱歌、画图、捉迷藏、玩沙、玩水等种种活动。

他们在活动中,增加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激发了娱乐的情感,锻炼了意志和性格。

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还逐渐形成了劳动的需要,他们喜欢自我服务,争着参加公益劳动,得不到劳动机会时,便表现得难过不安。

3.交往的需要

正常的幼儿喜欢和别人交往,不愿一个人独处。

他们喜欢和亲人处在一起,和同龄儿童共同游戏。

在交往中,他们获得了爱抚和友谊,也学会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等。

4.受人尊重的需要

幼儿自我意识有了发展,希望受到成人或其他儿童的赞扬、友谊和“尊重”。

当他们感到不被别人注意,或被嘲笑、戏弄,或在大众之前被呵斥、责骂、甚至被体罚时,“自尊心”便受到损伤,会感到委屈、痛苦、引起哭吵,甚至暴怒反抗。

5.认识的需要

幼儿和周围现实交互作用时,渴望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表现了强烈的认识需要。

这种需要是幼儿求知活动的基础。

幼儿好奇喜问,常向成人提出种种问题,要求解释。

也喜欢操弄拼斥各种东西,了解其中的原因。

在幼儿园里还积极参加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学习本领、满足认识需要。

对进小学学习的需要在幼儿晚期逐渐发展起来。

6.美的欣赏的需要

幼儿在社会生活和成人教育影响下,形成了美的欣赏的需要。

幼儿喜爱美丽的图画、优美的歌曲、美观的服饰。

此外,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色、和谐多变的舞蹈体操以及整洁优美的环境布置,也能引起幼儿的美感,满足他们的美的欣赏的需要。

而幼儿园的美术、音乐、语言和体育等活动更直接培养了这种需要。

(三)幼儿需要的培养

幼儿的需要激发了他的个性积极性,驱使他积极进行各种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原有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又产生了新的需要,从而促使个性心理进一步发展。

幼儿需要的发展是幼儿个性心理发展的基础。

成人要关心和正确处理幼儿的需要,从而促进和引导个性心理的正常发展。

对幼儿需要的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满足幼儿合理的需要,激励个性心理的发展

需要总是指向于某种具体事物,总是对一定对象的需求。

对于幼儿的各种需要,成人先要判定它是否合理。

对于合理的需要,成人应准备条件,提供他们需求的东西,使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

例如针对幼儿的生理需要,成人应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按时定量地准备富于营养的食物;指导他们安静地就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仪表整洁;使其精力充沛,健康成长。

又如,为了满足幼儿认识的需要和美的欣赏的需要,要组织幼儿学习关于社会和自然方面的基础知识;指导他们观察自然现象以及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成人劳动等。

也要组织幼儿欣赏音乐,参观图画展览,参加艺术表演等。

满足幼儿各种合理的需要,可以直接使幼儿的积极性得到强化,激起活动,促进个性的发展。

2.对幼儿不合理的需要要制止,引导个性心理正确的发展

幼儿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尤其父母的娇纵溺爱,其他儿童的不良榜样等,也可能形成各种不合理的需要。

例如有的儿童不顾别人,常要独占一切;有的不能独立活动,事事需要成人的照料;有的不知谦让,处处争先;有的自我意识特别强,时时想要成为“注意中心”,事事需要受到赞许。

这些不合理的需要,往往使他们的个性积极性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使他们做出种种不良的行为。

不仅使他们不能和别人和谐相处,发生适应方面的困难,有时还扰乱了整个集体的秩序。

成人要防止幼儿形成不合理的需要。

对于幼儿已经形成的不合理需要,更要及时纠正,保证个性倾向性向正确方向发展。

3.形成幼儿新的需要,促使个性心理继续发展

成人还要丰富幼儿的生活,激起新的需要;或向幼儿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能转化为他们新的需要。

需要的丰富和发展,可以推动个性积极性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教师对于初入幼儿园的儿童,可以要求他们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使用小勺吃饭,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这种要求可以转化成幼儿自我服务的需要,发展独立生活能力。

其后,对幼儿中期的儿童,不仅要求“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而且要求他们能为同伴和集体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对幼儿晚期儿童更可要求他们认真地,有始有终地做自己能做的事和为同伴、集体服务。

这些教育和要求促使幼儿形成新的需要,不断激发幼儿的实际行动。

总之,丰富幼儿生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可以促进幼儿的个性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幼儿的气质

一、气质的概述

(一)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脾气”、“性情”意义相近。

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

这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上。

如情感体验的强弱、知觉的快慢、注意力集中的长短、思维灵活还是迟钝、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倾向于内心世界等等。

人的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所谓“秉性难移”就是指气质的稳定性而言的。

气质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带有一种个人的、独特的特点,以致在很大相同的活动中会表现出同样的特点。

例如,我们走进乳儿哺乳室的时候,如果缌观察,就会发现有的孩子不论干什么都喜欢哭闹、好动,并且不认生,而有的则平静安稳、害怕生人。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某些人脾气暴躁,特别是当他自尊心受到损伤时,更容易发火,而另一些人则冷静沉着,情绪平稳;有些人行动敏捷、说话很快,而另一些人则反应迟钝、慢条斯理等等。

(二)气质的类型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Hippocrates)根据个人身体内占优势的体液,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等四种类型。

认为“胆汁质”的人体内黄胆汁占优势,这种人性情暴躁,精力旺盛,行为冲动直率。

“多血质”的人血液占优势,他们活泼热情,朝气蓬勃,喜欢和人交往。

“粘液质”的人粘液占优势,他们沉静缓慢,稳重冷淡,情绪不易外露。

“抑郁质”的人黑胆汁占优势,他们性情孤僻,优柔寡断,行动迟缓懦怯。

1.胆汁质

胆汁质儿童——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倾性。

例:

宋××男五岁

爱说、好动,上课争着回答问题,有时不经老师允许就抢先回答,老师不理他,就表现得十分沮丧,甚至唉声叹气;受到表扬,洋洋得意、手舞足蹈,受到批评,马上落泪,老师表扬别的小朋友,他认为不符合实际就立即争辩,不服气,画图画或搭积木,开始时很用心,但稍不合意就把纸划破或把积木推倒;情感表现强烈,听故事、看图书时常发出感叹声;爱发脾气,即使别人无意碰他一下,也要张口质问。

2.多血质

多血质儿童——活泼好动,遇事敏感,反应迅速,不甘寂寞,喜欢社交,注意和兴趣容易转移,情绪不稳,具有外倾性。

例:

杨×女三岁

入幼儿园时,个子最小,动作利索,能轻轻地脱衣服、叠被子、系鞋带,很快适应了集体生活;反应很快,面部表情生动,能很有感情地复述故事;活泼好动,平时总是高高兴兴,唱呀、跳呀,说这、说那,游戏时,一会玩积木,一会拼图,兴趣很不稳定;对人热情,不管遇到生人、熟人,都主动打招呼,喜欢把家里的事告诉老师和小朋友;稍不如意就撅嘴,甚至掉泪,但听劝告,不执拗,过去的事很快就忘掉。

3.粘液质

粘液质儿童——安静稳重,反应缓慢交际适度,沉默寡言,善于克制自己,情感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具有内倾性。

例:

叶×女四岁

稳重、恬静、不爱说话,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老师叫她,慢条斯理地答得挺好;受到表扬,只是抿嘴一笑,受到批评,低着头,面部表情不明显;和小朋友相处,很少发生冲突,不爱告状,也不爱表现自己;不爱发脾气,不轻易掉泪,也很少大声笑;动作慢腾腾,起床、洗刷、吃饭都落在后边。

4.抑郁质

抑郁质儿童——行为孤僻,反应迟缓,多愁善感,情感体验深刻但很少外露,具有很高的感受性,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具有内倾性。

例:

陈×男六岁

在幼儿园几乎整天不说话,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很少有笑容;老师问他什么话,总是胆怯、腼腆地低下头,稍加批评,就很难为情;缺少自信心,上课时,总是为难地坐着,不肯动手、动笔;情感不外露,对最喜爱的老师也不明显地表示好感,只是在知道这位老师什么时候上班时,催妈妈早点送他上幼儿园。

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大多数人都同意这一观点。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指出:

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具有三个基本特性:

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这些特性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类型,其中比较显著的有四种。

高级神经活动的这四种类型与气质的四种类型相当(表11-2)。

神经类型是气质的生理基础,气质是神经类型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表现。

对于气质,曾有许多研究者提出不同的理论。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为气质类型提供了科学解释。

(三)气质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胆汁质的人,热情积极、生气勃勃,但容易粗暴、发脾气,不能忍耐;多血质的人表现活泼、亲切生动,但可能轻率、肤浅,轻举妄动;粘液质的人表现恬静、沉着而稳重,但可能懒惰,萎靡不振,对一切事物漠不关心;抑郁质的人,感情深刻而稳定,但表现孤僻、羞怯郁闷。

因此,每一种气质类型都存在着向某些积极或消极的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表11-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照表

神经过程的特点

神经类型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气质类型

兴奋型强不平衡胆汁质

活泼型强平衡灵活性高多血质

安静型强平衡灵活性低粘液质

抑制型弱抑郁质

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

据说,李白和普希金具有较明显的胆汁质特征,郭沫若和赫尔岑具有较明显的多血质特征,茅盾和伊凡·安德列耶维奇·克雷洛夫具有较明显的沾液质特征,杜甫和果戈理具有较明显的抑郁质特征,但他们都在文学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人刚生下来时,彼此之间就表现出了气质上的差异。

但是,属于典型的某种气质类型的人是极少的,大多数人是基本上属于某一种气质类型,同时又具有其他气质类型的某些特点。

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可是,在社会生活中,在教育影响下,人的气质还是会变化的。

例如,照顾和关心爱护,可能会使粘液质、抑郁质的儿童变得活跃、敏捷起来;严格的要求和批评可能会逐步改变胆汁质、多血质儿童冲动、暴躁、不稳定的情绪。

二、影响幼儿气质发展的因素

气质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林崇德的一项研究表明:

遗传因素对儿童气质的影响很大,但气质并不就等于遗传本身;遗传对儿童气质的影响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环境因素(包括教育)对遗传因素具有改造功能,并对儿童气质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波兰心理学家斯特里劳(J.Strelau)认为:

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生理所决定的某种气质。

气质受胎内环境和遗传结构的影响,先天的生理机制构成个体气质的最初基础。

后来,由于成熟和环境的影响,气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发生化。

(一)遗传因素的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气质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性通过遗传基因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所以血缘关系相同或相近的人比无血缘关系或血缘关系疏远的人,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征或气质特征方面,都要接近得多。

巴斯和普洛明等人研究了139对同性的双生子(平均年龄4岁7个月),测量他们的3种特质,从相关程度可以看出,遗传因素的重要作用(表11-3)。

表11-3139对双生子在三种特质上的相关

男孩相关女孩相关

特质同卵异卵同卵异卵

情绪性0.680.000.600.05

活动性0.730.180.500.00

社交性0.650.200.580.06

林崇德研究了在类似或相同环境中的不同双生子的气质表现,探讨遗传因素对气质的作用。

被试是24对同卵双生子和24对异卵双生子(其中同性异卵和异性异卵各占一半),测试材料是12对有关气质的问题。

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对气质的影响是大的。

无论是同卵或异卵双生子,他们的平均总相关系数都超过0.50(属于显著相关)。

双生子遗传因素越接近,在气质表现上也越接近,同卵双生子的相关系数大于异卵同性双生子的相关系数,异卵同性双生子的相关系数大于异卵异性双生子的相关系数。

表11-4关于不同双生子的各类气质问题调查的相关

相关年龄

系数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差异的考验

被试

同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