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五.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911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五.docx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五.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公文类五.docx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公文类五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公文类五

语文2018.1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宠命优渥——优渥:

优厚B.朝不虑夕——虑:

保证

C.日薄西山——薄:

迫近D.更相为命——更相:

交互

2.下面四个句子中,“之”作代词的一项是

A.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C.之二虫又何知

D.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3.对下列各句中词语“矜”的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本图宦达,不矜名节;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A.①与②相同B.①与③相同

C.②与③相同D.①②③都不相同

4.把原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答案】

1.B

2.C

3.B

4.

(1)只是因为我的老祖母刘氏已经年老体衰,气息微弱,性命眼看就要不保,即使是在早上就要担心会在当晚去世。

(2)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解析】

1.试题分析:

虑:

思考、担忧。

2.试题分析:

ABD结构助词“的”,C代词“这”。

3.试题分析:

①怜惜,②自夸,③怜惜。

4.试题分析:

注意重点词语“但”“薄”“朝”“虑”“且”“仕”“图”“达”“矜”的翻译。

点睛: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但”“薄”“朝”“虑”“且”“仕”“图”“达”“矜”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

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

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维年月日,潮州刺史韩愈,使军事衙推秦济,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_____与鳄鱼食,而告之曰: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泽,罔绳擉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

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潮岭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

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

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而有之。

况禹迹所揜,扬州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

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

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据处食民、畜、熊、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种其子孙;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

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且承天子命以来为吏,固其势不得不与鳄鱼辨。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以生以食,鳄鱼朝发____夕至也。

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

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

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_____止。

_____无悔!

《祭鳄文》

吏部侍郎韩昌黎公愈,自刑部侍郎贬潮阳守。

先是郡西有大湫,中有鳄鱼,长者百尺,每一怒,则湫水腾溢,林岭如震。

民之马牛有滨其水者,辄吸而噬之,一瞬而尽,为所害者,莫可胜计。

民患之有年矣!

及愈刺郡,即至之三日,问民间不便事,俱曰“郡西湫中之鳄鱼也。

”愈曰:

“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

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

”即命梃椽以牢礼陈于湫之傍,且祝曰:

“汝,水族也,无为生人患,将以酒沃之。

”是夕,郡西有暴风雷,声振山郭,夜分雯焉。

明日,里民视其湫,水已尽。

公命使穷其迹,至湫西六十里易地为湫,巨鳄也随而徙焉。

自是郡民获免其患。

故工部郎中皇甫撰《愈神道碑序》曰:

刑部为潮阳守,云“峒獠海夷,陶然自化,鳄鱼稻蟹,不暴民物。

”盖谓此也。

《宣室志·韩愈驱鳄》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久韩愈因谏阻拜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

到任后,他听说当地鳄鱼为患,写了这篇祭文,并下决心治理鳄患。

②鲁恭,汉代官员,他在中牟任职时治理有方,以至当地人们爱护鸟兽,蝗虫不犯县境。

③庭橡:

副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去京师万里哉去:

距离

B.刺史虽驽弱驽:

才能低下,平庸

C.其率丑类南徙于海率:

大概

D.明日,里民视其湫明日:

第二天

6.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与鳄鱼食②鳄鱼朝发夕至也

③必尽杀止④无悔

A.其而则其B.以于乃之

C.其于则之D.以而乃其

7.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愈曰/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

B.愈曰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

C.愈曰/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

D.愈曰:

“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

8.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韩愈驱逐鳄鱼决心的一组是()

①以羊一、猪一,投恶溪之潭水

②鳄鱼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

③而鳄鱼睅然不安溪潭

④亦安肯为鍔鱼低首下心

⑤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

⑥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毐矢

A.②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④D.④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韩愈被贬潮州,目睹鳄鱼肆虐,食民咬畜,民困财乏的现状,表达了自己要为老百姓驱逐鳄鱼,为民除害的决心。

B.《祭鳄文》批判的矛头直指那些拥兵割据的藩镇大帅,鱼肉百姓祸国殃民的贪官污吏,文章以小见大,发人深思,有严竣的现实意义。

C.韩愈的《祭鳄文》和《祭十二郎文》的体裁是一样的,二者同为祭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容都是哀悼和祷祝。

D.《宣室志》是一部唐代传奇小说集,关于“韩愈驱鳄”的记载较为详细,但因为是民间传说,所以文章难免有夸大失真甚至荒诞无稽之处。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

(2)民之马牛有滨其水者,辄吸而噬之,一瞬而尽,为所害者,莫可胜计,民患之有年矣!

(3)即命庭掾以牢礼陈于湫之傍,且柷曰:

“汝,水族也,无为生人患。

”既而以酒沃之。

【答案】

5.C

6.D

7.A

8.D

9.C

10.

(1)不这样的话,就是鳄鱼愚蠢顽固,虽然刺史已经有言在先,但(鳄鱼)还是听不进,不理解。

(然:

这样,1分,通顺1分)

(2)有走近水潭的百姓养的马和牛,就被鳄鱼吸去吃掉了,转眼之间被鳄鱼吃光,被吃掉的牲畜多得数不过来,老百姓认为这是灾难好多年了。

(第一个分局定语后置,1分,“为所害者”是被动句,1分;患,意动用法,1分)

(3)就派手下官吏把祭祀用的物品陈列在水潭边上,并且祷告说:

“你们都是水族一类,不要成为老百姓的祸害。

”接着把酒浇到地上。

(傍:

同“旁”1分,“汝,水族也”判断句1分;沃:

浇。

2分)

【解析】

5.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C项“其率丑类南徙于海”的“率”,结合语境,应该译为率领。

6.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运用。

笫①句应该是"以”,表示目的.可以译成“来”“用来”:

笫②句应为“而"’表顺承:

语境中是说"早上出发晚上就到了”:

第③句中的“乃"有“才”的意思,放在句子中,就是“(鳄鱼如果不走),(我)就把你们杀尽了才停止”:

最后一句应为“其”字.作为语气副词,“其”有揣测、婉商、反问、祈使的用法,这里表示希望、祈请的语气,可译成“可耍”“当”。

7.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

本题需要注意动词“曰”,连词“故”,结合句意断句。

句意:

韩愈说:

“我听说至诚能感动神仙,从前鲁恭主管中牟的时候,雉鸡驯服而且蝗虫也躲避起来,黄霸治九江的时候,老虎都悄悄地离开了九江,这是因为,执政者有良好的政绩,禽兽也能被感化。

点睛: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8.试题分析:

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

此题是人物是“韩愈”,品质是“驱逐鳄鱼决心”,题干要求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的,然后分析列出①是向鳄鱼投食,②③写的都是鳄鱼。

排除这三项,自然得到答案。

9.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C项韩愈的《祭十―郎文》的目的是韩愈哀悼自己的侄子十二郎,《祭鳄文》虽名为祭文,但它实际上是一篇战斗檄文。

10.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1)“然”译为这样,“知”译为理解。

(2)第一个分局定语后置,“为所害者”是被动句,患,意动用法。

(3)傍:

同“旁”,“汝,水族也”判断句,沃:

浇。

参考译文:

某年某月某日,潮州刺史韩愈派遣部下军事衙推秦济,把一只羊、一头猪,投入恶溪的潭水中,送给鳄鱼吃,同时又警告它:

古时候的帝王拥有天下后,放火焚烧山岭和泽地的草木,用绳索去网捉、用利刃去刺杀,以除灭虫、蛇等那些给人民带来危害的动物,并把它们驱逐到四海之外去。

到了后世,帝王的德行威望不够,不能统治远方,于是,长江、汉水之间的大片土地只得放弃给东南各族;更何况潮州地处五岭和南海之间,离京城有万里之遥呢?

鳄鱼潜伏、生息在此地,也就很自然了。

当今天子继承了大唐帝位,神明圣伟,仁慈英武。

四海之外,天地四方之内,都在他的安抚统辖之下。

更何况潮州是大禹足迹所到过的地方,是古代扬州的地域,是刺史、县令治理的地区,又是交纳贡品、赋税以供应皇上祭天地、祭祖宗、祭神灵的地方呢?

鳄鱼是一定不可以同刺史一起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

刺史接受天子的任命,镇守这块土地,治理这里的民众,而鳄鱼竟敢不安分守己地呆在溪潭之中,占据一方吞食民众、牲畜、熊、猪、鹿、獐,来养肥自己的身体,繁衍自己的后代,与刺史抗衡,争当统领一方的英雄。

刺史虽然驽钝软弱,又怎么能向鳄鱼低头屈服,胆怯害怕,给治理百姓的官吏丢脸,并在此地苟且偷安呢?

而且刺史是奉天子的命令来这里当官的,他势必不得不与鳄鱼讲明道理。

鳄鱼如果能够知道,可要听刺史我的话:

潮州这地方,大海在它的南面。

大到鲸鱼、鹏鸟,小到虾子、螃蟹,没有不在大海里归宿藏身、生活取食的。

鳄鱼早上从潮州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大海。

现在,刺史与鳄鱼约定:

至多三天,务必率领那批丑陋的同伙南迁到大海去,以躲避天子任命的地方官;三天办不到,就放宽到五天;五天办不到,就放宽到七天;七天还办不到,这就表明最终不肯迁徙了。

这就是不把刺史放在眼里,不肯听他的话。

不然的话,就是鳄鱼愚蠢顽固,虽然刺史已经有言在先,但还是听不进,不理解。

凡对天子任命的官吏傲慢无礼,不听他的话,不肯迁徙躲避,以及愚蠢顽固而又残害民众的牲畜,都应该处死。

刺史就要挑选有才干有技能的官吏和民众,操起强硬的弓弩,安上有毒的箭镞,来同鳄鱼较量,一定要把鳄鱼全部杀尽才肯罢手。

可不要后悔啊!

《宣室志》

唐代的礼部侍郎韩公韩愈,从刑部侍郎被贬为潮州刺史。

他来之前,郡的西面有个大水潭,潭里有鳄鱼,长约一百多尺,每发一次怒,就弄得潭水翻腾动荡,山岭上的大树也象地震一样。

百姓养的马和牛,有的走近潭水,就被鳄鱼吸去吃掉了,转眼之间被鳄鱼吃掉的牛马,多得数不过来,老百姓多年来就认为这是灾难。

等到韩愈到了潮阳郡三天之后,访问老百姓有什么不方便的事,全都说,郡西面水潭里的鳄鱼是灾害。

韩愈说:

“我听说至诚能感动神仙,从前鲁恭主管中牟的时候,雉鸡驯服而且蝗虫也躲避起来,黄霸治九江的时候,老虎都悄悄地离开了九江,这是因为,执政者有良好的政绩,禽兽也能被感化。

”就派副官,把祭祀用的物品陈列在潭水边上,并且祷告说:

“你们都是水族一类,不要成为老百姓的祸害。

”接着把酒浇到地上。

这天晚上,郡的西面有风雷的声音,声音震动了山野,到了半夜才晴天。

第二天,乡里的百姓看那水潭,水已经枯竭了,韩公派人去考察鳄鱼的踪迹,到了潭的西面六十里外,换了个地方又造出一个水潭,大鳄也跟随着换了地方,从此潮阳郡的百姓就免去了鳄鱼的祸害。

所以工部郎中皇甫湜为韩愈撰写《神道碑叙》一文中说:

“刑部侍郎韩愈做了潮阳太守,云中的神仙,洞府里的隐士,同一官署的官吏们,海里的动物,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全都高兴地被感化了,连鳄鱼和稻蟹,也不残害百姓的东西。

”大概说的就是这件事吧。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①微之!

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

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

微之微之,如何如何!

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

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

“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悲哉!

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

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

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

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

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下至家人,幸皆无恙。

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

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

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

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

湓鱼颇肥,江酒极美。

其余食物,多类北地。

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

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

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垣,白石为桥道。

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此三泰也。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

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

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

“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

今夜封书在何处?

庐山庵里晓灯前。

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微之微之!

此夕我心,君知之乎?

乐天顿首。

(取材于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

①微之:

即作者好友元稹,此时被贬为通州(今四川达州)司马。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

左降:

贬官

B.形骸且健,方寸甚安。

方寸:

衣食

C.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殚:

D.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弥:

12.下列各句中对于“书”字含义的理解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

B.计足下久不得仆书

C.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D.今夜封书在何处?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顷所牵念者平生所好者

B.且云危惙之际君知之乎

C.微之于我也流水周于舍下

D.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平生故人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文第二段复述了微之信札的内容和作者被贬后写给微之的诗的内容,表现了朋友之间深切的思念、深厚的友情。

B.作者记录“三泰”之事,描述了自己贬官之后的闲适生活,表面写得泰然处之,实则难掩内心的痛苦之情。

C.这封信结尾处把写此信时的心情和在京华时写信的心情做了对比,以“笼鸟槛猿”自喻,表达了对仕途生活的厌倦。

D.信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微之微之”,反复呼唤受信人的名字,亲切动情,表现出写信人和受信人不同寻常的关系。

15.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

②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

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16.简要概括“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中“三泰”的内容(每条不超过四个字)。

【答案】

11.B

12.C

13.A

14.A

15..①何况把如胶似漆般紧密相连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相聚,退后不能相忘。

(要点:

胶漆胡越相合)②这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何况我的心境呢。

至今每次吟诵,还是悲伤不已啊。

(要点:

不可闻仆心恻恻)

16.参考答案:

亲人团聚衣食自给山水胜绝

【解析】

1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主要靠学生识记、积累,进而归纳规律。

B项方寸,指内心。

1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常见实词的含义。

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等,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是考查的重点。

本题考查的就是一词多义,“书”属于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内的,本题可采用语法分析推断法。

C项中书指的是“书写”。

其余三项皆为“书信”义。

点睛: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次、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是由形容词、代词、名次充当,状语则多副词充当。

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如本题中“信手把笔,随意乱书”一句,是两个小分句,主语省略,后一句中“随意”和“乱”都是状语,有修饰限制作用。

根据语法可推断“书”应是动词,是“书写”的意思,在本句中做谓语。

1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可采用以下推断方法,词性界定法、词语代入法、语法切入法、语境推断法、标志识别法。

B项第一个“之”,助词;第二个“之”,代词。

C第一个“于”,对;第二个“于”,在。

D第一个“故”,因此,所以;第二个“故”,旧的,老的。

1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项作者回忆的是微之所写的信及诗的内容,并非作者所写。

点睛:

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

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

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比如本题,A项作者回忆的是微之所写的信及诗的内容,并非作者所写。

1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

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第一句得分点:

“胶漆”、“胡越”、“相合”、句子大意;第二句得分点:

“不可闻”、“仆心”、“恻恻”、句子大意。

点睛:

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做好两点,一是要找准答题区间,抓关键词语,题中“三泰”的内容就在第三段,其中“此一泰也”、“此二泰也”、“此三泰也”便是关键词语,它们前面叙述的内容就是答题要点;二是要理解句意,简要概括,分析概括时需要以理解文言句子为基础,概括时要点要全,不可遗漏。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

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

17.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18.《世说新语》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19.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

【答案】

17.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18.刘义庆

19.①模仿《世说新语》;②条目略有减少;③搜集广泛;④分类合理;⑤不妄评述。

【解析】

17.试题分析:

注意根据标志性的词语“者”以及“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的等结构的并列断句。

点睛:

文言断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