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工作调研报告正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872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工作调研报告正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工作调研报告正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工作调研报告正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工作调研报告正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工作调研报告正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工作调研报告正式.docx

《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工作调研报告正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工作调研报告正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工作调研报告正式.docx

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工作调研报告正式

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

泉港进修〔2011〕综116号

关于印发《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

2011年研训工作调研报告》的通知

各中心小学、区直小学:

为深入了解我区小学、幼儿园研训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改进研训工作方式,提高研训水平和质量,深化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10月10日至11月23日,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人员深入我区区直小学、中心小学、幼儿园对我区研训工作进行深入调研。

通过座谈,深入课堂听课、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2011年研训工作调研报告》。

现将调研报告印发,希望各单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针对报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促进今后研训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

附:

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2011年研训工作调研报告

 

(此页无正文)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

教育研训工作调研报告通知

抄送:

市教育局初幼教科、教科所,区委教育工委、教育局

张常委、陈副区长。

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办公室2011年12月31日印

泉港区教师进修学校2011年研训工作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区小学、幼儿园研训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

题,改进研训工作方式,提高研训水平和质量,深化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10月10日至11月23日,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人员深入我区区直小学、中心小学、幼儿园对我区研训工作进行深入调研。

本次调研活动历经一个多月,共走访了4所区直小学、7所中心小学和部分幼儿园;调研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41节,并与上课教师进行面谈,对我区小学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先后召开座谈会15次,与行政人员、教研组人员、一线教师300多人进行座谈,详细了解学校研训情况,了解一线教师对加强学科研训的需求;发放调查问卷260份,收取有效问卷260份,广泛征求广大教师对加强进修学校研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工作得到了全区小学、幼儿园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小学、幼儿园研训工作现状

1.教科研队伍建设得到重视。

各校能树立校长(园长)为科研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成立了以校长(园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园长)为副组长的教科研领导队伍。

学校主要领导能挂钩年段指导教学教研工作。

学校教研网络比较健全,基本形成了“校长(园长)——分管领导——教导处(保教主任)——教研组——骨干教师”的教研网络。

学科教研组比较合理。

大多小学建立了“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学科为主的中心教研组。

并做到职责分明,分工协作。

个别中心小学还健全了中心、教学片、学校三级教研网络。

并以教学片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

2.教科研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各校(园)能建全建立学校行政人员挂钩学科教研组制度,定期和不定期深入班级听课,参与教学研讨。

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能定期开展活动。

小学坚持每周开展一次“语文、数学、综合”学科教研活动,或专题研讨,或听课评课,做到活动有计划、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

教师“五个一”管理制度落实较好,即教师每学年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撰写一篇论文、一个案例,参与一个课题研究,每单元进行一次教学反思。

大多学校能对“五个一”管理内容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及相关资料的收集。

3.校(园)本教研活动开展比较扎实。

区直小学、中心小学、市区级示范园基本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组织开展“教学开放周”、“送课下乡”、“手拉手”结对子城乡帮扶等活动。

校际联研活动得到推进。

各校(园)在扎实开展校(园)本教研的同时,能主动走出校门,与区域内外的学校(幼儿园)开展教研协作,达到资源共享,互惠共进。

能立足校(园)本,开展课标解读、集体备课、观看教学实录、专题研讨、同题异构等等研讨活动,灵活运用参与式、课例分析等各种交流与合作的教研方式,积极推动教研教改活动深入开展。

4.课题研究的氛围比较浓厚。

全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热情有所提高。

目前,全区“十二五”第一批课题,省级有11项(其中省规划办8项、省教育学院2项、省电教馆1项);市级规划课题11项;区级规划课题30项;教师进修学校省级课题的子课题11项;还有其它各级子课题若干项。

5.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有所转变。

大多数教师具备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些新理念,主观上,老师都很努力想上好课,教好书。

课堂上,教师注意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维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重视,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一定的落实。

6.教师队伍培训力度得到加强。

校长(园长)能积极参加岗位班培训、提高班培训,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班主任、教导主任、能积极参加市、区两级培训,不断增强业务能力。

广大教师能积极参加学历提升教育、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新课程教材、教法培训等培训,参与培训率达70%。

目前,专科、本科教师已占一半以上的比例。

全体教师能积极参加人事局组织的三年一次的公共科目培训。

各校重视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大部分教师已通过一级B和NIT考试,全体教师均具有初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科研机构不够健全。

教师进修学校学科教研员配备不足,影响学科研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心小学教务主任教研工作和教务工作一肩双挑,事务繁杂,顾此失彼,研训工作难于落到实处。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缩小,农村基层完小相同年级的平行班级几乎没有。

难于开展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学科教研。

非语数学科专职教师人数极少,综合技能学科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开展。

部分幼儿园没有配备副园长和保教主任,使得园长们忙于应付事务工作,很少有时间认真深入地思考教学问题和系统规划幼儿园的园本教研,

2.教科研制度管理不到位。

大多学校教科研制度比较杂乱无序,制度名目繁多,但要求不明确,规定不清楚,操作性不强,教师认同普遍性不高。

大多制度制定后,流于书面,束之高阁或应付检查,制度执行力不高。

目前在学校诸多的激励机制中,对毕业考试成绩学科竞赛获奖成绩等都有奖励机制。

但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

3.教科研实效性不强。

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主要是对教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成绩压力和课业负担削弱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教科研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数校(园)本教研活动还是以听、评课和观看教学录相为主,研讨的学科也相对比较集中,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教科研内容缺乏针对性,“问题研究”意识不强。

教研活动是“布置任务多,深入研究少”,主要停留在常规工作上,没有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研究力不从心,缺乏专业引领。

个别老师有心教学研究,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引领,使得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影响。

4.课题研究成效不显著。

各校(园)申报课题研究存在较强的功利性,只为做课题而做课题,没有真正深入研究我区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或困惑。

课题研究缺乏专业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存在重复研究和低水平研究状况,对已取得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反思不够,忽视教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5.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部分教师备课不够充分,课前没有深入学习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任务不清晰,教学随意性较大。

学生学习方式没有得到较好的转变。

教师讲得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时间少,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教学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

课堂上,比较注重学习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等。

民办园教学存在“小学化”现象。

部分民办园办学思想不端正,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严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小学化”现象十分突出。

6.教师培训模式比较单一。

目前,教师进修学校主要以集中安排专题培训为主。

这样的培训参与面不够,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较少,年龄45周岁以上的教师在参与各类培训上也受到限制。

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形式比较单一,一般以理论讲座为主,忽视教师的培训需求,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联系不紧密。

另外,在培训时间安排上也有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工学矛盾比较突出。

7.小学、幼儿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⑴现有公办幼儿教师131名,其中民办教师986名,占全区幼儿教师数的88%,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师资合格率比较低,未能满足目前全区幼儿园的需求,大部分幼儿园自主招聘民办教师来担任一线教学工作。

为此,民办教师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

主要原因如下:

①难招到合格教师,因工资底,很多受专业教育的幼师学生都往高处走,只能选聘部分职高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②民办教师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培训机制,教育教学观念滞后。

⑵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和学科师资不平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科研工作。

大部分中心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在42周岁以上,教科研工作积极性不高;技能学科专业教师欠缺导致技能学科教科研工作薄弱、教育教学质量普遍不高。

三、解决问题对策与建议

㈠从各个层面多方考虑,进一步健全教科研机构。

1.教师进修学校要配齐配强小学学科教研员。

2.中心小学教科研任务比较繁重,建议增设中心小学教研室或教务处增配1名副主任,专门负责教科研工作。

3.选择较成熟的部分学科成立区级学科名师成长工作室(或星级教师工作室),及时为一线教师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小中高教师、学科带头人、星级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4.各中心小学要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力度,每学期非语数学科要以中心小学为单位开展学科教研活动至少1次。

5.根据小片区管理模式要求,成立小片区教研组,以学科为单位,集中相对时间,开展片区教研。

6.建立区校本教研基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实现共同发展。

㈡从激发教科研内驱力入手,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1.师德教育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要重视学校教研文化建设。

要让教师更多地感受到教科研的幸福,引领教师树立奉献意识,积极调整心态,把教学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业,将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使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成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从非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变。

同时,学校要统筹协调,建立同伴互助、快乐成长的机制,让教师更多地感受到教科研的幸福。

2.各校要依据《泉港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对本校已有教科研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

建立健全学校领导校本教研制度、理论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育教学反思制度、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校本微型课题研究制度、信息网络校本教研制度。

加强各项教科研制度的条理性和操作性,并汇编成册.

3.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加强制度的创新改革。

从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努力减少教师无用的、繁杂的文案工作,引导教师多做一些真正有利于提高自身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工作;要加强教科研工作激励和评价制度的改革。

4.加大评选教科研先进单位、先进教研组的力度。

拨出专项教科研奖励资金,用于奖励教科研成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

充分调动学校和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㈢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一步提升教科研活动的实效性。

1.要努力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学科教研模式。

提高教科研活动的针对性,围绕学校、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问题攻坚的教研活动。

基本实施步骤为:

由某一教师在课前就某一课题撰写教学设计和教学意图,并进行教学展示,大家从中发现问题;接着围绕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和思路;最后由该教师或另一教师进行二度设计,并进行反思和理论提升。

2.要开展以聚焦“常态课”为主的常规教研活动。

以优质课或示范课为样板,追求“常态课”的有效教学,提升“常态课”的质量,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其基本措施为:

成立备课组,集体备课,按单元备课,备“大课”。

设立主备教师,按单元轮流备课,备“小课”,教案共享。

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但必须二次备课。

校内的教学开放周或校本教研推出的课不装饰,不作秀,以“常态课”来呈现,来评议,让推出来的课与听课教师的“最近发展区”联结,实现听有所得,学有所用。

3.要积极构建网络教研平台。

教师的交流往往是通过研讨、专题讲座、外出参观等方式进行,这些方式常常受到时间、空间、经费等物质条件的限制,这些面对面的交流解决不了随时随地的交流问题,网络教研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网络教研作为一种便捷易行的教研形式,要进一步拟定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加大实施力度,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网络教研中来.

4.进一步发挥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作用。

扩大教研员挂钩联系学校的面,保证教研员深入教学第一线的时间,让教研员走进课堂了解课改和校本教研中的问题,与一线教师一起解决课改和教学研究中的问题,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引领校本教研的开展,进行连环跟进的教学指导,提升教师对专业指导人员教学指导的认同度。

5.进一步加强教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

努力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加强课题研究的经验和做法的反思与提升,并将研究成果与课堂实践紧密结合,努力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各校要通过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和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加强教科研成果的宣传与推广。

教师进修学校每年要开展一次的教科研成果现场会,推动我区教科研成果的总结与推广,提升我区教科研水平和影响。

㈣以提高“教学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力度。

1.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模式。

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是搞好老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前提。

继续教育培训对象的分散性,城市和农村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层次教师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多渠道、分类型和多层次的发展原则。

所以,要改革以课堂传授为主的单一模式。

要注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及办班形式的多样化,同时要发挥各学校的基地作用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智力潜能,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科学构建继续教育课程内容。

科学地构建继续教育课程内容,是搞好老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关键。

所以,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内容的“综合性”、“实效性”和“前瞻性”。

并体现“整体性与个体性相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使课程设置能满足教师个体的发展和教学实践的需要。

3、优化继续教育管理机制。

优化继续教育管理机制是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保证。

为此,要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进修学校和各校要共同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加强区级培训及校本培训,确保每个教师每年参加各级培训累计有72课时的继续教育培训。

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使得老师参加继续教育与评职晋级,评先评优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管理,以管理促培训,以管理出质量。

㈤以优化“师资队伍”为宗旨,大手笔补充小学、幼儿园教师。

1.要加大小学技能学科教师的补充力度。

实现有专职技能学科教师,保证开齐开足技能学科,进一步提升技能学科的教学质量。

2.要加大幼儿园优秀师资的补充力度。

通过大量的招聘,补充幼儿教师紧缺岗位,进一步缓解幼儿教师缺编问题。

要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业务部门要积极介入民办园教师的招聘工作,帮助把好教师质量关,对民办园聘任的教师实行主管部门报备制度,落实园长、教师持证上岗制度。

要试行民办幼儿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

制定各级考核结果相应的工资标准,以此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机,从而加快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