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济管道工程质量控制办法Doc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5671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济管道工程质量控制办法Doc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榆济管道工程质量控制办法Doc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榆济管道工程质量控制办法Doc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榆济管道工程质量控制办法Doc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榆济管道工程质量控制办法Doc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榆济管道工程质量控制办法Doc1.docx

《榆济管道工程质量控制办法Doc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济管道工程质量控制办法Doc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榆济管道工程质量控制办法Doc1.docx

榆济管道工程质量控制办法Doc1

 

榆林-济南天然气管道工程

工程质量控制办法

 

编制:

金洪志

 

审核:

李祥飞

 

批准:

刘建军

 

武警水电部队榆济天然气管道工程项目部

二○○八年十月十五日

 

1质量管理规定1

1.1质量管理责任制1

1.2质量责任书1

2质量方针及目标1

2.1质量方针1

2.2目标1

3组织机构及职责1

3.1组织机构1

3.2职责2

3.2.1项目部主任职责2

3.2.2总工程师职责2

3.2.3分部主任职责2

3.2.4各部室职责2

3.2.5分队长职责3

3.2.6作业人员职责3

4制度3

4.1质量检查制度3

4.1.1质量检查的分类3

4.1.2质量检查的原则3

4.1.3施工质量检查记录3

4.1.4施工准备工作检查3

4.1.5施工过程检查4

4.2质量事故处理制度4

4.2.1质量事故定义与分类4

4.2.2质量事故调查处理4

4.2.3质量事故责任和处罚5

4.2.4质量事故报告5

5质量控制5

5.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5

5.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6

6技术要求7

6.1线路土石方技术要求7

6.1.1施工作业带清理7

6.1.2管沟开挖8

6.1.3管沟回填11

6.2水工保护技术要求12

7、质量持续改进14

7.1持续改进的方法14

7.2持续改进的范围与内容14

7.3持续改进的步骤14

1质量管理规定

1.1质量管理责任制

质量管理遵循“逐级管理,分级负责”和“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项目部军政主管为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为本单位技术第一责任人,分别对本单位施工质量负行政领导和技术领导责任。

过程质量控制由每一道工序和岗位的责任人负责。

1.2质量责任书

为充分调动部队全员特别是各级质量第一责任者做好质量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努力改进施工工艺,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项目部逐级签订质量责任书,对各级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并实施奖惩。

2质量方针及目标

2.1质量方针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精心组织,科学管理;

有效控制,持续改进,求实创新,高效优质。

2.2目标

1)符合设计要求;

2)符合有关施工验收标准、规范的要求;

3)符合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要求;

4)管道埋深合格率100%;

5)水工保护合格率达100%;

6)单位工程合格率100%。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项目部主任兼任,副主任由总工程师及各分部主任兼任,各部室、分部总工、分队长为成员。

质量管理委员会为工程质量的业务管理机构和决策机构,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质量隐患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加强质量管理过程控制能力。

3.2职责

3.2.1项目部主任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和工程所在地政府的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上级及业主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接受上级及业主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指导,对项目工程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负全部责任。

2)组织、领导项目部的一切质量工作,对本工程的所有生产质量活动全权负责,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3)组织施工过程中所需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正确处理进度、质量、安全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4)贯彻执行项目部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本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5)每个月组织召开质量工作会议,针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3.2.2总工程师职责

1)在项目主任的领导下,贯彻执行国家的规范、标准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

2)对项目主任负责,领导本工程的技术和计量工作,对工程的技术管理及技术保障负直接责任,对重大的技术、质量问题做出决策,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3)组织编制和审查本工程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

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工艺、新技术等,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攻克技术难关。

4)负责技术文件的控制管理,组织内部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以及竣工资料的整理、汇编和移交工作。

3.2.3分部主任职责

1)执行项目主任的质量工作指示,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工作。

2)参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管理,对分管范围内的工程质量目标负全责,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3)负责分管工程的工程质量,对施工生产中的机构设置、资源配置等向项目主任提出建议,以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满足合同和业主要求。

4)参与管理评审,报告分管工程的质量体系运行效果,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3.2.4各部室职责

负责项目质量目标在本部门的分解和实现,负责质量体系在本系统的有效运行。

3.2.5分队长职责

1)分队长是本施工分队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分队的施工质量负直接责任,负责在本分队贯彻落实质量方针及质量体系文件的规定,组织经常性的质量教育工作,使分队全员牢固树立质量观念,切实做到工序的控制。

2)组织分队技术干部向一线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督促检查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技术要求、规程规范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对违反上述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和纠正,以确保消除质量隐患。

3)督促做好有关原始质量记录。

3.2.6作业人员职责

1)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不断提高本工种的操作技能。

2)对本岗位的工作质量负责,服从指挥、遵守纪律、坚守岗位,服从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的检查指导。

3)积极参加技术交底、规程规范以及有关质量标准的学习,增强质量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4制度

4.1质量检查制度

4.1.1质量检查的分类

施工质量检查共分为施工准备检查、施工过程检查。

4.1.2质量检查的原则

施工准备检查不合格不得进行相应的施工;施工过程检查必须坚持“三检制”(初检、复检、终检),各工序施工必须在质量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发生质量事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处理。

4.1.3施工质量检查记录

施工质量检查记录、材料、设备的检查试验鉴定资料,验收签证资料,质量评定资料等,是工程验收的重要原始资料,必须严肃、准确、及时分类整理,汇总归档。

4.1.4施工准备工作检查

1)检查是否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检查是否对施工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

3)检查主要施工设备、机具,劳动组织与技工水平、保护措施是否满足施工质量的要求。

4)检查原材料的规格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有产品合格证及相关检验证明。

5)检查计量系统、试验人员、试验设备能否满足要求。

4.1.5施工过程检查

1)施工过程中工序检验是否严格按“三检制”的程序进行。

2)在发现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时,是否及时改正。

3)作业人员是否严格按照规范、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4)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记录是否齐全。

4.2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4.2.1质量事故定义与分类

1)质量事故的定义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业主、设计、施工过程、施工材料、设备等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程、规范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影响工程使用寿命和正常运行,需返工或采取补救措施的,统称为质量事故。

2)质量事故的分类

工程质量事故按对工程的耐久性、可靠性和正常使用的影响程度,检查、处理事故对工期的影响时间长短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一般质量事故、较大质量事故、重大质量事故、特大质量事故四类。

小于一般质量事故的质量问题称为质量缺陷。

4.2.2质量事故调查处理

1)质量事故发生后,除按照规定向上级汇报外,项目部必须及时对事故进行分析处理。

对于一般质量事故和质量缺陷,一般由项目部组织处理;对于较大以上质量事故,由上级成立质量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

2)调查组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后,一般责任事故由责任单位提出整改意见,经调查组集体讨论通过,由总工程师审核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后实施。

较大质量事故由责任单位或委托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组织实施。

重大、特大质量事故的处理,施工单位参加由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共同研究处理方案,施工单位实施。

3)发生质量事故,必须坚持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补救和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主要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4)责任单位必须认真按照既定的处理方案和技术要求组织实施,确保处理后的工程质量。

事故处理完成后,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提请监理工程师、业主单位组织验收、鉴定。

4.2.3质量事故责任和处罚

1)质量事故责任划分

依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及事故发生的原因,按照当事人在事故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事故责任。

事故责任分为:

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和次要责任。

2)质量事故处罚

质量事故处罚分为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两种处罚可以并处。

质量事故由事故调查组提出,一般质量事故的处罚又项目部主管批准实施,较大以上事故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实施。

凡隐瞒事故不报,或有意减轻、推脱、转嫁事故责任者,一经查出从严处理。

4.2.4质量事故报告

1)质量事故发生后,由事故发生单位按隶属关系快速逐级上报,对于重大以上事故,要迅速要报,并填写《重大质量事故报告表》

2)质量事故报告的基本内容

①事故调查中查明的原因。

②事故原因分析及主要依据(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③事故的鉴定及结论。

④建议采取的纠正措施。

⑤各种必要的附件。

⑥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5质量控制

5.1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施工合同签订后,项目部及时收集施工规范,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等设计文件。

2)组织图纸的审核工作,并将会审意见及时反馈到设计人和发包人。

3)对分包人和供应商进行评价和选择,主要评价他们的质量保证能力,对评价为合格的分包人及供应商,建立档案,作为选用依据。

4)必须制定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加强质量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5.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1)技术控制

施工技术交底必须在图纸会审基础上。

在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进行。

由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部总工程师向施工的现场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有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交底,交底后将总工程师签署的技术交底文件交给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作为指导施工的技术依据。

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在施工前按项目和操作部位向分队长及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材料质量控制

①对材料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审,对评审合格的厂家建立档案,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②建立材料运输、贮存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变质。

③确保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投入使用。

④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

材料质量检验严格按照现行《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与管理规程》及规范的要求进行。

3)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①根据现场条件及工作任务,合理配置施工机械、配套使用,充分发挥机械的性能。

②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应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坚持资质认证和持证上岗。

3)计量器具的质量控制

工程中所用的所有计量器具,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验、校正、保养、以确保使用的计量器具符合规定要求。

4)工序的控制

①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施工。

②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③严格按照要求对工序进行检验和验收,对不满足要求的工序及时纠正,本工序不合格,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

6技术要求

6.1线路土石方技术要求

6.1.1施工作业带清理

1)一般要求

①工作业带清理在办理征地手续后方可进行,扫线主要是对作业带内影响施工机具通行的障碍物和小型水利设施、沟、坎、渠、水塘、沼泽地等的处理,以确保安装设备能正常行走。

②施工前,业主或监理单位组织有关人员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施工作业带内地上、地下各种构(建)筑物和植(作)物、林木等进行清点造册。

现场协调员及时同地方政府取得联系后,对(建)构筑物等进行拆除清理。

③施工作业带清理、平整时,遵循保护农田、果林、植被及配套设施,减少或防止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则。

④清理、平整施工作业带时,要严格按照测量放线进行,严禁将弃土等置于施工作业带范围以外,清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线路控制引桩,如有损坏立即补桩恢复。

⑤尽量减少农田、果园、林木地段的占地,对农田、果园、林木地段注意保护。

⑥施工作业带清理采用机械进行,对于线路经过处较平缓地段,在施工作业带宽度范围内,用推土机进行扫线清理,扫平施工场地,拆除构筑物,清理树木,满足运管及施工设备的通行。

对于起伏较大的台地,应用挖掘机从上向下降坡,并尽可能将多余土方倒放在台地上方。

2)施工方法

①总的原则是保证原始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就势顺坡开拓作业带,作业带宽度设计为20m,具体宽度按照业主经理部确定为准:

沙漠18m、山区/黄土塬16m。

平原:

铺设管线直径为Ф711的区域,作业带宽度为14米,铺设管线直径为Ф610的区域,作业带宽度为12米。

林地/经济作物:

铺设管线直径为Ф711的区域,作业带宽度为14米,铺设管线直径为Ф610的区域,作业带宽度为12米。

对于穿跨越等特殊地带,确需增加作业带宽度的,须征得现场监理人员和业主代表的同意。

②施工作业带清理及平整工作,由熟悉了解本段区域内自然状况、施工技术要求的人员带队进行。

③对沿途所经过的建(构)筑物,采用1.2m3单斗配合推土机进行拆除,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车将垃圾运至当地政府部门指定的垃圾堆放置。

④沿途经过的树木、竹林、果园采用单斗挖掘机进行清理,推土机填土扫平。

⑤施工作业带清理、平整采用推土机进行,在施工作业带范围内,对于影响施工机具通行或施工作业的石块、杂草、树木、构筑物等清理干净,沟、坎平整,有积水的地势低洼地段先采用潜水泵排水,然后推土机填平压实,对于水塘、河流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围堰,导流。

⑥对于沿线经过的渡槽、灌溉水渠,采用预埋涵管、覆土的办法进行保护。

3)验收及作业面移交

作业带扫线完成经自检合格后,项目分部及时向现场监理提交作业带扫线报验申请,现场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移交作业带,土方段移交线路施工单位进行组对焊接,石方段移交土建施工单位进行管沟开挖。

4)常规问题处理

在扫线过程中,涉及到土石方开挖降坡、外购土石方回填及埋设涵管、挖水塘淤泥置换、沼泽地特殊处理等所发生的工程量,项目分部应及时完成现场工程量签证单按规定签证上报。

6.1.2管沟开挖

1)管沟开挖要求及施工方法

①管沟开挖分土方段及石方段管沟开挖。

土方段管沟开挖程序为:

扫线完成后作业带移交给安装单位,安装单位布管、组焊完成,具备下沟条件后,经监理同意方可进行管沟开挖,开挖前项目分部先对地下管线、电缆或其它地下建筑物进行详细勘察,向施工单位进行相关安全技术交底,按设计要求指导土建施工单位施工。

开挖结束土建施工单位首先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项目分部自检合格后由项目分部及时向现场监理提交管沟开挖报验申请。

现场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移交线路施工单位检测下沟。

②石方段管沟开挖程序:

作业带清扫完成后,即组织人员设备按设计尺寸进行管沟开挖和细土回填,开挖结束后土建施工协作单位首先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项目分部自检合格后由项目分部及时向现场监理提交管沟开挖报验申请。

现场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移交线路施工单位布管、组焊、检测下沟。

③在管沟开挖前,应进行移桩。

转角桩按转角的角平分线方向移动,其余轴线平移至堆土一侧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内不大于200mm处。

对于移桩困难的地段采用增加引导桩、参照物标记的方法来确定原位置。

④湿陷性软土地、地下水位小于沟深地段及深度超过5m的管沟坡比,可根据相邻工序的施工方案,采用明渠排水、井点降水、管沟加支撑等方法,在管沟开挖前作试验,由监理现场认定,批准后方可实施。

⑤管沟开挖之前,要对开挖段进行勘查,确认地下是否有障碍物,有地下障碍物时,障碍物两侧3m范围内,采用人工开挖。

⑥管沟开挖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沟壁放坡,对于实际开挖过程中遇到的地质松散段,应当加大管沟边坡比。

⑦对于重要设施,开挖前先征得其管理方的同意,并在其监督下进行管沟开挖。

⑧管沟开挖时,将挖出的土石方堆放在与施工便道相反的一侧,距沟边不小于20cm,在耕作区开挖管沟时,表层不小于0.5m深的耕作土靠边界堆放,下层土靠近管沟堆放,对于地势平坦、土质松软且能连续施工的地段,采用单斗挖掘机。

管沟开挖工序与组对工序,二者距离相隔宜为1500m。

有地下设施或石方地段宜先管沟开挖,山前冲积平原地段管沟开挖,防止洪水对管沟的冲刷,管沟开挖与管道组对、焊接、下沟、回填紧密结合,开挖一段,完成一段,每段长度不宜超过1.5Km,每段回填后及时进行水工保护施工。

⑨爆破时考虑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严格控制装药量和抛掷方向,并采用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爆破施工时,对于可能受到影响的重要设施,事先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后方可爆破。

⑩石方、卵石段管沟深度比设计要求的深度超挖200mm,以便铺垫层保护管道防腐层。

管沟沟壁不得有欲坠的石头。

2)设计及规范要求

土方段管沟深度一般不小于1.2m+管径,石方段管沟深度一般不小于1.4m+管径,沟底宽度:

B=D+K,式中:

D——钢管结构外径(m),本工程为0.61和0.711,K——沟底加宽裕量(m),按下表确定:

条件因素

沟上焊接

沟下手工电阻焊接

沟下半自动焊接

沟下焊接弯管及碰口

土质管沟

岩石管沟

热煨弯头、冷弯管段

土质管沟

岩石管沟

有水

无水

有水

无水

K

深<3m

0.7

0.5

0.9

1.5

1.0

0.8

0.9

1.6

2.0

深3-5m

0.9

0.7

1.1

1.5

1.2

1.0

1.1

1.6

2.0

石方段管沟开挖深度应比土方段深0.2m用于沟底细土回填或铺垫细土袋子,施工中管沟深度随地形地貌变化而变化,具体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施工。

管沟边坡坡度根据试挖或土壤的内摩擦角、粘聚力、湿度、密度等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当缺少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资料、地质条件良好、土壤质地均匀、地下水位低于管沟地面标高、挖深在5m以内时,不加支撑的管沟边坡的最陡坡度按下表确定:

管沟开挖边坡坡度表

土壤类别

边坡坡度(高:

宽)

坡顶无荷载

坡顶有静荷载

坡顶有动荷载

中密的砂土

1:

1.00

1:

1.25

1:

1.50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

1:

0.75

1:

1.00

1:

1.25

硬塑性的轻亚粘土

1:

0.67

1:

0.75

1:

1.00

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

1:

0.50

1:

067

1:

0.75

硬塑性的亚粘土、粘土

1:

0.33

1:

0.50

1:

0.67

老黄土

1:

0.10

1:

0.25

1:

0.33

软土(井点降水后)

1:

1.00

硬质岩

1:

0.10

1:

0.10

1:

0.10

注:

1、静荷载系指堆土或料堆等,动荷载系指有机械挖土、吊管机和推土机作业。

2、轻亚粘土现称粉土,亚粘土现称粉质沾土。

在地下设施两侧3m范围应采取人工开挖,参见相应穿越图纸和技术要求;

管沟开挖一次开挖长度尽可能不少于2km。

耕作区开挖管沟时,应将表层耕作土与下层土分别堆放,以确保地貌恢复及复耕质量。

3)常规问题处理

石方段管沟开挖是我方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石方段管沟必须优先开挖。

项目分部必须结合设计图纸进行详细的现场踏勘(观察地形地貌、挖探坑、询问村民),确定石方段的大致区域。

项目分部针对特殊开挖施工段及时完成现场工程量签证单按规定签证上报。

施工中严格执行工程管理相关规定。

4)管沟开挖验收规范要求

直线段管沟应顺直;曲线段管沟应圆滑过渡,并应保证设计要求的曲率半径。

石方段管沟沟壁不得有欲坠的石头,沟底不应有石块。

管沟验收时必须检查管沟中心线、管底标高、沟底宽度变坡点位移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检验项目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合格标准

外观

全部

目视、

施工记录

直线段管沟顺直,曲线段圆滑过渡,无凹凸和折线;沟壁和沟底平整,无沟坎阶梯,无锐器物;沟内无塌方、无杂物,转角符合设计要求。

管沟中心线偏移

每千米≥5处

经纬仪

允许偏差≤100mm

沟底宽度

允许偏差±50mm

沟底标高

每千米≥5处

水准仪

允许偏差+50mm,-100mm

变坡点位移

全部

允许偏差<100mm

6.1.3管沟回填

1)管沟开挖要求及施工方法

①管道下沟后除预留段外,及时进行管沟回填。

②雨季施工、易冲刷、高水位、人口稠密区及交通、生产等需要及时平整区段均立即回填。

③管道穿越地下电缆、管道、构筑物处的保护处理,在管沟回填前按设计要求配合管沟的回填施工。

④回填前,如管沟内有积水,先排除积水,并立即组织回填,地下水位较高时,如沟内积水无法完全排除,制定保证管道埋深的稳管措施,报业主或监理批准后进行管沟回填。

⑤严禁用机械设备在管沟回填时平整浅埋时的管顶覆土和在管顶覆土上扭转设备,出现管底局部悬空时,用细土填塞,不得出现浅埋。

⑥石方管沟,先在管沟垫200mm细土层。

细土回填至管顶上方300mm。

细土的最大粒径不超过10mm。

然后回填原土石方,但石头最大粒径不得超过250mm。

回填土应平整密实。

⑦管沟回填土高出地面300mm以上,用来弥补土层沉降的需要。

覆土要与管沟中心线一致,其宽度为管沟上开口宽度,并做成梯形。

⑧沿线施工时破坏的挡水墙、田埂、排水沟、便道等地面设施回填后按原貌恢复。

⑨对于回填后可能遭受洪水冲刷或浸泡的管沟,按设计要求采取分层压实回填、引流或压沙袋等冲刷和防管道漂浮的措施。

2)地貌恢复

①耕地:

对于耕地,应保留表层原土,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有表层土,恢复土地的使用功能。

②地堰、陡坡和山区:

当回填完成后,作业带区应重新平整到大体上接近原来的地形。

6.2水工保护技术要求

1)河流护岸

河流护岸按其边坡坡度、土质、冲刷程度、边坡高度以及现场情况分两种情况考虑:

①浆砌石护坡:

河岸护坡<45°时,不宜种植植物时,应采用浆砌石护坡。

护坡的角度、高度根据河岸的具体情况定。

浆砌片石护坡的厚度≥300mm,浆砌片石护坡较长时,每隔10~20m应设置伸缩缝,在对应的基础上设置沉降缝,缝宽2cm,用沥表麻筋或沥青杉板填塞,浆砌片石护坡或挡土墙应设计适当数量的排水孔,排水孔可采用Φ100mmPVC管,并在排水孔处设置反滤层(土工布包裹)。

②浆砌石挡土墙

河岸护坡≥45°时,应采用浆砌石挡土墙。

2)排水沟渠:

管线采用大开挖施工时,对沿线道路两侧的排水沟、自然沟渠等造成损坏,按照每侧比管沟最大松土宽度宽2m计,恢复排水沟。

砌筑材料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管沟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密实度达93%以上。

排水沟较长时,每隔10~15m设宽20mm的伸缩缝一道,缝内用沥青麻筋填塞,表面用水泥砂浆抹平。

3)陡坡地段

按照山区坡度的大小,把护管工程分为三类。

①坡度≤30°的坡段:

坡度在≤30°之间的坡段管道保护采用挡土墙、挡土坎,并在坡面上种植密集型河岸护坡<45°时,不宜种植植物时,应采用浆砌石护坡。

护坡的角度、高度根据河岸的具体情况定。

浆砌片石护坡的厚度≥300mm。

灌草的形式加以保护,灌木可采用当地浅根性乡土树种,草种可选用植株矮小,根系发达的草种。

②坡度30°

位于此坡段的管道采用浆砌块石挡土墙、挡土坎和预制砼框格梁护坡或毡状纤维棉绿化植生带相结合的结构进行保护,挡土坎设置间距为10~15米。

③对于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