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延伸防突设计修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735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延伸防突设计修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矿井延伸防突设计修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矿井延伸防突设计修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矿井延伸防突设计修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矿井延伸防突设计修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延伸防突设计修编.docx

《矿井延伸防突设计修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延伸防突设计修编.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井延伸防突设计修编.docx

矿井延伸防突设计修编

 

 

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公司

第六煤矿

 

三水平延深防突设计(修编)

 

说明书

 

 

 

 

 

 

 

 

 

 

 

 

鹤煤公司六矿

二○○九年九月

 

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煤矿

 

三水平延深防突设计(修编)

 

说明书

 

 

 

 

 

编制:

牛现伟

审核:

总工程师:

 

 

鹤煤公司六矿

二○○九年九月

 

 

 

 

前言

根据新实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原有防突设计已不符合现行规定要求,因此对2003年4月鹤煤公司设计处编制的《六矿三水平延伸防突设计》进行修编。

六矿井位于鹤壁市东,与市区紧邻,南与八矿相接,西北与五矿、三矿相邻,隶属鹤壁市鹿楼和石林乡。

地理位置为:

东径114°10′37″~114°13′28″,北纬35°52′49″~35°58′23″。

煤矿东距京广铁路17km,北距安阳~李珍铁路20km,鹤壁~汤阴铁路与京广铁路相接,鹤壁至安阳、汤阴均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

六矿1964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75万t/a,经改扩建后,生产能力提高到120万t/a,核定生产能力130万t/a,目前生产水平为二水平,标高为-300m,三水平处于开拓延伸中。

一、设计依据

1、2003年4月鹤煤公司设计处编制的《六矿三水平防突设计》;

2、六矿地质、通风、机电、设计等相关资料;

3、2009年8月1日实施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要求,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做到突出矿井采掘工作“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包括:

1、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2、区域防突措施;

3、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4、区域验证。

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包括:

1、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2、工作面防突措施;

3、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4、安全防护措施。

我矿三水平执行区域防突措施、局部防突措施工作流程如下:

区域防突措施

执行安全防护措施后采掘作业

工作面防突措施

执行安全防护措施后采掘作业

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

 

工作面预测

 

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每掘10到

50m进行区域验证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本矿井的地质特点及设计情况,全面分析矿井建设与生产的安全技术条件,合理确定本矿井的安全技术装备标准,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安全设施。

真正做到为今后的安全施工和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为职工的生命安全及矿井的生产管理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三、编制内容依据的法律、条例、规程、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4、《煤矿安全规程》

5、《煤炭工业设计规范》

6、《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

7、《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三、设计的主要特点及安全评价

1、矿井通风系统为混合抽出式,主井、新副井、老副井、中央风井进风,小庄风井、东风井回风,两个风井均设有返风道,矿井通风系统比较复杂。

2、六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建有安全监测系统,井下各工作地点配置了相关的安全仪器,能够对各作业地点进行监测、监控,避免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根据矿井的安全条件,结合矿井开拓开采方式,设计对危害六矿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治技术措施,尤其对可能造成重大灾害的瓦斯、煤尘等提出了重点的防范措施,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安全方针,矿井在施工和生产时要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充分利用掌握好各种设备,在生产建设过程中能取得良好的安全保障效果。

四、编制内容依据的法律、条例、规程、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2、《煤矿安全法》

3、《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4、《煤矿安全规程》

5、《煤炭工业设计规范》

6、《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

7、《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第一章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质构造

六矿位于鹤壁煤田东部,总体构造形态为地层走向近SN,倾向E,倾角0~38°,一般为20°左右的单斜构造。

主要构造形迹为轴向近EW、向E倾伏的一系列宽缓背、向斜与煤矿中部近SN、NE向的小型背、向斜相复合和NE、NNE向正断层。

一、断层

本区内井田总体构造为单斜形态,煤层走向NNW,倾向SE,一般在20左右。

在总体单斜的基础上,亦发育一些宽缓褶曲,断层较为发育,多为高角度断层,断层走向多呈NW向,平行或雁形排列,并有成组出现的规律,如F44、6F9、F40、F46等。

-450~-600m间控制断层11条,其中由浅部延伸而来4条,新发现7条(断层特征见表)。

二、褶曲

六矿井田主体呈单斜形态,亦发育着宽缓的褶曲。

总体看来,南翼走向相对比北翼平稳,深部较浅部褶曲宽缓简单,主要褶曲分析如下:

1、张庄向斜:

轴向近EW转NE向,从浅部一直延伸到深部,是六、八矿的边界,浅部由77-37、876-13孔控制,深部由687-1、687-3孔控制,工作面也有揭露,两翼倾角20~25,宽度为400~800m。

2、682-11背斜:

位于六矿南部,轴向近EW,两翼倾角21~28,宽度为400~600m,延伸到深部。

浅部由72-2、682-8、682-11孔控制,深部轴线由2-2孔控制,工作面也有揭露。

450m~-600m间断层特征表

 

序号

断层名称

断层

位置

走向

倾向

倾角

落差(m)

断层走向长

(m)

断层性质

断层

控制程度

1

F40

三水平北翼

N20E

NW290

75

150-550

5000

正断层

由大77、大40、后7等十几个钻孔控制

2

F40-4

三水平北翼

N46E

NW316

60

15-50

1200

正断层

由14-2、687-21两个孔控制

3

6F9-2

三水平东翼

N20-30E

NW

60-70

20-30

1275

正断层

由682-14、682-10、876-7等孔控制

4

6F15-1

三水平东翼

N72E

NW162

70

30-50

1200

正断层

由682-12、686-17、687-8等孔控制

5

6F15-2

三水平东翼

N35E

NW305

70

40

600

正断层

由70-10、687-8等孔控制

6

6F7

三水平东翼

N60E

SE150

60

50

1600

正断层

由676-31、672-12、670-18等孔控制

7

6F5

三水平东翼

N80E

SE170

75

40

600

正断层

由670-5、670-19等孔控制

8

6F11

三水平北翼

N18E

NW

70

10-24

510

正断层

由675-15、686-5两个孔控制

9

6F12

三水平北翼

N50E

NW320

60

30

1500

正断层

由677-14、12-19、677-13等孔控制

10

6F13

三水平北翼

N55E

NW

50-60

10-20

300

正断层

由10-1、687-16两个孔控制

11

6F14

三水平北翼

N55E

NW

50-60

10-20

820

正断层

由687-19孔控制

 

3、611-14~682-4向斜:

轴向近EW,轴线大致位于64-1、676-4、671-14、682-4连线上,浅部紧密,深部宽缓,两翼倾角上部为20~25、下部为10~12,并有工作面揭露,深部轴线由687-6孔控制。

4、675-8背斜:

轴向NE,轴线位于675-8、677-18、13-24连线上,浅部有工作面揭露,南翼倾角26,宽度为400m,深部因应力集中,发育了6F12断层。

5、75-7向斜:

轴向NE,轴线位于675-7、677-15、687-17连线上,过F46后转为NNE向,浅部有工作面揭露,南翼倾角为23(两翼较缓),宽度为400~800m,深部由687-17等孔控制。

6、676-32向斜:

轴向NW,轴线位于672-12、676-32、675-1、676-11、676-2、677-15、675-2、676-37、668-11连线上,至中央轨道下山消失,两翼倾角上部为20~22、下部为13~15,宽度为300~350m。

7、677-20背斜:

轴向NW和676-2向斜平行,轴线在677-6、677-10、677-16、677-12连线上,向东南倾伏,至后12孔消失,两翼倾角为15~20,宽度为300~350m。

从全矿范围来看,浅部褶曲比较复杂,发育了交叉的两组褶曲,即NE向和NW向。

在两组褶曲相交处,出现了一些特殊构造,如背斜与背斜相交处形成穹隆;向斜与向斜相交成构造盆地;向斜与背斜相交处形成鞍壮构造,由于F46断层,使这些特殊构造表现不明显。

矿区深部补勘区褶皱比较简单,只用NE向一组褶曲,也较为宽缓。

 

第二节煤层情况

一、煤层

本区含煤地层包括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其中山西组二1为主要可采煤层,其次为太原组一11煤层局部可采,现分别详述如下:

二1煤:

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的下部,层位稳定,其顶板为黑色泥岩或砂质泥岩,老顶为灰色细~中粗砂岩;煤层底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老底为灰色细~中粒长石碳砂岩。

二1煤煤厚0.72~17.5m,平均厚度7.48m。

黑色,强玻璃金刚光泽,以粉状、碎块状煤为主,夹少量块状煤。

一11煤:

位于山西组的底部,层位稳定,其顶板为太原组下部的L1石灰岩,底板为中石炭统本溪组铝质泥岩。

一11煤煤厚0~2.00m,平均厚度1.35m,为局部可采煤层,偶含1~2层夹矸,该煤层厚度变化大,属不稳定煤层。

该煤为黑色,具有金刚光泽,粉粒状及块状,有参差状断口,含较多的黄铁矿结核、透镜体及散晶。

二、煤质

本区二1煤灰分产率为7.70~33.38%,平均为18.34%,瘦煤区灰分产率为11.15~17.61%,属低、中灰分煤;全硫含量为0.21~0.62%,平均0.35%,属特低硫煤;含磷量为0.016~0.030%,平均0.024%,属低磷煤;该煤可作炼焦配煤、动力用煤和炼制型焦的原料。

本区一11煤灰分产率为15.34~33.66%,平均为22.94%,属中灰分煤;全硫含量为1.66~5.23%,平均2.96%,属中高硫煤;含磷量为0.008~0.110%,平均0.057%,属中磷煤;根据我国环保有关规定,应在降灰、脱硫后使用,该煤可作合成氮肥、动力用煤或民用燃料。

三、煤尘及煤的自燃性

1、煤尘

据六矿及相邻煤矿煤尘爆炸性测定,二1煤具有爆炸危险性,其爆炸性火焰长度为5~55mm,抑制爆炸的最低岩粉量为45~70%;根据鹤壁一矿资料,一11煤属爆炸危险性煤层,其爆炸火焰长度为5~20mm,抑制爆炸的最低岩粉量为30%,均属有爆炸危险性煤层。

2、煤的自燃倾向

六矿二1煤为贫瘦煤和瘦煤,以往未进行煤的自燃倾向测定,椐本矿采掘资料显示,井下煤层曾发生过自燃,发火期为92~157个月,属易自燃发火煤层;一11煤为贫煤,据12—1孔取样测定资料,还原样与氧化样的着火点之差ΔT为51℃,属易自燃发火煤层,自燃发火期为4~6个月。

 

第三节瓦斯地质

一、瓦斯

根据矿井地质报告,六矿从1964年投产至1969年,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6.32~45.9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4.64~29.43m3/t,矿井瓦斯等级为高沼气矿井。

1970~2009年,绝对瓦斯涌出量为19.63~79.82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12.55~42.60m3/t,并先后发生33次煤与瓦斯突出和3次瓦斯爆炸事故,突出最大煤量398.4t,突出最大瓦斯量50052m3,矿井目前矿井瓦斯鉴定等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六矿二1煤层具有储气条件好,瓦斯含量高,逸散条件差,构造发育,煤的坚固性系数低,突出危险性指标高等特点,特别是在向斜轴部及其附近,断层尖灭处等地带采煤时,应加强瓦斯涌出检测、通风和防突工作,防患于未然。

二、瓦斯压力

由鹤煤(集团)公司科研所测得在南翼六采区独立回风掘进工作面(标高-300m),瓦斯压力为1.1Mpa;北翼专用回风巷三横川(标高-360m),瓦斯压力1.6Mpa。

已远远超出突出临界值0.74Mpa。

三、煤层透气性

本井田煤层透气性系数为0.012~0.018m2/atm2·d,百米钻孔自然瓦斯涌出量为0.02m3/100m·min,瓦斯抽放困难。

四、坚固性系数

在突出点附近煤的坚固性系数f仅为0.25~0.35,而在煤层的正常区段坚固性系数f≥0.6,在突出点前后的10m区域,煤层变软,f值变小。

 

第四节对矿井地质勘探安全条件资料的评价及存在问题

《第六煤矿矿井地质报告》河南省煤炭工业局豫煤行[2002]70号予以批准,可作为今后矿井生产的依据。

矿方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断层影响带如裂隙带、次级裂隙带一般不太引人注意,易发生突水,对矿井造成危害,在以后的开采时应特别引起注意。

2、封闭不良或未封闭的钻孔导水也是矿井开采的一大危害,它往往成为沟通含水层的通道。

因此深部新一水平其它原老钻孔的揭露层位、部位,封闭情况等都要引起注意。

3、作为矿井涌水量最具随机性的成分是奥陶系水量和采空区的水,它们具有来水量大和破坏性大的特点,开采时应慎重对待,尤其重视触及奥陶系含水层的断层富水带的新一水平初次突水。

建立奥灰长观孔是掌握其动态的唯一途径,因此,应完善该观测系统。

4、本区二1煤为具突出危险煤层。

大部分断层的结构面由于属压扭性,构成了煤层瓦斯运移的阻气边界,从而使其附近瓦斯聚集,含量较高,压力较大,开采中瓦斯动力现象增多,特别是小断层附近,大断层的尖灭端,地层产状变化和向斜轴部附近等地带,煤层瓦斯含量较高,瓦斯压力大,煤体坚固性系数低,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较大,应加强通风管理和瓦斯检测工作,防患于未然。

5、六矿北部钻探工作量少,煤层埋藏较深,勘探程度较低。

为能确保煤矿生产的高产高效,建议在深部采区增加勘探工作量,切实查明构造形态及煤层赋存状态。

特别是对将要动用的采区,应进行三维地震勘探,以了解小构造的发育情况。

 

 

 

 

 

第二章三水平开拓及开采方式

 

第一节开拓方式及开采顺序

一、延深范围

东:

以-800等高线为界;

西:

以-450等高线为界;

南:

到六矿、八矿边界;

北:

到六、五矿和六、三矿边界。

二、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⑴设计生产能力:

120万t/a

⑵矿井服务年限:

T=Zk/A·K=9097.8120×1.4=54年

三水平服务年限T=6109120×1.4=36年

式中:

T——计算服务年限,年;

Zk——可采储量,万吨;

A——年产量,万吨;

K——储量备用系数。

⑶工作制度:

按矿井设计规范规定,年工作制度300天,每天三班作业,每天净提升时间14小时。

三、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立井、暗斜井多水平开拓,二水平标高-300m,三水平标高-600m。

⑴暗斜井:

均为煤层底板岩巷,皮带暗斜井倾角3°~20°,斜长1766m,选用带宽1000mm皮带运煤。

轨道暗斜井倾角19°,斜长930m,选用φ2.5mm单筒提升绞车。

⑵水平大巷:

皮带、轨道暗斜井落底到-600水平,在-600水平布置三水平大巷,做井底车场及相应硐室,大巷及硐室布置在煤层底板岩层中。

四、开采顺序

1、沿煤层倾斜方向,采用自上而下按阶段依次回采。

2、沿煤层走向,对于采区来说采用前进式开采,对于采区内部来说,采用后退式开采。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及采煤方法

一、采区划分与巷道布置

三水平范围内采用上下山开拓,水平标高-600m,每个采区均布置三条底板岩石上(下)山,即皮带上(下)山、轨道上(下)山、专用回风上(下)山,共划分6个采区,即30、31、33、32、34、36采区,移交30采区,首采工作面为3001综采面。

为提高瓦斯抽放率、加大抽放力度,30采区在距煤层底板10~20m位置布置区段岩中巷。

(见1:

5000开拓工程及机械配备移交标准平面图)

二、采煤方法

根据六矿地质条件及《煤矿安全规程》的规程,30采区采煤方法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全部冒落采煤法,回采工艺为综合机械化采煤,采用4MG200—w1型双滚筒采煤机割煤,液压支架选用ZFH2400—16/26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加强瓦斯抽放,使瓦斯抽放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解除煤层突出危险的条件下,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回采顶分层,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工艺回采剩余底分层。

 

第三节供电及通讯

一、供电

矿区110KV大湖变电站紧邻工业广场,是鹤煤集团的区域变电站,该站内主变为110/35/6KV、31500KVA三卷变压器2台,6kv母线为单母线分段。

矿井供电电源取自该变电站。

从6KV母线段分别馈出21个回路向各配电点供电。

对于一级用户均采用双回路放射式结线形式供电,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三水平延深工程供电范围主要包括:

三水平中央泵房变电所、电机车库变电所、30采区移动变电站和主皮带、主暗轨道、猴车道等。

其中主皮带、主暗轨道、猴车道等由二水平中央变电所供电。

三水平中央泵房变电所供电电源电缆为3回。

其中2回YJV22—6kv—3×150mm2由二水平中央变电所两段母线T接引出,经主皮带巷至三水平中央泵房变电所,单回电缆长度2000m;另1回YJV42—6kv—3×185mm2从大湖变电站33#盘馈出,经电抗器→新副井井筒→二水平→主皮带巷→三水平中央泵房变电所,电缆长度为3100m,其中井筒部分电缆长度600m,井下部分电缆长度2500m;在三水平中央泵房变电所形成三段6kv母线分列运行的供电方式,供电安全可靠,且具有灵活性。

掘进工作面风机由专用变压器供电,以满足“三专”供电的要求。

二、通讯

通讯系统利用六矿现有的DDK-6M程控交换机,容量为400门。

在满足二水平通讯的前提下,利用新付井井底LJA-1-50分线箱,再增设两趟30对通讯电缆,型号HUVO30×2×1.2,单回通讯电缆长度2100m;分别在三水平中央变电所、电车库、主皮带机头、6个掘进头各1部,猴车道3部、采区移动变电站2部,共14部防爆拨号电话。

 

 

 

 

 

 

 

 

 

 

 

第三章矿井通风

第一节概况

一、系统概况

六矿采用混合抽出式通风方式,主井、新副井、老副井、中央风井进风,小庄风井、东风井回风。

小庄风井主要承担南翼通风,东风井主要承担东翼及北翼通风。

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压入式通风。

六矿通风系统比较复杂,且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涌出量较大,因而矿井需风量也大。

由于用风地点较多,需风量大,通风线路长,一些巷道受压变形严重,通风断面较小,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地点供风困难。

目前六矿的突出问题是开拓煤量很少,采掘失调,生产接替十分紧张。

因此,三水平如何开拓、通风系统如何布置,近期内是否需要新开北翼风井等问题,成为直接影响矿井生产急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此,2000年11月鹤壁煤业(集团)公司六矿与焦作工学院签定了《鹤壁煤业集团六矿通风系统合理性研究及其改造》项目。

此项目于2001年7月完成。

并提交了《鹤壁煤业集团六矿通风系统合理性研究及其改造课题报告》,此报告也是这项三水平延深设计的依据之一。

二、通风设备

三水平工程移交时,中央风井已停运。

小庄风井于1978年投入运行,现安装两台风机,1、2号风机均为AGF606-1.88-1.12风机,1号风机作为备用风机。

东风井于1995年投入运行,现安装两台AGF606-2.44-1.2风机,现运行为1号风机,2号风机作为备用风机。

小庄风井设反风道,东风井为反转反风,反风量可达到正常风量的40%以上。

 

第二节矿井通风

一、通风系统

三水平投产通风线路:

首采工作面3001通风线路:

主、副井→井底车场→{皮带暗斜井轨道暗斜井→3001底板岩石抽放巷→下顺槽→工作面→上顺槽→2145底板岩石抽放巷→回风暗斜井→东风井。

二、风井数目、位置及服务范围

1、六矿由主井、新副井、老副井进风,中央、小庄、东风井回风,小庄风井主要承担南翼通风(31、33采区),东风井主要承担东翼通风(30、32、34采区),中央风井主要承担北翼通风。

2、风井位置

⑴小庄风井位于井田南部,井口坐标为:

X=3972955,Y=516514,Z=163.225。

⑵中央风井位于井田中央部,井口坐标为:

X=3974956.496,Y=517193.297,Z=151.2。

⑶东风井位于井田东部,井口坐标为:

X=3976025,Y=518740,Z=175.5。

三、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通风方式

1、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扇风机压入式通风;

2、采煤工作面采用主扇风机负压通风,U形通风方式,即一进一回。

3、井下各硐室利用矿井主扇负压及调节风门,风窗通风。

四、矿井风量、风压及等积孔

1、矿井风量(Q)

⑴按实际配风量计算

六矿生产模式为“两综一炮”,三个面生产达到120万t/a,依据焦作工学院的通风网络解算结果。

31、33采区须实行跳采,所在南翼布置一个综采面,北翼布置两个工作面(即一个综采面,一个炮采面)。

小庄风井配风量

工作面名称

风量(m3/s)

备注

综采工作面

1×23

 

煤巷掘进

3×10

 

岩巷掘进

2×5

 

硐室

10

 

73

 

备用系数

73×1.15

 

合计

83.95

 

 

东风井配风量

工作面名称

风量(m3/s)

 

综采工作面

1×23

 

炮采工作面

1×23

 

煤巷掘进

6×10

 

岩巷掘进

3×5

 

硐室

12

 

133

 

备用系数

133×1.15

 

合计

152.95

 

全矿井总需风量为Q=83.95+152.95=236.90m3/s=14214m3/min。

⑵按高沼气矿井

Q=0.0926q瓦·T·K+Q硐

式中:

Q——矿井总供风量,m3/min;

q瓦——矿井瓦斯平均相对涌出量,m3/t;

T——矿井平均日产量,t;

K——风量备用系数。

Q=0.0926×27.58×4000×1.3+900

=14180m3/min

⑶按同时下井人数计算需要的风量

Q=4·N·K=4×560×1.45=3248m3/min

取三者最大值,即矿井总风量,14214m3/min

2、矿井负压及等积孔

⑴三水平投产初期

①经过解算三水平投产初期各风机工况和主要用风地点风量为:

解网风机工况表

风机名称

风机角度

(°)

所在分支

风量(m3/min)

风压

(Pa)

功率

(kw)

小庄风井风机

25

158

5996

3102

310

东风井风机

45

160

9699

2936

4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