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卷及答案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创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21711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卷及答案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卷及答案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卷及答案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卷及答案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卷及答案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卷及答案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创新.docx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卷及答案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卷及答案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创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卷及答案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创新.docx

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卷及答案专题八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创新

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创新

(建议用时:

45分钟 满分:

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难度

文化与社会

1、2、3

易、中、中

文化对人的影响

4、5、6

易、中、易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7、8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9、10、13

中、中、难

文化创新

11、12

易、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闽南古民居,以红砖为主色调,砖石结合,“出砖入石”,形成了“红砖文化”的独特建筑特色,引起人们对这一建筑文化的广泛关注。

“红砖文化”体现了(  )

A.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B.文化就是体现在建筑上的历史遗产

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D.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解析:

D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故A、B说法错误;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故C项说法错误;“红砖文化”的形成依托于闽南古民居,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选

D项。

                  

2.(2013莆田模拟)“文化蕴涵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人类自身的。

”这一观点的意思是(  )

A.必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D.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解析:

C 文化的“力”用来“化”人类自身体现了文化的作用,而文化对社会、对人都具有深刻影响,故选C。

A、B与题干无直接关系,排除;D不符合题旨要求。

3.(2013宁德质检)晋江是我省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既有闻名全国的鞋业、食品、服装等企业,又有南音、闽南古厝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如今,晋江的多款运动鞋和时尚服装工艺,引入闽南文化元素,受到市场热捧。

可见(  )                  

A.民营企业的发展有赖于文化的促进作用

B.民营企业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C.文化元素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D.文化元素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属性

解析:

C 晋江运动鞋及服装因引入文化元素受到热捧,说明文化对经济的重要作用,C符合题意,排除B;经济决定文化,A错误;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D错误。

4.(2013济南模拟)“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这种“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

这表

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②文化是一种决定性的力量 ③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 ④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

解析:

D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及特点。

“中国式过马路”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管理,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①③符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具有重要影响,但绝不是一种决定力量,②说法错误;材料没有表达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④不符合题意。

5.“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

这类现象表明(  )

A.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具有决定作用

B.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D.承认文化多样性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解析:

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题干强调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使得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认识,B项与题意相符。

A项错误,文化影响而不是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明显与题意不符。

6.如图是一个德国人阐释的德国人与中国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这背后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文化差异是由不同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决定的 ②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区别、相互交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D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题干及图示表明受文化差异影响,中国人与德国人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存在差异,①说明的是文化差异的原因,没有涉及文化差异对人表达个人观点方式的影响,不符合题意;②与材料无关;③④分别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和内容角度说明了中、德两国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表达个人观点的方式不同。

7.(2013南平质检)中央电视台大型生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作为弘扬中华美食文化的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感知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进而领略了中国人对于生活的热爱。

这表明(  )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解析:

A 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

材料表明了中华文化的传播及影响。

②④在材料中没体现;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8.(2013大连模拟)如果孔子生活在我们的时代,并周游列国。

请想象一下,孔子在奥巴马连任后去白宫拜访,可能阐述的合理观点

是(  )

①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②和睦相处,融合统一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B 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知识。

结合题意,孔子在拜访奥巴马时可能涉及对待中美两国文化的正确态度,这就要涉及文化交流、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问题,①③符合题意;两国文化交流时不可能是“融合统一”,②说法错误;我国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继承传统文化时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材料涉及的是两国文化交流时的正确态度,④不符合题意。

9.(2013漳州质检)2012年8月底,漳州市九龙江畔举行了放水灯传统民俗活动。

放水灯,是漳州农历七月的传统习俗,本为祭祀亡灵,后演化为民间“祈福平安”,已延续上百年。

今年“千家万盏祈福灯”将现代科技引入,加上灯光、舞美等视觉效果,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得这一古老节庆活动焕发新的光彩。

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元素就能焕发生机

C.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赋予其新时代的元素

解析:

D 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A错误;传统文化只有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焕发生机,融入现代元素只是条件之一,B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是实践,C错误;D正确且符合题意。

10.如图中“教”是一个会意字。

甲骨文“教”字的右边象征一只手拿着一根“教鞭”(棍棒),左下是一个“子”(孩子),左上两个叉是被“教鞭”抽打的象征符号。

金文、小篆只是甲骨文略加变形而已,演变至楷体,字形变化较大。

宋朝朱熹依据“教”的楷体字形训诂字义:

“‘文’‘孝’谓之‘教’。

”这一演变告诉我们(  )

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要在继承中发展传统文化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

解析:

C 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材料展示了汉字“教”的演变过程,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无关。

11.(2013永州模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

“我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

”“民间艺术、民间文化伴随着我成长,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这说明(  )

①民间艺术元素是文化作品的来源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 ③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④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解析:

D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及文化创新的途径。

“耳濡目染”“不可避免地进入”“影响甚至决定”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②符合题意;“我二十多年的农村生活经验是文学的富矿”说明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③符合题意;①说法犯了以偏赅全的错误;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说法

错误。

12.汉沽版画多以汉沽地区盐场、化工、农业、渔业的劳动和生活为题材,吸收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及西方艺术的创作手法,运用新材料、新技巧,采用木刻、纸版、丝漏版和油印、水印等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深受百姓喜爱。

汉沽版画的成功表明(  )

①绘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只要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艺术创作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D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汉沽版画多以汉沽地区盐场、化工、农业、渔业的劳动和生活为题材”表明艺术创作要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④正确。

汉沽版画“吸收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及……表现形式进行创作”说明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也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说法过于绝对,③正确。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2分)

13.(2013福建漳州适应性训练)坚持科学发展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有一段话很著名: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可见,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胜利召开。

大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强调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这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注:

西方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般为50%~60%,美国为65%,日本是60%,英国高达71%。

材料三 近十多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

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知识,谈谈如何看待“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一思想对现代的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由。

(15分)

(3)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各方面应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来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与发展。

(10分)

(4)请你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党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的哲学依据。

(15分)

解析:

(1)问,知识范围限定为“传统文化的知识”,这要求首先明确传统文化知识有哪些内容。

“这一思想对现代的影响”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如何看待”则要求回答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根据分析把教材有关知识与“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具体结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2)问,首先要明确设问包含两个方面内容:

“问题”和“理由”,分析解答“问题”时一是要对图表和“注”作全面分析,总结其反映的现象,再就是抓住设问中“概括”二字,这要求回答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

第(3)问,关键在于明确设问中的主体为“各方面”、知识限定为“自身作用”、分析对象为“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与发展”,根据分析,将“主体”“自身作用”“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完善与发展”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答案。

第(4)问,知识范围为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对象为哲学依据。

这要求将有关知识与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相对接,与之相关的知识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

答案:

(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国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这种思想传统在今天还有深刻影响。

(3分)②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内在要求,也是人们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的必要前提。

(3分)③要正确对待“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分)④今天我们要摒弃“不患寡”的思想,应该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要继承“患不均”的思想,要通过分配体制改革,实现和维护社会分配的公平,同时还要坚决反对平均主义的错误倾向。

(3分)

(2)存在问题:

近十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均偏低,(2分)说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

(1分)

理由: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推动经济发展。

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进;④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公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

(每点4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12分)

(3)①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②政府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制定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④人大代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通过行使提案权等,为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建言献策;⑤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决定权,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政治保障;⑥各民主党派通过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每点2.5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满分)

(4)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居民收入倍增提供了物质保障,居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5分)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是党和政府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的要求。

(5分)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提出居民收入倍增发展目标,是党和政府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的体现。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