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最后.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1086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最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地理最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地理最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地理最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地理最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最后.docx

《中国地理最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最后.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理最后.docx

中国地理最后

41.(26分)长三角和珠三角(双三角洲)是我国两个重要经济区,阅读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双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

 

材料二:

双三角洲地区基本情况(2007年)

城市群

土地面积(万Km2)

常住人口(万)

非农业人口比重(%)

生产总值(GDP,亿元)

进出口总额/GDP

长三角

11

9749

65

46862

1.13

珠三角

2.5

4492

77

25416

1.78

材料三:

IC产业(集成电路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一般由设计、制造、封装三个环节构成,珠三角和长三角是我国最重要的IC产业基地。

下图是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产值(亿元)结构变化图。

 

(1)上海与广州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小的是;材料一中所标的珠三角城市都有阳光直射的机会,深圳与惠州相比,每年先得到阳光直射的是。

(4分)

(2)从材料二可知,两个城市群相比,经济密度(单位面积GDP)较大的是,经济对外依存度较低的是。

(4分)

(3)2001-2007年,我国IC产业产值居主导地位的是环节,产业产值比重上升最快的是环节。

(4分)

(4)酸雨主要由与N02等酸性气体污染造成。

双三角地区酸雨危害严重,减少这些酸性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8分)

(5)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

(6分)

41.(26分)

(1)上海深圳(4分)

(2)珠三角长三角(4分)

(3)封装设计(4分)

(4)SO2(2分)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进行技术革新,减少酸性气体排放量及进行回收利用(推广原煤脱硫技术、工业尾气脱硫处理);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污染工业(大力发展高新及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降低机动车使用量及使用频率,减轻机动车废气排放总量。

(每点2分,满分6分)

(5)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构建区域核心城市并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合作(如广佛同城,深莞惠一体化)等。

(每点2分,满分6分。

其它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40.(30分)晋陕蒙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被称为“乌金三角”。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是“乌金三角”地区河流某水文站某时段水文监测的情况。

(1)这里的“乌金”是指。

“乌金三角”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生产基地。

(4分)

(2)“乌金三角”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处于的过渡地带,地表形态遭受和外力作用的交错地带,呈现典型的分布规律。

(8分)

(3)根据材料二,“乌金三角”地区雨季的降水特点是。

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关系是。

(4分)

(4)分析“乌金三角”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工业生产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6分)

(5)分析“乌金三角”地区在开发建设中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8分)

40.(30分)

(1)①煤炭②能源(煤炭、重化工)(每空2分,共4分)

(2)①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暖温带向中温带季风、森林向草原)②流水③风力(不

分先后)④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每空2分,共8分)

(3)①降水集中,以暴雨为主(2分)②流量大,含沙量大(成正相关关系)(2分)

(4)煤炭丰富;临近我国东比、华北地区,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得6分。

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题一半分。

(5)开发煤炭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加剧土地的沙漠化、荒漠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产业结构偏重,工业三废污染严重;重工业需水量大,加剧水资源短缺(每点2分,共8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此处略去……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农业和工业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3.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中部及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

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8°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机质

3%~6%

2%

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

50%

50%~60%

玉米单产(千克/公顷)

7500

6750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从自然条件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解析:

此题考查美国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比较。

答题时,要善于将区域地理与人文地理进行有机整合,比较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答案:

(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 美国东北部除有小麦和玉米生产外,还有大面积的乳畜业分布,我国东北地区还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气温高且多降水,水源充足

(3)热量不足

(4)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美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地区,无霜期长,降水略多 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

14.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1:

我国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及相关资料。

图例

区域

植被类型

人口密度(人/km2)

年降水量(mm)

农业植被

200~400

600~620

杂类草

100~200

——

小灌丛、碱蓬

1~50

380~390

材料2:

B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差异的自然原因。

(4分)

区域

人口密度

造成差异的自然原因

A

B

(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该地区生态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6分)

(3)分析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B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8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资源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

(1)题,通过图表可判断出两区域人口密度的大小,这与两地的降水、土壤等因素有关。

(2)题,本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不合理开垦造成的,表现为水土流失、黑土退化严重等。

第(3)题,该产业链既能充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率。

答案:

(1)

区域

人口密度

造成差异的自然原因

A

降水较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B

降水少,地表多流沙,土地盐碱化,不适宜农牧业的发展

(2)水土流失 过度开垦,只种不养,植被破坏 退耕还林、还草,保持黑土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营造防护林等。

(3)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拓展(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1:

“国务院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工作分工的通知”中提到,“十一五”期间将由发改委牵头落实“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及陆路进口油气管道”等多个能源重要工程。

材料2:

我国海外气源及第二条西气东输线路略图。

(1)由材料知,引入海外气源或塔里木盆地新增气源是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的建设基础,你认为海外气源除哈萨克斯坦里海地区外,还有可能来源于哪里?

为什么?

(6分)

(2)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经青海、四川进入湖广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对两地区的发展有何意义?

(12分)

解析:

(1)题,结合与我国相邻国家和地区的油气分布,可知中东地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地区油气储藏量大,商品率高,将成为我国海外气源的主要来源区。

(2)题,考查我国天然气分布。

青海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属于我国四大天然气分布区,这两大气区将是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的气源区。

此工程的建设也将有利于青海、四川两地区的发展。

答案:

(1)中东地区及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地区。

①天然气储量大,是能源富足区,商品率高;②距离我国近,是我国陆上邻国或相邻地区,工程建设条件好。

(2)青海柴达木盆地及四川盆地属于我国四大天然气分布区,并将成为我国第二条西气东输管线的重要气源地。

意义:

可促进两地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两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两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当地天然气的使用,减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1: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西电东送的三大通道:

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250万千瓦,中路通道现在的送电能力达120万千瓦,2005年后将逐年增加至300万千瓦以上;南路通道送电能力达300万千瓦,我国东部地区缺电情况得到明显缓解。

材料2:

红水河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基地之一,为水力资源的“富矿”,目前已建有天生桥一级、二级水电站、岩滩水电站、大化水电站及龙滩水电站等五座大型水电站。

材料3:

西电东送的三条路线示意图。

(1)三条送电线路的终点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其中:

A是________工业基地,B是__________工业基地,C是________工业基地。

(6分)

(2)北路送电输送的主要是火电,它是将________、内蒙古等省区丰富的________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这种做法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3)中路送电线路主要输送水电,它将________水电站及________水电站以及隔河岩等多座电站的电能通过超高压电网输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2分)

(4)南路输送的水电主要来自红水河上游。

红水河的长度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十分丰富?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热点问题——西电东送。

西电东送是“东西双赢”的工程,是近几年的考查重点。

(1)题,北路通道主要将山西等省的火电、黄河上游的水电输往京津唐工业区;中路通道将三峡及横断山区水电输往沪宁杭等地区;南路通道将西江中上游水电输往珠江三角洲地区。

(2)题,煤炭转变为电能输出,一方面减轻了铁路等的运输量,另一方面减轻了环境污染。

第(3)题,中路目前的电能主要来自三峡和葛洲坝等附近的水电站。

第(4)题,红水河水能丰富,这一地区目前已实现梯级开发,水能丰富的原因应从落差和水量两方面分析。

答案:

(1)京津唐 沪宁杭 珠江三角洲

(2)山西 煤炭 减轻了铁路运输压力;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等

(3)葛洲坝 三峡

(4)位于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亚热带湿润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14.萍乡工业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

读下图与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1:

萍乡附近地区地图。

材料2:

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部。

材料3:

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材料4:

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1)萍乡市位于________省西部,乙图中E河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

(2分)

(2)该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阻力是________。

(1分)

(3)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1分)

(4)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7分)

(5)除煤炭资源外,该市还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4分)

(6)该市为促进经济转型拟建一高新技术开发区,请在乙图中A、B、C、D四处选一合适位置并简述理由。

(5分)

解析:

(1)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2)题,结合图例便可判断出该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第(3)题,资源枯竭为该市煤炭工业发展呈现下滑的主要原因。

第(4)题,该市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

第(5)题,从材料3中提取答案。

第(6)题,C处布局高新技术开发区离城区近,环境优美。

答案:

(1)江西 自北向南 

(2)交通不便 (3)资源枯竭

(4)①煤矸石、粉尘等固体废弃物污染;②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酸雨危害;③地下水位下降;④地面沉降;⑤水土流失;⑥诱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⑦导致红色荒漠化。

 (5)铁矿、石灰岩、石英岩、陶土矿。

(6)C 离城区较近,处在垂直于主导风向的郊外和河流的上游,附近有公园,环境优美。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14.山西省交城县城西的安定村积极发展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根据图表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流程图

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经济效益分析表(单位:

元)

无沼气的温室

有沼气的温室

增产或节约

蔬菜产值

5800

8000

2200

燃煤用电

140

0

140

有机配件投入

350

0

350

化肥投入

360

100

260

农药投入

300

100

200

饲料投入

7500

6000

1500

总计

/

/

4650

(1)将大量粪水排入河流以后,发现鱼类大量死亡,其原因主要是(2分)(  )

A.中毒死亡        B.缺氧死亡

C.缺食物死亡D.因寄生虫太多而死亡

(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按形成和来源看属______________能源,按能量的转换和传递来看属________能源。

(6分)

(3)二氧化碳进入日光温室有利于蔬菜产量的提高,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

(8分)

(4)安定村的蔬菜投放市场后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分)

解析:

本题以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为背景材料,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和评判能力及对现实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要求学生了解使用沼气与生态农业的关系。

(1)题,考查了农业污染现象中有机质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2)题,考查了沼气的基本知识,即成分和所属的能源类型。

第(3)题,要求了解沼气使用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对蔬菜生长的作用,应从保温作用与光合作用这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第(4)题,分析材料,认识该村蔬菜在市场上具有的优势:

化肥、农药投入减少,相对而言,是一种绿色食品。

答案:

(1)B 

(2)甲烷 太阳辐射 二次 (3)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能保持日光温室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利于蔬菜有机物的积累,从而提高蔬菜产量

(4)安定村的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很少,是一种绿色食品,有利于人体健康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1:

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材料2:

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

(1)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是________,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开矿时________,加重了水土流失。

(6分)

(2)材料1和材料2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2分)(  )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和减缓水土流失,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3)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如下图所示:

(4分)

①人均耕地减少 ②破坏植被 ③需要更多劳动力

④土地退化

从①~④中选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填序号)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解析:

(1)题,黄土高原自古以来盛行轮荒耕作制度,使林草植被大量遭受破坏;在开采当地煤炭资源时,大面积开挖地表土,破坏植被,使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加重了水土流失的危害。

(2)题,人为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说明只要人类调整自己的行为完全有能力治理水土流失。

第(3)题,解决此题关键是明确人口增长与耕地的因果关系,人口增长→需要粮食增多→耕地面积扩大→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答案:

(1)轮荒制 破坏地表 

(2)C

(3)① ② ④ ③

14.科学家们将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

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读我国东北生态环境脆弱区分布图及①②两地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按地形区来说,甲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位于________平原,该区北部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将下列代号填入乙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

(4分)

a.风力作用为主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d.年降水量小且不稳定

(3)图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两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2分)

地区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4)为防治土地退化,我国政府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甲、乙两幅图,简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6分)

解析:

(1)题,读甲图可知,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该地区北部有大片黑土分布,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2)题,由乙图中“起主要作用的外力”、“干旱与大风季节同步”等信息,确定最左边空白框中应填a,最右边空白框中应填b;结合甲图中①②两地的地理位置可知,①地距海较近,降水较多,②地距海较远,降水较少,可确定下面两空白框,左边填d,右边填c。

第(3)题,①地位于湿润的森林山区,森林的大面积破坏,如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会造成水土流失;②地位于半干旱草原区,过度放牧和开垦草原,会产生荒漠化。

第(4)题,主要分析该政策对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的影响。

对国家来说,采取这样的政策有利于协调人地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集体来说,有利于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农民个人来说,尤其是“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有利于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收入。

答案:

(1)东北 黑土流失 

(2)a d c b(自左向右)

(3)

地区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森林资源的破坏

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土地荒漠化

牧区生产力低,不合理放牧(超载、过载等),滥垦草原,使草场破坏严重

(4)有利于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协调人地关系,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3.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等再次提出淘汰1亿吨钢铁落后产能的目标,并强调要有实质性进展。

这是继颁发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后,发改委对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给出的又一决定性措施。

据此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6分)

(1)鞍钢与宝钢的主要区位优势分别是(2分)(  )

①能源和资源 ②接近市场 ③交通便利 ④技术先进

A.①②B.③①

C.②③D.④②

(2)上述两个钢铁基地中,区位因素与鲁尔区相似的是________,借鉴鲁尔区产业调整的经验,你认为振兴该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措施?

(10分)

(3)促进我国钢铁工业转向沿海消费区布局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

(4分)

解析:

鞍钢的区位优势主要是区城内有丰富的煤铁资源,而宝钢的优势是靠近沪宁杭工业基地,市场广阔。

鞍钢发展的区位因素与鲁尔区相似,借鉴鲁尔区的经验,可采取工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治理污染、政府政策支持等措施。

促进我国宝钢向沿海消费区布局的根本因素是市场和交通。

答案:

(1)A

(2)鞍钢 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企业改造和重组,激发活力;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

(3)市场和交通[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13.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人口数量、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1:

下图是汾河上游流域的区位以及地形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