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二模块阶段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6539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年级第二模块阶段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年级第二模块阶段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年级第二模块阶段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年级第二模块阶段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年级第二模块阶段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第二模块阶段测试题.docx

《高三年级第二模块阶段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第二模块阶段测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年级第二模块阶段测试题.docx

高三年级第二模块阶段测试题

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模块阶段测试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将各题答案按序号答在答题卡上,试卷考生自己保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小题,总分64分)

1、广东新会城隍庙的庙门上曾有一副妙趣横生的劝世联:

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

亲何以逆?

愿世上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亲。

下列对这副对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主要目的是劝导家庭和睦B、宗法观念不利于家庭和睦

C、告诉人们实现家庭和谐的方法D、婆媳关系事关家庭和睦

2、“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3、唐朝和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其相同之处是:

A、通过分权加强了集权B、精简机构、节约经费

C、中央机构职责分明,提高了办事效率D、宰相丧失了实权,减少了对皇帝的威胁

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5、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放了很多通商口岸,下列表述中属于其布局和特点的是:

①由南向北,由东到西②由沿海沿江深入内地③遍布全国各地④台湾已开放通商口岸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6、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是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7、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清政府的屈服求和B、军事指挥的失误

C、战争准备不充分D、中国政治、经济、军事落后于西方

8、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是:

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②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③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④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9、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

90年前,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A、反帝反封建B、爱国主义C、无产阶级革命D、科学主义

10、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革命高潮,但它只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A、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展开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的斗争

C、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D、它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抗斗争,目标是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11、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

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B、提出了由国民运动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2、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建国以来的大地震,受灾达到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员伤亡巨大,人民遭遇严重损失。

消息传开后,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捐款捐物;5月19~21日全国举行哀悼日,在天安门广场哀悼的人们齐声高呼“中国加油!

”“汶川加油!

”,顿时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救灾抗灾热潮。

在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类似这种情景最早的是:

A、全民族抗战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1998年抗洪D、2003年抗击非典

13、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这种现象根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的阻碍B、人口过快增长的压力

C、农民赋役负担的沉重D、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

14、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地主土地私有制是一种最主要的形式,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A、公田转化为私田B、土地兼并

C、由于军功而获赏赐土地D、政府的均田

15、下列各项中与“重农抑商”政策密切相关的有:

①“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②“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③“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走,每日不下数万人”④“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17、“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18、“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

这一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护法运动

19、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2007年12月30日访问孔子故里,并以中文题词“温故创新”。

它说明了:

①福田康夫很喜欢中国的书法②孔子的思想在日本影响深远③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同族同根④“温故创新”是对孔子“温故而知新”的继承和发展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0、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

21、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概述,没有涵盖宋明理学的:

A、积极进取的思想B、“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C、艰苦奋斗的思想D、仁者无畏的思想

22、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3、下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

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浑天仪B、翻车C、赵州桥D、数学

24、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

其重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

25、魏晋时期,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被人用重金收买,不仅仅表明他的字写得好,还说明了:

A、魏晋时期的文人爱好书法B、王羲之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

C、王羲之以卖字为生D、名家书法成为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26、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27、列宁在提及戊戌变法时曾指出:

“他们战战兢兢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名字、口号和衣服,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列宁指的是康有为的维新思想B、体现出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C、可以看出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D、康有为托古改制

28、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章说:

“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这句话说明:

①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②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③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④陈独秀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②③

29、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国……”这里所说的“吾党所宗”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建立民国D、平均地权

30、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

31、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

”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以第一、二、三代领导人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下列的哪次会议确定的: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32、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B、保持党的先进性

C、与时俱进,不断创新D、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二、非选择题(33题14分,34题22分,共36分)

33、淄博自古以来就是山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齐都临淄两汉时期仍然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大都市。

西汉齐都人主父偃说:

“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人众殷富,巨于长安。

”《索隐》注曰:

“市租谓所卖之物出税,日得千金,言齐人众而且富也。

材料二:

据《清代刑部抄挡》记载,嘉庆年间,在淄川的煤矿,有矿主康甫得雇佣佣工李斯孔入煤场工作,议明每日工价京钱250文。

材料三:

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

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自持开办了淄川煤矿。

第二年开始少量机器进行开采。

材料四:

德国成立的山东矿务公司是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著名煤矿之一。

无论机械化程度,还是资金规模与煤产量,都在全国各煤矿中占主要地位。

由于淄川煤矿储量丰富,煤质和煤层都很好,德国矿务决定重点开发淄川煤矿。

为了加快煤炭外运,淄川煤矿还修筑了通往淄川车站的铁路支线,使煤炭可以经铁路直接运往青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两汉时期淄博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

(2分)

(2)材料二反映出淄博经济出现了什么现象?

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蓬勃发展,当时淄博地区的短篇小说家是谁?

其代表作是什么?

(6分)

(3)材料三、四反映淄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

(6分)

3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请回答:

(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的分期,请你列举“第一期”与“第二期”的主要事例。

(8分)

(2)“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事件?

这个事件有哪些重要内容?

(10分)

(3)结合梁启超的观点,谈谈你对中国学西方历程的认识。

(4分)

 

------------------------------------------------------------------密---------------------------------------------------封-------------------------------------------------------------

班级姓名

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二模块阶段测试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将各题答案按序号答在答题卡上,试卷考生自己保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小题,总分6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二、非选择题(33题14分,34题22分,共36分)

33、

(1)

(2)

(3)

34、

(1)

(2)

(3)

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暑期阶段测试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小题,总分64分)

1-5BDACC6-10BDCBB11-15CADBB16-20AACBD

21-25BDDAD26-30ACACC31-32BA

二、非选择题(33题14分,34题22分,共36分)

33、

(1)商业发达。

(2分)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蒲松龄,《聊斋志异》。

(6分)

(3)政府开办矿业,使用机器生产;外国资本进入。

(6分)

34、

(1)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8分)

(2)新文化运动。

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

(10分)

(3)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过程;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思想认识到付诸实践的过程。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