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完整版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1074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完整版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完整版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完整版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完整版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完整版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完整版精.docx

《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完整版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完整版精.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完整版精.docx

世界现代史考试资料完整版精

世界现代史

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的会议上通过的8个文件的总称。

其中最主要的是《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等。

此外还有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间的《仲裁条约》;法波、法捷间的《保障条约》等。

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又一次较大调整。

它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并利于道威斯计划的继续实行和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公约的签订,使法国受到削弱,丧失作为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权,自身安全需要英、意的保证。

德国是主要受益者,为其恢复政治大国

英国和德国于1935年6月18日签订的关于两国海军军备力量的条约。

条约主要规定:

德国海军舰艇总吨位不超过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所规定的英联邦国家海军舰艇总吨位的35%。

在潜艇方面,德国保证,保有的潜艇吨位不超过英联邦国家海军潜艇总吨位的45%。

一般

大利答应在埃塞俄比亚给德国以特权,两国在重要的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的方针,双方承认佛朗哥政权,并对不干涉政策采取共同的立场,两国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空军,两国在多瑙河流域和巴

以及两个干涉西班牙内战的情况下,使得希特勒认为彻底解决奥地利问题时机成熟。

于是,在1937年,他召集作战部长,外交部长和三军总司令,举行了一次重要的秘密会议。

这次会议由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霍斯巴赫备上校担任记录,会后整理出一份备忘录,统称为霍斯巴赫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记载,希特勒认为德国的前途完全决定于如何解决生存空间的需要。

由此可以看出,他已下定决心要吞并奥

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德国元首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关于割让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给德国的四国首脑会议。

捷克代表未参加会议。

四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将苏台德地区强行划归德国。

面对纳粹德国的扩张野心,英国、法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牺牲弱小国家利益而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东方,以缓和与德国的矛盾,维护自身安全。

但这反而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进一步加深了苏

1939年9月至1940年4月英法与德国的战争。

德国入侵波兰后,英法对德宣战后,除大西洋海战外,法军仅凭马其诺防线消极据守,英军到达法国迟缓且未采取积极的军事行动,同德军只有零星冲突。

当时舆论称之为“奇怪的战争”、“静坐战争”或“假战争”。

法英的消极态度使德国迅速击溃了波兰。

1940年4月9日,德国进攻丹麦、挪威,奇怪的战局被打破。

年,苏联通过扩大西部疆域而建立的防御德国侵略的防线。

德国入侵波兰后,面对侵略严重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加强西部边境安全的措施。

德波战争爆发后,苏军越过苏波边境进入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将其并入苏联。

1940年春,苏联在苏芬战争中取得胜利,获得了卡累利阿地峡和维堡,并取得汉科半岛及邻近岛屿的租借权。

8月强迫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加入苏联。

1940年夏,苏军又强占了与罗马尼亚有争议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哥维纳地区,并入乌克兰。

通过上述行动,苏联的西部边界比原来向西推进了300——400公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苏联的战略地位。

但其在苏德战争中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弊远远大于利,而

有损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

其对外声称是为了要从英法手中保护两国中立。

1940年3月1日,德国签署了入侵丹麦和挪威的作战计划;4月9日,德国不宣而战侵入丹麦,在4个小时之内全部结束,只在个别地方发生了偶然的军事冲突,德军战死2人,10人受伤。

同日,德军也展开了对挪威的入侵,凭借挪威战役,德国保住了至关重要的铁矿石运输线,

希特勒就积极策划入侵西欧,1939年10月9日,他指令陆军总司令制定进攻西欧的“黄色方案”,该方案是一次大战前“史里芬计划”的翻版,1905年由德军参谋总长史里芬制定,其战略理论是速决战,企图通过中立国比利时、荷兰,突破法国北部边境,强渡塞纳河,包围巴黎,再迂回向东,与德国左翼对法军主力形成钳形攻势,一举消灭法国。

但方案引起多方不满,后又遭外泄,故经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曼施坦因

划”,提出了新的进攻西欧的作战计划。

1940年7月13日希特勒终于决定实施对英登陆作战,签署了关于制定“海狮作战计划”的第16号指令,准备“清除英国本土作为发动反德战争的基地,并且在必要时予以全部占领。

”海狮行动计划的主要目的是用以战逼和的策略对付英国,但以失败告终。

海狮计划的失利(不列颠战役的胜利,使得英国得以保存军事上的优势,而后继续同德国抗争,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最后成为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线作

(红胡子为代号。

1940年法国投降后,希特勒于7月下旬下令秘密进攻苏联的计划,11月底由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呈报希特勒。

12月18日以“巴巴罗莎”为代号正式下达。

它以“闪击战”战略为基础,包括进攻、占领和肢解苏联等一系列计划。

1941年6月,德军按此计划,对苏联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日本于1941年4月13日签订的在战争中相互保证中立的条约。

条约是在苏联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日本减少北方压力而实施南进战略的背景下,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前提签订的。

主要内容是:

规定维持两国和平友好关系,互不侵犯领土;缔约一方受第三国攻击时,另一方保持中立;有效期为5年。

附件中相互约定,日本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苏联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该条约对影响二战战局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1945年4月5日,苏联政府在西线作战取得胜利后,声明该约期满不再延长。

是苏联卫国战争中历时最长的一次保卫战。

1941年7月北路德军占领波罗的海沿岸,迫近列宁格勒。

8月在列宁格勒近郊展开激战。

9月推进到距城仅15—20公里的地方,并攻陷了拉多加湖南岸施里塞尔堡,完成陆上封锁。

9月底,在苏军抵抗下,德军停止进攻,企图包围困死城内居民。

苏联陆海军和列宁格勒居民,进行九百天的顽强保卫战,粉碎了敌人的频繁突击。

1944年1月14日,转入反攻,到2月底取得了

1941年9月30——10月2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向莫斯科大举进攻,企图一举占领莫斯科,迫使苏联投降。

但德军的首次进攻受阻。

之后德军组织起新的攻势,企图从南北两翼合围莫斯科,同时实行中央突破。

苏军顽强防御,1941年12月6日转入反攻,至次年4月20日反攻胜利结束,迫使德军向西退却100—250公里。

“闪电战”计划,鼓舞了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志。

珍珠港位于太平洋夏威夷群岛所属阿胡岛南岸,是美国在太平洋主要海空军基地,美国太平洋舰队驻地。

日本为了摆脱在中国的困境,打击英、美在东南亚的势力,掠夺该地资源和称霸东亚,于1941年12月7日,出动约360架海军飞机和50艘军舰偷袭珍珠港,美太平洋舰队主力几乎全被摧毁。

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

该文件全文共8条,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各国在贸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公海航行自由,各国必须放弃武力削减军备,解除侵略国家的武装。

大西洋宪章提出的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目的和进步民主的重建战后和平的目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对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打败德、日侵略者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同时,“机会均等”、“海上自由”等内容有利于美国战后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取得世界“领导

1941年9月29日—10月1日,哈里曼率领的美国代表团、比弗布鲁克率领的英国代表团和莫洛托夫率领的苏联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会议,讨论美英向苏联扩大供应武器、工业设备和粮食,及苏联向美英提供原料和货物等问题。

经过三天磋商,签订了大战期间第一个三国协定即《秘密议定书》,俗称《对俄供应第1号议定书》,主要涉及英美对苏联的物资援助和苏联向美英提供一定数量的军工原料。

会议虽未能解决盟国协同作战的重大战略问题,特别是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

1942年1月14日,美英首脑在华盛顿举行“阿卡迪亚”会议,双方再次确定“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并一致同意继续重视苏德战场。

为了共同谋划和指挥两国军队的军事行动,统一供应军事物质,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及军火分配部。

罗斯福提议由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签署一项共同宣言,经与苏、中等国磋商,美、英两国起草了联合国家宣言草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共同宣言。

1942年1月1日,由中苏英加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

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使用全部军事力量和经济资源,共同对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保证不与法西斯国家合作,不单独同敌国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后又有法国等21个国家先后加入。

《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并为战后“联合国”的成

年1月14日——2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北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举行的会议。

法国戴高乐将军和吉洛德将军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了关于未来法国的政治制度问题;土耳其在战争中的立场问题;盟国未来的作战计划以及促使轴心国“无条件投降”的计划。

同时决定成立以吉洛德将军为首的法国临时行政当局,划分了英法

1943年的作战计划。

英国首相丘吉尔及两国高级军政官员,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两次战略会议。

第一次魁北克会议于1943年8月14~24日举行。

会议在讨论盟军1944年在法国北部登陆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

英国提出了英、美军队在意大利推进和向南欧巴尔干进军的计划,继续反对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

美国则力主盟军在西欧的主要任务应当是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欧洲大陆。

英国的企图没有得逞。

会议再次确认,霸王作战计划应比任何地中

1943年5月12到25日,为了解决1943年春出现的美英军事领导人围绕有关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及地中海地区和缅甸的军事行动问题而产生的严重分歧,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率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成员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会议,代号为“三叉戟”,故称之为“三叉戟”会议。

会议基本明确了美英盟军的战略思想,对二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也在一定

1943年11月22~26日,中国、美国、英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的国际会议。

三国举行这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协调行动,讨论制定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解决远东问题。

会议发表的公报,史称《开罗宣言》。

宣言声明:

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地区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攫取的中国的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

商讨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兰举行会晤。

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关于未来的国际组织问题;战后处置德国的问题;波兰疆界问题;苏联对日作战问题。

会议签署了《德黑兰宣言》。

此次会议是反法西斯联盟三大盟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直接会晤,对维护和加强盟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协调军事战略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三国在会议期间为自身利益达成的一些损害他国利益的妥协和默契,又给战后的国

战役发生在

1944年6月6日,于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

这次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协同苏军有利的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后。

以便美军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其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愈益加深。

德国人民日益看清纳粹政权的真实面目,不满情绪不断增长。

德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反希特勒密谋集团也加紧活动,试图刺死希特勒,推翻纳粹政权。

以国内驻防军副总司令奥尔布里希特将军和国内驻防军司令部参谋长施道芬堡上校为首的军内密谋集团曾6次谋刺希特勒,均未成功。

1943年底他们又拟定了代号为“伐尔克里”的行动计划,他们放置定时炸弹,企图炸死希特勒,切断大本营同各地的联系,占领柏林的重要机关,宣布成立新政府。

炸弹虽然爆炸了,但希特勒未被炸死、密谋分子在事发

1944年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进攻,日军节节败退。

根据新的形势,1944年7月21日,日本大本营作出决定:

1、加强菲律宾(捷一号作战、台湾、琉球群岛(捷二号、日本(捷三号千岛、库页群岛(捷四号这一水域的第一道防御线;2、进行准备工作,以防敌人一旦在这条防御线的任何地方发动进攻时,都能集中陆海空军力量阻截和消灭敌人;这条防线上的作战统称

3个师团和1个“印度国民军师”在印缅边界中部向英帕尔发动进攻,企图转移美、英的注意力,牵制美军在太平洋的攻势。

英、日展开了历时近4个月的英

1944年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德军伤亡10万人,损失坦克和重炮约700辆、飞机1600架。

盟军损失约8万余人其中以美军为主。

阿登战役之后,希特勒再无后备力量可以补充,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档盟军的前

盟军要进军罗马,则须拿下防线中枢卡西诺山地。

于是双方在卡西诺地区展开激战,出现了二战史上最激烈的山地战——卡西诺战役。

(1第一次战役:

盟军对卡西诺进行了首次强攻,但只占据了卡西诺峰周围部分高地和山峰,并未撼动德军防线。

(2第二次战役:

以轰炸卡西诺修道院开始。

但盟军的进攻遭到了德军的顽强反击,在付出巨大伤亡后被迫中止。

(3第三次战役:

以大规模的炮击开始,给德军带来不小损失,但德国伞兵死死地钉在了卡西诺镇,令盟军一愁莫展。

最终不得不放弃此次进攻。

(4第四次战役:

5月中旬盟军发起更为猛烈的进攻,此时德军已筋疲力尽,古斯塔夫防线摇摇欲坠。

5月18日

英美苏三国于1945年2月4到11日,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进行会晤。

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

1处置德国问题2关于波兰的疆界和政府的组成3成立联合国4关于苏联对日作战。

它是二战期间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对于协调盟国在最后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使胜利的早日到来,以及对联合国的建立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三国背着中国政府签订了以中国领土主权做交易的秘密协定,使会议带有很大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

8月2日,苏美英三国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战争期间的第三次会议,即波茨坦会议。

会议着重讨论了战后世界的安排。

对德国和波兰问题,在雅尔塔会议的基础上加以具体化。

还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苏联重申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并于26号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同时宣布盟国占领日本后,将实施非军事化和民主

美军占领菲律宾和硫黄列岛后,计划进一步攻占琉球群岛,为进攻日本本土创造条件。

冲绳岛在日本本土防御中有“国门”般的战略地位,因此日军部署了重兵防守。

1944年(4.1---7.2日军航空兵和海军执行“天号作战计划”企图在海上歼灭美军结果其海军遭到毁灭性打击,日本的“神风特攻队”以自杀式攻击给盟军造成巨大损失,但最终未能扭转整个战局。

冲绳岛战役是二战期间最后的一次登陆作战,是美日双方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规模最大、损失最重的一次战役,双方的战地指挥官都在战斗中阵亡。

美军攻占冲绳岛后,美军从南面切断了日本本土与外界的联系,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

同时战役的惨烈也让美国人决定试用原子弹以尽快结束战

年6月开始实施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亦称曼哈顿计划。

为了先于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该工程集中了当时西方国家(除纳粹德国外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了10万多人参加这一工程,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实用的原子弹。

整个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在工程执行过程中,负责人格罗夫斯和奥本海默应用了系统工程的思路和方法,大大缩短了工程所耗时间。

这一工程的成功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系统工

26日,出席会议的有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英国外交大臣贝文。

会议讨论了战后欧洲和远东的一些重大问题。

会议决定:

①立即恢复草拟对意、罗、保、匈芬和约,只有停战协定签字国才有资格参与和约条款的初步审议,和平会议召开日期不应迟于1946年5月1日。

②为管制日本,成立设在华盛顿的远东委员会和设在东京的盟国对日管制委员会。

③美、英两国表示将承认改组后的罗马尼亚政府和保加利亚政府

④3国外长一致同意,应在中国实现统一与民主,国民政府各部门应有民主人士广泛参加,中国内战必须停止,苏、美等外国军队应迅速撤离中国,3国应遵守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

⑤争取早日成立朝鲜临时政府,设立苏美联合委员会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⑥赞成向联合国提议设立原子能管制委员会会议在讨论波斯(伊朗问题时,未取得一致意见。

会议表明,3国虽再度妥协,但无法消除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利益冲突。

此后,随着

系便为相互抗衡所取代。

个步骤。

这个宣言是在1941年6月12日由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南非联邦和联合王国的代表,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卢森圾、荷兰、挪威、波兰和南斯拉夫各国流亡政府的代表,以及法国戴高乐将军的代表,在伦敦圣詹姆斯宫签署的。

在宣言中,各签署国承认“持久和平的唯一真正基础是,自由的人民在一个摆脱了侵略威胁、人人都可以享有经济与社会保障的世界中的自愿合作”,声明它们的意图是“为此目的在战时和平时都同其他自由人民进行合作”。

该宣言提出了维护和平、制止侵略和促成国际合作的原则。

.缔结和约的前提主要有两个:

一、五国不是盟国战略计划中的重点;二、与德国相比,意、罗、保、匈、芬是附庸国,所犯的战争罪恶轻、缔约较容易。

在缔约过程中,盟国主要在意属非洲殖民地、的里亚斯特港归属、罗、保、匈政府组成和战败国赔款等问题上展开斗争并最终达成妥协。

五国和约的签订,其

二战后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

1946年1月,丘吉尔应邀访美。

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

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的“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处于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主张英美结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扩张。

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

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

该计

尔而得名。

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职演说中提出的侵略计划中的第四点,即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

这就是“第四点计划”,又称“开发落后区域计划”。

“第四点计划”,作为扩张工具,拓展了美国在第三世界的势力范围,为本国的垄断资本带来滚滚红利。

在“第四点计划”下,美国奉行“门户开放”政策,以此来排挤老殖民主义国家的势力,使非洲、近东、远东以及中南美等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纷纷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美国垄断资本由此则获得巨额利润。

美国穿着自由与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外衣,打着经济技术援助的旗号,实现了新殖民扩张,这

的影响。

其主旨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

第一环自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

其次是包括不列颠、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自治领土在内,还有美国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

最后就是联合起来的欧洲。

丘吉尔的这一外交思想,就是试图以英美特殊关系为基础,希望法、德和解,恢复欧洲均势,并利用原有的殖民地体系,挽救和恢复在二战中被削弱的英国的国际地位。

乃是一个国力日趋衰微的大国在外交战略上的一种无奈选择。

简答:

1、三种力量:

(1法西斯政权无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对内实施高压独裁统治,对外积极谋划

新的世界战争,疯狂侵略扩张,成了世界人民的主要敌人,它们同以世界人民为主体的反法西斯、反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成了当时世界的主要矛盾。

(2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人民,它们是反对法西斯的主力军。

(3英法美等西方民主国家,对内继续维持民主政体,对外力图维持国际和平局面,同时也受到法西斯势力的威胁,又是大国,它们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潜在同盟者和世界人民可以争取的对象。

但是,西方国家统治集团内部,有些人希望单方面牺牲别人特别是苏联的利益,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对法西斯国家妥协退让,甚至实施“祸水东引”,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民主国家也有可能成为法西斯国家的帮凶。

2、三种趋向。

(1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的侵略,推迟和避免世界大战的发生。

这种结局最符合历史的潮流,对世界人民也最为有利。

(2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暂时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

这是一种最不理想的选择,苏联政府认为在慕尼黑会议前后,这种可能性已经部分地成为现实。

(3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

30年代后期的现实历史,就是实现了这种可能性。

这种结局并不是一种理想的选择,因为最为得利的是法西斯国家,只有在第一种可能性无法实现,而第二种可能性迫在眉睫时,才可采纳。

随着二次大战全

进一步威胁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以及英法通往东方的海上交通线。

1938年,意大利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法国的殖民地突尼斯和吉布提。

2、促进了德意两个法西斯国家的接近和勾结。

德国支持意大利对非洲的扩张,当国联制裁意大利时,希特勒以出兵进占莱茵非武装区,来转移全世界的视线,帮助墨索里尼减轻了国际压力。

德意在共同干涉西班牙内战中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勾结,导致轴心国的形成。

3、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得手,极大地刺激了法西斯侵略者的冒险野心。

意埃战争是法西斯侵略者变局部战争为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英法美纵容侵略者,国联软弱无力,意大利冒险得胜,极大地刺激了蠢蠢欲动的德、日法西斯去进行新的侵略活动,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日本全

始。

德意进行公开武装干涉,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

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1936年10月在西班牙组建了“国际纵队”,成员来自五十几个国家

“国际纵队”的志愿人士为挽救马德里,起了关键作用。

由于国际纵队的奋战,打破了佛朗哥军最精锐的外籍部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得佛朗哥放弃了正面夺取马德里的计划。

佛朗哥停止进攻后,国际纵队单独出动,收复了马德里市郊的天使山,标志着马德里城区的战斗告一段落。

德里保卫战是国际纵队第一次亮相,也把共产党推到了西班牙政治的聚光灯下。

在后面的日子里,国际纵队组成的防线仍然在优势敌人的压力前缓慢向后退却,最终,当叛军方面发现自己已无法承担战役所付出的惨重代价,战役变成了僵局,叛军的战役企图被粉碎了。

而瓜达拉哈拉战役是整个西班牙内战期间共和国方面获得的最辉煌的一次全面胜利,国际纵队的介入,功不可没。

此战役也成为了国际纵队辉煌的转折点。

总之,国际纵队在保卫马德里和其他很多重大战役中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