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878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淮北市高三一模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同学们在答题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

这表明(  )

A.治国理念发生变化B.神权王权实现结合

C.德治传统已经确立D.神的地位发生动摇

2.据《管子》载: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城市布局是“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考古资料也显示,洛阳东周故城内还有大量农业用地。

这说明当时(  )

A.城市严格依据职业规划布局B.农业仍是城市重要经济部门

C.出现了后世坊市制度的雏形D.城市职能以工商业经济为主

3.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弃儒生建议的简单质朴的原始祭山仪式而不用,而是亲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东)之巅,并立石歌颂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开创了中国古代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

秦始皇意在(  )

A.打击儒生推行文化专制B.确立新的祭祀上天礼仪

C.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D.加强对山东地区的统治

加入试卷解析考情纠错收藏

4.东汉士族多以经学世家面目出现,唐朝高门士族对文学日趋重视,士族家族遂由经学世家一变而为文学世家。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家经学已丧失了正统的地位B.皇权对门阀士族的打击

C.科举考试使选官标准发生变化D.庶族地主影响力的提升

5.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先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

协调;章:

明确)的语句。

这反映民间契约的订立(  )

A.不受官府的控制和约束B.强调双方协商一致原则

C.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D.是城市商业发展的产物

6.唐初史家认为契丹族“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而辽朝史官在修撰的《实录》《国史》中,则认为契丹族出于黄帝之后。

元人撰修《辽史》遵从唐代观点,指出“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本同出也”。

这说明(  )

A.儒家华夷之辨的观念已被彻底打破B.契丹族为黄帝后代的可能性更大

C.多元一统的民族认同意识不断增强D.契丹族的族源无法得到准确判定

7.明朝后期,中国九成的糖产于广东和福建;浙江北部绝大部分土地都种植喂蚕桑树;松江和苏州等地以盛产棉花而著称。

这种现象(  )

A.促进了跨区域商业贸易发展B.打破了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C.不利于封建国家的粮食安全D.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8.明清之际的儒学家们,对泛滥已久的王学末流抨击甚为猛烈,在思想界形成了一股强大潮流,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王阳明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作是王学泛滥的恶果。

这反映了(  )

A.阳明心学导致了明朝的灭亡B.宋明理学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C.提倡经世致用成为时代主流D.社会变革促进儒学焕发生机

9.1715-1749年,由广州入口的洋船为262只,平均每年约11只,以英法船只最多。

英国船只多装载各种本土货物,货物之外“亦有银两”;法国船只多“无货,装载番银来广置货”。

这反映出(  )

A.一口通商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工业革命开展影响国际贸易格局D.清政府已经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

10.1864年,户部因财力匮乏,向两江总督曾国藩索要淮南盐税,曾国藩以诸种理由拒绝。

次年,户部又令江苏巡抚李鸿章匀拨两淮盐税,以解中央燃眉之急,李鸿章仅答应略增该省财政上缴数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

这反映了当时(  )

A.盐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异常尖锐

C.洋务运动的资金匮乏问题严重D.中央政府的权威出现了弱化

11.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主办了《新小说杂志》,并在上面刊行了自己创作的科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

他在书中描绘了半个世纪之后的中国迎来太平盛世,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

《新中国未来记》的创作(  )

A.体现了明显的空想色彩B.折射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C.讽刺了清朝政府的无能D.凸显了维新派渐进改革主张

12.20世纪30年代,在江西和广东边界地区的市镇上,可以买到英美烟草公司的哈德门牌卷烟。

1934年,一名中国记者写道:

“许多村民不知道孙中山,但几乎没有地方不知道‘大英牌’香烟的”。

这反映当时(  )

A.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B.底层农民是外国烟草的消费主力

C.英美加强对中国的烟草倾销D.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

13.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道:

“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

”据此可知,他(  )

A.强调思想解放以身体改造为基础B.指出中国急需开展体育教育

C.认为中国国民身体素质普遍低下D.鼓励青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14.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都实行了普选制和竞选制。

1941年,延安县乡政府委员改选,连任者仅有133人,新当选者为185人,绥德县原乡政府委员落选者达101人,渎职和不称职的干部在选举中被淘汰。

这表明(  )

A.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成就斐然B.普选开始使人民获得民主权利

C.竞选制度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D.民众监督消除了基层腐败现象

15.1949年之前,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私营出版商都以出版教科书为主要盈利来源;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为中小学教科书专业出版机构,私营出版商退出了教科书市场。

这一改变(  )

A.悖离了“百家争鸣”方针B.打击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有利于建立国民教育体系D.意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16.如图为1957年和1986年无锡农户家庭收入情况统计。

这种变化说明(  )

A.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B.对外开放扩大收入来源

C.农民生活水平有所下降D.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

17.公元前5-前4世纪中叶,希腊盛行对城邦守护神的崇拜,每个城市都在中心地区或最高的地方修建神庙祭神,能否参加祭祀成为公民权的一种标志。

古希腊人的海滩、山岭、城墙、路旁埋葬的英雄骸骨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所神庙。

古希腊对城邦的神化(  )

A.成为甄别公民身份的主要标志B.反映了理性主义发展受到压制

C.促进了抽象化神灵形象的出现D.目的在于塑造公民的爱国精神

18.罗马社会重视名誉,将其与个人行为能力绑定,立法者制定了“丧廉耻”制度。

凡触犯了法律,法院便要在判罪或宣布行为人败诉的同时宣告其“丧廉耻”;但凡做了某种法律明确的、不符合公序良俗的行为,罗马执政官便可在选举时将该人从名单中剔除。

“丧廉耻”制度(  )

A.构建了罗马民主制度的基础B.有利于增强个人社会责任

C.消除了伤风败俗的社会现象D.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9.俗语即方言。

但丁认为拉丁语是人工的,而俗语是自然的,俗语要比拉丁语高贵。

但是,但丁认可的“光辉的俗语”必须是中枢的、宫廷的,而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

材料说明(  )

A.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依托B.人文主义开始广泛传播

C.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D.文艺复兴带有阶级局限

20.19世纪60年代,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国王在议会的演说,国王下令将其逮捕,法庭以议员有豁免权为由将其释放。

国王又操纵议会剥夺了威尔克斯议员身份,指示政府下达逮捕令。

这表明当时(  )

A.舆论监督的作用有限B.王权凌驾于议会之上

C.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D.议员议政权无法保证

21.1882年,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仅为30.8%,1907年这一比重增加到46.5%,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状况与男性相差无几。

这种变化说明(  )

A.农业生产的收益日益增加B.工业化推动社会结构转型

C.女性的家庭地位不断降低D.劳动力短缺现象十分严重

22.如表为1932年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统计。

据此可知苏联(  )

A.社会主义建设急躁冒进B.各经济部门之间实现基本平衡

C.斯大林模式已基本确立D.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各项目标

23.1953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放弃了对非洲的大规模援助,并提出了“贸易而非援助的口号”。

50年代中期起,美国政府重新制定对非洲的援助政策,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

这一变化表明美国(  )

A.履行扶持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责任B.力求利用贸易扩大国际影响力

C.对外援助政策逐渐趋于科学合理D.试图与苏联争夺新兴独立国家

24.1915年,查拉为达达主义下了定义“自由:

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嚎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

下列西方美术作品符合达达主义审美情趣的是(  )

A.

《拾穗者》B.《自由引导人民》

C.

《带胡须的蒙娜丽莎》D.《撑洋伞的女人》

第Ⅱ卷(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医学自成体系。

伴随着中华文化在东亚地区影响力的扩大,外国来华使团在回国时带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和药物,甚至延请名医传医授道,效法我国建立了医事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随船医生也与所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地的人民进行交流,用中国的医术治病救人,并带回一些药材,丰富了中医药的内涵。

中医还随着个体行医、旅行、商贸等途径对外传播。

除了中外的直接交流外,中医药还经由第三国外传,惠及了更多国家的民众,获得了更多国家人民的认可。

--摘编自朱建平《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外传历史、途径与海外发展》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迫开埠通商,西医亦随之传入。

西方教会设立医院,招收华人学徒,兴办医学校,发行中文报刊以及翻译西方医学书籍等。

西医由于自身的优势,逐渐为国人所接受。

在这种背景下,李鸿章创办了北洋医学堂,成为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官方西医学校,培养了最早的一批西医专业人才。

面对西医西药的传入,名医张锡纯主张把中西医汇通思想应用于临床,中西药物并用,产生重大影响。

经施今墨、程价三等名医的不断努力,天津中医药界交融互通中西医,创造了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派,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危重病等方面结出了硕果。

--摘编自谢敬《近代天津的中西医交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学外传的特点,并简析其广泛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传入对中国医学发展的影响。

26.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口号。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依法治国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跃进万岁

一带一路

中国梦

一边倒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备战、备荒、为人民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科学发展观

一条线,一大片

人民公社好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从材料中选取同一时期或按照时间顺序提取同一主题的口号(3-5个),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

(要求:

口号提取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素有地方自治的传统。

早在诺曼征服之后,英国国王便通过颁发特许状的形式赋予城市以自治权,这种传统在17世纪又被英国移民带到了北美。

新英格兰地区的地方自治制度尤其发达,各个乡镇任命自己的行政官员,规定自己的税则,征收并分配自己的税款。

自美国独立后至南北战争前,地方自治制度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实行。

南北战争以后,州政府开始加强对市镇的控制,对地方管理的许多细节进行了规定,甚至废除某些地区的自治制度。

这遭到了各地居民的反对,他们以宪法为依据,开展了“家乡自治”运动。

--摘编自苏鹏飞《从伯克利市宪章看美国地方自治制度》

材料二:

美国州以下的地方政府奉行“行政至上”原则,各级组织之间无隶属关系。

美国最有特色的地方政府形式是市政府,实行城市经理制。

在这种体制中,政治和行政职能分离,市议会属于政治职能,主管立法与评聘城市经理;城市经理属于行政范畴,对议会负责。

这有悖于民主程序,但能保证城市经理的质量,提高行政效率。

美国地方自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乡镇自治。

早期美国的乡镇大多都实行直接民主,乡镇居民大会为乡镇的最高决策机关,一些重大问题都要在会议上交给全体公民进行讨论并最终决定。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些乡镇也开始采用代议制民主,选举代表组成乡镇代表大会。

乡镇自治是美国民主的策源地和民主体制的基石,但乡镇的自治权要得到法律许可并受到来自联邦和州的制约。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高中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美国地方自治传统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地方自治”的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其历史意义。

 

解析版

1.【答案】A

【解析】

A.题干所给材料中国“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表明,周朝的治国思想与商朝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B.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周朝治国思想的变化,“神权王权实现结合”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不符。

C.题干所给材料强调的是“敬德保民”,而非“德治”。

D.“神的地位”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国“在殷人的眼中,只有通过虔诚的祭祀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而统治长久,而以周公为代表的周族却认为,天神是无私的,以‘道德’作为赏罚标准,君主必须‘保民’才能‘以德配天’”的主旨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治国思想变化,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2.【答案】C

【解析】

题干“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大意是:

官员住在王宫附近,非官员和耕地的人住在城门附近,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住在市场附近,这反映了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的特点,这与后来坊市制度类似,故C正确。

A项“严格”说法片面,排除。

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D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

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3.【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秦始皇不用儒生提出的原始祭山仪式,而是亲自登泰山举行“封禅泰山的祭天大礼”,并“立石歌颂其德”,其目的是把皇权与天命相结合,彰显皇权来源的正当性以维护统治,故C项正确。

秦朝以法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材料体现不出法家思想和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故排除A。

B项认识肤浅,没有揭示出实质问题,故排除。

虽然泰山地处山东,但秦始皇巩固统治却不只是针对山东,故排除D。

故选:

C。

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立石歌颂其德”“祭天大礼”。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4.【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而唐朝实行科举制,科举考试使选官标准发生了变化,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所说“唐朝高门士族对文学日趋重视”“士族家族……变而为文学世家”的现象,故C正确。

汉唐两朝,儒家经学均占据正统地位,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唐朝仍有“高门士族”“士族家族”,且B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

D项不是材料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唐朝高门士族对文学日趋重视”“士族家族……变而为文学世家”。

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科举制的影响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5.【答案】B

【解析】

A.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民间契约订立过程中协商一致原则,“是否受到官府的控制和约束”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

B.题干所给材料中“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

协调;章:

明确)的语句”反映出民间契约的订立强调双方协商一致。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完全符合双方各自意愿”中的“完全符合”表述绝对化。

D.题干所给材料强调是民间契约订立过程中的特点,“订立民间契约的原因”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民间在订立买卖、租佃、借贷、雇佣契约中往往有‘和后可,乃为券书’‘两共对面平章为定’(平:

协调;章:

明确)的语句”的主旨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6.【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唐初史学家认为契丹族出自炎帝神农氏,辽朝史官认为契丹族出于黄帝之后,元朝撰修《辽史》遵从唐代观点,提出契丹族都是炎帝和黄帝之子,“本同出也”,由此可以看出元朝时期多元一统的民族认同意识不断增强,故C项正确。

A项中的彻底说法绝对化,排除。

依据材料“元人撰修《辽史》遵从唐代观点,指出“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孙”“本同出也”可知,B项错误。

依据材料可知,对契丹族的族源存在多种说法,但是元朝强调契丹族都是炎帝和黄帝之子,“本同出也”,由此可知,D项说明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民族认同观念。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中唐初、辽朝以及元朝对契丹族的族源的认识,进而分析得出多元一统的民族认同意识不断增强的结论。

本题以唐初、辽朝以及元朝对契丹族的族源的认识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国古代民族认同观念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7.【答案】

A

【解析】

材料“浙江北部绝大部分土地都种植喂蚕桑树;松江和苏州等地以盛产棉花而著称”体现的是区域分工,促进了跨区域商业贸易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选项排除;

C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故选:

A。

本题关键信息是“浙江北部绝大部分土地都种植喂蚕桑树;松江和苏州等地以盛产棉花而著称”,结合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

8.【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王阳明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作是王学泛滥的恶果”体现的是明末的儒学家对心学崇尚空谈心性的滋弊的批判,强调的是社会变革促进儒学焕发生机,D选项符合题意;

明朝灭亡是阶级矛盾尖锐化的结果,A选项排除;

B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经世致用思想并未成为主流,C选项排除。

故选:

D。

本题关键信息是“如顾炎武不仅在理论上把王阳明视同禅学并大加挞伐,甚至把明朝的覆亡看作是王学泛滥的恶果”,结合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反对封建专制,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这些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作用。

9.【答案】B

【解析】

A.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一口通商下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相反。

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英国船只多装载各种本土货物,货物之外‘亦有银两’;法国船只多‘无货,装载番银来广置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封建社会,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故选:

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英国船只多装载各种本土货物,货物之外‘亦有银两’;法国船只多‘无货,装载番银来广置货’”的主旨,并正确掌握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对外贸易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0.【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户部…曾国藩以诸种理由拒绝…李鸿章仅答应略增该省财政上缴数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可知,晚清时期地方财政为地方汉族官僚把持,中央难以调度地方财政资金,反映了中央政府权威下降,故D项正确。

A项,题干不能反映盐税是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

B项,异常尖锐说法过于夸大,排除。

C项,题干不能明显体现洋务运动资金匮乏问题,排除。

故选:

D。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根据题干“户部…曾国藩以诸种理由拒绝…李鸿章仅答应略增该省财政上缴数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本题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选项进行排除解答。

11.【答案】B

【解析】

通过材料“中国迎来太平盛世,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结合梁启超思想,我们可知这体现了梁启超救亡图存的思想特点,故B正确;

A空想色彩的说法错误,排除;

C不符合材料主旨。

材料信息未体现渐进改革的主张,排除D。

故选:

B。

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

主要考查梁启超思想的特征。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的主要特点。

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

12.【答案】C

【解析】

通过材料“几乎没有地方不知道大英牌香烟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英美对中国的商品倾销,故C正确;

A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B结论在材料中无法看出排除;

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

C。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主要考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13.【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吾见夫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可知对社会有着重大责任的青年人,其生理年龄虽处于“青年期”,但是思想却极其的陈腐朽败,完全不符合人们对一个青年人的期待,或者说,根本不配称之为青年人,所以陈独秀鼓励青年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

D。

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正确理解陈独秀言论内涵,考查了学生根据所学解读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