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时达标与自主检测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528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时达标与自主检测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时达标与自主检测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时达标与自主检测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时达标与自主检测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时达标与自主检测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时达标与自主检测含答案.docx

《《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时达标与自主检测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时达标与自主检测含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时达标与自主检测含答案.docx

《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历史选修2课时达标与自主检测含答案

 

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第1课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课时达标】

1.D 解析:

解题关键是对于阶段特征的把握,中世纪的西欧是基督教的天下。

2.C 解析:

“君权神圣”思想主要指的是君主的权力来源于上帝,至于议会是否有权限制王权和这个思想无关。

3.B 解析:

14-15世纪,西欧产生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①项正确;此时王权力量逐渐强大,②项正确。

故选B项。

4.A 解析:

四项内容均符合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学说。

5.B 解析:

“君权神授”学说提出是为了推行君主专制。

6.C 解析:

“君权神圣”思想主要论证教权高于王权,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而“君权神授”思想则主要说明君主的权力直接来自上帝,应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7.

(1)“天人感应”“君权神圣”“君权神授”。

(2)西汉武帝面临严重的王国问题,要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13世纪,随着城市的大量兴起和世俗社会力量的壮大,基督教的神学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势力的上升与封建王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3)“天人感应”因其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作用,被汉武帝所采纳,从此新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君权神圣”将君权置于教权之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权的权威地位。

“君权神授”则激化了国王和议会的矛盾,从而引发资产阶级革命。

8.

(1)目的:

论证教权高于君权,维护教会的神学统治。

特点:

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

(2)思想:

“君权神授”“王权至上”。

影响:

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尖锐对立,最终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3)相似点:

①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②都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为君主的权威辩护。

时代潮流: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城市力量不断壮大,民族主义增强,王权力量逐渐强大起来。

第2课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课时达标】

1.B 解析:

近代欧洲民主思想兴起属于意识形态的重大变化,而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由经济上的变化引起的。

因此本题应该选B项。

2.D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关键词“直接原因”,并要把其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材料有效信息有机结合起来。

3.B 解析:

斯宾诺莎主张在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人都可以自由思想,自由发表意见,主张思想上的自由,强调行动上的守法,所以选B项。

4.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洛克提出“天赋人权”学说,包括自由权、生命权、财产权,人权神圣不可侵犯。

5.B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真正理解卢梭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他追求的首要目标是平等,不仅追求法律上的平等,也主张事实上的经济平等。

6.B 解析:

本题的关键在于“开创性”,符合这一条件的是卢梭提出的“社会契约论”。

7.

(1)思想自由,行动守法;自由、平等和生命安全是人不可侵犯的权利。

(2)主张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获得果实,享用果实,是对劳动的尊重,是进步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主张能保障私人的财产权,但对一无所有靠劳动生存的人们是很不利的。

(3)观点:

合理的政体也可能腐化,其结果是导致专制。

解释:

所谓专制就是滥用权力,实行压迫。

思想:

提出了三权分立。

看法:

三权分立的思想,体现的政府机构分权独立,又相互制约的原则,可以有效地防止政府专制,确保民主,保障人们的自由。

8.

(1)国家学说:

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

人权学说:

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共同意志,并不是个人的不受限制的自由。

法治学说:

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是不切实际的。

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来决策和立法是不可能的。

第二单元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第1课 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课时达标】

1.C 解析:

“农业革命”指的是由传统农业向近代资本主义农业过渡。

农业资本主义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

2.B 解析:

此题考查对历史史实的理解能力。

早在都铎王朝亨利八世在位期间,英国通过宗教改革,建立国教,国教从此占据统治地位,但保留了大量天主教残余,仪式繁琐且奢侈,崇尚节俭的新兴资产阶级主张清除其残余,建立清教。

后来,清教与国教矛盾日益尖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被称为“清教徒革命”。

A项和D项错在没有反映实质,应注意区别现象与本质。

3.B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题干中的时间限制为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可排除A项;题干中所述是农业人口,可排除C、D两项。

4.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16世纪促进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运用排除法即可,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开始于17世纪初,故本题选C项。

5.A 解析:

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关系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政治斗争的焦点,故本题选A项。

6.B 解析:

资产阶级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目的,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故B项正确。

7.

(1)“君权神授”,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

(2)不经议会同意,国王进行征税是违法的;国王应任用议会信任的人。

实质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封建的斗争,反映了要求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治权利的愿望。

(3)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反对派,反对国王任意征税,1628年通过《权利请愿书》,1641年通过《大抗议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8.

(1)斯图亚特王朝君主不经议会同意而任意征税。

(2)列举了查理一世滥用王权的行为,谴责封建暴政,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反动的宗教政策,痛斥高官的不法行为,谴责君主对议会权力和人民自由的漠视和损害,严厉抨击苛捐杂税。

(3)资产阶级民主与封建专制王权之间矛盾的尖锐,发展到必须用武力来解决的程度。

议会有决定征税的传统权力等。

第2课 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

【课时达标】

1.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英王代表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议会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2.D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知护国公想通过操纵立法权和行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3.D 解析:

克伦威尔死后政局混乱,不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巩固和资本主义统治的稳固,复辟旧王朝实际上是为了稳定秩序,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4.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从背景上来看,复辟政府对参加过革命的人进行反攻倒算,用恐怖手段加以迫害;从内容来看,是对封建专制的一定限制。

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比分析史实的能力。

1660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政府和军队的统治不力深表不满,宁愿恢复王权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也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于各自的利益,联合起来,推翻复辟王朝。

6.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国王宣布“讨伐议会”在1642年;组建“新模范军”在英国内战中;克伦威尔建立独裁统治在1653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在1649年。

7.

(1)1649年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和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2)查理一世。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处死查理一世。

克伦威尔建立的军事独裁统治。

8.

(1)经历了共和国时期的护国政体、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三个阶段。

国家政权所属问题。

(2)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尚不成熟;英国有尊重议会的历史传统,崇尚中庸;共和国试验和“复辟解决”相继失败,“光荣革命”成功。

(3)认识:

一种新的政体的确立要经历曲折和反复;一定的政治体制最终能否确立主要取决于国情。

第三单元 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第1课 美国《独立宣言》

【课时达标】

1.C 解析:

潘恩在《常识》中,痛陈英国罪行,大胆呼吁独立,《常识》的广泛流行,充分反映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矛盾十分尖锐。

2.D 解析:

材料中突出“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论”,霍布斯虽提出“社会契约论”,但他相信“君权神授”,人民不能反对君主,而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人民可推翻君主统治,故本题选D项。

3.B 解析:

1775年北美独立战争开始,此前美利坚民族已形成,到1783年美国才真正独立,《独立宣言》只是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4.B 解析:

《独立宣言》中未谴责奴隶制,颁布后真正参与政权的仅是一定财产的白人,未体现“主权在民”“人人平等”,而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则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

5.D

6.B 解析:

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潘恩在英国长大且在1776年才发表《常识》,《独立宣言》于1776年发表,《人权宣言》于1789年发表,而孙中山于1912年才领导成立临时政府。

7.

(1)北美殖民地主要继承了欧洲启蒙思想的“自然权利”“社会契约”理论,“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等学说。

(2)《独立宣言》的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等方面。

(3)它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直接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8.

(1)该事件指北美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常识》消除了人民对英王的和解幻想,激励更多人为独立而勇敢地斗争。

《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而且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第2课 法国《人权宣言》

【课时达标】

1.B 解析:

结合法国大革命前的背景,法国社会由三个等级组成。

教士、贵族为第一、第二等级,其余的包含资产阶级均为第三等级,其中第一、第二等级为特权等级,三级会议实由三个等级组成,资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又有经济优势,能代表第三等级。

2.A 解析: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产阶级的突出要求是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1791年宪法》要求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未明确提出反封建制度要求。

《人权宣言》要求摧毁封建君主专制,又要求实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3.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归根到底”的含义,即本质要求,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4.C 解析:

针对法国的等级制度,《宣言》强调了平等。

《人权宣言》的核心是人权、民主和法治。

5.B

6.C 解析:

人权、公民权和法制的一系列原则是《人权宣言》的核心思想,对于资产阶级的宪法而言是最根本的原则和内容。

7.

(1)《人权宣言》主要渊源于洛克、卢梭等欧洲启蒙学者的“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的思想。

《人权宣言》继承和发展了《独立宣言》的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等方面。

(2)“主权属于国民”在法国大革命的政体上体现为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和共和政体。

“自由、安全”表现为大革命中主张法国人民有革命权利和保障安全权利,积极地反抗外国的武装干涉。

8.

(1)体现:

自由、平等、安全是天赋人权;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要求:

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

(2)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确立了法律规范;推动了人类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第3课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课时达标】

1.C 解析:

只有责任内阁制属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其余A、B、D三项都属于《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内容。

2.D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3.D 解析:

从题干中可知“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首先排除A、C两项,A项与题干要求不符,C项不利于限制权力,只有D项符合题意。

“责任内阁制”使袁世凯的权力受内阁总理大臣的制约。

4.C 解析:

《临时约法》颁布目的之一即限制袁世凯专权,特规定总统颁布命令时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故②项错误。

5.D 解析:

《临时约法》颁布是为了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直接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

6.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理解的全面性,需要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地位、核心、目的和意义等有关内容。

7.

(1)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历史意义: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2)目的是为限制袁世凯。

体现在规定临时大总统须在国务员辅佐下行使行政权,参议院有弹劾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8.

(1)“君权神授”,神圣不可侵犯。

(2)“主权在民”的原则。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3)材料一本质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材料二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四单元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课时达标】

1.C 解析:

英国在17世纪所确立起来的,并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的是君主立宪制,这种制度的建立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2.B 解析:

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詹姆士二世推行封建专制,议会中的政治反对派发动了“光荣革命”,《权利法案》是为了限制王权,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颁布的。

3.A 解析:

考查对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和保证议会的权力,所列四项都符合。

4.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可用排除法。

英国是君主立宪政体并非共和国政体,可排除A项;英国的国王是世袭的,可排除B、C两项。

5.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①③叙述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②④属于君主立宪政治体制的作用。

6.C

7.

(1)“光荣革命”。

(2)《权利法案》。

颁布于1689年。

意义: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的确立。

(3)通过立法权限制王权。

还可利用司法权、财政权和军事权来限制王权。

(4)选举自由、演说自由、议事自由和集会自由。

8.

(1)材料一将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无权议论国王的行为,国王的权力是上帝赋予的。

材料二认为立法权是人民赋予的,法律应体现人民利益,保护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如果立法者违背人民利益,人民有权反抗。

(2)材料一中体现的思想力图维护君主专制权力,结果导致资产阶级、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矛盾激化,是导致革命的原因之一。

材料二中体现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建立资本主义政治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3)材料一提到“上帝”是为了说明君权神授思想。

材料二提到“上帝”是为了说明天赋人权思想。

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课时达标】

1.A 解析:

1721年辉格党领袖沃波尔第二次任财政大臣,他当政期间,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

2.D 解析:

在英国,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内阁成员大都由议会议员兼任,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因此,英国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

3.D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内阁制的形成,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于辉格党领袖沃波尔当政期间。

4.C 解析:

③④两项属于内阁和首相的权力,排除含③④两项的选项。

5.A 解析:

通过分析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内阁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可知,A项不符合题意。

6.D 解析:

内阁如受到下院反对,首相除了辞职并解散内阁外,还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7.

(1)说明了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资产阶级革命前,英王实行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革命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8.英国内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关,是英国代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其产生有法定程序,内阁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议会多数派的领袖。

而中国清朝的内阁,只是皇帝的辅政机构,帮助皇帝处理一般政务,其权限大大低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

内阁成员由皇帝指派,是封建官僚机构。

第3课 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

【课时达标】

1.D 解析:

洛克提出早期分权学说,但不完善,伏尔泰主张实行开明君主专政,卢梭主要是强调社会契约。

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文中,明确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学说,而1787年宪法正好体现这一学说。

2.D 解析:

由题干材料的信息首先排除A、B两项,因为麦迪逊认为政府官员和民众都是人,都有弱点,因而需要政府来管理民众,也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官员滥用权力。

C项不符合题意。

3.B 解析:

1787年宪法确立了以“主权在民”为宗旨的共和政体,规定总统与议员由选举产生。

4.C 解析:

1787年美国宪法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5.D 解析:

“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表明华盛顿强调的是分权制衡原则。

6.D 解析:

美国宪法规定了通过宪法修正案来修正宪法,从而使美国宪法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7.以宪法的形式确立联邦制国家;规定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原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通过宪法修正案使联邦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

8.

(1)总统制共和制。

特点:

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相互制衡。

缺陷:

没有规定人民的各项权利;保留了奴隶制度,种族歧视。

(2)意义:

在全国范围内废除了奴隶制度,公民权从白人扩大到了美国领土上的其他人种。

背景:

美国内战,联邦政府巩固了国家统一。

(3)特点:

取得选举权的范围越来越广,不断向社会底层百姓延伸(或白人到其他人种,从有财产限制到普通公民,由男性公民到女性公民,年龄限制降低);用修宪方式来扩大普选权。

第五单元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第1课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

【课时达标】

1.B 解析:

解答本题要理解“制宪”的含义,就是制定宪法,故表明资产阶级决心用法律改造社会。

2.C

3.A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法国《1791年宪法》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而共和政体是在1792年确立的,由此可见,各革命派别并没有一直严格遵循《1791年宪法》。

当时法国的选举制度仍受财产的制约,他们还将继续进行斗争。

4.C 解析:

本题实际是考查《人权宣言》的内容,很容易得出A、B、D三项不正确。

5.A 解析:

此题实际上是考查法国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的原因,可以根据这个思路找出答案。

6.D 解析:

革命的首要问题是政权问题,人民起义要考虑其建立了什么政权,故最重要的成果是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7.

(1)第三等级深受压迫,没有社会地位,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权利,改变现状,发展资本主义。

(2)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3)他们是启蒙思想的代表,他们的思想是反对教会和封建专制,要求自由和民主,推动了法国革命的到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以及通过材料联系史实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1)问应围绕“第三等级是什么?

是一切。

”即作者要求改变第三等级现状来进行分析。

(2)问应从“革命”和“造反”两词的内涵区别进行分析。

第(3)问则主要是考查法国启蒙运动的历史作用。

8.

(1)最关键的要求是具有一定财产的人才能有选举的资格。

(2)材料二宣称“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和平等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但材料一却对公民的选举资格作了严格规定,这与《人权宣言》中自由、平等的条款相抵触。

第2课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

【课时达标】

1.B 解析:

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主要是指违反资产阶级倡导的法治原则。

2.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从宏观上把握法国历史的阶段特征,理解拿破仑取得政权是偶然中的必然。

3.B 解析:

建立帝制就是破坏共和制度,法国从未征服过英国和俄国,故①④两项错误。

4.B 解析:

二月革命以来法国政局不稳,经济难以发展,资产阶级和广大群众都盼望稳定。

5.A 解析:

《民法典》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颁布的,也是他一生为之自豪的事件。

6.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七月王朝代表的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

7.

(1)反对封建主义(或反对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或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2)雅各宾派。

1792年。

(3)政策:

“恐怖政策”。

原因:

外患内忧。

①外患:

雅各宾派当政之初,形势十分严峻,反法同盟企图剿灭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

②内忧:

国内保王党掀起的叛乱也在扩大;由于囤积居奇,法国粮食缺乏,物价持续飞涨,人民处于饥饿状态,共和国处于生死危亡的紧急关头。

评价:

①积极作用:

“恐怖政策”是雅各宾派在内忧外患空前严重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措施,它使共和国军队平息了国内叛乱,击退了反法联军,稳定了国内政局,在“挽救共和国和拯救革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②在经济和政治上存在负面作用:

“打击面过宽,处决的人太多”,造成了人人自危,使罗伯斯庇尔的对立面扩大,成为雅各宾派丧失民心,内部分裂,最终垮台的重要原因。

8.

(1)时间:

分别发生在1793年和1804年。

看法:

①路易十六被处死,是法国大革命深入的结果,也是法国大革命中封建专制制度被铲除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拿破仑称帝不是封建君主制度的复辟,而是资产阶级稳定统治秩序需要的产物,它有助于资本主义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建立和革命成果的巩固。

材料二中的图片说明法兰西共和制度的确立非常艰难。

(2)原因:

①两地间相隔英吉利海峡,法国当时主要是帆船,渡海作战困难。

②英国掌握着海上霸权,经济实力雄厚。

③法国自1789年革命以来,战争不断,经济受影响,加上侵占许多地区,战线过长,兵力不足。

(3)不是偶然的。

原因:

①戴着王冠的脑袋是封建的脑袋,他被革命砍下。

②脑袋上戴上的王冠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王冠,他被革命阶级拥护着,这一切是法国历史发展要求和当时社会条件的必然产物。

(4)①功

对内:

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对外:

前期作战是为了打击封建复辟势力,捍卫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促进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②过

对内:

专制独裁,镇压人民。

对外:

后期的侵略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导致其政权最终失败。

③总体:

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第3课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课时达标】

1.B

2.C 解析:

本题学生易错选B项。

原因是受美国共和制的影响,对法国1785年宪法的特点理解不准确,法国总统由议会选出,可以连任,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有共同创议法律之权等。

3.B 解析:

此题学生容易做错。

往往会认为法国当时是资产阶级国家,因而拿破仑三世是资产阶级支持下才当选为总统的,其实当时法国小农经济还是占主导地位,农民还是占人口的大多数,而当选主要是农民的选票支持。

4.B 解析:

拿破仑三世早在1851年发动兵变、解散立法议会后,就已经开始了个人独裁统治。

5.A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B项可排除,第一共和国之后,出现过第一帝国;C项也可排除,第二共和国之后,出现了第二帝国;D项也不正确,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帝制与共和制之间进行了长期、激烈的斗争。

A项符合题意。

6.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总统产生方式的掌握。

法国总统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

7.

(1)特点:

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不安,君主制与共和制几次反复。

共和国确立之路充满了曲折反复,呈波浪式前进。

原因:

①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②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致使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③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根深蒂固。

④当时欧洲大陆上封建势力异常强大,法国废除君主制必然遭到反对,甚至遭到外来武装干涉。

(2)表现:

①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推翻了吉伦特派统治,将革命推向高潮。

②雅各宾派采取了激进措施,将革命推向深入。

(3)特点:

①法国是宪法的多产国,近代法国共产生了12部宪法,自1789年至1875年的近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