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20469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docx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docx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同步精选对点训练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1.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因子的变化必然影响着生态系统各种群数量的变化。

右图表示环境变化前(A,以

表示)某生物群落中各种群数量情况,若环境因子由A转变为B(B以

表示)后,四个种群数量比例最可能是(  )

A.

  

B.

    

C.

  

D.

    

2.蝼蛄主要以农作物的根为食,对农作物危害很大。

科研人员连续三年调查了农田中蝼蛄数量的变化情况,统计如下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年的5~7月间,蝼蛄都呈“J”型增长

B.从总体来看,这三年每年年底蝼蛄的数量都很少,因此不必进行防治

C.从三年的统计状况来看,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约为10只

D.每年10~11月份引起蝼蛄种群数量骤减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天敌数量的增加

3.下图中曲线Ⅰ表示某种群的出生率,曲线Ⅱ表示其死亡率。

则(  )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曲线增长,c点之后呈“S”型曲线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点对应的时期

C.c点时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

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4.下图中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

B.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C.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

D.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

5.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社鼠与其天敌黄鼬的种群数量波动是不同步的

B.社鼠的种群数量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

C.生活一段时间后,社鼠种群就会从增长型转变为衰退型

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一定呈“J”型增长

6.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7.如图是某非洲草原斑马的种群个体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K1和K2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

B.a点和c点种群数量相同,二者的年龄组成也相同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斑马在草原上分布的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

8.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曲线a

B.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最适的人口数量为55亿

C.资源或空间有限是曲线b与曲线a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

D.如果环境条件恶化下去,人口增长趋势将表现为曲线c

9.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则在哪一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

A.a

B.b

C.c

D.d

10.如果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的关系应为图中曲线(  )

A.a

B.b

C.c

D.d

11.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2.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

年)的变化关系。

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13.下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

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

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

14.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增多

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的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D.预测某个动物种群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种群的年龄组成

15.下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发生生态位变化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因竞争而被排除现象

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16.图甲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轻度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

则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乙中的(  )

A.a

B.b

C.c

D.d

17.科研人员对某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鱼类捕捞中在D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

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

C.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18.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地区种群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了下面有关信息资料。

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到一个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1)从曲线的走势来看,该种群刚迁入时,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期,曲线呈现出近似________增长;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由于环境条件有限,曲线呈现出________增长;最后曲线呈现出有规律的________。

(2)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大约对应于图中的哪个点?

________。

(3)如果此种群是鱼类,应如何捕捞使效益最高?

________。

(4)某一地区2019年人口普查时有10万人,2019年比2019年增长1%。

请预测按照此增长速率,2019年该地区的人口将有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

在生物圈中,人口的K值是有限的。

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沉重的压力。

为此我们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策。

19.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问题: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

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

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

(2)调查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如图2),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

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多样性,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引起的。

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多样性。

(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

株/m2)。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__;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

20.下图表示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请判断并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________点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将酵母菌菌种培养在盛有无菌马铃薯培养液的固定容器中,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利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滴管、显微镜等器具,测定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右图表示某种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2)对该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在一定范围内,t1时进行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在t2时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30只,标志的10只,该鼠的种群数量应(  )

A.大于100只B.等于100只

C.小于100只D.约为75只

(3)该鼠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图是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请回答:

(1)图中表示的是种群增长的________型曲线,表示K值的一点是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一点是________。

(3)影响该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第________年后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________。

(5)你认为种群增长速率在一段时间之后明显加快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

(6)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

23.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________________符合马缨丹初期疯狂蔓延趋势。

这充分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生物________的特性。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________,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值)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________。

(3)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________点后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图中曲线Ⅱ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毒饵诱杀的办法,则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______________。

24.请回答下列相关的问题。

若下图1是上述池塘中鲫鱼的生长曲线图,则在捕捞时,应让池塘保持________(填N0、或K)尾鲫鱼时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当种群数量达到________值后,增长速率为0。

图2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据图分析可知甲、乙两种群可能为________关系;T3~T5时间内,甲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型,乙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型。

25.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图结果,请据图回答:

(1)在图中作出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的柱状图。

(2)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甲的产量较甲∶乙=6∶4________(多或少),原因是________。

(3)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则其种群将出现“________”型增长,其环境容纳量K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________。

26.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进行以下实验,各取10只原生动物A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________。

(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种群增长都属于________型增长。

(3)如果将原生动物A和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假如有一个种群全部消亡了,那么能够生存下来的种群最可能是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但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________________。

(4)有人提出一种观点:

混合培养时,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其观点是否正确,你的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如图所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种群处于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的特性。

(2)如果该种群置于有限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b较适宜变化前环境,c,d较适宜变化后环境,所以A-B过程a,b减少,c,d增加。

2.【答案】A

【解析】每年的5~7月,温度适宜,农作物繁盛,蝼蛄的生存条件接近理想条件,因此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

因在作物生长期蝼蛄数量较多,对作物危害很大,在年底蝼蛄数量少的时候应进行防治。

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不应仅以过冬期的数量为依据。

从总体来看,每年蝼蛄的种群数量都会随季节变化而剧烈波动,因此引起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食物来源。

3.【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种群死亡率逐渐升高,出生率逐渐下降;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说明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环境容纳量;种群在c点之前呈现增长趋势,c点之后呈现下降趋势,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位于a点之前;从曲线中不能得出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影响的结论。

4.【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鹿的种群数量K值在不停地变动,且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错误;c点时鹿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再增加,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B正确;a点之后鹿的种群数量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点之后鹿的种群数量上升,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a点时的增长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率,C正确;cd段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使鹿的种群数量下降,D正确。

5.【答案】A

【解析】社鼠与其天敌黄鼬之间是捕食关系,它们的种群数量波动有先后;社鼠的种群数量可能会短时间超过环境容纳量;生活一段时间后社鼠种群就会从增长型变为稳定型,仅仅食物充足,社鼠的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呈“J”型增长,还要考虑生存空间、天敌等情况。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的年龄组成之间的关系。

根据图乙曲线分析可知,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而c点以后该鱼类种群的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应为增长型;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接近K/2,此时捕捞可以使种群迅速恢复,但不会获得最大日捕获量;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但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点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此时种群达到K值,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7.【答案】B

【解析】K1和K2表示不同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不同可能是由于季节造成的草生长状态不同;a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加,c点之后种群数量减少,因此a点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二者的年龄组成不同;天敌大量捕食会导致斑马种群数量减少,减少趋势与b~c段相似;斑马在草原上分布的空间特征为集群分布。

8.【答案】A

【解析】地球资源和空间等是有限的,所以人口数量应成“S”型增长,曲线a是“J”型增长;若地球对人类容纳量为110亿,则人口数量为55亿时,人口增长速率最大,空间和资源等最适宜人类生活。

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当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不断升高;当二者相等时种群密度保持稳定;当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开始下降。

通过观察曲线可知,当超过c点之后,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开始下降,故在c点时种群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的顶点。

10.【答案】D

【解析】虽然供给足够的饲料和水,但由于笼内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应为“S”型增长曲线。

11.【答案】B

【解析】从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看,O点到b点所对应的时间段,种群的增长大致呈“S”型,a点的数量大约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此时蝗虫种群有最快的增长速率,故防治时间应在a点之前,A对;“S”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一直是下降的,针对于a~b段,增长率=(a点种群数量-b点种群数量)/a点种群数量100%,是一个常数,故与逐渐上升以至稳定的种群密度变化不存在正相关关系,B错;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蝗虫种群内的雌雄比例失调,导致种群内出生率下降,可防止种群增长至c点,C对;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能使被啃食的植物等生产者较少,使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组成和数目受影响较小,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对。

12.【答案】B

【解析】本题中的柱状图表示的是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第1~5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快;第5年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加最快;第5~9年种群数量增长速率虽然逐渐减小,种群数量增加得越来越慢,但依然在增多。

由此可判断,图示时间内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但未达到K值);由于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为200只,等于K/2,故理论上K值(环境容纳量)为400只;防治鼠患时,若将其数量控制在K/2左右,则鼠种群具有最大的增长速率,很快就会恢复到较大的数量,应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以下。

13.【答案】A

【解析】此曲线其实是一个“S”型曲线,ab段兔群数量较少是因为野兔还没有适应该草原的环境,性别比例并没有失调;bc段兔群数量迅速增多,为增长型种群;cd段兔群数量增长减慢,是因为兔群的种内、种间等生存斗争加剧;de段兔群数量已经达到了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增长率几乎为0。

14.【答案】B

【解析】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提高叶片的光照面积,增强光合作用强度,进而使有机物积累量增多,产量增多;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值),环境是变化的,K值也会随之变化;题干中池塘是人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能维持整个生物群落尤其是鱼类的增长,所以要持续投放饲料,来满足鱼类的需求;年龄组成能推测出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进而预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

15.【答案】C

【解析】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是因为这些水体中无机营养元素较多。

16.【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是“一次性有机物污染”,而不是连续污染。

有机物的分解主要靠好氧微生物,因为开始污染物含量较多,所以微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增加,但随着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污染物逐渐减少,导致微生物的斗争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大,微生物数量减少。

17.【答案】A

【解析】D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K值,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鱼类捕捞中应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左右,从O点到D点,种群密度越来越大,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

18.【答案】

(1)“J”型 “S”型 波动 

(2)b (3)捕捞后种群数量控制在K/2值(d点)左右 (4)Nt=10(1+1%)6万 控制人口数量,加大资源和环境保护力度

【解析】

(1)由于种群刚迁入时的增长较快,曲线呈现出近似“J”型增长,而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曲线呈“S”型增长,最后呈波动趋势。

(2)环境容纳量应该位于波动的中间值。

(3)捕捞后在K/2值(d点)左右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是最大的。

(4)由于此种群的λ是固定不变的,为(1+1%),代入公式Nt=N0·λt,即可得出。

19.【答案】

(1)样方法 S0 

(2)遗传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物种 (3)C 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4)20 0

【解析】

(1)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小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

(2)树木A和树木B是同一物种的两棵植物,两者的区别在于遗传物质不同,属于基因多样性,同一物种基因型的多种多样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的;树木A与树木D、E、G是不同物种的几种植物,属于物种的多样性。

(3)表格中四个物种,只有C物种的数量逐渐上升,因此C最有可能是外来物种。

(4)在第10年开始λ<1,可知从第10年开始该种群是负增长(种群数量减少),第15年之后增长率虽然开始上升,但λ还是小于1,种群数量依然在减少;直到第20年λ=1时,种群数量停止减少,故第20年时种群数量最少。

第20~30年间λ无变化所以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

20.【答案】

(1)cd 受到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的限制 不是,受到环境(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b 既能捕获较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鱼类种群数量尽快地增长和恢复 (3)增加老鼠的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环境的容纳量降低 (4)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在盖有盖玻片的血球计数板上盖玻片的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放在显微镜下分别计数几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的数量并计算出一个方格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以此为据,估算容器的酵母菌总数

【解析】

(1)在cd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个体间争夺食物、空间等生存条件,种内斗争最激烈。

在此段(从t3开始)由于食物、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故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

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2)若题图表示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应保持在K/2(即b点),此时种群的增长最快,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3)灭鼠时若只是杀死一部分老鼠,鼠种群数量下降到c点以下,但很快又恢复到c点。

若降低环境容纳量(即K值),如清除垃圾、储藏好食物,可有效地控制鼠害。

(4)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的关键是准确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