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校本.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170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3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校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语文校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语文校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语文校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语文校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校本.docx

《语文校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校本.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校本.docx

语文校本

第4课顶碗少年

启迪话语:

 

阅读小提示:

如何感悟文章,从文中得到启示

1、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

链接自己的生活,要求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东西。

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时留意生活,有了足够的生活“素材”储备,就会感悟文章,得出启示。

2、借鉴他人的经验。

对生活的感情是要用心思考的,有的东西潜藏在事物的内部,不易觉察。

有时,多阅读文章,可开阔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受别人对生活中某一物的感悟的启发,使自己形成独特的个性感悟。

3、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与体验。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由阅读叙事散文的感悟延伸到对生活的感悟是阅读的一种飞跃。

所以解答此类题,应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与体验,用自己的情打动了别人的心,这样才能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例文阅读:

学  步 

赵丽宏

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

我和你母亲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在这之前,你还整日躺在摇篮里,只会挥舞小手,将明亮的大眼睛转来转去,有时偶尔能扶着床沿站立起来,但时间很短,你的腿脚还没有劲,无法支撑你的小小身躯。

这天,你被几椅子包围着,坐在沙发前摆弄积木,我们到厨房里拿东西,你母亲偶一回头,突然惊喜地大叫:

“啊呀,小凡走路了!

”我随声回顾,也大吃一惊;你竟然推开包围着你的椅子,然后不倚靠任何东西,自己走到了门口!

我们看到你时,你正站在房门口,脸上是又兴奋又紧张的表情,看到我们注意你时,你咧开嘴笑了。

你似乎也为自己能走路而感到惊奇呢。

      从沙发前到房门不过四五步路,这几步路对你可是意义不凡,是你人生旅途上最初的独立行走的路。

我们都没有看见你如何摇摇晃晃走过来,但你的的确确是靠自己走过来了。

当你母亲冲过去一把将你抱起来时,你却挣扎着拼命要下地。

你已经尝到了走路的滋味,这滋味此刻胜过你世界里已知的一切,靠自己两条腿,就能找到爸爸妈妈,就能到达你想到达的地方,那是多么奇妙多么好的事情!

你的生活从此开始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

只要有机会,你就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走你自己的路。

你在床上走,在屋里走,在马路上走,在草地上走;你走着去寻找玩具,走着去阳台上欣赏街景走着去追赶比你大的孩子们。

      

儿子,你从来不会想到,在你学步的路上,处处潜伏的危机呢。

在屋里,桌角、椅背、床架、门,都可能成为凶器将你碰痛。

当你踉踉跄跄在房里东探西寻时,不是撞到了桌角上,就是碰翻了椅子砸痛脚,真是防不胜防。

也已经数不清你曾经多少次摔倒,数不清你头上曾被撞出多少个乌青和肿块,每次你都哭叫两声,然后脸上挂着泪珠爬起来继续走你的路。

摔跤摔不冷你渴望学步的热情。

在室外,你更是跃跃欲试,两条小腿像一对小鼓槌,毫无节奏地擂着各样的地面。

你似乎对平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平,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

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

这是不是人类的天性?

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呵,但愿你不要失去了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你开始摔倒在地的时候,总是趴在地上瞪大眼睛望我们,你觉得有点委屈,但很快习惯了,并且学会了一骨碌爬起来,再不把摔跤当一回事。

那次你沿着路边的一个花坛奔跑,脚下被一个大石头拌了一下。

我们在你身后眼看着你一头撞到花坛边的铁栏杆上,心如刀割,却无法救你,铁栏杆犹如一柄柄出鞘的剑指着天空!

你趴在地上,沉默了片刻,才放声哭出起来。

我奔过去把你抱在怀中,不忍看你的伤口,我担心你的眼睛!

好险呵,铁栏杆撞在你的额头上正中,戳出一道又长又深的口子,血沿着你的脸颊往下流,你的额头留下了难以消褪的疤痕,这是你学步的代价和纪念。

      

你的旅途还只是刚刚开始,你前面的路很长很长,有些地方也许还没有路,在些地方虽有路却末必能通向远方。

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

      

大家一起练一练:

1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

2读下面句子,体会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1)儿子,你居然会走路了!

我和你母亲不会忘记这一天。

(2)你似乎对平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平,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

3写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1句)

4作者从孩子学步的平常小事中,领悟到生活的道理。

请写出文中两句带哲理的句子,并结合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我的珍藏夹:

人生就是在学步

——赏析《学步》

活到老,学到老,是人生的准则之一,勤奋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人人学步做起,再到学其他各种技能,各种科学知识,学步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开始,学会走路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看孩子们从沙发走到了房门,这可见人生之旅最初独立行走。

具有重要意义,真的学步是人生的第一步,也是永远无止境的,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学步,人的一生是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正象刚刚学步那样,有时会跌倒,有时会独自可以走一段距离。

从学步的过程中,就可以看出:

人生是坎坷的,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跌倒的时候,朋友们,你们认为呢?

在现在生活中你有什么问题呢?

就应该鼓励自己像刚刚学步那样冲劲和勇气、信心去克服困难,面对困难,跌倒了,爬起来,再往前走,记住:

年轻没有失败.

大家一起写一写:

一场精彩至极的杂技表演中你都获得怎样的人生启示呢?

你能仿照上面写法试一试吗?

第5课手指

启迪话语: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任何事物都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阅读小提示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证据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若用于语言的表达,可收到句式整齐、语调铿锵、气贯长虹、意蕴深厚的效果,使行文更加丰满、有力;若用于文章的构思,可造成结构形式的匀称美,增添文章的气势美,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效果。

(1)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丰满细致,人物内心丰富细腻。

(2)排比写景状物;能收节奏鲜明,层次清楚、景象丰富多姿,形象生动传神之效。

(3)排比叙事:

起铺陈、渲染的作用,使文章深刻细致,层次清楚,表述全面,有一气呵成之感。

(4)排比说理:

使文章节奏鲜明,条理清晰,论述详尽,透彻严密,语气强烈,无可辩驳。

(5)排比抒情:

使文章节奏鲜明,感情抒发酣畅淋漓,语势得到增强。

(6)段首排比的作用

  第一、从结构上说,每一段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又使段与段遥相呼应,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第二、从内容上说,各段独立成章又相辅相成,说理则透彻全面,条理清晰,抒情则一唱三叹,感情浓烈。

例文阅读:

绿手指

  在法国一个小镇上,有位老奶奶,长着“绿手指”。

你可千万别奇怪,“绿手指”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

老奶奶想:

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棕色。

白色的,不可思议。

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把自己的想法对儿女们讲了,遭到了一(致至)反对。

大家说:

“你根本不懂植物遗传学。

专家都做不到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能做到呢?

老奶奶决心一个人干下去。

她(撤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

金盏花开了,全是橘黄的,老奶奶挑选了一朵颜色最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把种子(精心精致)地收集起来,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挑选颜色最浅的花的种子栽种……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的栽种着金盏花。

20年过去了。

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特别灿烂。

它不是近乎白色,而是雪白一样的白。

  秋天,她把100粒种子寄到了那家园艺所。

她不知道那则启事是否还有效,也不知道在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要(检查验证)那些种子。

终于,园艺所所长打电话告诉老奶奶,他们看到了她的种子开出的花,是雪白的。

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能兑现,问她有没有别的要求。

老奶奶对着电话说:

“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

我也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有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也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大家一起练一练:

1、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

2、按要求摘抄句子。

(1)摘抄文中描写老奶奶精心培育纯白的金盏花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摘抄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老奶奶的儿女们反对她培育纯白的金盏花是因为_______,老奶奶决定一个人干是因为_________。

4、老奶奶说:

黑色的金盏花,她也能种出来。

你知道怎样才能培育出黑色的金盏花吗?

模仿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择一个问题回答。

(1)读读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题目是《绿手指》,你觉得好在哪里?

我的珍藏夹:

有关手的成语

形容敏捷——(眼疾手快)形容阻挡——(碍手碍脚)

形容聪颖——(心灵手巧)形容高兴——(手舞足蹈)

形容专横——(一手遮天)形容独到——(别具手眼)

形容凶狠——(心狠手辣)形容顺利——(得心应手)

形容卑鄙——(不择手段)形容冷漠——(袖手旁观)

形容利索——(手到擒来)形容喜欢——(爱不释手)

形容意外——(措手不及)形容浪费——(大手大脚)

形容满意——(拍手称快)形容小心——(蹑手蹑脚)

形容灵感——(妙手偶得)形容权势——(炙手可热)

形容容易——(举手之劳)形容专长——(拿手好戏)

形容纯熟——(信手拈来)形容精通——(行家里手)

形容懒惰——(游手好闲)形容医术高明——(妙手回春)

形容读书勤奋——(手不释卷)形容盛气凌人——(指手划脚)

形容没有办法——(束手无策)形容感情亲密——(情同手足)

形容请求谅解——(高抬贵手)形容事业成功——(白手起家)

我的小书架: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和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乡土漫画家和散文家,1898年诞生在浙江桐乡县的石门湾,并在那里生活了十七个春秋,故乡的一草一木风尚习俗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书中富有浓郁乡土风情的漫画,隽永疏明语淡意深的散文,再辅以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风貌、民俗乡情的摄影图片,让酷爱水乡文学的朋友读之心弦拨动,倍感亲切。

第二单元中华民风民俗

单元导读

苏轼说:

“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始终与民族繁衍相伴随,百代不绝。

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了解民俗,可以洞悉自己的昨天、今天乃至明天,传承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语文根植于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滋养着语文。

 

学习目标:

1、文章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

2、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重点:

通过阅读了解民风民俗,提升阅读能力。

第6课北京的春节

启迪话语:

 

阅读小提示:

文章中能表现主题的材料要详写,不厌其详,需要略时要惜墨如金,不枉加一字,

1、如果要是详写人,就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重点描写,使读者如风其人。

2、如果详写的是物,就要抓住物的特征,描绘出此物的形状,声音,颜色,用途,等,使读者如睹其物。

3、如果是写景,要抓住特点,从不同角度绘形,色,声,味,使读者如睹其景。

4、如果说详写事,就要抓住来龙去脉,将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详尽地写给读者,使读者如临其中。

怎样分析详略的作用

1、整体感知,弄清内容,概括内容

2、看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景

3、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人叙事,写景的用意,归纳中心。

4、从作者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用的笔墨多少分析详略

5、分析详略的理由

例文阅读:

风筝

①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据《韩非子·外储说》记载:

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②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

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③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

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

元代在中国为官十七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④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艺人。

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

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词描绘道:

“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

”郑板桥有诗曰: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⑤《潍县志》也记载着:

“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

清末,潍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全国各地许多商贾都来潍坊购买风筝,一时间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涌现出了一大批手艺高超的风筝艺人。

⑥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

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

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制造的。

现在已发展成许多品种,小的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形、色彩也各不相同,从很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缤纷,绘金描银的九头神龙风筝。

从构思奇妙的二龙戏珠到三条巨龙在空中呈“y”,字形飞行的“哪吒闹海”,乃千变万化、奇巧百出。

⑦潍坊的长串风筝除蜈蚣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的题材。

如“梁山一百单八将”是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做得个个形态不同,栩栩如生,放上天去排成一队,各持兵刃,随风飘动,这时你也许会隐约地感到有战鼓催阵,好像他们正要出发,去打下大宋朝庭……

⑧1984年4月,在潍坊的北海滩上放起了一条巨型龙头蜈蚣,头高4米,长4米,腰节直径1.2米,这个风筝共长320米,当时在全国是最大的了。

现在潍坊已成为国际风筝节的固定举办地。

现代风筝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花样翻新,赢得了“风筝艺术,潍坊第一”的美誉。

大家一起练一练:

1.这篇说明文介绍了风筝等几个方面的知识。

2.风筝能够迅速在民间广泛流行直接原因是。

3.将风筝传入欧洲的人物是。

4.本文使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有:

、。

(写出两种即可。

5.除本文中提到的以外,以“风筝”为题材的古代诗句有:

,。

 

大家一起做一做:

1、春节贴春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自己积累的两幅对联。

 

2、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1)重阳 春节 端午 元宵  中秋

(2)训练 响枪 热身  起跑  冲刺

(3)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木材资源  森林资源

3、写出下列节日的农历时间。

除夕(    )腊月(    )重阳(     )

正月(    )元宵节(   )中秋(     ) 

4、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选择你认为最有趣或者印象最深的风俗习惯写一段话。

 

我的珍藏夹:

春联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

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万紫千红永开花横批:

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福临小院四季常安横批:

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

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

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

吉星高照

春节小资料:

各民族春节习俗

壮族

除夕,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肉、粉蒸肉、叉烧肉等。

除夕的米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

粽子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

壮族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品,特大粽子,重达一二十斤,味香,堪称一绝。

正月初一和初二待客要吃粽子。

春节期间要举行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文体活动。

藏族

藏历新年时,藏族人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贵的首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人,也要预备一件过年的袍子,或者一两样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

藏历正月初三,拉萨人成群结伴,来到东郊的宝瓶山和西郊的药王山,插经旗、挂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历正月初五,举行隆重的开犁礼。

农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强壮的耕牛打扮得“花枝招展”——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角上插着红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挂彩缎,缎子上缀满贝壳和松石,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

白族

白族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

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

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愿日子比蜜甜。

早饭后,孩子们由成人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

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是节日不可缺少的活动。

朝鲜族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

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

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

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小小活动室:

从课外书中以及从网上找一找关于春节的传说或习俗,把它读熟,再和同学们交流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