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A.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20124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A.docx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A.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A.docx

物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14测量平均速度同步训练A

测量平均速度(A)卷

一、选择题

1.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在AB、BC和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AB、VBC和VAC,由图可知()

A.VAB最大

B.VBC最大

C.VAC最大

D.VAB、VBC和VAC一样大

3.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变加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0.5s,则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3m/s  B.6m/s  C.6.3m/s  D.0

4.2015年12月10日0时4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兴1C”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小明想估算一下运载火箭在发射后的第一个10s内的平均速度.他上网查到运载火箭全长54.8m.然后从网上下载了“中兴1C”卫星发射的视频,分别截取火箭刚发射时和第10s的图片,如图所示.则火箭发射后第一个10s内的平均速度值应最接近()

A.4m/s

B.7m/s

C.10m/s

D.13m/s

5.关于平均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度时间内平均速度都相等

B.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C.用平均速度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必须提出是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平均速度就是计算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6.(2016·宜宾质检)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   B.2m/s   C.1m/s   D.2.5m/s

7.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A.0.25m/sB.0.2m/s

C.0.17m/sD.无法确定

8.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

1,所有时间之比是2:

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A.3:

1B.2:

3

C.2:

9D.9:

2

9.张凯每天都骑自行车去上学,某天他从家到学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当天他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为()

A.135m/s

B.168.7m/s

C.2.3m/s

D.2.5m/s

10.某同学用80s时间从百米跑道一端走到另一端,则()

A.第40s时,该同学一定刚好走完一半

B.该同学的平均速度是1.25m/s

C.该同学作匀速直线运动

D.该同学每8s内走过的距离都是10m

二、填空题

11.某同学从甲地到乙地,先以4m/s的速度步行50s,后1000m以10m/s的速度乘车,则甲、乙两地的距离为________m,共用时间________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12.如图所示,一只天鹅在空中直线飞翔,在天鹅飞行途中记录了三段路程的运动时间,则天鹅在这三段路程中做的是________运动,从15s到45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13.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每隔10s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小明用刻度尺测出A、B间的距离s=80cm,则气泡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____cm/s。

14.一只兔子和一只小狗从同一地点出发,同时开始向东运动,兔子的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中实线部分ABCD所示,小狗的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中虚线部分AD所示。

则小狗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m/s;在前3s内,小狗相对于兔子将向__________(选填“东”或“西”)运动。

整个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小狗的平均速度。

15.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

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16.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量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通过的距离是______cm。

(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到位置B时,所用时间如图所示,小车从A到B所用的时间是______s。

(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17.课堂上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

(1)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v=。

(2)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其中时间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或进行测量。

(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拍下纸锥竖直下落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一直变小”或“一直变大”),依据是。

1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

分:

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回答:

sAB=cmtBC=svA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5)一个同学为了测小车在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在斜面的中点位置释放小车,测出小车滑到底端的时间,来计算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这种测量方法对吗?

为什么?

三、实验探究题

1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为了测量各段的平均速度,实验中需记录的数据是各段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你认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0.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

分:

秒”。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A至B

小车由B至C

小车由A至C

路程s/cm

4

时间t/s

1

平均速度

v/(cm/s)

3

(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

为什么?

(3)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四、计算题

21.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

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2.“五一”假日,爸爸驾车带小明一家外出郊游。

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

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1.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知识。

平均速度必须用对应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前2秒内通过的总路程是8米,平均速度是4m/s;后2秒内通过的总路程为12m,故平均速度为6m/s;3秒内通过的总路程为15m,故平均速度为5m/s;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故选B。

2.B解析:

由图知,小车通过AC的路程s1=9cm=0.09m,所用的时间t1=3s,vAC==0.03m/s;通过AB的路程用的时间t2=2s,路程s2=4cm=0.04m,vAB=0.02m/s;通过BC的路程用的时间t3=1s,路程s3=5cm=0.05m;vBC=0.05m/s。

由上分析知,vBC>vAC>vAB。

故选B。

3.B解析:

由图知,火箭在10s内通过的路程大约为一个1.3个火箭长:

s=54.8m×1.3=71.24m;则v=s/t=7.124m/s。

故选B。

4.D解析:

A、匀速直线运动快慢程度不变,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度时间内平均速度都相等,故A正确;B、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故B正确;C、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一时间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C正确;D、平均速度在数值上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并不是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故D错误。

故选D。

5.C解析:

本题考查变速运动不同路段平均速度不同。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加速通过一段路程,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最后2s的平均速度是v=s/t

=

=1.5m/s;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以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m/s,因此选项A、B、D都不正确。

故选C。

6.C解析:

本题考查变速运动不同路段平均速度不同。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加速通过一段路程,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最后2s的平均速度是v=s/t

=

=1.5m/s;由于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以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小于1.5m/s,因此选项A、B、D都不正确。

故选C。

7.C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平均速度公式的计算,能从图中得出准确的路程和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由图得出小球运动的距离(注意减去前面的1cm)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由图知,小球运动的路程:

s=6cm-1cm=5cm=0.05m,运动时间:

t=

s×3=0.3s,小球的运动速度:

v=s/t

=

≈0.17m/s。

8.D解析:

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

3:

1,所用时间之比:

2:

3,两物体的速度之比:

v甲:

v乙==9:

2。

故选D。

9.D解析:

由图像可知1200m到1500m之间有两个格,图线指在1200m和1500m中间,所以整个路程s=1350m,时间t=10min=600s,整个过程平均速度:

v=s/t=2.25m/s≈2.3m/s。

故选D。

10.B解析:

该同学的平均速度:

v=s/t=1.25m/s,故B正确;因为平均速度只大致的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不能确定该同学的运动状态,因此ACD错误。

故选B。

11.1200 150 8m/s解析: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

计算方法只能由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第一段经过的路程是s1=v1t1=4m/s×50s=200m,总路程为s总=s1+s2=200m+1000m=1200m;第二段乘车所用时间为t2=

=

=100s;总时间为t总=t1+t2=50s+100s=150s,所以全程平均速度v=

=

=8m/s。

12.变速直线 16.7解析: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

观察题图中的时间可知三段路程间隔的时间都是15s,即时间相同,第一段经过的路程是150m,第二段经过的路程是200m,第三段经过的路程是300m,所以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不同,故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v=

可得,从15s到45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s/t

=

=16.7m/s。

13.先变大后不变 1.6解析:

本题考查变速运动和平均速度。

从记录气泡位置的图象可看出,气泡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先增大后不变,由此可判断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气泡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v=

=

=1.6cm/s。

14.1 西 等于解析:

本题考查图象问题。

由图象可知,小狗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

=

=1m/s;在前3s内,小狗的速度比兔子的速度慢,小狗相对于兔子向西运动。

整个过程中兔子和小狗总路程一样,整个过程所用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度相等。

15.时间 0.2m/s 小于解析: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由图可知全程的时间t=5s,s=1m,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v=s/t

=

=0.2m/s;上、下半程路程相等,上半程所用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上半程平均速度小于下半程平均速度。

16.

(1)v=

 

(2)3.50 (3)5 (4)0.007解析:

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求小车的路程、运动的时间、平均速度等问题。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2)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由A到B小车的路程s=4.50cm-1.00cm=3.50cm;

(3)由图示可知,小车的运行时间t=5min7s-5min2s=5s;(4)小车的平均速度v=

s/t=

=0.007m/s。

17.

(1)v=s/t;

(2)纸锥下落的高度;增大纸锥的锥角;

(3)一直变大;纸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解析:

(1)根据公式v=s/t来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

(2)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

(3)由图示可知,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由速度公式可知,纸锥的运动速度一直变大。

18.

(1)v=s/t;

(2)小;

(3)4.00;1;0.03;

(4)大;

(5)不对;小车从中点具有一定的速度运动和从静止运动到斜面低端时所用的时间不同,因此平均速度也不相同。

解析:

(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由图示可知:

AB段的距离sAB=10.00cm-6.00cm=4.00cm;AC段的距离是sAC=10.00cm-1.00cm=9.00cm;BC段所用的时间为tBC=1s,AC段所用的时间为tAC=3s;

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vAC==3cm/s=0.03m/s;

(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大;

(5)因为小车从中点具有一定的速度运动和从静止运动到斜面低端时所用的时间不同,因此平均速度也不相同。

19.

(1)v=s/t

 

(2)路程长度 运动时间 (3)小 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解析:

本题考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设计以及方法。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需测出各段对应路程长度和运动时间;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多次测量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0.

(1)见表格

小车由A至B

小车由B至C

小车由A至C

路程s/cm

4

5

9

时间t/s

2

1

3

平均速度

v/(cm/s)

2

5

3

(2)因为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运动。

 (3)大

解析:

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有关计算。

(1)由图可知,小车从A到B用时t1=2s,则v1=

=

=2cm/s;小车从B到C用时t2=1s,运动的距离s2=

5cm,则v2=

=

=5cm/s;小车从A到C用时t=3s,运动的距离s=9cm,则v=

=

=3cm/s。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前段路程运动慢,后段路程运动快,小车全程做的不是匀速运动。

(3)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

算出的速度偏大。

21.

(1)45km 

(2)62.5km/h

解析:

(1)广州到三水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了0.5h,所以汽车行驶的路程

s1=v1t1=90km/h×0.5h=45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行驶的总路程

s=s1+v2t3=45km+80km/h×1h=125km

汽车的平均速度

v=

=

=

=62.5km/h

22.80km/h 70km/h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平均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

(1)图甲中速度计上的速度值为80km/h;

(2)汽车行驶半小时:

t=0.5h

汽车通过的路程:

s=13596km-13561km=35km

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v=s/t

=

=70km/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