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仿真模拟卷1316套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9834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4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仿真模拟卷1316套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仿真模拟卷1316套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仿真模拟卷1316套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仿真模拟卷1316套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考地理仿真模拟卷1316套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仿真模拟卷1316套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仿真模拟卷1316套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仿真模拟卷1316套含答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仿真模拟卷1316套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仿真模拟卷1316套含答案

2022高考地理仿真模拟卷(十三)

本试卷共15题,共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京西煤矿储量丰富,煤炭具有低硫、低磷、低氮等特点,产品供应国内外市场。

目前京西各煤矿逐步关停,到2020年北京将实现“零煤矿”。

京西煤矿关停后,大量土地资源闲置,下图为煤矿关停后矿区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京西煤矿逐步关停的主要原因是(  )

A.北京煤矿资源已濒临枯竭

B.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

C.地价昂贵,技术工人短缺

D.产品品质不满足市场要求

2.依据规划,矿区将(  )

A.大力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

B.根治北京的环境污染问题

C.发展第三产业,加速产业转型

D.停止工业化进程,改善生态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

图1是不同气候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生物        B.地形

C.降水D.成土母质

4.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  )

A.甲与ⅠB.甲与Ⅱ

C.乙与ⅠD.丙与Ⅰ

日记一则:

3月21日上午,我们地理学习小组一直沿着条带状分布、稀疏干枯的森林考察,沿途地形开阔,地势起伏较小。

到达目的地后,GPS屏幕上显示的纬度为40°N,北京时间14时08分。

我来到“最大一棵枯树”的北侧,树顶的影子刚好落在脚前,沙拉木同学测出树影的长度约12.6m……据此完成5~7题。

5.“最大一棵枯树”高约(  )

A.8.8mB.10.6m

C.12.6mD.15m

6.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属于(  )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7.考察地的森林呈条带状分布,主要是其受控于(  )

A.降水量分布B.地下水分布

C.地势高低D.气温分布

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麦收后,都会留有大面积土地种植玉米。

覆盖在土壤表面的小麦秸秆在湿热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使后期生长作物产生病虫害。

我国东北地区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玉米秸秆,玉米秸秆粗且硬,不易粉碎,低温不易腐烂。

据此完成8~9题。

8.关于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和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起到保水作用

B.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保热保水作用

C.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给玉米生长提供营养

D.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保热保水作用

9.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处理的方式正确的是(  )

A.燃烧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B.粉碎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C.大量用于沼气发酵

D.适量用于燃烧发电

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江淮南部、江南及贵州大部、广西北部、福建北部等地降水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10天至15天。

江淮南部、江汉、江南等地,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5至8成。

结合下图回答10~11题。

10.2018年12月以来,我国上述地区阴雨时数偏多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活动异常

B.海洋暖湿气流较弱

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偏强

D.冷空气势力较弱

11.这段时间,上述地区农业生产受天气影响较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物根系呼吸受阻

B.土壤水分充足,蔬菜长势良好

C.降水较多,缓解伏旱旱情

D.空气湿度大,减少病害滋生

二、非选择题:

共56分。

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46分。

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百年来,牧区牧民摸索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他们“逐水草而居”,一年中在不同的牧场来回迁徙。

生活在新疆阿勒泰的少数民族,沿袭“四季转场,终年放牧”的传统,每年3月到11月下旬或12月初,赶着上百万头牲畜转场。

阿勒泰地区草场根据利用时间分为不同季节的牧场(图1、图2)。

现在,越来越多的牧民开始了定居地生活,他们种植饲料。

随着家畜数量不断增加,过度放牧依然突出。

游牧在阿勒泰已渐行渐远……

(1)分析气候条件对阿勒泰每年3月到8月游牧迁徙过程的影响。

(8分)

 

(2)简述阿勒泰冬牧场自然环境的特点。

(4分)

 

(3)分析阿尔泰山地“林带缠山腰”现象的主要原因。

(6分)

 

(4)为阿勒泰地区定居地以畜牧业为基础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6分)

 

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湟水谷地农业资源条件优越,流域面积1.6万km2,仅占青海面积的2.2%,耕地面积却占全省的56%,并养育了全省61%的人口。

下图为湟水谷地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湟水谷地生态环境良好。

因海拔相对较高,空气湿度不大,夏季十分凉爽,是消暑度夏的良好场所;冬季又因河谷静风与焚风效应,气候相对温和,生态景观具有多样性。

材料三 湟水谷地孕育了辉煌的文化。

这里聚居的民族有汉、藏、蒙、土、回等,因而多元文化特色浓郁。

(1)试分析使湟水谷地成为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基地的自然条件。

(8分)

 

(2)湟水谷地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6分)

 

(3)根据材料,指出湟水谷地的经济发展方向。

(8分)

 

(二)选考题:

共10分。

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10分)【旅游地理】

2019年初,我国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再次吸引全球目光。

香港、澳门和广东省9座城市携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如澳门的博彩业、香港的购物游、珠海的休闲疗养、深圳的都市文化等,同时兼有海天美景与岭南风情。

评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条件。

15.(10分)【环境保护】

下表为某年我国重点区域各项污染物达标城市数量(单位:

个)统计表。

区域

城市总数

SO2

NO2

PM10

CO

O3

PM2.5

京津冀

13

7

3

0

6

8

0

长三角

25

25

10

2

25

21

1

珠三角

9

9

5

5

9

4

0

说出表中达标率最低的污染物名称,并简述表中三区域提高该污染物达标率的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

1~2.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影响。

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故京西煤矿逐步关停,其主要原因是北京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

故选B。

第2题,传统工业区的综合整治措施一般从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发展交通、优化环境等方面进行治理。

结合规划示意图可知,矿区将建滑雪产业园等,发展第三产业,加速产业转型。

答案:

1.B 2.C

3~4.解析: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相关。

第4题,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地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地区次之,干旱地区最薄。

图1中丙的淋溶层居中,属于半干旱地区,对应的植被为草原。

草原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则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对应图2中的I,结合选项,答案选D项。

答案:

3.A 4.D

5~7.解析:

第5题,根据材料中“北侧”“脚前”等信息判断北京时间14时08分时,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时;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40°-0°|可计算出40°N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50°;当正午太阳高度为45°时,树高=树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是50°时,树高>影长,根据选项判断“最大一棵枯树”高约15m。

第6题,根据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位于40°N判断,应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属于热带地区植被,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植被;针叶林属于亚寒带植被。

第7题,结合材料中所给的时间信息判断经度位置,结合经纬度位置才能正确定位;“稀疏干枯”提示与正常的森林分布不一样;“呈条带状分布”往往与河流相关等。

答案:

5.D 6.C 7.B

8~9.解析:

第8题,与我国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将作物秸秆覆盖在土壤表面,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从而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将秸秆粉碎压入土壤中,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可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提高肥力。

第9题,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影响有机物分解和沼气的发酵,即秸秆还田和沼气生产均受到热量条件限制;东北玉米秸秆产量大,将部分秸秆用于发电,可以增加当地能源供应,也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答案:

8.A 9.D

10~11.解析:

第10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对我国的降水影响很大,降水区域一般出现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的前方。

由材料可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偏强,向北推迟较早,使江淮南部、江南及贵州大部、广西北部等地降水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

故C正确。

太阳活动与降水变率的关系不明确,故A错误。

海洋暖湿气流较弱,无法将水汽输送至大陆,故B错误。

冷空气较弱,我国北方降水较多,故D错误。

第11题,阴雨天气较多,土壤湿度较大,作物根系呼吸受阻,故A正确。

冬季我国普遍低温,阴雨天气气温更低,不是该地蔬菜生产的旺季,故B错误。

此时为我国冬季,较多的降水不可能存留至盛夏的伏季,故C错误。

空气湿度大,病毒更易滋生,故D错误。

答案:

10.C 11.A

12.解析:

(1)气候的影响因素有纬度和地形。

四季转场的原因与四季的气温变化和水源有关,利用了纬度不同形成的差异以及海拔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阿勒泰地区位于我国西北,每年3月中旬转暖,积雪由南向北消融,牧民向北游牧;4月进入春牧场,春季气温回升快,牧草开始生长;6月我国普遍高温,牧民转移至海拔较高、温度较低的高山草甸、草场放牧;8月天气转冷,牧民又由北向南且向海拔相对较低的草原转移。

(2)从阿勒泰地区牧场分布图(图1)可知,冬牧场主要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和河谷地区,由于地形原因,多形成逆温现象,使本区气温较高,具有温暖、避风、向阳的气候特征。

从阿尔泰山西南坡植被垂直带和四季牧场分布图(图2)看,冬牧场主要分布在荒漠草原和荒漠带。

(3)本题考查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随着海拔的变化,水热状况差异很大,自然景观也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山腰林带的出现是非地带性因素(降水)影响的结果。

在干旱地区,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递增,在一些高山的半山腰出现了所谓的最大降雨带。

森林的出现受制于这条降水带,因此也就出现林带缠山腰的现象。

(4)主要考查了实现阿勒泰以畜牧业为基础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主要从完善基础设施、保证饲料来源稳定、加大技术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来作答。

答案:

(1)每年3月中旬,气温上升,积雪从南向北开始消融,牧民从冬牧场向北游牧;(2分)4月初进入春牧场。

这里位于山前地带,海拔较高。

春季气温回升快,牧草较早开始生长;(2分)6月向阿尔泰山夏牧场转移。

这里海拔高,气候凉爽,降水较多,牧草产量高,质量好;(2分)8月下旬,气温下降,山区降雪,牧民下山,从北往南游牧,在相对温暖的秋牧场放牧。

(2分)

(2)阿勒泰冬牧场主要分布在有逆温现象的中、低山带的草原与荒漠草地上,在有些地区分布在河谷平原或戈壁沙漠中;(2分)冬牧场一般温暖、避风、向阳,有利于牲畜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季。

(2分)

(3)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阿尔泰山地阻挡抬升,(2分)随着海拔上升,降水量递增,最大降水带出现在山地半山腰2000米左右的地带,再向上,降水量减少。

(2分)森林的生长受制于这条降水带,出现“林带缠山腰”的现象。

(2分)

(4)完善定居农牧民的生活基础设施;生产越冬饲料,发展人工草地、牲畜圈养,减轻自然草场的负荷;发展农林牧技术,逐步恢复冬、春、秋牧场草被,增强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开展稳定的生产活动,发展第二、三产业,努力实现收入多元化;严格遵守有关控制过度放牧的法律法规。

(任答3点得6分)

13.解析:

(1)农业的自然区位主要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方面分析。

湟水谷地的农业属于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

高原上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海拔高、热量不足,而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热量较为充足,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为发展农业提供了保障;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养分积累。

(2)湟水谷地为高原气候,属于生态脆弱区,且坡度较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从而防止土地荒漠化,防止水土流失。

(3)湟水谷地是青藏高原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发展种植业的地方,应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同时利用其多样的生态景观和多元的文化发展旅游业,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地势较低,热量较为丰富;(2分)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的养分积累;(2分)水源充足;(2分)土壤肥沃。

(2分)

(2)注意保护植被,(2分)保护生态环境,(2分)防止土地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2分)

(3)继续发挥种植业的比较优势,保持种植业的适当规模,利用本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发展特色农业;(3分)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2分)充分利用本地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等地域条件,发展旅游业,繁荣本地经济。

(3分)

14.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根据材料可知,当地大城市具有特色旅游活动产业,大湾区的建设利用充分联系、发挥和发展、整合大区域优势旅游资源,连接整个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加强各地之间联系;当地基础设施、旅游产业基础等优势突出,在政策支持、“一带一路”等的引领下,更利于大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

但是当地人口、产业密度大,环境容量较小,旅游产业发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该地距离欧美较远,国际旅游市场的距离远。

答案:

有利条件:

①旅游资源游览价值高。

(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凡性强;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和集群状况好。

)②交通便利。

(粤港澳大湾区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③地区接待能力强。

(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经济实力雄厚;旅游业发展基础好;旅游配套设施完备。

)④区位优势明显。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⑤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⑥国际化水平领先。

(任答3点得6分)

不利条件:

①离欧美发达国家较远(离旅游国际市场较远);②生态、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

(4分)

15.解析:

读表可知污染物PM2.5的达标率最低。

提高PM2.5达标率的措施要从减少PM2.5的排放和增加对PM2.5的吸收两方面分析。

答案:

PM2.5。

(2分)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强对工业粉尘排放的治理;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尾气排放标准,控制尾气排放;加强对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的管理;发展和完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提高绿化率。

(任答4点得8分)

 

2022高考地理仿真模拟卷(十四)

本试卷共15题,共100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区内水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三江平原原始湿地众多,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这里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下图中N区域示意三江平原湿地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三江平原湿地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的最重要资源是(  )

A.土地资源      B.草场资源

C.淡水资源D.生物资源

2.开垦三江平原时,需重点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

A.水分B.热量

C.微生物D.地形

3.三江平原湿地促进了当地绿色农业的发展,主要原因是(  )

A.湿地涵养水源,蓄洪防旱

B.生物多样性丰富,病虫害少

C.湿地广阔,生态环境质量好

D.湿地航运便利,运输能力强

有效流动率指净流动人口占总流动人口的比例。

下图示意我国农村人口有效流动率分布(不含港澳台数据及分布)。

据此完成4~5题。

4.我国农村人口有效流动率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高

B.东北地区比青藏地区高

C.珠江三角洲比四川盆地高

D.内陆省区比沿海省区高

5.新疆成为农村人口有效流动率正值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广阔      B.邻国众多

C.资源丰富D.位置优越

南丰蜜橘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列为皇室贡品,其金黄色的果肉皮薄肉嫩、食不存渣、浓甜芳香,吸引了中外众多的消费者。

近年来南丰蜜橘兴起了一种新的销售模式——果树认养制,分一年认领期(认领费888元)、两年认领期(1488元)和三年认领期(1888元),认领的果树不能施农药、化肥,只能施有机肥和采用生物灭虫法,果树所产蜜橘全部快递给消费者,同时消费者还可参与蜜橘采摘活动,体验生态农业的乐趣,并可参加一家三口免费游览当地风景名胜的活动。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6~8题。

6.该销售模式利于橘农降低成本,下列选项中不能降低的是(  )

A.运输成本B.劳动力成本

C.保鲜成本D.管理成本

7.该销售模式对消费者最大的益处是(  )

A.获得大量廉价的蜜橘

B.使认领的果树产量大增

C.获得放心的绿色环保蜜橘产品

D.可以通过网络销售足不出户享受蜜橘的美味

8.这种新颖的销售模式对当地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叙述不准确的是(  )

A.调动了当地橘农的积极性,人们纷纷退耕种橘

B.降低了销售成本,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C.促进了当地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D.增强了橘农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种橘的意识

2018年年末,江西省气温骤降,普降大雪。

之后天气放晴,气温继续下降。

随着连续晴天,白天积雪消融。

假期结束,地上剩下一些残雪。

下图是南昌市某校园乒乓球台下面及侧面残雪(白色部分)分布复原图。

据此完成9~11题。

9.造成江西省境内普降大雪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冷锋B.暖锋

C.气旋D.反气旋

10.图示球台侧面的残雪分布在球台的(  )

A.东侧B.西侧

C.南侧D.北侧

11.校园内大面积铺设塑胶会对校园植物造成不利影响,因为塑胶会造成(  )

A.空气湿度下降B.土壤湿度下降

C.空气温度上升D.土壤温度上升

二、非选择题:

共56分。

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46分。

12.(2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目前是全球铜矿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

位于智利北部地区的丘基卡玛塔铜矿是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铜矿,它由岩浆侵入而成(如图)。

铜工业是智利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据统计,智利人每创造5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有1美元与铜矿相关;智利每出口5美元商品,其中3美元是铜产品;智利经济增速如果达到5%,那么铜业的贡献率在70%……

(1)简述丘基卡玛塔形成世界上最大露天铜矿的地质条件。

(4分)

 

(2)分析智利成为“铜矿之国”的有利条件。

(6分)

 

(3)如果智利在卡拉马发展铜矿冶炼工业,需要克服哪些不利地理条件?

(8分)

 

(4)你是否赞同“铜矿之国”的危机即将来临这种观点?

请阐述理由。

(6分)

 

13.(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结束后,强海峰同学想到非洲旅行,当他看到某旅游网站关于安哥拉的介绍时,有些内容颠覆了他的认知。

下面是该网站关于安哥拉的推介:

提到非洲,是不是就想到酷热?

但安哥拉气温舒适宜人,全年平均温度在22℃左右,最高气温也不超过28℃,被称为非洲的“春天国度”。

提到非洲,是不是就想到干燥?

安哥拉全年分旱、雨两季,5-9月为旱季,相对凉爽,有很重的雾,也被人们称为“雾季”,潮湿无雨;9月-次年5月为雨季,气温高,湿度大。

降水量从该国东北向西南递减,东北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可达1500mm,而南部纳米贝沙漠地区年均降水量仅为50mm。

提到非洲,是不是就想到物产丰富?

安哥拉确实是富饶的国度,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丰富。

截至2014年,安哥拉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超过131亿桶,天然气储量达7万亿m3;主要矿产有钻石、铁、磷酸盐、铜、锰等。

森林面积53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5%,是非洲第二大林业资源国,草场资源广阔。

水资源潜力1400亿m3,水力、农牧渔业资源较丰富。

(1)描述安哥拉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8分)

 

(2)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6分)

问题①:

解释安哥拉沿海和内陆地区气温舒适宜人的原因。

问题②:

解释安哥拉北部地区内陆湿润、沿海干燥的原因。

 

(3)分析安哥拉生物物种丰富的原因。

(8分)

 

(二)选考题:

共10分。

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10分)【旅游地理】

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农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简述发展乡村旅游对我国农村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15.(10分)【环境保护】

川中丘陵区是长江上游人口稠密的农业区,也是长江上游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科研人员结合当地状况实施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土壤侵蚀得到了有效控制。

下图为该区域某小流域治理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简析该区域土壤侵蚀的主要人为原因,并说出治理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

1~3.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是利用土地自然生产力的物质生产过程;文字信息中“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也表明该地的湿地可以为农业提供各种土地资源,故本题选择A。

第2题,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

三江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地下水丰富,土壤中水分充盈或地表积水。

施加一定工程措施改造水分条件后,其土地更适宜耕作,故本题A正确。

第3题,本题考查区域农业优势条件。

湿地环境物种丰富,病虫害少,农业生产中较少施用杀虫剂等,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而单一物种的生物群落,更容易发生病虫害。

故本题B正确。

其他三项均为该地农业生产优势条件,但不能减少杀虫剂等化学制剂的使用,不能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故A、C、D错误。

答案:

1.A 2.A 3.B

4~5.解析: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方地区的江西、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农村人口有效流动率较低;东北大部分地区农村人口有效流动率比青藏地区低;珠江三角洲农村人口有效流动率比四川盆地高;内陆省区农村人口有效流动率不一定比沿海省区高。

第5题,新疆地域广阔但戈壁、荒漠广布,环境恶劣,不利于人口流入;流入新疆的人口以国内人口为主;新疆资源丰富,资源开发吸引人口流入;新疆地处西北内陆地区,位置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并不优越。

答案:

4.C 5.C

6~8.解析:

第6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消费者参与采摘,劳动力成本可降低,B排除;因为有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