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真假胜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9829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识别真假胜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识别真假胜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识别真假胜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识别真假胜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识别真假胜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识别真假胜义.docx

《识别真假胜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识别真假胜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识别真假胜义.docx

识别真假胜义

识别真假胜义

分三段讲解:

一、假胜义的体性和名称 二、真胜义的体性和名称 三、认证假胜义不是真胜义

一、假胜义的体性和名称

【于此,胜义分为二种:

一假;二真。

前者一概是心之境,即彼唯是所计实空分故,唯是心的一分——分别意识之境。

大家要知道,就诸法的究竟胜义实相而言,并没有什么胜义的类别,唯一是平等一味的真如法性。

然而,针对不同根机、阶段等,胜义可以分成两种,即有边实有空的单空——假胜义;离一切戏论、现空双融的法性——真胜义。

其中前者假胜义的体性是遮遣生、住、灭的无生、无住、无灭这一分单空,它一概就是分别心的境,也就是它仅仅是以分别心遮遣生、住、灭实有而安立的单空分的缘故,单单唯一是心王、心所诸差别法中,心王的一分——第六分别意识的境。

这样就知道,如果分别识没有安立的话,根本不存在一个自相的境,如果有一个自相的境,那也不是分别识的境了。

所谓的假胜义,就是对于人否认没有人,对于物质否认没有物质,对于心识否认没有心识,像这样,对于显现否认的此无、彼无等一概都是心识的境。

“心之境”三字是对假胜义体性的认定。

言外之意是“胜义非心境”。

“即彼唯是”等是进一步阐述,“唯是所计实空分故”意思是心里认为桌子没有、身体没有、心识没有等等,只是心识所计的“无实”这一点。

以这个缘故,假胜义只是心王、心所诸多差别法当中的一小点的法。

哪一小点的法呢?

就只是第六分别意识的一个境相而已。

意思是,在诸多的心王、心所法中,属于八识心王;在八识心王当中,属于第六意识;在第六识当中,属于分别意识;在分别意识当中,属于它的一个境相。

这样就认识到假胜义只是这么一点东西。

刚才说到第六意识有分别和无分别两种。

所谓的无分别意识,比如他心通的意识,并没有动分别,但心前现了他人的心相,这不是通过眼等前五识来取境,前五识的境是色、声、香、味、触而不是他人内心的相状,所以是由第六意识见到他心,但当时的状态不带分别,属于第六无分别意识。

又比如梦中显现的高山也是无分别意识的境,梦中前五识不现行,一切境相都是第六意识的境,梦里显现高山时不带分别,也属于是无分别的意识,相对而言,梦里的种种起心动念就是分别意识。

还有四个现量中,意现量等等,都属于无分别意识。

但假胜义应当界定在分别意识上。

换言之,通过观察、抉择一切现相无实之后,第六意识所分别的此无、彼无这种境相,就是假胜义。

“唯是分别意识之境”就看出这是假胜义。

这个只是一个分别的境,并不是离一切戏论的胜义。

既然是分别,就是戏论,或者说仅仅是分别识的境,根本不是无分别智的境界。

金刚句里每个字都要注意领会。

比如“唯是所计的实空分”,就不是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唯是心的一分”,就不是周遍一切万法的法性;“分别意识之境”,就不是无分别智的境等等。

【彼虽非真实胜义,然成趣证胜义之门,故诸论立名为同分胜义或假胜义。

这所计的谛实空这一分虽不是离一切戏论的真胜义,但由于它成为初学者趣向证悟真胜义的方便门径,因此诸多中观自续派的论典中,为它立名为同分胜义或假胜义。

比如《中观庄严论》说:

“与胜义同分,故亦名胜义。

所谓同分胜义,是指与真实胜义在某一点上相同。

哪一点上相同呢?

就是在“否认有边”这一点上相同。

真胜义原本远离一切边,当然离了有边,而假胜义也否认“有”边。

另外在“能对治执著诸法实有”这一点上也有相同之处,所以称为“同分胜义”。

那么又为什么是假呢?

就是刚才讲的,这只是意识的境,是由分别心安立出来的。

既是由心安立出来的,就不会是真实的。

因为心这样假立才有它,不这样假立就没有它,所以这是虚妄的法,不会是胜义,称之为“假”。

或者,圣者现证的胜义根本不是这样一个东西,因此是“假”。

二、真胜义的体性和名称

【如此二谛分中的一分--实空与缘起现相二者,唯所计分为别别,然如所作与无常于本物上无别般,空、现二者当体无别之自性、不住任何边、无改本性之实相,称为二谛无别或双融。

对“如此”以下一句,要认识到二谛是怎么成为不同的。

对“然”以后一句,要知道又怎么是原本无别的。

“二谛分”就是上面讲到的分别意识所取的世俗、胜义这两分。

这两分当中,一分是实空,就是这法无谛实、那法无谛实,一概无谛实;一分是缘起现相,就是这法是因缘生的现相,那法是因缘生的现相。

对任何一法都有这两分。

那么现和空怎么成为不同的呢?

这不是万法自身上有现和空的不同两分,仅仅是分别识所计的现分和空分别别不同。

现在关键在摸清楚分别识运作的方式,把分别识运作的方式摸清楚了,所谓的假胜义是什么、分开二谛是怎么回事、怎么是“二谛不同分”等等都会一清二楚,因为这事就是分别识做出来的事,佛说二谛也是在众生的分别识上做个方法,在它上面施设现和空的两种谛。

所以一定要认得分别识的动作,它是怎么运作的?

怎么取境的?

它取境就是一刹那取一种境,不可能一时取两种相违的境。

比如前刹那取一张桌子的相,这时有桌子的形状、颜色、高度等,是现起了桌子的相;后刹那,取桌子的形状、颜色、高度等了不可得。

这样前面分别的是有相,后面分别的是无相,刚好相反,怎么能同时取到呢?

所以分别识缘取的现和空这两分就成了两刹那的不同相,这当然是两体的法,就像银幕上的前一幕和后一幕一样。

以上就是“所计分为异”的意思。

“唯”字非常关键,意思是说:

这只是分别识做出来的事,它和诸法实相无关。

并不会因为分别时,现、空成了分开的两分,就成立诸法体性上有分开的现空两法。

再重复解释一次:

比如对眼前的高楼,分别意识先是取高楼高大的相状,这是取“现”这一分;然后取高楼了不可得,这是取“空”这一分。

这两者怎么可能相同呢?

所缘取的现不会是空,所缘取的空也不是现,这就是“所计分为别别”。

但这只是分别识制造出来的事,而不是事实,所以说“唯”。

那么,真实的状况是不是现空别别呢?

接下来说:

然而真实中空、现是像所作和无常在事物上无别那样,是当体无别的自性。

现在关键要在比喻上能够认识“无别”,再类推到现、空上,很快就会明白什么叫“现空无别”。

所以比喻是得解的方法。

举个例子,陶工做陶瓶,这是由泥、水、火、陶工的工作等众缘和合,才做成一个瓶子。

现在这瓶子是不是全体是因缘所作呢?

百分之百吧!

因为之前丝毫没有它,众缘和合而做出了它,所以这瓶子百分之百,周遍到每一个微尘,全部是因缘所作,这叫“全体是所作”。

第二、这个瓶子不可能住到第二刹那,为什么呢?

因为它是因缘所作,在当下显现它的这刹那过后,就跟前面的因缘没有关系了,如果它还能安住到第二、第三、第四刹那……,那后面的刹那就成了无因生,这不可能!

如果无因能生它,就应当一切时生它,那就永无坏灭之时,但这和瓶子坏灭相违。

所以这个瓶子全体是刹那灭的自性,这是肯定的,周遍到每个微尘都是刹那灭的体性。

既然瓶子全体是所作,全体是无常,这所作和无常有隔开吗?

有分离吗?

有不同的两体吗?

会是百分之五十是所作,百分之五十是无常,或者所作在东边、无常在西边吗?

肯定不是!

瓶子全体是所作、全体是无常,就成了无二无别。

再说两个比喻,能领会就会认识“无别”。

一盏油灯,上面既有热性又有明性,这灯光是不是全体明呢?

百分之百!

这灯光是不是全体热呢?

百分之百!

明和热分得开吗?

这叫做全体明全体热,全体热全体明。

这样子就叫在事情的当体上不二啊!

再说一个比喻,我们看到清澈的湖水,是不是全湖的水都湿润呢?

百分之百是湿润!

是不是全湖的水都光莹呢?

百分之百是光莹!

所以全体湿润、全体光莹。

这湿润和光莹是分开存在的吗?

如果两者是隔开的,那在水的全体上,就是一部分湿润、一部分光莹,这不成立。

既然在湖水上是全体湿润、全体光莹,那就本无可分,也本无可合,这就叫本自“无二无别”。

懂了这个比喻,再移在现、空上,很快就会认识“现空无别”。

以水月为喻,水中显出了明晃晃的水月,水月是百分之百的现相吧!

去寻找这个水月时,连一个微尘的实法也得不到,无论上下左右哪一点上,是百分之百的空性。

现在是不是全体现全体空呢?

两个都是全体呀!

“全体现”,就是水月整个是显现的相;“全体空”,就是水月全体是空性。

这现和空有分开的两个吗?

既是全体现、全体空,就成了无二无别。

这就叫做“现空无别的自性”。

“自性”就是万法原本是这样的体性,不是谁使“现空有别”变成“现空无别”,而是本自如此。

再下来,如果懂了现空无别,就会知道它是不住任何边的,就是超出思议的范围,是离戏的。

对这事,心可以思维、谈论吗?

还是不可思维、谈论呢?

要知道口所谈的、心所思的,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事物自身。

我们的意识要展开思维、语言要表述,必然就落在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这四个边上,现在妙了,它是现、空无别,那么这是有吗?

不能说是有,因为它是全体空的;这是无吗?

不能说是无,它是全体现的;这是有、无并在一起吗?

不能说是相违两种体性的集合,它是现空无别的;这是非有非无吗?

非有是无,非无是有,非有非无就是亦有亦无,这也不是。

所以这事它本身的体性,不住在意识所缘的任何边上。

那么它是什么?

已经超出思维、语言的范围了,到这里已经不是心的境了,所以叫“胜义非心境”。

对这“不住任何边”再唠叨两句。

就是分别心取境时,一定是执取一个固定的相。

就像手握东西,固定是个瓶,才有手握住瓶;固定是个碗,才有手握住碗,如果毫无定法可得,手握住什么呢?

手握住就是指握住了一个固定的东西。

分别心就是像这样取境的,分别有缘起的现相时,心就落定在有上;分别这相无有时,心又落定在空上,这就是假胜义它是落在一边上的。

而真胜义不住任何边,没有定相可得,这就让分别意识没辙了,无处可攀缘了。

凡是边,就是分别心执为有固定自性的东西,或者固定在有上,或者固定在无上,或者固定在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上,而现在现空双融不二,不落于四边,所以它不住在思维、语言所缘的任何戏论边上。

这叫“不住任何边”。

“无改本性之实相”,“无改”和“本性”这两词要领会。

不改的就是本性,会改的就不是本性,这要知道!

这非常关键!

我们心前各种各样的相刹那间就改变了,这会改变的哪是本性呢?

而这个是不改则为本性。

“不改”什么意思?

就是:

你堕为凡夫也不会损减它,你成为圣者也不会增加它。

无论何时何地什么情况,都从不会改变。

所以三世诸佛都说同样的实相法,过去如是、现在如是、未来如是,没有两样的。

这就是真理,是不变的!

这不变本性的实相,就称为“二谛无别”或“二谛双融”。

现在应该懂啦!

“无别”和“双融”这两个词是针对分别识前的二谛不同分或分开安立而说的。

你能认识第六意识上二谛是怎么分开的、怎么隔开不融的,真胜义的无别和双融马上就显示出来。

刚才一再说了,“二谛有别”就是指:

分别意识它所计的现分和空分是不同的两个相。

这是无可奈何的,分别意识它就只能做这种事,它一次只取一个相。

你告诉它有个显现的相,它就分别这是“现”;你告诉它观察后了不可得,它又分别这是“空”。

分别意识必然只有这样轮番,它不可能像无分别智一样,不必轮番、直下证到二谛无别,分别意识没这个能耐。

上面所讲到的问题,实际就是指我们口口声声地说“世俗、胜义”,都说烂啦!

说得多了,自己不知道堕在假胜义里,还说“真的有两种谛”啊!

所以真胜义,就刚才说的,我们意识认为的现、空两分,在万法当体上无二无别,像所作和无常在事物上无别那样,全现全空,全空全现,这就叫双融。

所谓分开的二谛,这是分别识做的文章,实相是现空本来不二。

【即如同《五次第论》所说:

“显现与空性,了达各分已,若时融为一,于彼说双融。

”】

以上实际和《五次第论》所讲到的一样。

“显现与空性,了达各分已,若时融为一,于彼说双融”。

这是分两步走。

首先知道什么叫显现?

什么是空性?

对这两点了解到位。

“显现”就是心前现出了相,这就叫“显现”。

显现上,要知道它是由因缘和合而现相,这相有青黄赤白、长短方圆等等,而且有它特有的作用。

同时要认识,真实中这现相有没有自性呢?

如果有自性,那就是实法;如果无自性,那就是空性。

就好比水月,既要认识有个现的水月,圆圆的、亮晶晶的,在河的什么方位,这是知道“现分”。

又要了解,这所现的相有真实的自性吗?

能得到吗?

认识到它不可得,就是了知空性。

像这样,对现、空了解了各分后,对于“空性和缘起不二”生起正见,再安住串习,这样在离一切戏论的法界处真实融为一,就对此说是“世俗胜义双融”或“不二”。

像刚才讲的:

在事物上无常和所作没有别体,这就是“一”。

像这样,现和空无二无别,没有分开的两个,就说是“双融”。

【于二谛无别、离绝言说、自内亲证之真如中,二谛将成一性。

前面在意识上安立的二谛,只是暂时的一种做法。

因为这只是方便,而不是真实,所以用过以后还要扫除。

说法度人很不容易,自己须是明眼人,要懂得什么是方便、什么是真实,前一步怎么施设,后一步怎么扫除,这样才能接引人入道。

像这里,前面说了一个二谛,后面就又来一个二谛无别!

所以不要整天念着“二谛”、“二谛”……,说惯了,就认为真的有不同的两种谛,根本不知道二谛是假名安立。

到后面要说“二谛无别”,就是因为前面立了分开的二谛,所以这里就说二谛无别、现空不二。

这时离绝一切言说,舌头就没用啦!

没有它可说的份了!

舌头是听分别心的,分别心只是计有、计无、计这、计那,它只会做这事。

到这里已是离绝言说,佛法的真实义也就在这里。

为什么世尊成道后说“止止不须说,吾法妙难思”呢?

为什么说“我说法49年不曾说到一字”呢?

也是在这里。

所以真实的佛法离绝言说,唯一由自己亲证,唯一由心地法眼见,这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在亲证的真如中“二谛将成一性”,就是不可思议的真如。

【如是由二谛各分虽是别别,然若成“一”之自性,名言中则称为胜义性,如说“亲见胜义性诸圣者”等。

这一句就给出了真胜义的体性。

真是对假而说。

前面讲了分别识所计的二谛当然是不同的两法,而且所计的空分就是假胜义。

但这并不是诸法真实的体性,如果在何处这二者已经成了无二的“一”的自性,那么名言中就把这样的体性称为“胜义性”(这才是真胜义,不是上面分别识所计的空分假胜义)。

就像经上所说:

“亲见胜义性诸圣者等”,经上讲的圣者们亲见的胜义性就是指这样的真胜义,而不是假胜义。

【对此以多异名而说,一切真胜义、究竟实相、胜义谛、空性、真如、实际等皆为诠此之名。

对这胜义性,经中用很多不同的名称诠表它。

凡是说到真实胜义、究竟实相、胜义谛、空性、真如、实际等等,都是指这胜义性,而不是指分别心所计的“无实”这个影像。

比如以“真胜义”诠说这真实性是圣者殊胜智慧的行境或所得之义,而不是凡夫妄识的行境。

以“究竟实相”诠说这是抉择彻底、再没有超出其上的实相。

也就是既不像小乘人那样,认为色心二法积聚、相续的现相是虚妄的相,而最细的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是真实的相;也不像唯识师,认为心识变现的能取、所取二相是虚妄的相,能变根源的依他起识是真实的相;又不是执取世俗、胜义二谛分开,承许世俗中有、胜义中无等等。

这些都只是暂时以有必要而安立的实相,并不是抉择到究竟的实相。

所谓的究竟实相就是二谛无别、远离一切戏论的实相。

又以“胜义谛”表明这是圣智照见的真实不虚的真理。

又以“空性”表明诸法当体无有一切生、住、灭等相的空寂体性。

又以“真如”诠示这真实性没有任何变易,过去如是、现在如是、未来如是。

又以“实际”表明这是毕竟无有颠倒的真实之际。

诸如此类的一切名称都唯一是在诠说真实胜义。

三、认证假胜义不是真胜义

【而有法各自上唯遮实有的这一分,虽入于胜义数,然非究竟胜义,即彼为无遮分、遮遣分、唯分别影像、唯少许法故,不堪为不住一切边之法性、超出遮立戏论者、无分别之行境、一切诸法之真如性。

在每个有法各自上仅仅否认实有的单空这一分,虽然也算在了胜义当中,但这不是诸法究竟的胜义。

为什么呢?

因为这只是遮遣实有而不引出其它法的无遮分,因此不堪作为不住一切四边的法性;这只是否认谛实等其它不同类的遮遣分,因此不堪成为完全超出遮遣和成立这两种戏论的真实性;这只是分别意识所安立的单空影像,因此不堪成为出世间诸佛菩萨无分别智慧的行境;它只是否认谛实这一点的少许总相法,因此不堪作为一切诸法究竟实相的真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