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全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967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全册.docx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全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全册.docx

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全册

新课标必修一高中历史知识点基础知识填空 全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考点1宗法制

1.西周时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制度是,它的目的是

2.宗法制的定义是用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

其核心内容是。

在宗法制下,有和之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3.宗法制的作用:

第2课

考点2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皇帝名称的由来:

2.首创的皇帝制度,具有、、特点,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3.秦始皇还建立一套以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最高权力为所有,在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

其职责分别为为百官之首,;是副丞相,执掌,负责;太尉,负责。

在之下,设有诸卿。

4.丞相的设置,开始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一个重要的主线:

之争。

考点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秦统一中国后,推行,把全国分为,郡内又分为若干县。

2.与郡县制相适应,建立一套地方官僚机构,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职责是。

县的长官称,主要任务是治理,管理。

郡和县的长官都由任命。

3.作用:

实现了中央对直接有效的控制,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另一个主线之争的开始。

考点4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1.秦朝和的实行,形成了从到的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对进行的统治。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和。

第3课

考点5行省制度

1.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元朝在地方实行。

2.中央设中书省,直接管辖河北、、等地。

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之下设,在边远民族地区设。

行省的长官由任命。

元朝在中央设,管理西藏和。

3.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的开端,它便利了,加强,巩固了。

考点6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1.魏晋南北朝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2.三省为、__、___,分别负责、、_______,在之下,设、、、__、__、_____六部。

3.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散。

三省互相,削弱了,保证了,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历朝基本沿袭。

4.时,出现并形成科举制,并一直沿用到。

科举制是封建的一大进步。

它把读书、考试和紧密相连,有利于,扩大,提高,把选拔人才和的权力,从的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

5.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演变。

考点7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1.从汉至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不断加强。

2.通过,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3.时期,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时期。

4.明太祖废,设。

至时,形成内阁。

阁臣拟处理意见,呈给皇帝,成为。

皇帝审定,太监朱笔抄出,交付实施,是为。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决策权仍在_______手中。

5.清朝,君权进一步加强。

康熙时设,扩大皇权。

6.雍正帝时,为办理,设。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按意旨拟写成文,军国大事均由裁决。

提高了,且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_________手中,加强,进一步得到巩固。

7.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二单元

第5课

考点8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1.公元前5世纪,在担任首席将军时期,雅典民主发展到顶峰,进入“黄金时代”。

2.伯利克里为,向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工资。

3.雅典民主的实质是。

第6课

考点9《十二铜表法》和《民法大全》

1.公元前5世纪,在斗争中,罗马制定《》,标志

诞生。

2.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将罗马法系统化、法典化,编汇成《》,标志最终完成。

考点10罗马法的作用

3.对罗马帝国:

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为国家提供,稳定了,保护了。

它保护,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有利于,缓解。

但其实质仍是维护。

4.对世界:

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对近代产生重要影响。

罗马法还成为资产阶级反对的有力武器。

第三单元

第7课

考点11《权利法案》

1.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颁布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

_______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2.《权利法案》限制了,保证了,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逐渐处于地位,标志英国确立起来。

第8课

考点12美国1787年宪法及评价

背景:

1776年,美国独立后是一个松散的邦联,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

1.内容:

①规定美国是一个国家,联邦权力高过各州权力。

各州在前提下,有一定自治权,中央权力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

②实行三权分立,把分为立法、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立法权由掌握,总统掌握,是;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三者独立平等,相互,防止出现。

2.评价:

①积极性:

1787年宪法是,强调,突出原则,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一定民主精神。

②局限性:

承认的合法性,未给予权利。

第四单元

第10课

考点13《南京条约》及其影响

背景: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1.内容:

割地:

割给英国

赔款:

赔付英国

开放口岸:

开放为通商口岸

关税协定:

2.影响: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条约。

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不断遭到破坏,由一个对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国家。

考点14《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鸦片战争,中国签订。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是,中国战败,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年,《天津条约》

内容: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增开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赔偿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通航。

4.年,《北京条约》。

内容:

承认有效,增开为商埠,割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白银。

5.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半封程度。

第11课

考点15《天朝田亩制度》

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末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

1.为了,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

2.内容:

①土地分配:

原则:

方式:

以为单位,按平分土地

②产品分配:

原则:

方式:

规定,其余归

③目的:

建立的理想社会。

3.意义:

①积极:

是太平天国的,反映了,是的思想结晶。

②局限性:

体现,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第12课

考点16《马关条约》及影响

背景:

1894-1895的甲午中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

割地:

割给

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

开放口岸:

开放为商埠

资本输出: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2.影响:

割地:

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赔款:

开放口岸:

资本输出:

拓展

列强在中国划分,掀起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半封程度。

考点17《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背景:

1900-1901年,借镇压义和团之名,八国列强联手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再次战败,签订《》。

1.内容:

赔偿各国白银共,以作为抵押;

在北京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拆毁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的战略要地;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

改为外务部,居六部之首。

2.危害:

巨额赔款加重了,使中国受到列强控制。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在中国的。

清朝腹地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下。

惩治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由《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的工具,标志中国半殖半封社会。

第13课

考点18中国同盟会

1.中国同盟会成立于年,地点在,是近代中国。

其政治纲领是,又称。

会上推举孙中山为,黄兴为,机关刊物是。

考点19中华民国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于,定都,以为国旗。

2.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出版、集会、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明确内阁总理和总统的权力关系。

②意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的进步意义。

考点20辛亥革命的评价

(注:

辛亥革命(1912年)最初取得了成功,推翻了清政府统治。

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关于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史学界有不同观点。

有人认为成功了,有人认为失败了,有人认为成功失败各一半。

但就其本身而言,它对后来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来看,是值得我们赞扬和肯定的。

而辛亥革命的失败也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1.性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

2.意义(成功):

它推翻了,结束了;建立了

,使深入人心;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最终失败:

革命果实被窃取,中国社会还是。

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

第14课

考点21五四运动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发生在年。

2.背景:

国际:

1917年,俄国爆发,马克思主开始在中国传播。

导火线:

国内:

政治:

北洋军阀腐朽统治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3.意义:

性质:

特点:

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登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的开端。

考点2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背景:

思想:

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阶级:

工人运动的发展

国际:

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

1.成立标志: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

地点:

2.内容:

通过,确定党名,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决定党的中心工作是,成立党的中央机构,选为书记。

考点2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1.原因:

必要性:

敌人力量强大,工人力量薄弱,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可能性:

国民党具有反帝反封性,与工人阶级有共同的目标。

2.过程:

1923年,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

3.形成标志:

年,在广州召开的会议,标志两党合作形成。

4.合作方式:

第四单元

第15课

考点24南昌起义

1.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领导人:

__________________,结果:

2.意义:

南昌起义是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创建和夺取政权的开始。

考点25土地革命

(的建立:

1927.10毛泽东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

1.准备:

2.内容:

3.意义:

广大贫苦农民翻了身,经济上,空前高涨。

考点26遵义会议

1.背景:

年,红军损失惨重

2.内容:

①纠正错误②肯定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为政治局常委④取消军事指挥权

3.意义:

①结束了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是中国共产党标志③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第16课

考点27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

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