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955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x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郭雪莹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学习折线统计图,并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的内容,内容要求是经历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数据信息,进行简单预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认识折线统计图之前,学生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的过程,同时还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掌握了条形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学生还能结合条形统计图读出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可以说,通过前面的学习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学生所积累了一定的统计活动经验。

在此基础上学习折线统计图,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要有折线图?

它是如何产生的?

尽管它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但是它和条形图比,优势又在哪里呢?

为了更好地研究折线统计图一课,课前我们做了个别访谈。

出示某同学身高情况的数据:

年龄(岁)

出生

2岁

4岁

6岁

8岁

10岁

12岁

身高(厘米)

50

84

112

120

137

140

165

 

师:

从统计表中你能读出哪些信息呢?

生:

出生是50厘米,2岁是84厘米……12岁是165厘米

生:

从出生到2岁长得最快,长了34厘米

师:

那除了用统计表,还可以有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数据呢?

生:

条形统计图(学生能够规范做出条形图)

师:

从条形图中能说说整体的身高发展情况吗?

生:

从出生到2岁长了34厘米,从2岁到4岁长了28厘米,依次……

看来,当条形图不足以表示这种身高变化的需要,学生会想办法地对条形图进行一些改造或者重新设计,下面是学生的一些想法:

图1

图2

图3

图4

从学生的设计中,我们会看到:

最初学生是通过找身高差距来表示身高变化的,这是学生最原发的想法(如图1);接下来学生通过线的起伏情况来看身高的变化的(如图2);还有去掉柱子,改成横线的(如图3);逐渐过渡到折线统计图(如图4)。

在设计中我们能看到孩子们很多原发的想法,同时也包括他们对折线图的逐步认识。

因此,对《折线统计图》一课,我们想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重视折线统计图的生成过程,在此过程中逐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方式

本课以探究式学习为主,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比较发现,自发地对条形图进行改造或重新设计,在创作和交流中形成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手段说明

1、利用幻灯片呈现统计表和统计图,直观感受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点。

2、动画演示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便于比较分析。

二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尝试读懂折线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折线统计图的生成过程,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动手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探索性。

教学重、难点:

经历折线统计图的生成过程,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学习单

课前谈话:

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高吗?

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从小到大的身高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创设情境,研究折线统计图的生成

设计意图: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表示数量的多少,当条形图不足以满足表达需要时,就会自发地对条形图进行进一步改造,甚至是重新设计,这时就会出现折线统计图,它的优势在于关注这种变化趋势。

1、统计表

小玲的妈妈就是个有心人,她记录下了小玲身高情况的一些数据,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年龄(岁)

出生

2岁

4岁

6岁

8岁

10岁

12岁

身高(厘米)

50

84

112

120

137

140

165

小玲身高统计表

 

2、条形统计图

师:

像这样的数据,除了用统计表,还可以有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示呢?

(课件出示: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师:

和统计表比,这个条形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板书:

直观

3、条形图到折线图产生的需要

教师引导学生边指边说:

那能结合图说说小玲整个的身高发展过程吗?

教师抓住学生指的动作,那他在指什么呢?

谁来说说(学生在指身高差距、高矮起伏、身高的变化)

师:

那你觉得还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够更好地呈现这种身高的变化呢?

大家先思考一下,然后请你当一个小设计师,你既可以对这个条形图做一些改造,也可以在这边重新设计,在这张纸上更好地表示这种身高的变化。

4、学生活动

5、汇报:

(1)对条形图进行修改的:

师:

从图中怎么看出这种身高的变化?

(从条形图上找差距、在条形图上连线,来表示身高的变化)

(2)重新设计的:

学生讨论:

这样设计可以吗?

引导学生分析:

柱子、线和点的作用是一样的,并感受点比线更简洁。

6、思考

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

请大家想一想,(指板书说)这个条形图已经很直观了,可是,你们为什么还要做这样那样的改变呢?

讨论过程中板书:

变化趋势、简洁

引题:

折线统计图

(二)条形图和折线图的比较

环节目的:

两种统计图,有不同的侧重点,要根据需要而定。

过渡:

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之前我们还学了条形图,两种统计图,你觉得哪个好?

1、学生讨论

2、辨析问题

师:

下面的问题选择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调查小明连续5天跳绳成绩变化情况。

(2)学校想调查五年级同学不同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

(3)江苏电视台想了解新推出的《最强大脑》节目上映三个月来的收视率情况。

3、简单交流

4、总结

师:

再回到刚才的那个问题,是条形图好?

还是折线图好呢?

现在你又是怎么想的?

师:

你们说得特别好,两种统计图,就是根据我们的需要而定。

(三)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环节目的: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简单的读图分析,了解折线图的应用。

另外,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关注趋势的同时,还要关注数据,突出数据意识。

1、学生举例

师:

回到我们今天讲的折线统计图,生活中大家见过吗?

在哪见过?

2、体温变化

师:

从这幅图中,你能读懂什么?

从而又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

看来从折线图中不仅能看到变化,而且还可以根据趋势做预测判断。

3、赛跑比赛

下面老师这有两个人赛跑的情况,你们来仔细看一看,这两个人谁跑得快?

(课件:

通过动画演示两幅图的变化趋势)

学生争论:

大部分人认为是一样快,可能个别人认为无法比较。

(课件:

呈现带数据的折线图,再比较)

师:

再看看,是不是一样快?

师:

这回你们怎么改主意了,刚才你们还同意来的,快说说你们现在又是怎么想的?

师:

那看完这个例子,你有什么想法?

小结:

看来我们在读图时,不仅要关注趋势,还要关注数据。

(四)课堂小结:

师:

学完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