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教研活动内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9373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教研活动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角形教研活动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角形教研活动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角形教研活动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角形教研活动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角形教研活动内容.docx

《三角形教研活动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教研活动内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角形教研活动内容.docx

三角形教研活动内容

序号

项目

1

第一学期教研活动安排总表

2

活动程序

3

教研活动点名表

4

教师上课教案

5

说课稿

6

业务辅导材料

7

主评稿

8

学科“有效教学”评估表

9

课堂教学评价表

10

教者反思

教研活动安排表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周次

学科

班级

执教者

主评人

主讲人

组织者

完成

情况

1

学习讨论镇、校教研工作计划

教研组长

已完成

2

数学

六年级

刘正平

张洪流

张洪流

刘正平

已完成

3

数学

三年级

张洪流

朱文芳

张洪流

刘正平

已完成

4

数学

四年级

孙林

刘正平

张洪流

刘正平

已完成

5

数学

一年级

朱文芳

刘正平

张洪流

刘正平

6

数学

二年级

孙玉花

刘正平

张洪流

刘正平

7

数学

五年级

刘星生

张洪流

张洪流

刘正平

8-11

期中质量分析会

教研工作期中小结

12

数学

六年级

刘正平

张洪流

张洪流

刘正平

13

数学

三年级

张洪流

朱文芳

张洪流

刘正平

14

数学

四年级

孙林

刘正平

张洪流

刘正平

15

数学

一年级

朱文芳

刘正平

张洪流

刘正平

16

数学

二年级

孙玉花

刘正平

张洪流

刘正平

17

数学

五年级

刘星生

张洪流

张洪流

刘正平

备注

1、学校每周二、三为教研活动日,所有同学科教师都要正常参加活动,如有课务冲突应及时调好课。

2、执教者至少在上课前5天准备好教案,写好说课稿,送教务处审阅。

3、每次评课主评人在活动前要写好评课稿,其他教师均要认真准备作相应的点评,写好评价表。

4、专题辅导人应在活动前准备好辅导材料,辅导材料应与本次课有联系,人手一份,作为集中业务学习。

5、教研组长在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收集整理好资料,每次活动资料应包括封面、教案、说课稿、主评稿、评课记录,课堂教学评价表、教者反思、专题业务辅导材料等。

评议孙玲老师《三角形内角和》

时间

2011年3月9日

地点

学校会议室

参加人员

全体数学教师

主持人

刘正平

记录人

刘正平

程序

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二、集中点名。

三、孙玲老师进行《三角形内角和》说课。

四、刘正平组织业务学习。

五、刘正平就《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进行主评

六、数学老师进行点评或补充性的教学评价

六、教者就备课与上课情况进行反思性的谈话

七、刘正平小结本次教研活动情况并布置下周工作

八、散会

教研活动点名表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师

姓名

出席

迟到

早退

病事假

其他

刘星生

孙林

张洪流

孙玉花

刘正平

朱文芳

《三角形内角和》说课稿

说课人:

孙玲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角形内角和》。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是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甚至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不一定知道原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所以本课的设计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

它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具有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并能实际应用。

过程方法:

既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

又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激趣法、实验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以观察法和练习法为辅助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单项传授转化为双向互动。

我力图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获得“自主获取知识”的体验,为学生提供一种挑战自我的情景,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评价方式

我借鉴了“赏识成功教育”的基础理念,以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充分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信心,并利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手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手段

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着手实验,动手操作,进行探索,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五、教学流程预案

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自主探索        获取新知

         交流反馈        发现规律

综合训练        巩固深化。

      

         课外知识        延伸拓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本节课一开始,我采用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创设一个拟人化的对话情境,“大”对“小”说:

“你看我个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

”“小”问到:

“那可不一定,我虽然个小可我的内角和不一定比你小啊!

”两人争论不休,请同学们帮忙解决问题。

苏霍木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

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这一环节中把问题隐藏在情景之中,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探索研究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要比较内角和的大小,就要知道各自的内角的度数,从而引导学生开始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进行思索。

抓住了学生这一年龄特点,引发学生探知欲望,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架桥铺路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他们创设操作情境,让他们在观察中分析——操作中思考——抽象中概括这一模式进行教学,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首先拿出准备好的两个角请同学们猜一猜谁的内角和大,谁的内角和小,从猜测中提出质疑从而引发思考我们需要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那然后根据这个问题,我放手让同学们自己解决。

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成这个环节。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提倡学生“做数学”用亲身体验的方式来经历数学,探究数学,当然这动手实践的过程要求老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材料,如三角形,尖刀,量角器,白纸,直尺等,以及充裕的时间,保证学生能真正地试验,操作和探索,并让学生自己寻找合作伙伴,动手动脑,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探究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困惑,有疑问,而正是这些困惑激发了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正是这些疑问,使得“合作”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针对探究过程中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

对于得出结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思考新的方法,对于无法下手的学生要启发我们可以把角合起来看是多少你能用什么方法将三个角合起来。

在探究学习中,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探究,尽可能用多种合理的方法,得出一正确结论。

当同学们回答后,我予以表扬和肯定,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可是在量一量的过程中可能不分同学得不到一个确定的数,这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可以鼓励学生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这就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同学们动脑筋想办法。

此时,教师指导学生再通过剪、折等不同方法实验,观察三个角的变化,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引新,得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在指导时,我采用高科技手段演示课件,让学生既感兴趣,又一目了然。

    

(三)交流反馈,发现规律

 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之后,在有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老师要选择不同方法的代表,在展示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探究过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我关注的将不是学生最后论证的结果,而是学生思维的过程。

学生可能通过:

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如果是与书上不同的方法,老师要延迟判断,让学生充分地表述个人的思维过程,对其求异的思维要充分肯定与欣赏。

并且通过对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的探究,让学生将发现任意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

 (四)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揭示规律之后,还要使学生能灵活应用,解答实际的问题,结合学生能力的不同,我将问题分为两个层次。

    基础部分要求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在三角形内已知两个角,求第三个角。

如:

    1.一个三角形,已知其中两个角是70度和80度,求第三个角是多少度

    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度,求另外两个底角各是多少

3.已知一个等边三角形,求它的每个角是多少度

   同时针对不同思维能力的学生,我还设计了思考题要求学生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规律,求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去求解多边形的内角和,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这样安排可以兼顾不同能力的学生,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同时,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五)课外知识拓展延伸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刻,但一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没有依照惯例问大家学后的收获而是给大家介绍了300多年前的科学家,当年他十二岁就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要想知道他就要走进网络去看一看,之所以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适当引入课外知识,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机的渗透了向帕斯卡学习,做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孩子。

这样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在”的效果。

 

《三角形内角和》教案

孙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具体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课前准备:

任意三角形,剪刀,纸,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认识三角形内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

(出示一副三角尺)这是一副三角尺,它们都是什么形状每块三角尺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学生回答)

教师指三角尺的角:

这三个角都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板书:

内角)一个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一个三角形有三个内角。

这两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分别是多少度(都是180°)

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和称为三角形的内角和。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猜想验证

1.猜想。

师:

请同学拿出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把这两块同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看一看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学生活动后,反馈:

你拼成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师:

从这一现象中,你能猜想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存在的规律吗

师:

还有不同的猜想吗

师:

研究数学问题就要像这样,既能大胆地猜想,又敢于对结论提出质疑。

有人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猜想提出质疑吗你能说清楚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理由吗(没有人举手)是的,由猜想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去验证。

2.验证。

怎样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可以怎样进行验证再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验证。

比一比,哪个组验证的方法多,有创意。

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师: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是怎样验证的

3.归纳。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的

是的,“猜想—验证”是一种很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

有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就是通过这一方法得到的。

4.教学“试一试”。

师:

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就可以运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

我们来“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题目)你能根据∠1和∠2的度数,算出∠3的度数吗自己先算一算,再用量角器量一量,看与算出的结果是否相同。

学生汇报结果。

三、灵活运用,巩固练习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

你能算出下面每个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吗独立完成。

学生活动后,集体反馈。

2.出示下图。

师:

用今天学习的结论还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呢。

这里的三张纸片都被撕去了一个角,你能猜一猜,它们原来是什么三角形吗

师:

从这几道题中,还知道了什么

师:

大家的判断真是有理有据,算一算,每个三角形中被去撕去的角是多少度。

学生计算后校对。

3.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师:

你能算出下面三角形中∠3的度数吗

学生练习后,集体反馈。

4.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师: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的度数,你能算出另一个锐角的度数吗先看第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你是怎样算的

四、总结评价,延伸拓展

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你还想学习三角形的什么知识

五、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题目

 

《年月日》评课

刘正平

今天,我们校内教研课中,听了孙玲老师的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

本节课意在体现在情境中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产生的过程。

优点:

1、本节课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

一是在得出三角形内角和规律前进行的“量一量算一算”的实践操作,促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新知识;

二是在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规律之后,让学生通过“拼一拼”的实践操作来验证新知识。

这两个活动的安排,促使了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和理解到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了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2、在教学中,宋老师还注重了演示法和观察法的运用。

通过老师手动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如何进行拼一拼的活动,增强了活动的有效性。

3、孙老师的语言具有亲和力,和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师生在一个融洽的氛围中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建议:

1、在开课处可直接给出学生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对于内角的介绍不必过于繁杂,只要让学生在实物或图形上能指出三角形的三个角后,告诉学生这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即可。

更不必提到外角的概念。

2、就整个活动而言,我认为可以用书中的情境引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活动。

由于情境是由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争论谁的内角和大一些而引发的,可直接问学生:

“你们认为谁的内角和能大一些”不论学生做出怎样的回答,让学生想办法求一求,充分发挥小组间的合作,同一段时间可以解决三个活动:

量算,拼,折。

再进行汇报。

最后由学生总结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特点。

3、课中学生在量算过后已经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让学生验证的“拼”的过程,由于有的学生用剪刀剪下来三个角,就造成剪下的角成为一个三角形了,这样就分辨不出哪个是原三角形的角了,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剪之前,将原三角形的三个角标上号,这样剪下之后就不会混淆了。

另外,既然学生已然说出了180度。

可引导学生:

“180度让你想到了什么角学生自然会说到平角。

教师再引导:

“我们只要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拼成一个什么样的角,就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实是180度想想看,再和组内的同学拼一拼。

这样的话,拼的活动就降低了难度,就会避免学生拼不出来的局面。

而且在活动中,有的学生会拼,可以让学生在实物展台上操作一下,给其他学生示范,而不必要老师演示。

4、探索过后的练习少了点,如果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反复用不同形式的练习达到巩固的效果为好。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孙玲

几何里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之后的一个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

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学生下一步学习三角函数的基础。

通过前面的摸底,我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知道的,但都没有仔细研究过。

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对教师来说,要展开教学还是有困难的。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整堂课中有所收获呢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

1.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具体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从上课的具体情况来看,复习引入,猜想验证,实践运用,拓展延伸,每个环节清晰,层次分明,落实较好,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认识内角

通过回忆旧知,引出钝角三角形,让学生指钝角,接着说另外二个角为锐角,

教师接着引出这三个角叫做这个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画上相应的角的符号。

教师接着呈现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让学生找内角,让内角这一概念得到巩固。

应该说在这个过程中,内角这个概念是落实得比较到位的,学生也能很快领悟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什么。

二、认识并猜测内角和

学生以前认识过三角形也有一部分的同学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为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在上这节课时就设想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探索出这个知识要点。

首先,让学生计算我们手里两个三角板的内角和:

30°+60°+90°=180°,45°+45°+90°=180。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的三角板,你发现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形)那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呢是否也有这个规律呢如何验证呢由特殊到一般,通过这一环节,直接把话题引到了今天学习的内容上来了。

三、动手测量,验证猜测

我课前就让学生准备好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先让他们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很多学生都说180度,然后我就问道:

你怎么证明自己的猜想呢很多学生都拿出了量角器开始量,但是因为误差问题有些学生就得到了179度、182度等等的答案。

对于这些问题,我课前已有预见,所以,及时进行了解答。

四、通过剪剪拼拼,再次验证

虽然课本上用的是折一折的方法,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折成一个平角。

但我认为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的方法更简洁明了。

因此,这一环节,我选择了直接告诉学生,剪下三个角来拼一拼,看看有什么发现。

接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用这个方法来求证。

反思的几个问题:

1、本来还可以选择尝试折一折的方法,但是我在课堂上没有及时引导,所以就把这个方法遗漏了,课后我决定非常可惜,想在练习课上再补一补。

2、在练习的时候,由于形式多样,所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涨,效果很好。

通过多边形内角和的思考以及验证,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课堂的知识得以延伸。

3、在这节课上的练习环节,有一道题目,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角度是40度,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有一个学生很快就说出90度-40度=50度,学生提出了简便算法而不是一般算法。

可见,学生的思维程度还是很高的。

我对这个同学提出了表扬,并且强调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

总体来说这节课是成功的,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也有一些问题,如角度的计算容易出错等,有待于以后加强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