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长度单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9232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长度单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长度单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长度单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长度单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长度单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长度单位.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长度单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长度单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长度单位.docx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教案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1-2页例1,做一做,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

1角硬币、曲别针、方木块(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

小猪能能可能干啦!

有一天,他帮妈妈锄地。

他干了一整天,饿极了。

晚上回家吃了2碗饭。

第二天,他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他吃了8碗饭。

这可能吗?

(碗有大有小)

2、矛盾冲突:

(1)我们先做一个量铅笔的游戏吧!

游戏分两个小组,一组男生,一组女生,女生先来1人,男生捂上眼睛不许偷看,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

先别说。

女生捂上眼睛男生来1人,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

别说。

(2)女生说你们的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

男生呢?

(3)你们说哪支铅笔长?

(4)出示两支铅笔,你们看怎么样?

这是怎么回事?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1、量数学课本的宽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

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

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

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

这说明什么呢?

(由此启发学生想到:

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

(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

(4)让学生体会到:

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

3、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1)用同一物品量,既可以量书上提供的,也可以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2)做一做第3题,用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作标准(为过渡到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做准备)。

先看图估计所测物体大约有几个正方体长。

再用正方体进行实际测量。

三、小结

四、课后延伸:

要想准确的进行测量要用什么测量工具?

什么单位?

怎样测量呢?

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

学生尺、课件。

学具:

学生尺一把,小方块一个,三角形学具一个、方格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小朋友,我们又见面了,能小朋友一起学习数学知识,老师感到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

咱们接触时间不多,彼此还不太了解。

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和大家有什么不同?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数学故事,想听吗?

(播放小裁缝的故事)

咦,怎么回事?

衣服怎么做小了?

(装做不知道)

2、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老裁缝的一拃和小裁缝的一拃是不一样的,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有统一的工具。

现在我们一般用什么来量长度?

三、探索实践,建构新知

1.认识尺。

小朋友都有学生尺,(指着尺)这也有一把,是一把放大的尺。

观察一下,尺上都有什么?

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尺。

你发现了什么?

(生:

有数)有哪些数?

读一读。

还有呢?

(生:

有线)这些线都一样长吗?

有的——长,有的——短,这些长短不一的线是刻度。

每条长刻度下面都对着一个数。

刻度0表示起点。

(这是刻度1,这是刻度5)

细心的小朋友还发现了什么?

(生:

字母)(板书:

cm)cm是英文字母,表示厘米,(板书:

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今天咱们就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认识)

2.认识厘米。

(1)看这把放大的尺,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瞧,(课件演示1厘米长度)这就是1厘米。

真正的1厘米有多长?

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找到吗?

自己说说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是1厘米。

还有谁找得不同,但也是1厘米?

(3—4人)指名说一说。

(师注意纠正第一个学生:

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是几厘米。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在投影上指出来。

(停一会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指着课件)

(2)1厘米到底有多长,咱们用小手来比划比划?

这个小正方体每条边的长正好都是1厘米,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拿住它,手指不能动,哦,轻轻抽开它,瞧,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

自己试一试。

把你比划出的1厘米放到尺上比一比,手指不能动,再拿起来看一看。

(3)好,放下手,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再用手比划比划,放到尺上看一看你比划得准不准。

(4)小朋友都能比划出1厘米了,找找咱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

(学生说到的第一第二个教师拿出尺帮他量一量。

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有没有留意到,咱们手指的宽度大约也是——1厘米。

(拿出尺放到手指上)

3、认识几厘米。

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2厘米呢?

到尺上找一找。

你为什么认为它是2厘米?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师自己说。

有2个1厘米,就是2厘米。

还有谁也找到2厘米了?

(指名学生回答,2个)

伸出小手比划出2厘米。

小朋友比划得挺准确的,你还能找到几厘米?

指着尺子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说了3厘米)你怎么找到的?

有3个1厘米是3厘米。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①(都从0开始)你们为什么都从刻度0开始?

②(不是从0开始的)你数得真仔细,从刻度8到刻度15是7厘米。

(数一数)还有谁也找到8厘米了?

哪种方法更好?

③(找的短的)还有谁找得长一些?

看来,从刻度0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我们一般都从刻度0开始看起,这样非常方便!

(6)看,这枝铅笔长几厘米?

你是怎么看的?

线段呢?

(7)刚才小朋友认识了1厘米,还知道看几厘米时一般从尺的刻度0开始。

现在厘米和尺是咱们的好朋友了吗?

和咱们的好朋友唱首歌,怎么样?

请出咱们的好朋友。

(师也拿出尺和cm卡片)

4、课间活动:

唱《找朋友》

(师举起cm卡片)还把它送回去。

(示意学生放回抽屉)

咱们认识了直尺、厘米,现在和好朋友玩个闯关游戏好吗?

5、第一关:

量一量。

(课件出示)

(1)准备好了吗?

(停一下)

(出示学具三角形)

用尺量量这条最长的边是几厘米。

把你的方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

谁想上来量。

(没有对准0的)老是看到有的小朋友这样量,你有什么意见?

(一般把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看另一个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2)(师举起纸)再量一量方格纸的长边是几厘米,比比看,谁量得又快又准。

(放歪,师随意把尺往方格纸上一放。

)尺子这样摆行不行?

尺要放平

小朋友觉得在量长度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

量:

对准放平。

(3)再来量一量手掌宽和一拃长。

(出示:

手掌,一拃)量手掌宽时要五指并拢,从最宽的地方,平平地量。

那你看这个手掌宽大约是几厘米?

说说你的想法。

正好6厘米吗?

(更接近几厘米?

)可以说大约6厘米。

如果比6厘米多一点点呢?

接近几厘米可以说大约几厘米。

(4)你能像图上这样量自己手掌和一拃大约是几厘米吗?

自己量一量,写下来。

(师下去指导学生量)

这就是咱们身上的尺,每个小朋友手不一样,量出的结果也不同,就象老裁缝和小裁缝,他们的一拃也不同,咱们要记住自己身上的尺。

读一读,记一记。

真棒,恭喜你们顺利闯过第一关,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你们。

(课件演示)(耶!

)下面进入第二关。

6、第二关,画一画。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切换视频)

画完后,自己量一量,检查一下是不是4厘米。

谁想画给大家看?

一边画一边说。

这是放大的4厘米,真正的4厘米只有这么长。

(指着学生作业)

(2)再画一条比它长3厘米的线段。

你画了多长?

同桌交换,互相量量,画对的,给他画一个五角星,夸夸他。

7、第三关估一估。

小朋友真能干,顺利闯过第二关,放个鞭炮庆祝一下。

(耶)有没有信心接受新的挑战?

(1)小朋友还记得第一关量的身上的尺了吗?

有哪些身上的尺?

(手掌宽、一拃长、食指宽)记住身上的尺了吗?

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比眼力。

先把尺藏好,放到抽屉里。

(等学生收拾好,注意力都集中后,再开始)

估一估这块橡皮大约有多长?

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指名回答)(板书学生答案)

小朋友,你们看他会用自己身上的尺或刚才量过的东西帮自己估计,真会动脑筋。

(也可以借助对1厘米或2厘米的认识进行估计。

老师帮小朋友量一量?

(板书正确答案:

6厘米)(指名学生回答)

一般前后相差不超过2厘米的,比较接近的都称得上是估计高手。

是估计高手的请举手,真棒。

(2)小朋友们,你们都会估计了吗?

没有尺,可以怎么办?

用这样的方法自己试一试,好吗?

咱们估计2个,(出示课件表格)估计自己的中指长和数学术封面短边的长,把估计的结果填在这2个括号里。

小朋友估计得怎么样呢?

拿出尺来量一量。

(把学生作业放到投影上)看他估计得怎么样?

(如果相差远:

没关系,咱们刚估计了2个,以后多观察,估计能力会越来越强。

这次估计得比较接近,是估计高手的站起来,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自己。

小朋友,咱们第三关也过了,(课件演示放礼花)耶!

三、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今天咱们和谁交了朋友?

这个新朋友能帮我们干什么?

(量物体长度)

小朋友都量了什么的长度?

你还想量什么?

自己量一量。

给老师帮帮忙,量量教室的长好不好?

怎么了?

看来,用厘米做单位是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

量比较长的物体还要用到其他的长度单位。

还想再继续研究吗?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认识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

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新授

1.认识米

导入谈话:

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学生提问题。

(如A:

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

B:

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

(2)师:

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3)师:

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补充:

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4)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

(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5)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

(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

(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初步质疑。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

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

师:

1米有多长呢?

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

师:

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

(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

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

(板书:

1米=100厘米)

(5)教师出示卷尺,说:

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

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

2.操作性练习。

(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

(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

(如:

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认识线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多媒体出示简笔画,让学生欣赏线条的美,对线建立初步印象。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美丽的图是用各种线画成的。

这些线的学问可大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研究一下吗?

2、欣赏后,请小朋友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条线。

(学生操作,师选取几张贴到黑板上。

3、这些线都一样吗?

谁能给他们分分类?

(在分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线有直直的、有弯曲的)

4、揭示课题:

认识线段。

师:

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家族的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

(出示课题:

认识线段)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感受线段的“直”

(1)看:

(多媒体显示:

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问:

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

(2)猜:

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

(师作状后请学生猜)

(3)拉:

学生自己动手把线拉直。

(4)比:

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

(5)多媒体演示并指出: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同时板书。

问:

线段是什么样的?

板书:

直直的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导思:

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

(做动作)

(2)指出:

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

问:

线段有几个端点?

(板书:

两个端点)

(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4)认识线段的示意图。

3、练习。

4、认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线段(渗透线段有粗细长短)

(1)实际生活中的线段还有很多,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课前准备好的一些东西,找出里面长得像线段的物体或指出哪样物体上有线段。

与同组的小朋友交流。

(2)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3)学生举例。

明确:

如直尺、黑板、课本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同时要求学生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每条边。

(4)小结:

是啊,线段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

尽管它们粗细长短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两个端点,而且都是直直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你想给你的新朋友“线段”画一幅画吗?

线段是直直的能直接画吗?

那怎么办呢?

(用尺)设想:

你还能用其它工具画线段吗?

试一试,画一条线段。

2、学生独立画线段,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各种画法。

3、交流画法,选择让不同方法的学生回答,并在黑板上示范画。

4、折线段。

(1)线段不仅可以画还可以折,请小朋友们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然后把你折的线段指给同桌看,并指出它的两个端点。

(2)你能折出比刚才那条线段更长的线段吗?

短的呢?

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线段的用途可大啦!

不信,让我们一起去“智慧宫”里闯关吧!

1、第一关:

数线段。

(1)多媒体出示:

这些图形各是有几条线段围成的?

填在书上。

(2)指名交流。

2、第二关:

连线段。

出示两个点,提问:

谁能以这两点为端点画线段,这样的线段能画几条?

出示三个点,在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

猜猜画出了什么图形?

画一画然后检查。

出示四个点,还是每两个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

独立完成。

数一数,交流

五个点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从线段王国里走出来,你对线段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线段。

对于线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你能用线段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吗?

并且数一数它是由多少线段围成的?

3、激励探索:

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只要大家勤动脑,勤动手,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教学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