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详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9225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课记录详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听课记录详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听课记录详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听课记录详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听课记录详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听课记录详细.docx

《听课记录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课记录详细.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听课记录详细.docx

听课记录详细

听课记录

(1)

时间__讲课人___评课人课题秋思

 

一、直入课题。

二、教师介绍文学基础常识,带领学生一起简单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知识。

三、读诗。

1、学生齐读诗句;

2、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3、指名学生进行朗读。

  4.学生朗读,老师简评。

四、细品诗词,分出写景、抒情,指名学生回答文中哪些属于写景,哪些属于抒情?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引导和评价。

最后进行小结综述。

五、带领学生理解诗词,逐步激发学生情感,指名学生对画面进行描述。

回答文中写了几种景物,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自然分组,老师板书

六、分析写作特点:

1、用词精巧;

2、映衬、对比。

教师进行总结,说明。

七、教师总结引导诗词之情感并联系到学生实际。

八、写作练习、简单指导。

 

评课:

   1、教态自然大方,稳重,但缺乏激情,因而显得感染力不足,平淡。

2、教师普通话较准确,语言轻巧自然,善于过渡。

   3、课堂步骤鲜明,时间把握较好,重点突出,难点时善于采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4、讲解层层深入,有条不紊,思路清晰;

   5、板书设计简洁合理,重点突出。

 

听课记录

(2)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爬山虎的脚

 

 

一、趣味导入

猜谜: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

(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

(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

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

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

(字形重点:

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

(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

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

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

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评课:

教师精心设计了课堂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教授语言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操作演示正确规范,课堂容量、密度适当,符合认知与发展规律。

 

 

听课记录(3)

时间2014.09.23讲课人评课人课题_小桥流水人家_

 

一、导入

师:

同学们,我们在读书的时候,首先要做到什么呀?

 生1:

用心去读。

仔细体会文中所含着的意思。

 

生2:

用脑去读。

边读边想,在感受深的地方写上批注。

 

生3:

用口、用眼去读。

读书的时候,口中要念念有词,这样才能把文章读熟;用眼去读,才能不会把文章读得七零八落。

添字漏字。

 

师:

是呀!

读书我们要做到心到、口到、眼到。

才能把书读懂、读透。

下面就请同学们这样去读一读《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看看文章里描写的是怎样的“小桥”、“流水”和怎样的“人家”呢?

(生读课文)…… 

二、新授

学生充分地读了课文之后,抛给学生一个总领全文的问题:

文章里描写的是怎样的“小桥”、“流水”和怎样的“人家”呢?

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研讨。

由小组长归纳总结,完成汇报交流材料。

 在交流展示时,总是让学生尽情表达,畅所欲言。

 

生1:

作者描写“流水”时,写了家乡优美的风景和小溪流水的欢歌,作者描写的这样美,谁见了又不爱呢?

 

师:

是呀,作者写“流水”时,写了“小溪”的欢歌以及优美的风景,你能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吗?

(生读) 

 生2:

作者以垂柳的美和小鸟的歌,就把家乡那恬静的田园生活表现的淋漓尽致,简直神了,我以后也要学着这样去写。

 

生3:

在写小溪的时候,就像是写的我们这儿,我们就是这样在小溪里找小鱼、小虾和捉螃蟹的。

 

生4:

要我说,这些都是以“我爱我的老家”生发出来的。

因为作者怀念老家的那种太平生活和优美的环境。

 

生5:

老家是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作者的足迹,因此,作者热爱家乡,“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生6:

由于作者怀念家乡的太平生活,这里又是作者的出生地,她“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因此,体现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

是啊!

作者的思乡之情,在这里就跃然纸上了,大家就带着这种思乡之情去读一读课文吧!

…… 

点评:

这样,文章的价值取向就在老师的点拨与赏识中,被学生自己揭示出来。

这种小组合作研讨的学习方法值得称道,值得学习。

 

听课记录(4)

时间2014.09.30讲课人评课人课题ieueer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读句子,识生字。

1.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生字卡片“飞机”,齐读。

教学“飞机”,“飞”的字形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儿,“机”可以让学生找找朋友。

3.出示句子。

(1)。

学生自由拼读——同桌互读——全班交流(用红色标出带有ieue的音节,加强拼读。

(2)。

学习四个生字。

“家”先反复读,再让学生组词。

“有”认读后连成词句读。

能用“有”说一句话吗?

4.再读句子,体会“有趣极了。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读儿歌,识生字

认读儿歌,指导识字。

“儿”提示在词语的后面读轻声,在前面时读第二声。

“河”是形声字,提示和水有关。

“入”的字形可与“人、八”对比。

“校”学生接触比较多,识记不是难点。

4.再次朗读,鼓励背诵。

四、指导书写ie、üe、er

五、小结

六、看一看,描一描,写一写

    完成作业本中的抄写,注意写字姿势要正确。

评课:

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全面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好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课件使用正确恰当,能有效配合学生的学习。

创设模拟面试情景,老师能进行适当的点评,抓住学生的特点。

 

听课记录(5)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松鼠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松鼠的图片:

  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

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2、导语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2、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

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进行发言:

 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学生很容易找出答案。

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

鼓励多人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

 漂亮:

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驯良:

从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乖巧:

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的特点。

 最后写繁殖、换毛等方面是补充说明其习性。

五、阅读感悟,体会写法

 1、松鼠为什么讨人喜欢?

你喜欢它哪些方面?

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段话。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2、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摘抄、积累。

六、思维拓展,练习表达

1、作者向我们准确、生动地介绍了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知道松鼠还具有哪些特点吗?

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呢?

评课:

能有效地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启发得当,发问有利于学生思考,学生练习充分,作业量适当。

教学思路清晰,所教知识准确;从实际出发,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讲练结合;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非常具有亲和力,教学效果较好。

 

听课记录(6)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白鹅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2.简述课文从几个方面写白鹅的高傲。

   3.过渡,体会鹅吃相“高傲”的部分。

  二、品读“吃相”,体会“高傲”、“有趣”。

   1.指名读课文五至七自然段,初步感受鹅的吃饭方式。

   2.理解“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体会鹅吃饭方式的刻板、不会变通,引人发笑。

   3.指导感情读书,读出情趣。

  三、品读“侍候”,再悟“高傲”、“有趣”。

   1.理解“侍候”,引出“白鹅吃饭为什么要人侍候?

   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内容。

   3.指导读书,体会白鹅的“高傲”、“有趣”。

   4.指导情感朗读,读出情趣。

  四、发现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1.作者写鹅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小动物?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4.这只白鹅的确高傲,作者为什么还不厌其烦地侍候它?

   5.指导说话,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积累语言,背诵喜爱的内容。

   1.自由摘录喜欢的词、句。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多读读,鼓励背诵。

  六、迁移运用,布置作业。

   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它们有趣的特征,可以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课外观察一种小动物,动笔写一写。

  板书设计:

            白鹅

          高傲  有趣

评课:

老师的课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课上的很精彩。

教学目标正确、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理念的要求,符合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适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听课记录(7)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母鸡.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

二、自读自悟

   1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

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

为什么?

  2全班交流。

  3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积累词语

分类摘抄词语。

五、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

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评课:

教学设计合理、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突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熟练。

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师生互动氛围好,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积极回答问题。

知识面广,教态亲切和蔼,与学生互动好,启发式、讨论式恰到好处。

 

听课记录(8)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爷爷和小树

 

 

一、由图片引出课题

1、贴“小树”

  请学生用“小树”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2、贴“爷爷”出示词语“爷爷”

  教学生字“爷”

(1)比较爷——爸

(2)教“父”字头

3、在两幅图中贴上“和”,齐读课题。

  你们想编一个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吗?

 4、出示图一、二,让学生说。

(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自由说

(2)指名说

  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互读,检查。

 3、出示词语(请学生读准“和”两种读音,以及“不”的变调)

  爷爷和小树暖和不冷了不热了

 4、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圈出来,读读字音,看看你能记住它吗?

你是怎么记住的?

 2、四人一组合作

 

(1)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读。

 

(2)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教师把生字贴在黑板上,指名上台说说你认识哪个字?

是怎么记住的?

领读(组词读)

 4、师随机出示新偏旁“刂、冫、人、灬”让学生认认、读读、记记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合作一起读。

2、比赛,指名小组读

五、游戏“当小小啄木鸟”

 1、师在黑板上帖一棵“流着泪”的小树,告诉学生,小树上有许多虫子,让学生当啄木鸟医生给小树捉虫。

 2、学生拿出信封里的画,树上的“小虫”上都有一个生字或偏旁,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划去一条小虫,看谁捉的小虫多。

 3、最后老师在黑板上贴出“有笑脸”的小树

评课: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知识的运用和技能训练,注重能力培养。

教师授课仪态大方、声音清晰洪亮。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

年龄大小、知识接受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因素,安排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设计。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循序渐进的获得新知,学生能够按照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活动,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实践,学习兴趣浓厚。

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不能够和其他同学一起完成教学任务。

听课记录(9)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秦兵马俑

 

 

 

一、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读准字音,勾划新词,理解词意。

    思考:

秦兵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三、检查、交流:

 

   1、指名朗读生字、找出新词。

  

   2、朗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说每一自然段讲什么意思。

    

(1)写秦兵马俑和它出土的地方。

    

(2)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

    (3)写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写将军姿态。

    (5)写武士姿态。

   (6)写骑兵俑姿态。

    (7)写车兵俑姿态。

    (8)写弓弩手姿态。

    (9)写马俑姿态。

    (10)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11)写秦兵马俑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4、从过渡段入手给课文分段。

(将3至10节归并在一起。

引导学生用过渡段概括段意。

四、精读第二段 

   1、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三个俑坑的总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一号坑的长、宽、面积和兵马俑的数量。

)  

   2、这一段在说明方法上有何特点?

(列举了大量的数据,增强直面感受。

   3、人们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会有什么感受?

(走进大厅,人们无不为兵马俑的恢弘气势和高超的制作工艺所折服。

      

五、指导写字

   1、老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抄写词语 感情朗读课文

评课:

板书工整清晰,语言流畅有条理,课堂条理清楚,课堂内容安排有序,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程,课堂气氛活跃,内容传授形式多样。

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由浅入深。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听课记录(10)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慈母情深

 

一、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感受:

课文主要讲什么?

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质疑:

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

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在读中体会

    b.你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

     

(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总结:

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

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延伸:

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评课:

教师讲授环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完成目标情况良好,课堂效率较高;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讲授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分析到位,基本功扎实,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考积极;教学设计合理、科学,教学要素配合默契,各种关系处理得当。

听课记录(11)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回顾课文

1、学生交流有关白血病、台湾、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二、创设情境,走入教学

三、深入文本,深刻体会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词语。

2.自己独立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预设重点句

四、升华情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

你能给这座生命桥取名吗?

说明理由,教师巡视合理的名字写在桥下。

教师小结:

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五、拓展写话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很多话想说,你可以跟哪些人说?

(小钱、李博士、台湾青年)播放《爱的奉献》

2.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六、总结诗朗诵

评课:

知识点归纳条理清晰,采用学生回忆复习知识点,便于学生记忆和整理。

能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引领、导航作用。

教学内容难易适当,由浅入深。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但师生双边活动较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板书工整有条理,分析透彻,提示恰到好处。

听课记录(12)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日月明

 

一、导入新课

1、出示:

大大的“火”字,知道“火”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2、出示:

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生活在树林里的古人是用什么来灭火的呢?

3、出示:

树枝灭火的过程,小结:

原来“灭”字就是在“火”字上加一根树枝。

4、板书课题:

“日月明”,问:

谁知道“明”是什么意思?

5、齐读课题。

二、学习字词

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重点正音:

明、尘、男、抹、森、从、众)

出示:

míngxiānchénjiānmièlìnán

明鲜尘尖灭力男

xiūshǒulínsēncóngzhòng

休手林森从众

三、发现探究

1、读读课文,仔细观察生字,你有什么发现?

2、汇报。

3、小结:

小朋友,像这样能表示意思的字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会意字”。

4、你还知道哪些也是会意字?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四、巩固字形

1、师生对口令,齐读全文。

2、四人小组对口令。

3、全班拍手朗读全文。

五、指导写字

出示:

1、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4、写字作业评讲。

六、课堂作业:

1、我会读。

(课后题①)

2、我会说。

(课后题②)

评课:

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安排容量适当,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讲授清晰、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得法,总结、归纳、反馈等过程及时、到位。

学生思考积极,课堂气氛非常好,回答踊跃。

听课记录(13)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七律长征

 

一、诵读品悟,领略诗境

  1.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

  4.指导朗读:

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6.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

二、讨论交流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评课: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去自读自悟,读出层次、读出韵味。

倡导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多悟、心灵交融、读入文本、读出个性。

听课记录(14)

时间讲课人评课人课题古诗三首

 

一、整体诵读古诗三首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

  3、借助诗文注释理解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⑴、画一画这两句。

  ⑵、理解“众鸟”:

说一说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⑶、理解“孤云”:

说一说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⑷、理解“尽”和“去”:

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⑸、品析: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

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悟:

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

(板书:

独)

  ⑵、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过渡:

前两句看起来李白很孤独,后两句还是写孤独吗?

难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独吗?

读后两句。

  

三、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

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⑵、理解“看不厌”: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

──景美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当作了──神,所以看不厌,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厌,这又是为什么呢?

敬亭山也把李白当作了──神。

而神总是“超凡”的,神总是“脱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