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练习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9035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练习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练习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练习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练习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练习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练习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练习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练习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练习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练习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指出,蝗灾将卷土重来,数千万人面临粮食危机。

粮食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激增②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③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

④对农业的不重视⑤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A.①②⑤B.①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随着世界人口激增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使得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①②正确;蝗灾的危害反映了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⑤正确,故选A项;③是食品安全的原因,各国都重视农业的发展,③④错误,排除B、C、D三项。

2.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见如图),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

这反映了

A.均田制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B.隋唐时期对农民剥削最沉重

C.我国古代粮食储存技术的进步D.隋唐结束分裂北方长期稳定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粮仓储粮量巨大,这反映了古代储粮技术的进步,故选C项;图片所示与均田制无关,A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对农民的剥削沉重与否,B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3.食品安全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

“真是伤天理”了,表达自己的不满。

与此无关的是

A.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B.畜禽过度使用抗生素

C.过度使用添加剂D.人口的快速增加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的快速增加与食品安全无关,D正确;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畜禽过度使用抗生素;过度使用添加剂都是产生食品安全的因素,排除A、B、C三项。

4.20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有

①优良品种育成推广②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

③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④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及畜禽的生产量大幅度增长,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

因此D正确,ABC排除。

5.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就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美国农业机械化最突出的特点是

A.以大型机械为主B.以中型机械为主

C.以小型机械为主D.大小型的相结合

【答案】A

【解析】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的个体农户主要使用小型农业机械,大型农场则普遍采用大型农业机械,因此A正确,BCD排除。

6.在宁夏的戈壁滩上建有这样的生态循环养鸡场:

整个园区通过建立饲料加工、蛋鸡养殖、鸡肉加工、鸡粪生物有机肥加工、有机种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物菌剂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条,实现了蛋鸡养殖产业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这主要说明了

A.养殖业的机械化B.养殖业的现代化

C.农业生产的自动化D.养殖业的大型化

【答案】B

【解析】根据“整个园区通过建立饲料加工、蛋鸡养殖、鸡肉加工、鸡粪生物有机肥加工、有机种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物菌剂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条”可以看出养殖业的现代化发展,B项正确;机械化只是一个方面,不够全面,排除A;材料主旨并不是农业生产,排除C;材料没有强调规模大小,排除D。

7.1982—1984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生严重旱灾,因旱灾死于饥饿的人口逾百万,直接受到饥饿威胁的人口达3000多万,为解决上述问题,国际社会成立了

A.非洲国家联盟B.阿拉伯国家联盟

C.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D.中非合作论坛

【答案】C

【解析】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的国际组织,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

8.又到猕猴桃集中采摘时期,如何做好保鲜工作,让桃农发愁。

自建冷库成本太高,随意储藏又影响口感,砸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招牌。

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

A.采摘的机械化B.冷链物流的发展C.家用冷冻设备D.添加食品添加剂

【答案】B

【解析】冷链物流的发展促进了生鲜农产品的保存、输送和销售,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解决题干现象关系不大,排除。

9.美国普渡大学名誉教授汤·巴来伯格评价中国某科学家:

“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使人口增长率下降了。

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把西方国家抛到了后面……”这段话反映了

A.改革开放使中国农业现代化取得跨越式发展

B.中国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

C.袁隆平在农业领域为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D.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已逐渐落后于中国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是对中国科学家的评价,其中1973年,袁隆平研制成功了“南优2号”杂交水稻,使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他不是一位科学家,故A项错误;中国粮食产量提高并没有解决世界范围内的食物短缺问题,故B项错误;“西方国家的粮食生产已逐渐落后于中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0.如图是某一国际组织的徽标。

2020年初,非洲蝗虫肆虐,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机,该组织发起一项7600万美元的筹款计划,希望借助国际社会力量,帮助非洲地区抵御蝗灾。

据此可知该国际组织

A.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B.是协调全球卫生健康事业的国际组织

C.是非洲国家之间形成的政治、经济联盟

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

【答案】D

【解析】题图图标是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徽标,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的国际组织,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无关,排除。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突破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方式,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高效的农业现代化路径,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是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B.使用小型农业机械,精耕细作

C.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实现电气化D.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广使化肥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日本因人多地少,使用的是小型农业机械,B项正确,CD两项错误;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不是农业现代化的表现,A项错误。

故选B。

12.从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到白酒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违法使用化学添加剂的阴影。

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A.新航路开辟时期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答案】C

【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化学工业建立,因此这类问题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AB项排除;D项与题干中的“最早”不符,排除。

13.如图为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的“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

从中可以推知,“精确农业”

A.完全实现了无人智能化操作B.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

C.随国家干预加强而不断发展D.利于粮食作物种植的多元化

【答案】B

【解析】题目立意本题以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的“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为切入点,旨在考查“精确农业”的特点,同时也考查了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从图中的“信息”“电子”“GPS”“决策支持系统”等关键词可看出,“精确农业”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工程战备技术而“精确”,这是在对数字信息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B项正确;从图中的“决策”“气象信息”“电子图”“技术评估”等信息可以看出,“精确农业”从根本上还需要人来操作,故A项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题干及图中未涉及农作物的种植类型,故D项错误。

14.

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浙江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及产业链。

这主要得益于

A.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B.河流疏浚和交通便利

C.改革开放和土地流转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可看出,浙江的特色农产品基地生产的产品,通过营销公司、微商和客户之间建立起了一条产业链,而这条产业链的沟通方式主要是网上订单和网络物流,故D项正确;题干中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及产业链的发展未涉及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的内容,故A项错误。

题干中未涉及河流的作用,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和土地流转早就出现,不是近年来的国家政策,故C项错误。

故选D。

15.从耒耜、耧车、曲辕犁到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耕作工具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这可以

A.解决饥饿问题B.改善饮食结构

C.丰富食品供应D.保障食品供给

【答案】D

【解析】耕作工具的不断进步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有利于保障食品供给,故D项正确;“解决”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排除;仅凭材料信息不能推断出“改善饮食结构”,故B项排除;耕作工具的进步对“丰富食品供应”没有直接影响,故C项排除。

16.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

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

上述材料反映了印度确保粮食供给的主要经验是

A.政府主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B.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农业

C.农业生产商品化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印度政府通过发动不同农业领域的“革命”,推动种植业、牛奶生产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通过信息系统推广农业技术,体现了印度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发展农业,A项正确;B项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说法不全面,故排除;C、D两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17.食品工业化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改变食物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方式等。

在现代,工业化食品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不少便利,如广受欢迎的辣条、方便面就是典型的工业化新食品,云南石屏豆腐、浙江金华火腿等地方特色美食借助工业化大生产得以销售至全国各地。

这说明

A.工业加工使食品质量有一定下降B.工业化食品提高了工业化水平

C.工业化生产丰富了日常食物种类D.工业化食品符合了国人饮食习惯

【答案】C

【解析】辣条、方便面是工业化新食品,云南石屏豆腐、浙江金华火腿等地方特色美食借助工业化大生产得以销售至全国各地,大大丰富了我们的日常食物种类,C项正确;“食品质量有一定下降”“提高了工业化水平”不能由材料得出,A、B项排除;D项说法绝对,工业化食品也存在一定弊端,排除。

18.在国家的支持下,四川省人民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开办农机学校并兴建农机制造厂,六七十年代又从欧洲、日本引进化肥生产设备。

四川地区使用农机、化肥的土地面积明显增多,粮食产量也有较大的提升。

这反映出四川省

A.农民个人收入显著提高B.工作重心是农业生产

C.农业技术完全依赖国外D.重视农业现代化并有所成就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四川省人民政府“开办农机学校并兴建农机制造厂”“引进化肥生产设备”,使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升,说明政府重视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推动农业发展,D项正确;由粮食产量提升不能得出农民个人收入显著提高,A项错误;1978年之前,我国对工业的重视高于农业,B项不符合史实;化肥生产设备的引进不代表我国农业技术“完全依赖国外”,C项错误。

19.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为了能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鲜瓜果和蔬菜,冷链物流产业脱颖而出。

下列哪项不是冷链物流产业的优点

A.延长物品的保鲜周期B.为物品创造最佳的储存环境

C.具有非常高的效率D.对贮藏运输要求不高

【答案】D

【解析】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对贮藏运输要求很高,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冷链物流一般指需要冷藏、冷冻类的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

冷链物流大大提高了食物的存储期限,故A项不符合题意;冷链物流对货物进行全程的温度控制,为物品创造最佳的储存环境,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故B项不符合题意;冷链物流便利了不同地域之间的食物输送,具有非常高的效率,故C项不符合题意。

20.几十年来,西方国家逐渐探索出三种不同的现代农业类型。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以荷兰为代表,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以美国为代表,以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土地、劳动力适中型,以法国为代表,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

这说明

A.国情决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B.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

C.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决于农场规模D.人地矛盾决定农业现代化的水平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不同国情下产生了不同模式的现代农业类型,A正确;“唯一”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由科技水平所决定,排除C;人地矛盾只是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因素之一,排除D。

21.《“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

据此可以看出

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进

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关注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措施、制度、标准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因此A项正确,BCD项排除。

22.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由过去的100千克增加到350千克。

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推广之后使小麦亩产量从50千克提高到250千克。

1960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

该所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一季稻的亩产可达600~650千克。

2013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实现平均亩产988.1千克,创世界纪录。

这说明20世纪以来

A.发展中国家走在现代化农业的前列B.现代化农业机器得以广泛使用

C.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不断突破D.世界人民已逐渐消除饥饿问题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以来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C项正确;材料既提到了墨西哥、菲律宾、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杂交育种技术上的突破,也提到了美国在该领域的成就,美国属于发达国家,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现代化农业机器的使用,排除B项;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有利于解决人类的饥饿问题,但不能说20世纪以来世界人民已逐渐消除饥饿问题,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23.农村土地流转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利辛县中疃镇姜黄村,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中托管全村6000多亩耕地,实行小麦、玉米轮作,托管农户土地收益权不变。

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生产全过程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和采购,对生产实行精细化经营,亩均收益高于周边分散经营的农户。

由此可知

A.政府要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服务和引导

B.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有效形式

C.农村土地流转侵害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中托管全村6000多亩耕地”“生产全过程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和采购”“生产实行精细化经营”可知,这是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方式,故选B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土地流转侵害农民的自主经营权,故排除C项;D项表述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它背离了客观经济规律,故排除。

二、材料分析题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土豆是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蔬菜,同时它也是人们喜爱的美食。

2014年12月,农业部提出了马铃薯的主粮化战略,小土豆翻身进军主粮界,引发公众热议。

在全球人口暴增的年代,使他们不致挨饿的那些美洲作物,最初其实是很低贱的食物,但天灾人祸的危机,为马铃薯创造了良机,马铃薯的特性正符合危机时人类的需求;如今,马铃薯是全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

马铃薯在高海拔和严寒地区都能生长;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惊人,而且种植几乎没有成本。

1600年后,欧洲人口急速增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随之出现,植物学家、改革人士、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开始想到用马铃薯解决危机。

1641年英国入侵者在爱尔兰杀人放火捣毁庄稼,大多数农作物颗粒无收,惟有马铃薯在地下安然渡过了战火和严冬,使爱尔兰人得以渡荒抗灾。

爱尔兰成为欧洲第一个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方。

正如上述在爱尔兰所见,战争、饥荒把马铃薯打入了中欧、东欧。

对于准备战争的政治家而言,它是军队最理想的粮食。

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今天波兰和德国东部,积极推广马铃薯。

最终这种作物征服全欧洲。

——摘编自[美]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马铃薯在近代欧洲成为一种主要粮食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原因:

马铃薯易于种植,产量高;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粮食需求的增加;战乱的影响和战争的需要。

影响:

有助于维持人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原因”,依据材料信息“马铃薯在高海拔和严寒地区都能生长;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惊人,而且种植几乎没有成本”得出:

马铃薯易于种植,产量高;由材料信息“1600年后,欧洲人口急速增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随之出现”得出:

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粮食需求的增加;由材料信息“正如上述在爱尔兰所见,战争、饥荒把马铃薯打入了中欧、东欧”得出:

战乱的影响和战争的需要。

“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有助于维持人的生存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食问题事关政权稳固。

据《礼记》记载,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根食和水果等;汉代,干肉腐坏变质出售致病,商贩及监管者“与盗同法”。

《唐律疏议》规定,明知脯肉已经变质而不及时焚毁构成的刑事犯罪将受重罚,“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

《宋刑统》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由行会对食品质量负责;明嘉靖时,“发现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掺)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

——摘编自蒲丽娟、王伟《政治伦理视域下的古代食品安全治理及启示》

材料二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组成“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组织对食品种养、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等环节的治理。

1982年11月,食品卫生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通过。

1981年,卫生部制定了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陆续发布了80多项标准。

1984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成员,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

——摘编自胡颖廉《改革开放40年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食品安全治理的特点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

【答案】

(1)特点:

将食品安全上升到人伦天理;统治者高度重视;以法律强制力严格规范;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目的:

规范市场秩序,稳固统治。

(2)意义:

健全国家治理体系,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健康,规范和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解析】第

(1)问第一小问,通过材料一“民人以食为天”可以得出将食品问题上升到了天理的高度;通过材料一“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根食和水果等”可以看出统治者重视食品问题;通过材料一“《唐律疏议》规定……将受重罚”可以得出以法律来规范食品安全;通过材料一“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体现出政府监管与民间监管相结合;第二小问,通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市场秩序、政府统治等方面归纳。

(2)问,根据材料二“全国食品卫生领导小组……食品卫生标准研发五年规划……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标准制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食品治理体系、人民群众健康、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