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教案共12课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8613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教案共1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教案共1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教案共12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教案共12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教案共12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教案共12课时.docx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教案共1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教案共12课时.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教案共12课时.docx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教案共12课时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两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用数学。

二、单元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是怎么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表示同数连加的简洁性;感受我国语言文字(体现在乘法口诀中)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是怎么得来的,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

难点:

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

(12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2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8课时

5的乘法口诀……………………(2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2课时)

乘加、乘减……………………(2课时)

6的乘法口诀……………………(1课时)

用乘法解决问题…………………(1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4、检测……………………………………………1课时

 

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

时间

第1课时

总24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崔金玲

二备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小棒、图片、学具。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情景图。

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场,你们高兴吗?

(出示主题图。

1、观察画面。

师:

仔细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师:

你能根据你看到的这些情境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小组交流、汇报。

师:

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问题。

谁能解答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呢?

(学生解答,教师有选择地板书算式。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寻找加法算式的共同特点。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各小组讨论、发言。

小结:

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2、学习乘法算式。

师:

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运算方式来计算,那就是乘法。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加法算式:

加数都是几?

有几个3相加?

得多少?

(学生边回答师边板书:

3×5=15)

然同学生认识“×”:

乘号与我们认识的加号、减号一样,是一种运算符号。

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

(指名读)说一说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意思?

“5”又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

5个3相加既可以写成3×5=15,也可以写成5×3=15。

(板书算式。

让学生自己列出下面的几组算式。

师: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桌面上的24根小棒分成几个几相加的形式,再根据你所分的列出乘法算式。

生:

……(教师板书)

让学生观察、讨论:

乘法算式中的数与加法算式有什么联系?

师: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说一说如果求20个4相加,你怎样来列式呢?

还可以怎样列式?

那你更愿意用哪一种方法来解答呢?

为什么?

小结: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二)教学例2。

1、一个一个地出示气球图:

1个5、2个5、3个5,要求:

3个5是多少?

2、用加法算式怎样列式?

用乘法怎样写?

怎样列式3个5是多少?

5×3=15或3×5=15

3、说明:

在这两个乘法算式中,“3”和“5”叫乘数,15叫做它们的积。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2、写出乘法算式。

3个2相加5个4相加3和4相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摆图形,探究出求几个相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要知道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最后把乘号写在两个数中间,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例1:

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过山车里有多少人?

3+3+3+3+3=15(人)2+2+2+2+2+2+2=14(人)

5个3相加得157个2相加得14

乘法算式:

3×3=152×7=14

5×3=157×2=14

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九

时间

第2课时

总25课时

课型

练习课

主备人

崔金玲

二备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你有信心顺利过关吗?

二、自主探究:

师:

同学们,先告诉大家你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好吗?

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我认识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乘数、乘号、积。

……

师:

下面就看看你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教材第49页第1题。

师:

你能独立完成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告诉大家?

学生举手回答,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结果,教师要适时表扬鼓励。

教材第49页第2题。

师:

刚才这两道题,一步一步提示的很详细,做起来相对容易些,现在来做一道有点难度的题。

师:

教材第50页第8题。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先按要求画图,根据图意才能更好地列算式。

师:

画图就是帮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下面请同学们试一试吧!

学生尝试完成后组织交流。

三、课堂练习:

1、教材第50页第10题。

2、教材第51页第12题。

板书设计

练习九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数×乘数=积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5的乘法口诀

时间

第3课时

总26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崔金玲

二备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产生,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在计算中体会编制口诀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且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应用口诀求职。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学方法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激趣导入:

1、谈话: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能把自己的手画下来吗?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一只手画在纸上。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后(5人一组)在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

二、数手指。

提问:

请同学们看自己小组画出的图,你能数出图上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吗?

(5、10、15、20、25)

谈话:

你能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吗?

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表格填一填。

手的只数

1

2

3

4

5

手的个数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师:

你是怎么填的、怎么想的?

生汇报。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5的乘法口诀。

(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尝试编口诀。

师:

指途中的一只手

一只手有几个手指?

也就是几个5,可以怎样列式?

板书:

1个51×5=5

师:

你能根据1×5=5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板书:

一五得五

要求:

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独立编出其他5的乘法口诀,并把编口诀的过程写出来,由组长把写好的口诀贴到黑板上。

2、全班交流。

师:

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编出口诀的,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向他们提出问题。

师:

每一句口诀是什么意思每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3、记忆口诀。

师: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5的乘法口诀,看谁最先记住这些口诀。

师:

记住5的乘法口诀了吗?

你是怎么记的额?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游戏练习。

对口令。

师生互对,同桌互对。

学生齐背口诀。

三、巩固深化。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1、做游戏“开火车”。

(一个学生说乘法算式,另一个学生说乘法口诀。

2、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的第1、2题。

3、听力练习。

(1)先让学生听教师每次拍几下手,拍了几次,口算很出共拍了几下手。

(练习2遍。

(2)再由教师说口诀,让学生拍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我们不仅要熟记5的乘法口诀,还要会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5×1=51×5=5口诀:

一五得五

5×2=102×5=10口诀:

二五一十

5×3=153×5=15口诀:

三五十五

5×4=204×5=20口诀:

四五二十

5×5=25口诀:

五五二十五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十

时间

第4课时

总27课时

课型

练习课

主备人

崔金玲

二备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再计算中体会口诀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且熟练地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5的乘法口诀,并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你学会了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

看你是不是真的掌握了。

你有信心顺利过关吗?

二、探究练习:

师:

谁来说一说5的乘法口诀有哪些呢?

(采用多种形式背出5的乘法口诀。

如:

对口令、开火车等等。

师:

下面就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些知识。

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出示:

教材53页第1题。

你能独立完成吗?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汇报、集体订正。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师: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道,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的题。

出示:

教材53页第5题。

算出下列算式的积,然后说一说运用的是哪句口诀。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汇报、集体订正。

师:

现在我们来做两道有点难度的题。

1、教材53页第2题。

2、教材53页第3题。

3、教材53页第6题。

学生自主完成后,组织交流。

三、课堂作业:

根据口诀,写算式。

一五得五:

四五二十:

三五十五:

二五一十:

五五二十五:

四、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十

根据口诀,写算式。

一五得五:

四五二十:

三五十五:

二五一十:

五五二十五: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3、4的乘法口诀

时间

第5课时

总28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崔金玲

二备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2、3、4的乘法口诀。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应用2、3、4、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试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

教学重点

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

教学难点

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

教学方法

探究

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入:

1、以开火车的形式背口诀。

2、口算,并说一说所用的口诀。

5×25×45×55×13×5

1×52×55×3

3、看图填空。

☆☆☆☆

()个()是()

()×()

□□□□□□

()个()是()

()×()

二、探究新知: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1)师:

一副乒乓球拍有2个,是1个2,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生:

2×1=2或1×2=2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师:

我们编写乘法口诀是:

一二得二

(2)师:

两副乒乓球拍有几个?

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谁能试着编写口诀?

(生:

2×2=4口诀:

二二得四)

(3)师:

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4)读一读、背一背。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1)每束气球有3个,表示几个3?

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你能编一句口诀吗?

(表示1个3,乘法算式是:

1×3=3或3×1=3,口诀:

一三得三)

(2)2束气球有几个?

表示几个3?

3束气球有几个?

表示几个3?

请你算一算,并编出乘法口诀。

(3)小组活动,试编口诀。

(4)汇报。

1×3=3一三得三3×1=3

2×3=6二三得六3×2=6

3×3=9三三得九

(5)数一数:

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自己小声读一读。

3、学习4的乘的口诀。

(1)请同学们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

(2)数一数小组内(4个人)共摆了多少个正方形?

共用了多少根小棒?

(3)说一说怎样才能数得快?

(4)填写4连续加4,每次加得的结果。

4+4=()+4=()+4=()

(5)编4的乘法口诀。

①想一想,4的乘法口诀应编几句?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②看着自己用4根小棒摆的正方形,谁能编出第一句?

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摆一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是1个4,1个4是4,编出口诀是:

一四得四。

(6)小组合作:

依照“一四得四”的样子编出其他3句。

(7)小组汇报编口诀。

4、学习1的乘法口诀。

一二得二,1个2是2;一三得三,1个3是3;一四得四,1个4是4;1个1是几?

(1个1是1)1乘1得几呢?

(1×1=1)1的乘法口诀怎样编呢?

(一一得一)

三、巩固练习:

对口诀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2、3、4的乘法口诀

1×2=2一二得二2×1=2

2×2=4二二得四

1×3=3一三得三3×1=3

2×3-6二六三得3×2=6

3×3=9三三得九

4+4=()+4=()+4=()

1×4=4一四得四4×1=4

2×4=8二四得八4×2=8

3×4=12三四十二4×3=12

4×4=16四四十六

1×1=1一一得一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

时间

第6课时

总29课时

课型

练习课

主备人

崔金玲

二备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2、3、4的乘法口诀。

2、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应用2、3、4、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试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

教学重点

熟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的1、2、3、4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

你有信心顺利过关吗?

二、自主探究:

师:

谁来说一说1~4的乘法口诀有哪些呢?

(采用多种形式背出1~4的乘法口诀。

如:

对口令、开火车等等。

师:

下面就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掌握了这些知识。

1、用口诀计算:

2×1=3×3=2×4=2×2=

3×4=1×2=2×3=4×4=

2、把口诀填完整。

二三得()一三得()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二得()二二得()

三三得()三五得()

一四得()三四()

二四得()一一得()

三、课堂练习:

1、师:

有一群小动物要过河,河里有许多石头,小动物怎样才能借助石头顺利过河呢?

请同学们联动物身上的数字和石头上的式子或口诀帮它们过河。

(出示教材57页第5题。

2、教材57页第7题。

3、教材57页第8题。

学生自主完成、小组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4、背口诀(看谁背的又快又好!

四、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56页2~4题。

四、课堂小结: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说说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十一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乘加、乘减

时间

第7课时

总30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崔金玲

二备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计算乘加、乘减的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应该用不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计算乘加、乘减,会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卡片、图片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星期天,妈妈带着小明到游乐场游玩,瞧,小明玩得多高兴呀!

(出示教材第58页旋转木马主题图。

二、新知探索。

师:

根据这个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

旋转木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师: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

你们先自己想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1、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生说师板书。

3+3+3+2=11

3+3+3+3+3-1=11

3×3+2=11

3×4-1=11

4×3-1=11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2、生根据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前3个座椅上,每个座椅都坐了3个人,最后一个座椅上坐了2个人。

所以用加法列式为:

3+3+3+2=11(人),用乘法列式为3×3+2=11(人)

一共有四个座椅,每个座椅上有3个座位,前3个座椅都坐满了人,但第4个座椅上还空着一个座位。

要求一共坐了多少人,用加法列式为:

3+3+3+3-1=11(人)

用乘法列式为:

3×4-1=11(人)

4×3-1=11(人)

3、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算法。

如:

3×3+2=11

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

4×3-1=11

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

师:

这些算式中有加法、有乘法、有减法……你们猜这几个算式叫做什么?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加、乘减。

(板书课题。

以后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察、多思考,希望大家能够寻找出自己喜欢而简便的方法。

4、小结:

在乘加、乘减的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58页“做一做”第1题。

森林里的动物们开联欢会时,小猴子带来一些礼物。

请大家仔细观察图:

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呢?

你能列式计算出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来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4×3+1=135×3-2=13

2×4+1=133×5-2=13

2、口算比赛。

教材第58页做一做的第2题。

学生活动:

(1)各小组同学进行轮流口算,组长统计做了几道题。

(2)小组之间进行互评。

(3)教师总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3+3+3+2=11(人)

3×3+2=11(人)

3×4-1=11(人)

4×3-1=11(人)

乘加和乘减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二

时间

第8课时

总31课时

课型

练习课

主备人

崔金玲

二备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巩固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学习成果。

你有信心顺利过关吗?

二、自主探究:

师:

谁来说一说乘加、乘减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